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心理问题 ,采取护理对策。 方法 :对 45例躯体形式障碍病人进行心理分析并实施相应护理对策 ,住院前后用SCL -90、HAMD、NOSIE量表评定。 结果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主要存在 :病人角色强化、紧张、焦虑和抑郁、“购医”行为、否认精神因素、社会、家庭角色受损等心理问题。治疗及护理前后SCL -90、HAMD、NOSIE量表评定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结论 :躯体形式障碍同其它精神疾病及内科疾病相比 ,有其自身的心理问题及护理策略。  相似文献   

2.
邬俊福  王翌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4):1785-1785,1899
目的:探讨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及其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研究组)和50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测评,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TAS、SCL-90量表评分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存在明显的述情障碍,其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发展变化和诊断改变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共196例),对2002年诊断为躯体形式障碍的患者10年后重新进行诊断,诊断改变80例为改变组,维持诊断116例为对照组,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诊断改变的因素。结果:诊断改变率为41%,造成诊断改变相关因素有:精神病家族史、起病年龄、起病诱因、症状反复发作;2组8个早期精神病症状中有7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社交退缩、角色功能障碍、行为古怪离奇、情感迟钝、思考困难对躯体形式障碍诊断改变有影响(均P<0.05)。结论: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随着时间的发展有较高的诊断改变率,伴有精神病早期症状的患者更易发展为精神病。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并与健康人进行比较,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从而改善患者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述情障碍和应付方式的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调查26例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研究组)述情障碍和应付方式,并与26例正常人为对照分析。结果研究组述情障碍总分(73.27±8.21)高于对照组(67.59±7.89);应付方式的解决问题得分(0.65±0.16)低于对照组(0.89±0.57),自责、幻想、逃避、合理化得分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述情障碍量表Ⅰ、Ⅱ因子与应付方式问卷合理化得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Ⅱ因子与应付方式问卷逃避得分呈显著正相关( P <0.05)。结论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述情障碍明显,且与应付方式的选择相关。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1):176-180
目的 探讨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住院期间应用影视团体心理治疗干预后的疗效,从而为完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基于本院往年同期相关患者就诊量的分布情况,自2016年12月20日起,连续性纳入宁波市康宁医院心身科收治的SSD患者为研究队列,直至纳入满100例为止。使用Excel软件RAND函数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影视团体心理治疗术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14 d、21 d时相关心理评估量表变化,并于出院后随访6个月以明确中远期的复发情况。结果 本研究自2016年12月20日起始,至2018年3月19日截止,完成100例研究对象的数据搜集,并于2018年10月26日完成随访,随访期内累计5例患者失访(对照组2例、实验组3例)。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入院14 d时健康相关焦虑评定量表、躯体症状量表-8量表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21 d时,实验组患者WI-8、SSS-8及Beck压力量表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出院时实验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的随访进程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实验组复发SSD的趋势显著低于对照组(Log RANKχ2=3.771,P0.05)。结论 对于SSD患者予以影视团体心理治疗干预,可显著增强疗效,并降低中远期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躯体形式障碍与焦虑症患者临床特征及人格特征的异同.方法 采用90项症状清单和卡氏16种人格因素测验分别对46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和62例焦虑症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躯体形式障碍组与焦虑症组躯体化因子评分分别为(2.71±0.86)、(2.09±0.76)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躯体形式障碍组与焦虑症组人格Q2因素评分分别为(5.40±1.18)、(4.47±1.16)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和焦虑患者临床症状和性格相似,两种患者之间躯体化因子评分及独立性因素评分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流浪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我科2004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合并躯体疾病的流浪精神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躯体疾病主要包括:皮肤病占31.6%;骨折占5%;皮肤软组织损伤占16%;梅毒占3.8%;肺结核占5%;乙型肝炎占8.8%;中重度贫血占6.7%。主要原因包括环境因素和患者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结论:严密观察病情,适当隔离,做好安全管理,加强生活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可促进流浪精神病患者躯体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躯体形式障碍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2组均使用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认知行为护理干预12周,即教育干预、心理干预、放松训练等。干预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干预效果进行评定。结果:2组患者干预前SDS、SAS和SCL-90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认知行为护理干预1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1);而在SCL-90各因子分中,观察组躯体化,抑郁、焦虑,人际敏感因子分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认知行为护理疗法能显著改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及焦虑抑郁状态.方法 比较134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和134例健康体检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及认知能力.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焦虑抑郁状态,采用北京版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注意力、记忆力、执行功能等认知方面测试.结果 躯体形...  相似文献   

12.
躯体形式障碍(somatoform disorders,SFD)是一种非常常见但处理较为棘手的精神卫生问题,原因之一是SFD患者往往缺乏对疾病的自我认知能力,拒绝精神疾患的病人角色,对精神心理干预的依从性较差。如Ahmed等报道一组躯体变性障碍患者(皮肤感染幻觉)对抗精神病药治疗的依从性只有59.2%,而对皮肤病药治疗的依从性高达96%。因此,研究SFD患者治疗依从性,并分析影响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大脑生物反馈治疗结合心理护理在促进老年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康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5月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老年躯体形式障碍156例,分为对照组(给予单纯心理护理)和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结合大脑生物反馈治疗),每组各78例.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4、8周末SCL-90测评情况、护士观察量表(NOSIE)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①治疗前两组患者SCL-90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第4、8周在躯体化、强迫、焦虑、抑郁、精神病性等方面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两组患者总积极分、总消极分和病情总评分情况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总积极分、总消极分和病情总评估评分情况在第4、8周末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总有效率89.74%明显高于对照组7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脑生物反馈治疗结合心理护理能明显改善老年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躯体化、焦虑、抑郁、精神病性症状,改善人际敏感、敌对、偏执,提高疗效,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伴急重症躯体疾病精神病患者的精神障碍情况进行观察、探讨原因并制定护理对策。方法 ICU病房2007年12月至2008年5月间,58例因急重症躯体疾病转入我院ICU治疗的精神病患者临床护理经验及预后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0例因危重躯体疾病(急性心肌梗塞1例,心力衰竭、呼吸衰竭2例,消化道大出血2例,肺炎2例,心源性休克1例,呼吸窘迫综合征并感染、肺心病1例,冠心病1例)抢救无效死亡,其余48例经过积极诊治和护理,躯体疾病缓解或控制平稳后转回普通精神科病房继续治疗。结论 ICU特殊的治疗环境,可能加重精神病患者的病情,做好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的护理极为重要,人性化精细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伴躯体疾病流浪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更好地指导护理工作。方法将102例流浪精神病与同期住院的102例一般精神病患者进行临床比较。结果与一般精神病患者比较,流浪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较多,以皮肤感染、创伤、贫血、黄疸为主;精神症状以思维紊乱、行为异常为主,合作性较差(P〈0.05)。结论流浪精神病比一般精神病患者护理和管理难度大,需在入院处置、消毒隔离、心理护理和病房管理等方面加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躯体形式障碍(SDs)患者家属的抑郁情绪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D型人格问卷(DS14)及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对2013年10月-2014年5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身医学科就诊的186例SDs患者家属进行测评与分析。结果 SDs患者家属的抑郁情绪检出率为48.9%(91/186),SDS得分为(54.53±11.85)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是患者家属抑郁情绪发生的保护因素,D型人格、SDs相关知识了解较差、首次就诊是患者家属抑郁情绪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SDs患者家属抑郁情绪普遍存在,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对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对患者家属进行适当干预,缓解其负性情绪,以为患者康复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7.
内科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春菊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7):3118-3118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方法:对60例睡眠障碍的患者进行访谈式调查,分析影响其睡眠的相关因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不能熟睡、早醒、睡眠时间缩短等,其相关原因包括疾病、环境、心理、社会、不良生活方式等。结论:减轻躯体不适,加强病区管理,提供有效的心理、社会支持,强化睡眠卫生宣教可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老年住院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实施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睡眠障碍的老年患者进行调查后分析影响其睡眠的相关因素,深入探讨研究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发现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表现。结论通过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改善老年患者的睡眠质量,起到了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从而导致相应的心肌因严重持久的缺血造成局部坏死的一类疾病[1]。睡眠是影响人类精神及躯体健康的一种重要的生理现象,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这一特殊群体来说尤为重要[2]。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入院后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常出现各种睡眠障  相似文献   

20.
医学上将与睡眠相关的各种症状表现称为睡眠障碍(sleep d isorder)。睡眠障碍指睡眠总量的减少及质量下降而言,并非仅指失眠,还包括睡眠过程中的异常体验或行为[1-2]。肿瘤患者常会出现睡眠障碍,影响康复,严重者加重病情,延长治疗时间。现对109例肿瘤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