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术治疗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处于持续高眼压状态,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于前房穿刺后即时行小梁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小梁切除术则在前房穿刺后3~7天实施,对两组手术疗效、术后视力变化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5.0%、25.0%,与对照组的80.0%、5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视力恢复情况,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房穿刺术后3~7天行小梁切除术疗效良好,并发症少,可作为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隧道下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患者共48例(48眼),其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44例,白内障继发青光眼4例,对患者采用经超乳隧道切口的三联术,术后随访8~12个月,分别对术眼视力、眼压、结膜滤过泡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观察检查.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范围0.05~1.0,其中36眼(占75%)视力≥0.3;非接触眼压计测48眼眼压范围为14.7~25.4 mm Hg,其中40眼(占83%)眼压低于21 mm Hg;术后12个月有14眼(占30 %)滤过泡消失;术后早期轻度角膜水肿者8眼(占16%),前房炎性反应、房水浑浊、瞳孔区有渗出者10眼(占20%),无前房浅、前房出血及角膜失代偿.结论 超声乳化联合隧道下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白内障视力恢复良好,并可有效的控制眼压,该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青白联合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预后效果。方法收集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2016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100例合并白内障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小梁切除术治疗组采取小梁切除术,改良青白联合手术组实施改良青白联合手术。分析眼压正常时间、视力恢复一行时间;治疗前后患者前房的平均深度、眼压的平均监测值;并发症。结果治疗前,两组前房的平均深度、眼压的平均监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改良青白联合手术组前房的平均深度、眼压的平均监测值、眼压正常时间、视力恢复一行时间优于小梁切除术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青白联合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低于小梁切除术治疗组的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白内障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改良青白联合手术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视力和降低眼压,缩短康复的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方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张璇 《中国校医》2012,26(7):543-544
目的探讨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23眼)全身及局部联合应用药物超过48 h,而眼压不能控制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施行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眼内反应、前房形成、眼压、滤过泡、视力及并发症等。结果全部病例手术前后均未出现爆发性脉络膜出血、眼内出血、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随访6~12个月,经拆除调节缝线、结膜下注射5-Fu及眼球按摩等处理,19例眼压维持在10~20 mmHg,成功率82.6%。结论在做好充分术前准备的情况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持续状态时,施行改良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9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30例422眼行小梁切除术,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0.4g·L-1。对术后浅前房100例(116眼)进行原因分析及治疗效果观察统计。结果本组330例422眼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均下降,发生浅前房100例116眼。原因:房水滤过过强58眼,结膜瓣渗漏30眼,睫状体脉络膜脱离20眼,恶性青光眼8眼。保守治疗88眼,手术治疗28眼。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后浅前房较常见,大多数浅前房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7月~2021年3月本院58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依据手术方案分组,观察组应用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术方案治疗,对照组应用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方案治疗,对比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与中央前房深度变化,手术治疗总有...  相似文献   

7.
目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会导致患者眼压升高、视力下降,并伴有剧烈疼痛,影响患者的学习和工作。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本研究探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combined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goniosynechialysis,PEGS)对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APACG)患者眼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09-01-2018-08-31夏邑县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性别、病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眼压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眼压均降低,观察组治疗后眼压为(18.21±4.23)mm Hg,低于对照组的(25.63±7.52)mm Hg,t=30.009,P0.001。术后各时间点眼压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低于对照组的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72,P=0.02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控制效果好,利于降低眼压波动,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9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30例422眼行小梁切除术,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0.4g·L^-1。对术后浅前房100例(116眼)进行原因分析及治疗效果观察统计。结果本组330例422眼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均下降,发生浅前房100例116眼。原因:房水滤过过强58眼,结膜瓣渗漏30眼,睫状体脉络膜脱离20眼,恶性青光眼8眼。保守治疗88眼,手术治疗28眼。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后浅前房较常见,大多数浅前房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中隧道刀制作巩膜瓣联合术后早期眼球按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09年10月-2012年3月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1例60眼,均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隧道刀制作巩膜瓣,术后均给予早期按摩。结果术后6月视力保持不变有53眼(88.33%),视力提高1-2行者2眼(3.33%),视力下降1-2行者5眼(8.33%)。眼压均控制在21mmHg以内55例(91.67%)。发生Ⅰ度浅前房8眼(13.33%),无Ⅱ度、Ⅲ度浅前房。功能性滤过泡52眼(86.66%),其中Ⅰ型滤过泡14眼,Ⅱ型滤过泡38眼,Ⅲ型滤过泡7眼,Ⅳ型滤过泡1眼。结论小梁切除术中隧道刀制作巩膜瓣联合术后早期按摩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有效降低眼压,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前前房穿刺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原发闭角型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将2010年2月2013年6月在眼科治疗的76例88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入院后12 h内经应用眼药水降压无效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采用术前前房穿刺+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和对照组(单纯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各38例。通过术后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形态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均较前好转,但观察组患者视力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随访半年后,观察组患者术后持续高眼压状态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92.1%vs 7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功能性滤过泡较对照组多,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4%vs 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前房穿刺联合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原发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确切,能显著降低眼压,减少视神经损害,及时挽救视力,且并发症轻微,是一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60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常规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观察组采用房角分离术+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的前房深度、眼压、视力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0.0%(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的前房深度、眼压、视力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前房深度、眼压、视力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前房深度、眼压、视力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眼压明显降低,视力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护理要点。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对175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治疗护理,93例患者行小梁切除术,34例患者行虹膜周边切除术,48例患者行前房穿刺术。结果:175例患者经过治疗及护理,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眼压基本降至正常,缓解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做好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用药护理、心理护理以及术前、术后护理,对减轻患者生理、心理痛苦及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谭灵 《智慧健康》2023,(18):206-209
目的 比较不同术式在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中的疗效。方法 将2022年2-11月在本院眼科治疗的39例46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眼。对照组使用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使用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22%(P<0.05);两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相比,观察组视力逐渐升高并稳定,且均高于对照组,而眼压明显降低,且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浅前房、前房积血、角膜水肿、黄斑水肿等并发症情况相比,观察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更好,能有效提升视力,降低并稳定眼压,且其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方法 对16例19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术后情况及观察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手术患者出院时眼压均<20 mm Hg,术中及术后未出现脉络膜上腔出血,以及恶性青光眼等并发症,视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虽然在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手术风险较高,但只要操作方法得当,可以安全实施小梁切除术,尽可能避免了视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5.
鲁铭  罗艳 《中国医师杂志》2009,11(1):788-789
目的 探讨前房穿刺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时本院2007年4月~2007年8月间本院收治加例(40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全身及局部使用最大剂量降眼压药物情况下眼压依然高于40 mmHg,行前房穿刺术降低眼压后.第2天行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结果 术前眼压40 mmHg以上,术后早期(3个月'内)眼压10~20 mmHg者35眼,~30 mmHg的5眼,用2%卡替洛尔眼水点眼控制眼压,其中两眼在使用局部降眼压药物后眼压依旧不能控制在20 mmHg以下,在术后两个月行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随访3个月眼压控制在20 mmHg以下.全部病例在随访期间眼压全部控制在20 mmHg以下.视力术前:光感者11眼(57.7%),光感.手动者8眼(36.1%),手动-0.05者21眼(6.2%);术后视力:<0.1者4眼(10%),0.3者9眼(22.5%),~0.5者11眼(27.5%),>0.5者16眼(40%).结论 前房穿刺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能在及时控制眼压的同时挽救病人的视功能且有比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鲁铭  罗艳 《中国医师杂志》2001,11(1):788-789
目的 探讨前房穿刺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时本院2007年4月~2007年8月间本院收治加例(40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全身及局部使用最大剂量降眼压药物情况下眼压依然高于40 mmHg,行前房穿刺术降低眼压后.第2天行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结果 术前眼压40 mmHg以上,术后早期(3个月'内)眼压10~20 mmHg者35眼,~30 mmHg的5眼,用2%卡替洛尔眼水点眼控制眼压,其中两眼在使用局部降眼压药物后眼压依旧不能控制在20 mmHg以下,在术后两个月行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随访3个月眼压控制在20 mmHg以下.全部病例在随访期间眼压全部控制在20 mmHg以下.视力术前:光感者11眼(57.7%),光感.手动者8眼(36.1%),手动-0.05者21眼(6.2%);术后视力:<0.1者4眼(10%),0.3者9眼(22.5%),~0.5者11眼(27.5%),>0.5者16眼(40%).结论 前房穿刺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能在及时控制眼压的同时挽救病人的视功能且有比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鲁铭  罗艳 《中国医师杂志》2005,11(1):788-789
目的 探讨前房穿刺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时本院2007年4月~2007年8月间本院收治加例(40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全身及局部使用最大剂量降眼压药物情况下眼压依然高于40 mmHg,行前房穿刺术降低眼压后.第2天行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结果 术前眼压40 mmHg以上,术后早期(3个月'内)眼压10~20 mmHg者35眼,~30 mmHg的5眼,用2%卡替洛尔眼水点眼控制眼压,其中两眼在使用局部降眼压药物后眼压依旧不能控制在20 mmHg以下,在术后两个月行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随访3个月眼压控制在20 mmHg以下.全部病例在随访期间眼压全部控制在20 mmHg以下.视力术前:光感者11眼(57.7%),光感.手动者8眼(36.1%),手动-0.05者21眼(6.2%);术后视力:<0.1者4眼(10%),0.3者9眼(22.5%),~0.5者11眼(27.5%),>0.5者16眼(40%).结论 前房穿刺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能在及时控制眼压的同时挽救病人的视功能且有比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鲁铭  罗艳 《中国医师杂志》2004,11(1):788-789
目的 探讨前房穿刺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时本院2007年4月~2007年8月间本院收治加例(40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全身及局部使用最大剂量降眼压药物情况下眼压依然高于40 mmHg,行前房穿刺术降低眼压后.第2天行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结果 术前眼压40 mmHg以上,术后早期(3个月'内)眼压10~20 mmHg者35眼,~30 mmHg的5眼,用2%卡替洛尔眼水点眼控制眼压,其中两眼在使用局部降眼压药物后眼压依旧不能控制在20 mmHg以下,在术后两个月行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随访3个月眼压控制在20 mmHg以下.全部病例在随访期间眼压全部控制在20 mmHg以下.视力术前:光感者11眼(57.7%),光感.手动者8眼(36.1%),手动-0.05者21眼(6.2%);术后视力:<0.1者4眼(10%),0.3者9眼(22.5%),~0.5者11眼(27.5%),>0.5者16眼(40%).结论 前房穿刺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能在及时控制眼压的同时挽救病人的视功能且有比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鲁铭  罗艳 《中国医师杂志》2000,11(1):788-789
目的 探讨前房穿刺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时本院2007年4月~2007年8月间本院收治加例(40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全身及局部使用最大剂量降眼压药物情况下眼压依然高于40 mmHg,行前房穿刺术降低眼压后.第2天行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结果 术前眼压40 mmHg以上,术后早期(3个月'内)眼压10~20 mmHg者35眼,~30 mmHg的5眼,用2%卡替洛尔眼水点眼控制眼压,其中两眼在使用局部降眼压药物后眼压依旧不能控制在20 mmHg以下,在术后两个月行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随访3个月眼压控制在20 mmHg以下.全部病例在随访期间眼压全部控制在20 mmHg以下.视力术前:光感者11眼(57.7%),光感.手动者8眼(36.1%),手动-0.05者21眼(6.2%);术后视力:<0.1者4眼(10%),0.3者9眼(22.5%),~0.5者11眼(27.5%),>0.5者16眼(40%).结论 前房穿刺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能在及时控制眼压的同时挽救病人的视功能且有比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鲁铭  罗艳 《中国医师杂志》2003,11(1):788-789
目的 探讨前房穿刺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时本院2007年4月~2007年8月间本院收治加例(40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全身及局部使用最大剂量降眼压药物情况下眼压依然高于40 mmHg,行前房穿刺术降低眼压后.第2天行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结果 术前眼压40 mmHg以上,术后早期(3个月'内)眼压10~20 mmHg者35眼,~30 mmHg的5眼,用2%卡替洛尔眼水点眼控制眼压,其中两眼在使用局部降眼压药物后眼压依旧不能控制在20 mmHg以下,在术后两个月行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随访3个月眼压控制在20 mmHg以下.全部病例在随访期间眼压全部控制在20 mmHg以下.视力术前:光感者11眼(57.7%),光感.手动者8眼(36.1%),手动-0.05者21眼(6.2%);术后视力:<0.1者4眼(10%),0.3者9眼(22.5%),~0.5者11眼(27.5%),>0.5者16眼(40%).结论 前房穿刺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能在及时控制眼压的同时挽救病人的视功能且有比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