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血站ALT初筛方法不同对血液检测合格率的影响,从而能够有效的提升血站血液检查的合格率.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本血站标本中的共800份,观察组的200例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1-6月1、2号献血车标本,应用速率法进行ALT初筛方法,对照组的200例研究对象与研究标本选取2015年1-6月3、4号献血车标本使用干式生化法进行ALT初筛,对两种不同的初筛方法的血液检测合格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应用速率法进行ALT初筛方法,其血液检测的合格率为99%,对照组使用干式生化法进行ALT初筛,其血液检测的合格率为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再对对照组标本采取速率法进行ALT初筛,其血液检测合格率为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对血站献血车采血过程中使用两种不同的的ALT初筛方法进行比较,速率法较干式生化法更适用于采血车环境血液初筛,可以有效的提升血站的血液检测合格率,减少血液的报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街头献血者献血前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初筛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盐城市中心血站2012年7~12月经干式生化分析仪ALT初筛合格的献血者34526人的血液复检结果进行统计,并与未实施ALT初筛的2011年和2010年同期血液复检结果进行梅毒(TP)、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艾滋病(HIV)等疾病检出率对比分析。结果献血者献血前经ALT干式生化法初筛后,其ALT不合格率从2010年的2.28%、2011年的2.29%下降到2012年的1.26%,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检测不合格率从2010年的0.21%、2011年的0.24%下降到2012年的0.17%,其中2010年与2012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1年与2012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V检测不合格率从2010年的0.15%、2011年的0.12%下降到2012年的0.07%,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献血者在献血前经过ALT干化学法初筛会大大降低因单纯ALT升高导致的血液报废,同时通过ALT的初筛也会不同程度地降低HBV、HCV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率。ALT干式生化法对献血者献血前进行初筛是可行的,适合于献血前的初筛应用和推广,这对节约宝贵血液资源,减少检测成本支出,进一步保障临床血液供应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学秀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0):1312-1313
目的有效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率,降低采供血成本,节约血液资源。方法采用干式化学法对无偿献血者进行采血前ALT初筛,并对开展初筛工作1年多检测结果以及开展初筛前4年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评价无偿献血者ALT初筛后的效果。结果 ALT不合格率:初筛前4.87%,初筛后0.32%,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献血者进行ALT初筛后不合格率显著降低。结论在无偿献血者中开展ALT初筛,能够有效降低血液检测不合格的报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以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血液报废。方法统计2005~2010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结果 6年来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2.36%,其中ALT不合格率1.06%,TP不合格率0.72%,ALT和TP为主要不合格项。结论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招募固定无偿献血队伍,加强献血前征询工作以淘汰有高危行为的献血者,对献血者献血前进行ALT、HBsAg、TP快速初筛,合格后再献血可大大降低不合格率,以降低血液报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献血者做合理的、选择性ALT初筛以降低血液报废率和血液采集成本.方法 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 2010年季节性初筛后ALT检测不合格率下降至1.33%.结论 季节性初筛ALT能有效降地低血液的报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青岛地区献血者ALT初筛前后检测结果分析,评价献血者ALT初筛后的效果。方法对2009年5~12月及2010年5~12月青岛地区无偿献血者总体、各月间及不同职业间ALT不合格率进行比对。结果献血者ALT总体不合格率分别为:ALT初筛前(2009年5~12月)4.89%,ALT初筛后(2010年5~12月)2.67%。实行初筛后每月不合格率相对平稳,对往年ALT不合格高发季节(7~9月)有效控制。不同职业的献血者初筛后不合格率均得到有效控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行无偿献血者献血前ALT初筛有效降低了献血者ALT的不合格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江门市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不合格的分布特点,为进一步制定改进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2016年江门市无偿献血者ALT检测不合格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5-2016年ALT检测不合格率为1.15%,2016年ALT检测不合格率(1.04%)比2015年(1.27%)有所下降(P0.05)。50 U/LALT70 U/L占78.92%,ALT≥70U/L占15.48%。男性献血者ALT检测不合格率(1.38%)远高于女性献血者(0.46%)。25~35岁年龄组ALT检测不合格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初次献血者ALT检测不合格率高于其他类型献血者。街头流动献血点献血者ALT检测不合格率高于团体单位献血点和固定献血点。ALT检测不合格率并无明显的季节性特点。结论加强献血服务工作人员ALT初筛操作技术培训,加强ALT初筛检测仪器的保养维护,加强献血前的健康宣教,严格执行采血前ALT初筛检测,有助于降低ALT检测不合格造成的血液报废。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了解佛山市禅城区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情况,为建立1支固定自愿无偿献血者队伍提供科学决策和参考。方法对2011~2015年参与该血站无偿献血的血液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1~2015年血液检测结果不合格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献血前未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筛查的血液检测不合格率为8.65%,献血前进行ALT筛查的血液检测不合格率为2.23%,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献血者与非固定献血者之间,除ALT检测项目外,其他检测项目的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做好献血前的ALT筛查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固定献血者队伍,提高血液检测的合格率,确保血液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采血车ALT初筛不同检测方法血液报废率的分析,探讨适用于采血车使用的ALT初筛方法,减少血液报废率。方法首先将采血车分为2组,一组采用干式化学法进行ALT初筛,另一组采用速率法进行ALT初筛,比较2组采血车血液报废率。然后,将所有采血车更换为使用干式化学法进行ALT初筛,与以往使用速率法进行ALT初筛的血液报废率进行比较。结果 2012.1~2012.6使用速率法初筛的采血车ALT报废率为1.80%,使用干式化学法初筛的采血车ALT报废率为0.41%。两者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χ2=98.1 P<0.01)。将所有采血车更换为使用干式化学法进行ALT初筛后,比较两种初筛方法的报废率。2011.5~2011.11使用速率法进行ALT初筛,血液ALT报废率为2.07%,2013.5~2013.11使用干式化学法进行ALT初筛,血液ALT报废率为0.29%。两者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χ2=362.4 P<0.01)。使用干式化学法较速率法进行初筛的采血车血液ALT报废率明显下降。结论通过外采环境两种ALT初筛检测方法的比较,干式化学法较速率法更适用于采血车环境血液初筛,能够明显降低血液报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使用校正因子校正干式生化仪后对无偿献血志愿者谷丙转氨酶(ALT)不合格率的影响,更好的做好献血初筛工作,降低ALT不合格率,从而降低血液报废率,节约血液资源和避免无偿献血志愿者流失。方法收集2013—2017年株洲地区无偿献血志愿者的ALT检测数据。2013年未使用校正因子,2014年部分采血点使用了校正因子,2015—2017年开始全部使用校正因子。分析2013—2017年ALT导致的不合格率,用卡方检验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检测32 046人次,ALT不合格426人次,不合格率1.33%;2014年检测31 428人次,ALT不合格268人次,不合格率0.85%;2015年检测34 582人次,ALT不合格83人次,不合格率0.24%;2016年检测42 774人次,ALT不合格205人次,不合格率0.48%;2017年检测47 844人次,ALT不合格162人次,不合格率0.34%。不同年份的ALT不合格率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使用校正因子对干式生化仪进行校正,显著降低了ALT不合格率,从而降低血液报废率,节约了血液资源,更好的挽留了无偿献血志愿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针对低危固定无偿献血者的人群分布特点,探讨低危固定献血者血液初筛项目的最佳组合模式。方法选取2011~2013年街头初次献血者和集体固定献血者、2014年1~3月集体固定献血者,重点针对集体固定献血者中高校学生、重工业工人、企事业员工,进行血液初筛和复检Hb、ALT、HBs Ag不合格率的统计分析。结果街头初次献血者与集体固定献血者相比,Hb、ALT、HBs Ag初筛不合格率均偏高;集体固定献血者中企事业员工和重工业工人Hb不合格率较高校大学生偏低;企业、重工业男性献血者未进行Hb血液初筛,高校大学生未进行ALT血液初筛,检验阳性率与前3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站应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相对安全的固定(重复)无偿献血者队伍;针对该人群分布特点,选择最佳的血液初筛模式对于不合格血液的报废没有影响,相应减轻了献血者的反感情绪,增加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降低血液ALT报废率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维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0):2309-2309
目的:探讨降低血液ALT报废率的方法。方法:改进ALT初筛设备和操作方法并将初筛与复检设备定期进行比对。比较改进前后ALT报废率。结果:改进前后ALT报废率分别为1.59%和0.5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184.38,P〈0.01),改进后ALT报废率明显下降。结论:改进初筛设备和操作方法并进行设备比对能够降低血液ALT报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初筛对减少无偿献血血液报废的作用。方法对荆门地区自愿无偿献血者41 223例次进行ALT初筛前后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的ALT不合格率分别为1.8%和3.74%,明显有所降低。结论献血前的ALT初筛,可以降低血液检测不合格率,提高血液质量,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重庆市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初筛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提高合格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重庆市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个人资料,对献单采血小板前的初筛指标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15年重庆市参加捐献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共计20694人次,征询及体检不合格率为14.4%,血液初筛检测不合格率为27.3%,其中血液初筛血小板(PLT)不合格率为38.2%,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率为25.4%。结论为提高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初筛合格率,需加强单采血小板有针对性的宣传工作和提倡预约献血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统计新余市无偿献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指标的筛查结果,减少血液报废率,节约血液资源,提高血液质量。方法选取新余市无偿献血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的血液采集人群共计35780人次作为研究对象。对无偿献血者献血前经过ALT筛查和未经ALT筛查检测结果 ALT不合格率进行比较,以及未经筛查的献血者中,初次献血和再次献血人群检测结果 ALT不合格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未经筛查的献血者中,ALT不合格率为2.55%,明显高于经筛查的献血者的1.06%。未经筛查的献血者中,初次献血和再次献血者ALT不合格率分别为2.61%和2.48%。结论在无偿献血现场应用干式生化仪坚持实施ALT筛查,可以显著降低无偿献血的不合格率;再次献血者采血前同样须做ALT筛查,以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节约血液资源,增强无偿献血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在献血者中开展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筛查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对2010年7月1日至9月30日5 376例无偿献血者进行ALT筛查,将其筛查结果与同时期3年内实验室无偿献血者ALT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无偿献血者中,再次献血不合格率(8.56%)较初次献血者(10.47%)偏低,复检不合格率(5.42%)较初筛(9.80%)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开展献血前ALT筛查,2010年ALT不合格率较2008年和2009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T不合格主要与献血前饮酒(26.00%)、疲劳(29.60%)等相关.结论 在献血前开展ALT项目的 筛查,既保护了献血者的身体健康,也有效避免血液不必要的浪费,节约了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献血者献血前梅毒初筛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方法应用HBsAg/TP联合检测试条(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对本站2014年5月~2015年初次献血者献血前进行梅毒初筛,并与2013年及2012年献血者献血前未进行梅毒初筛相对,比较梅毒检测反应率的差异。结果初筛前检测总反应率0.57%,初筛后检测总反应率为0.20%,两者之间比较χ~2=204.98,P0.05);初次献血者检测反应率初筛前为1.85%,初筛后为0.81%,两者比较(χ~2=117.23,P0.05)。梅毒初筛前后比较检测反应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梅毒初筛后反应率明显下降。2014年5月~2015年重复献血者检测反应率为0.01%,而初次献血者反应率0.8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3.17,P0.05),表明重复献血者相对初次献血者梅毒反应率明显降低。结论献血前应用HBsAg/TP联合检测试条对初次献血者进行初筛,可大大降低梅毒检测反应率,特异性和灵敏度较高,操作简单方便,试剂易保存,可节约血液采集和检测成本,值得推广。因重复献血者梅毒反应率较低,献血前可不必进行初筛。  相似文献   

18.
刘拯 《江西医学检验》2011,(5):557-557,556
目的探讨利用干式化学法初筛检测献血者ALT的效果,减少献血后血液报废。方法比较无偿献血前ALT初筛检测进行与否,对血液ALT检测不合格的影响。结果经干式化学法初筛检测后献血者血液ALT报废率为0.19%,为初筛前ALT淘汰率的9.5%,P〈0.005。结论推广应用干式化学法在献血前对献血者进行ALT筛查,能有效降低血液报废,有利于保留献血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该血站全血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血清学检测结果来完善献血前筛查。方法对2010-2016年该血站全血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血清学检测,统计分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及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的不合格情况。结果各项目检测不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ALT(1.68%)TP(0.60%)HBV(0.56%)HCV(0.19%)HIV(0.14%)。ALT不合格率由2010年的3.67%下降至2016年的0.78%;HBsAg阳性率由2010年的0.42%上升至2016年的0.68%;抗-TP阳性率由2010年的0.54%上升至2014年的0.86%,2016年降至0.22%;抗-HCV和抗-HIV阳性率较低,变化不明显。总不合格率由2010年的4.85%下降至2016年的2.02%。结论通过完善献血前ALT筛查和使用HBsAg-TP双联金标试剂筛查,能大幅降低ALT和TP不合格率,对提高血液安全,降低血液资源浪费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ELISA法不同S/CO值与金标法HBsAg检测结果的相关性,以科学方式指导血液采集,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4月邯郸地区无偿献血者37966例。经采血车初筛合格后,对前3个月无偿献血者ELISA法检测阳性标本在实验室内再使用金标法进行复测,对ELISA和金标法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14年11月~2015年1月共检出无偿献血者HBsAg阳性标本102例,阳性率为0.52%,其中科华和万泰检出率分别为90.19%和86.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6,P0.05);而金标法检出率较低为51.96%,分别与科华、万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3.33,P0.01;χ~2=25.47,P0.01);两种酶免试剂检测S/CO值20以下的标本再用金标法检测,漏检率均为100.00%,科华和万泰S/CO值20以上的标本再用金标法检测,漏检率分别为12.69%和11.29%;2014年11月~2015年4月各月HBsAg阳性报废率呈逐渐降低趋势,有统计学意义(χ~2=14.58,P0.05)。结论改善金标法检测环境、使用血清加样,以及提高血液初筛人员的操作能力和工作责任心,是降低血液HBsAg阳性报废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