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对2009年发生于广东地区的3例家庭聚集性登革热患者血清进行登革病毒的鉴定和病毒株的培养分离。方法用胶体金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登革病毒特异性IgM、IgG抗体;C6/36细胞培养患者血清中登革病毒;RT—PCR扩增C.PrM基因序列的片段以检测患者血清中登革病毒RNA,PCR产物经序列测定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3例患者血清学检测均为登革病毒特异性IgM阳性、IgG阴性;特异性RT—PCR产物长约290bp,经琼脂糖电泳和测序分析,证实3例患者血清中均存在登革3型病毒;从1例患者血清中培养分离到了登革病毒株,经RT—PCR和测序证实为登革3型病毒。结论2009年发生于广东地区的3例登革热患者经病毒培养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证实均为登革3型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1985~1987年我国流行的部份登革Ⅱ型分离株进行了抗原分析。由于登革病毒培养滴度低,周期长,用纯化抗原进行结构多肽抗原分析较为困难,用一般血清学方法不能说明抗原表位(epitope)上的变化。为了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用了标记分析(Signatureanalysis)法,此法简便,快速,不需要纯化抗原,并可在分子水平上检测同一组内不同个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含有我国登革2型/4型病毒株嵌合E基因片段的真核表达质粒,观察重组质粒DNA的免疫原性,为登革多价疫苗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首先将包含我国登革2型病毒43株E蛋白Ⅰ/Ⅱ抗原区和4型病毒B5株E蛋白Ⅲ抗原区的嵌合E基因片段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通过测定确定嵌合基因序列的正确性。然后将重组质粒以肌肉注射途径,免疫Balb/C小鼠。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对采集的鼠血清中的病毒特异抗体进行检测。结果 构建的含有我国登革2型/4型病毒株嵌合E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D2/4,经序列测定表明,导入的嵌合E基因片段的序列是正确的。将重组质粒DNA免疫小鼠,在初次免疫后的第3周,可同时检测到针对登革2型和4型病毒的特异荧光。结论 所构建的含有不同血清型的我国登革病毒株嵌合E基因片段的真核重组质粒,可诱导小鼠同时产生针对两个血清型病毒的特异抗体,该研究为新型登革多价疫苗的研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了我国登革Ⅱ型病毒3个分离 株(04、05和43株)包膜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及推断的氨基酸序列。并通过美国MACAW微机程序对3株之间的核甘酸与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分别与其它Ⅱ型毒株进行比较,发现04、05和43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5.76%~95.96%,它们之间无明显差别。氨基酸类似性为92.12%~94.30%,氨基酸类似性略低于核苷酸序列同源性。通过变化的核苷酸在三联密码  相似文献   

6.
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是1986年新发现的疱疹病毒,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图谱分析表明,HHV-6不同株之间DNA酶切图谱呈多态性,根据酶切图谱的不同,将HHV-6分离株分为A,B二组,B组又分为I,Ⅱ两个亚组,此方法对HHV-6感染临床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是1986年新发现的疱疹病毒。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图谱分析表明:HHV-6不同株之间DNA酶切图谱呈多态性。根据酶切图谱的不同,将HHV-6分离株分为A、B二组,B组又分为Ⅰ、Ⅱ两个亚组。此方法为HHV-6感染临床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9.
应用长链RT-PCR法扩增我国登革2、4型病毒株全长cDNA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采用长链RT-PCR技术扩增登革2型及4型病毒基因组全长cDNA,为构建登革病毒全长cDNA克隆、表达,深入阐明致病机理及探索新型疫苗奠定基础。方法:根据已测定的登革2、4型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设计上下游引物。从感染登革病毒的乳鼠脑中提取病毒基因组RNA,采用长链RT-PCR技术进行扩增。为检验扩增产物的特异性,以PCR产物为模板扩增覆盖基因组的10个片段。将含有复杂二级结构的5′非编码区扩增片段,在377A型自动测序仪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扩增出登革2、4型病毒基因组全长近11kb cDNA分子,非编码区测序结果表明扩增产物为登革2、4型病毒所特有。结论:利用长链RT-PCR首次成功扩增出登革病毒全长cDNA分子。  相似文献   

10.
登革2型病毒海南分离株全长E基因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测定我国登革2型病毒海南分离株E基因的全序列,并分析其病毒学特性和分子进化特征。方法 运用RT-PCR法扩增我国登革2型病毒海南分离株D2V—HN89)E基因,测序并用计算机分析序列,作毒株感染细胞及乳小白鼠试验。结果 D2V-HN89株E基因核苷酸全长1464bp,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D2V—NGC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5%和980A,系统树分析显示其与登革2型牙买加株及登革2型巴西90株的亲缘关系最近。D2V—HN89株的细胞病变效应与D2V—NGC株相同,但对乳小白鼠神经毒力较弱。结论 D2V-HN89株的E基因区有缺失,该流行毒株可能来源于牙买加或巴西登革热流行区。  相似文献   

11.
12.
我国登革2型病毒43株PrM-E基因的DNA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我国登革2型病毒43株PrM-E基因的DNA免疫原性及非甲基化细菌性CpG对DNA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RT-PCR和分子克隆技术构建PrM-E基因片段,并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BK-CMV中。在证明其可在哺乳动物细胞中高效表达的基础上,进一步用重组质粒DNA免疫小鼠。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对采集的鼠血清中的病毒特异抗体进行检测。结果 用含PrM-E基因的重组质粒DNA免疫小鼠可诱导产生  相似文献   

13.
广东登革Ⅰ型病毒株变异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jective To study the variation of Guangdong dengue-1 virus strains. Methods Partial nucleotide fragments in E/NS1 gene junction of 2 degue-1 isolates(LD-25, LD-26) and 1 positive sera sample (95-142) of Guangdong province collected in different years, were amplified by RT-PCR and sequenced. The 240bp sequences of the above-mentioned fragmen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other well-characterized dengue-1 strains. A divergence of 6% between the nucleotide sequences was taken as an indication for dengue virus subtype classification. Results LD-25 and LD-36 or 95-142 may belong to two different subtypes. Dengue strains of LD-25 (1985), Thai(1980) and Taiwan of China(1987,1988) could fall into the same subtype in the light of their sequence homology ranging from 97.1% to 98.8%. The sequence homology among LD-36(1991), 95-142(1995), Philippine(1988) and three other dengue-1 virus strains ranged from 97.5% to 100%, indicating that they belonged to another subtype of dengue virus. Possible source of infection of these dengue virus strains is discussed. Conclusion Guangdong dengue viruses may have not only one source.  相似文献   

14.
新分离登革2型病毒福建株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对新近分离的导致1999年福建省登热流行的登革2型病毒FJ-10株进行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及系统发生树分析。方法 利用RT-PCR和5′、3′RACE法扩增FJ-10株cDNA,并进行克隆测序,利用DNASTAR折Clustal方法绘制系统发生树。结果 JF-10株基因组全长10723个核苷酸,有1个单一开放读码框架(ORF,第97-10269nt),编码3391个氨基酸,5′和3′非编码区长度分别为96和454个核苷酸,通过与标准株NGC株和我国其他地区分离株DEN2-04、43、44株比较,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4.0%、92.8%、93.9%和93.9%,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9%、97.2%、97.7%和97.9%。以47株登革2型病毒E/NS1连接区240个核苷酸序列进行发生树分析,福建株与印度尼西亚和斯里兰卡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同属第Ⅳ基因型。结论 FJ-10株基因组全序列一级结构与其他登革2型病毒类似,其基因型不同于我国其他地区分离株DEN2-04、43和44株。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广州市不同年份分离的4株登革1型病毒(DEN-1)蛋白E基因进行全序列测定及分子进化分析,了解各流行株之间的遗传差异及进化关系,追踪其可能的传染来源.方法 应用RT-PCR技术分别扩增各株病毒的蛋白E基因,克隆到pGEM-T Easy载体,转化DH5α宿主菌,经PCR和酶切鉴定后进行序列测定.测序结果与国内外流行株进行同源性比较和毒力位点分析,并绘制基因系统发生树.结果 4株DEN-1病毒E基因序列长度均为1485 bp,编码495个氨基酸,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1%~98%,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6.0%~99.2%.广州1995年流行的DEN-1和2002、2004、2006年流行株的毒力位点氨基酸存在差异.结论 通过对登革1型病毒E基因的进化分析,GZ01/95、GZ01/02和GZ01/04这3株同属于基因型Ⅳ,而GZ17/06属于基因型Ⅰ.1995年广州地区流行的DEN-1可能来源于印度尼西亚,而2002和2004年的流行可能与澳大利亚流行株有关.2006年广州又出现的DEN-1可能与泰国2002年的流行株输入有关.  相似文献   

16.
我国登革2型病毒43株基因组全长cDNA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构建我国登革2型病毒43株基因组全长cDNA,为进一步研究其体外RNA转录产物的感染性,阐明致病机理及探索新型疫苗奠定基础。方法 根据登革2型病毒参考株NGC株的核苷酸序列,利用DNASTAR软件设计覆盖登革2型病毒43株基因组的6对重叠引物。从感染登革2型病毒43株的乳鼠脑中提限病毒基因组RNA,采用RT-PCR分别扩增6条基因片段,并将其分别与pGEM-T载体进行连接。重组质粒用PCR进行快速鉴定,并在377A型自动测序仪进行序列分析。然后利用单一酶切位点,分别自阳性重组子上切下各基因片段,在体外分别进行5′半分子和3′半分子的连接,最后将5′和3′半分子连接成基因全长的cDNA。扩增各接头两侧长约457-691bp的基因片段,连接至T载体后测序,从而对全长cDNA进行鉴定。结果 共扩增出6条约1.5-2.5kb的基因自然,并在体外进行连接,获得了全长cDNA。结论 通过测序证实成功地构建了我国登革2型病毒43株基因组全长cDNA分子。本研究结果将为阐明我国登革病毒株的毒力及致病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登革2型43株病毒包膜蛋白E基因的聚酶链反应扩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我国登革2型43株病毒RNA为模板,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扩增E基因片段。拟扩增的E基因片段始于登革病毒编码序列5'端有1个EcoRI位点。建立了扩增大片段的实验条件并制备出了大于1200bp以上的片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体外扩增、克隆登革2型病毒(NGC株)包膜糖蛋白E基因约1.5kb的基因片段,并对目的基因片段进行部分碱基序列测定和分析。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出E目的基因片段,经限制性内切酶Kpn1/Xbal酶切后用低熔点琼脂糖挖块回收法回收纯化,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的多克隆位点,构建重组体pcDNA3-E,转化大肠杆菌DH5a,通过对目的基因片段的部分碱基序列测定鉴定克隆的正确性,并分析其氨基酸变异。结果 从登革2型病毒(NGC株)中扩增出约1.5kb的DNA片段,目的基因片段的部分测序与参考序列的同源性为96.53%,7个氨基酸发生变异,4个变异氨基酸与登革2型病毒Jamaica株相应位置的氨基酸相同。结论 体外成功扩增并克隆DV2(NGC株)全长E基因片段,其序列变异及与其他毒株的同源性研究为登革病毒致病机理和疫苗的研究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