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ICCO监测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绍群 《职业与健康》2009,25(9):983-984
PICCO是英文pui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或Pulse index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的缩写,即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已经广泛应用于危重症,PICCO是一项全新的脉波轮廓连续心排血量与经肺温度稀释心排血量联合应用技术。其创伤与危险性小,仅用一中心静脉和动脉导管,就能简便、精确、连续监测心排血量、外周血管阻力、心搏量等变化,使危重血流动力学监测与处理得到进一步提高。笔者就PICCO的参数的意义、应用及与Swan—Ganz导管的比较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量(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是一种将脉搏轮廓心排血量法与经肺热稀释心排血量法结合起来应用的一种全新技术。该项技术微创、简单、精确,有助于更好地评价、指导、改进危重病人的治疗,值得在基层医院ICU内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胡晶  管文强  朱倩  丁琳 《医疗装备》2023,(11):121-124
目的 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仪(PICCO)联合预见性护理对心衰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7月医院收治的82例心衰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均41例;对照组接受预见性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PICCO联合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APACHE-Ⅱ评分、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生命质量[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LHFQ)]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APACHE-Ⅱ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VEF、CO、LVFS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LHFQ躯体领域、情感领域、其他领域评分及总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衰患者采用PICCO联合预见性护理干预可降低APACHE-Ⅱ评分,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命质量,且在一定程度上可预防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4.
<正>近几年,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出量(PICCO)较快地被接纳于重症病人的监测,主要是不同于Swan-Ganz导管直接刺激小肺动脉,故并发症少、日常护理相对简便、稳定,在心脏手术中、手术后的管理得到应用。对于重症瓣膜病手术病人,术前反复出现心衰,在心脏手术创伤及体外循环(CBP)再灌注损伤时,心功能术后短期明显下降,常出现顽固性心力衰竭或心脏术后低心排综合征(LCOS)。联合应用血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在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6例感染性休克合并ARD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液体管理模式管理,观察组采用PICCO指导液体管理。对患者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监测液体复苏相关指标和疗效指标。结果 86例感染性休克合并ARDS患者共检出7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64株占82.05%,革兰阳性菌11株占14.10%,真菌3株占3.85%。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氯霉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等耐药率较低。观察组液体复苏24h液体入量PaO_2/FiO_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AC水平,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心指数(C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力衰竭和肺水肿发生率、28d病死率和机械通气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ICCO指导感染性休克合并ARDS患者液体管理,有利于改善有效血容量、机体氧合状态,同时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在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6例感染性休克合并ARD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液体管理模式管理,观察组采用PICCO指导液体管理。对患者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监测液体复苏相关指标和疗效指标。结果 86例感染性休克合并ARDS患者共检出7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64株占82.05%,革兰阳性菌11株占14.10%,真菌3株占3.85%。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氯霉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等耐药率较低。观察组液体复苏24h液体入量PaO_2/FiO_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AC水平,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心指数(C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力衰竭和肺水肿发生率、28d病死率和机械通气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ICCO指导感染性休克合并ARDS患者液体管理,有利于改善有效血容量、机体氧合状态,同时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动脉波形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在ICU严重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护理。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我院ICU收治的严重心力衰竭患者37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PICCO监测,观察患者监测前后PICCO监测指标变化情况,并比较不同预后患者PICCO监测指标的差异。结果 37例严重心力衰竭患者中死亡15例,死亡率为40.54%。PICCO监测撤离后,CI、CFI显著高于监测时,ITBVI、EVLEI显著低于监测时(P<0.05)。存活组和死亡组CI、CF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存活组ITBVI、EVLEI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结论 PICCO监测可反映出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预后情况,应做好PICCO监测的护理,以提高监测效果。  相似文献   

8.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由于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需求,因此慢性心衰患者普遍经历多种症状。慢性心衰是一种慢性、自发进展性疾病,很难根治。慢性心衰患者因多重症状困扰所致生活质量低下是其病程中需应对的首要问题。慢性心衰患者的"症状群"研究是症状管理的新视角。与单个症状的管理相比,对症状群进行管理可以提高症状管理的效率,节约医疗成本。在我国,慢性心衰患者症状群的研究尚处于探索与萌芽阶段。因此,本文将综述慢性心衰患者症状群的定义、发生机制及评估方法,以期为国内慢性心衰患者的症状管理提供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PICCO)检测方法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应用的治疗效果,研究对应的护理方案,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方法:选取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在我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的101例患者,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同时应用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电、呼吸及脉搏血氧饱和度的情况。结果:101例患者中79例临床症状缓解;所有治疗患者,无意外拔管、导管堵塞及感染的发生。结论:护理人员通过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实施积极有效的液体复苏治疗方法,明显提高其生存率、延长患者的寿命;该方法安全、有效,在当前的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一个常见病、多发病。心衰患者的主要问题是心脏的排血量减少,因而患者有疲乏无力、动辄气短、高枕睡觉、腹胀水肿等症侯。心衰患者的预后较差,其死亡率与恶性肿瘤相仿。时至今日,大多数心衰依然是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的疗效和护理措施。方法:36例ARDS患者,通过制定操作流程,应用PiCCO技术置管监测,对液体进行管理和加强护理措施。结果:36例患者通过早期使用PiCCO技术,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4例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余32例患者成功脱离呼吸机支持。结论:ARDS患者早期行PiCCO监测,能更准确的监测血流动力学改变,有效协助液体管理,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慢性收缩性心衰表现为收缩功能障碍,心排血量下降并有阻性充血表现。近年来,神经体液激活和心室重塑在心衰发病中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同时,随着循证医学的广泛开展,对心衰的药物治疗也有了新的认识,β-受体阻滞剂作为改善心衰患者生存寿命的最佳药物得到公认。[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心血管内科系统疾病主要包括两大综合征(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三种炎症(心内膜炎、心肌炎和心包炎)和四大心脏病(冠心病、高心病、瓣膜性心脏病、心肌病)等。1心力衰竭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包括收缩功能衰竭和舒张功能衰竭。收缩功能衰竭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而导致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 ,同时出现体、肺循环淤血的临床表现。舒张功能衰竭是指心肌收缩力尚可使心排血量维持正常 ,由于左室舒张末压异常升高 ,使肺静脉回流受阻 ,导致肺循环淤血等表现。临床上又可根据心衰发生的速度和部位不同将心衰分…  相似文献   

14.
<正>慢性收缩性心衰表现为收缩功能障碍,心排血量下降并有阻性充血表现。近年来,神经体液激活和心室重塑在心衰发病中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同时,随着循证医学的广泛开展, 对心衰的药物治疗也有了新的  相似文献   

15.
专家信箱     
《长寿》2013,(9):42-43
什么是慢性心衰四川省读者邵炳文来信问:心力衰竭这种病很严重吗,如果患上慢性心衰能治愈吗?专家:慢性心衰指慢性原发性心肌病变和心室因长期压力或容量负荷过重,使心肌收缩力减弱,不能维持心排血量。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PICCO在临床应用经验,为急、危、重病抢救及护理提供量化依据。方法统计几年中使用PICCO对27例患者的数据收集,波形监测、诊断、病情变化及处理、护理中遇到的问题、患者康复情况,并发症的出现,进行对比总结护理经验。结果使用PICCO的患者大部分病情好转,80%转入普通病房,未出现栓塞及感染等病发症。结论 PICCO的使用能为临床提供量化的多种数据,精确指导临床治疗用药,是危重症患者治疗上的一个新起点。  相似文献   

17.
<正>慢性收缩性心衰表现为收缩功能障碍,心排血量下降并有阻性充血表现。近年来,神经体液激活和心室重塑在心衰发病中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同时,随着循证医学的广泛开展,对心衰的药物治疗也有了新的认识,β-受体阻滞剂作为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监测下输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液体复苏量和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4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应用PICCO监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应用PICCO监测指导液体复苏,对照组根据心率、血压等指导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T1)、48 h(T2)、72 h(T3)的液体复苏总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乳酸、腹内压、心脏指数、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I)及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观察两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ICU病房时间、28 d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T2和T3时间点液体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各时间点CVP和MAP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T1和T2时间点H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各时间点血乳酸和腹内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各时间点心脏指数和GEDV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EVLW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与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28 d病死率均为10.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监测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液体复苏治疗效果更佳,可有效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患者心功能、心脏前后负荷及血管外肺水状态,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时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增强了儿茶酚胺的作用,并直接作用于心肌和周围血管系统。临床约有90%的甲亢患者有心脏表现。如心动过速、心排血量增加等高动力循环征象;房早、房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以及心脏肥大、心力衰竭等表现。但临床上以心绞痛为突出表现的甲亢患者报道较少,尚未见有关护理的报道。现将我科收治的甲亢合并心绞痛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rrjk》2017,(8)
结合临床膀胱腔内碎石术后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根据患者的临床分期采用循环支持护理和脏器功能保护护理,采用液体管理方式,结合机械通气,PICCO监测,CRRT技术等针对性护理措施。结论有效的综合护理能改善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患者的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