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是1975年由Carswell首先发现的,近几年来研究认为TNF不仅具有直接杀死肿瘤细胞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效应,而且可激活T细胞表达IL-2R释放淋巴因子,增强LAK活性,促进B细胞增殖,促进抗体产生,进而又可通过免疫调节作用发挥抗感染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4IgB7-H3基因转染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后人类β1,3半乳糖基转移酶7(β1,3-galacto-syltransferase 7,β3GalT7)的表达变化,以期发现4IgB7-H3与β3GalT7的相互关系。方法:脂质体介导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EGZ-Term/4IgB7-H3转染SGC7901细胞,筛选获得稳定表达4IgB7-H3的亚克隆细胞株,通过RT-PCR和蛋白质印迹方法检测β3GalT7的表达。结果:成功获得稳定表达4IgB7-H3的亚克隆细胞株SGC7901/4IgB7-H3;β3GalT7随4IgB7-H3的表达上调而上调。结论:4IgB7-H3蛋白的修饰成熟可能需要β3GalT7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讨论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s包括IL—1,IL—2及IL3)在活化T细胞,调节T及B细胞、肥大细胞与嗜碱细胞的分化、增殖,产生多种淋巴因子及IgE等方面的活性;以变态反应疾病为模型;论证了白细胞介素在免疫调节不良综合征(Immunological Dysregulation Syndr mes)的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LA-4Ig及可溶性B7RP-1融合蛋白联合阻断CD28和ICOS对移植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在异种胰岛移植模型的基础上48只实验动物随机分成4组,每组12只,供体为SD大鼠,受体为近交系昆明小鼠。联合处理组(A组):分别于移植后0、2、4d和1、3、5d腹腔内注射CTLA-4Ig和可溶性B7RP-1融合蛋白组;可溶性B7RP-1融合蛋白处理组(B组):移植后1、3、5d腹腔内注射可溶性B7RP-1融合蛋白组;CTLA-4Ig处理组(C组):移植后0、2、4d腹腔内注射CTLA-4Ig组;对照组(D组):单纯胰岛移植,不做CTLA-4Ig和可溶性B7RP-1融合蛋白处理组。通过观察大鼠胰岛移植后移植物存活时间和移植胰岛病理改变,并用RT-PCR方法检测IL-2和IL-10在移植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联合处理组大鼠移植胰岛存活时间较对照组及CTLA-4Ig处理组和可溶性B7RP-1融合蛋白组明显延长,移植胰岛光镜检查接近正常,IL-2mRNA表达差异有显著性[(42.55±6.34)%VS(112.55±15.34)%,P<0.01],IL-10mRNA表达差异无显著性[(105.35±15.16)%VS(102.23±16.02)%,P>0.05]。结论:应用CTLA-4Ig+可溶性B7RP-1融合蛋白联合阻断CD28和ICOS,可以明显的抑制排斥反应,提高移植物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白细胞介素Ⅱ与自身免疫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白细胞介素Ⅱ(IL_2)作为一种免疫增强因子,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它不仅是T细胞的生长因子,而且能在体外增强NK细胞活性,促进B细胞的增生与分化,还具有调节T细胞产生γ-干扰素(IFN-γ)的作用。自身免疫病是一组以免疫调节功能紊乱为特点的人类疾病。在免疫方面表现为T细胞合成过量的自身抗体及免疫球蛋白。T细胞功能受损包括抑制性T细胞(Ts)及辅助性T细胞(TH)功能缺陷。因为IL_2是一个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所以部分自身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类β1,3N-乙酰氨基葡萄糖基转移酶8/β3半乳糖基转移酶7(β3GnT8/β3GalT7)与人4IgB7-H3蛋白的相互作用,以期阐明该糖基转移酶对人4IgB7-H3蛋白的翻译后糖基化修饰作用。方法在线预测软件预测人4IgB7-H3蛋白氨基酸序列上潜在的糖基转移酶作用位点;免疫共沉淀探讨β3GnT8/β3GalT7与人4IgB7-H3蛋白的相互结合作用;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技术研究两种蛋白质在细胞内的空间定位。结果人4IgB7-H3蛋白氨基酸序列上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共有8个,O-β-GlcNAc的附着位置共有18个;β3GnT8/β3GalT7与人4IgB7-H3蛋白能相互结合而被共沉淀;两种蛋白质能在人肺癌A549细胞中共定位。结论人类β3GnT8/β3GalT7可能对人4IgB7-H3蛋白有糖基化修饰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抗体水平变化在抗结核感染及结核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建立结核分枝杆菌(Mtb)大理临床分离株感染小鼠模型,用ELISA检测血清抗体Ig G、Ig M、Ig A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总B细胞、记忆性B细胞及Th1/Th2细胞亚群。结果在Mtb感染晚期(8周),感染组Ig G、Ig M、Ig A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感染早期(4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Mtb临床分离株感染早期及感染晚期均有脾脏B细胞(B220+)降低(P0.05),淋巴结B细胞(CD19+)升高(P0.05);感染早期及感染晚期类别转换记忆B细胞(B220+Ig DCD27+)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感染晚期Th1细胞(CD4+IFN-γ+IL-4-)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结核感染刺激B细胞在外周血中重新分布,并生成大量记忆性B细胞和抗体,可能参与抗结核的体液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茜  刘翠娥  焦艳梅  吴昊 《北京医学》2013,35(3):210-212
B细胞在免疫系统中可以发挥多种功能,主要是通过递呈抗原和产生抗体起到免疫调节作用.B细胞与其他淋巴细胞相似,既可以诱发疾病,也可以阻止疾病的发展、减轻疾病的严重性[1].如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B细胞释放自身抗体损伤靶组织,因此,被认为是致病因素;但是,其所释放的自身抗体也可以通过清除凋亡细胞、减少自身抗原负载,从而对机体起到保护性作用.此外,B细胞还能够产生不同的促炎细胞因子,其中包括B1细胞产生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干扰素γ (interferonγ,IFNγ)和白介素-12(IL-12);B2细胞产生的IL-4和IL-13[2].以上特性使B细胞在免疫调节中具有多效性,这些具有调节功能的B细胞被称之为调节性B细胞(regulatory B cell,Bregs),现将对Bregs的自身免疫与免疫调节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氟伐他汀对大鼠非心肌梗死区药物干预前后核因子-κB p65 (NF-κB p65)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浓度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心梗组和氟伐他汀组,每组10只.手术成功后正常组、假手术组和心梗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氟伐他汀组给予氟伐他汀20 mg/kg灌胃,均每日1次,连续4周.4周后采用RT-PCR方法观察大鼠非心肌梗死区NF-κBp 65和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1表达的差异.结果 NF-κB p65和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1浓度水平,正常组与假手术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正常组及假手术组与心梗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正常组及假手术组与氟伐他汀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氟伐他汀组NF-κB p65和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1浓度水平相比心梗组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 氟伐他汀能显著改善大鼠非梗死区的炎症反应,其作用可能与其抑制核内转录因子NFKB的活性表达及降低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sICAM-1浓度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正> 免疫调节主要指免疫应答过程中,免疫细胞及其产物之间相互作用,达到免疫系统的相对平衡的一种生物学现象,是维护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免疫调节不只限于免疫系统内部,且与全身各器官系统,尤其是神经一内分泌系统密切相关。就免疫系统本身来说,巨噬细胞与B细胞,巨噬细胞与T细胞,T细胞与B细胞,T细胞与T细胞,以及这些细胞产生的可溶性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这种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受严格的遗传限制。有关这些方面的研究,近年有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11.
<正> 在抗原或有丝分裂原(Mitogen)的刺激下,单核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都能释放可溶性因于,分别称为单核细胞因子(Monokin-e)和淋巴因子(Lymphokine)。这些因子介导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发生和发展。单核细胞因子和淋巴因子的命名一直是根据这类因子在实验中表现的生物效应及其细胞来源为基础的,由于提纯和实验的方法不同,在命名方面难免出现“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的现象。为了澄清这种混乱,1979年Aarden等人①在研究了已发现的许多因子后将能在白细胞之间发挥作用的因子统一命名为白细胞间素(Interleukin,IL)。在第二届国际淋巴因子专题研讨会上,他们根据这类因子的理化特点、细胞来源和特征  相似文献   

12.
香菇多糖抗肿瘤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香菇多糖是一种多糖类生物反应调节剂.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报告显示其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包括增强T、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lymphokine activated killer cells,LAK)、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 2,IL-2)等免疫相关因子的作用.目前在临床抗肿瘤方面的应用较为广泛.主要用于辅助药物治疗、联合放化疗和改善预后等方面.本文就香菇多糖在抗肿瘤方面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核因子-κB/Rel蛋白(NF-κB)是一种分布和作用均十分广泛的真核细胞转录因子,因首先发现于B细胞Igκ轻链转录调控而得名。NF-κB可双向调控一系列基因的表达,这些基因的表达产物主要是参与调控机体的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蔡凯  张南征  陈复兴 《医学综述》2008,14(10):1461-1465
多数情况下,机体的保护性免疫反应是由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共同完成,二者之间的联系备受关注。适应性免疫的始动者树突状细胞与固有免疫细胞γδT细胞之间通过细胞接触和分泌的各种可溶性因子进行相互作用,一方面可以促进树突状细胞成熟,分泌Th1细胞因子,介导Th1型免疫反应;另一方面γδT细胞可以被树突状细胞诱导,增强其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限制性的抗感染、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多种作用。  相似文献   

15.
郝刚  孙天胜 《医学综述》2012,18(4):501-504
间充质干细胞(MSC)广泛存在于胎儿、成人骨髓、脂肪等不同组织中,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多能祖细胞,且具有广泛的免疫调节作用,在组织工程和免疫调节领域表现出极大的应用价值。MSC介导的免疫调节主要表现为免疫抑制,抑制细胞周期蛋白D2,发挥对各型免疫细胞非特异性的抗增殖及功能抑制效应。目前,对MSC免疫抑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地诺前列酮、一氧化氮等可溶性细胞因子以及调节性T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等靶细胞。现就MSC免疫调节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关于淋巴因子对肿瘤免疫作用的研究,已把重点放在非细胞毒性作用上。直接通过介质产生,或间接通过各种杀伤细胞诱导或放大作用而产生。对比之下,有一种低分子量质(<10,000)的淋巴因子,称为种瘤移动抑制因子(TMIF),在体外它能抑制肿瘤细胞移动,但无毒性作用。经多种标准测试,TMIF 不同于影响炎性细胞或其它非新生物细胞活动的淋巴因子,最近我们证明,TMIE 活性可在患肿瘤的动物血清中发现,也可在适当免疫的动物血清中发现,它在体内可能起保护作用。此实验需要确定一种肿瘤转移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CTLA4Ig在银屑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s ,PBMCs)增殖中的作用。方法 PBMC标本取自 3 3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 2 0名健康献血者 ,利用植物血凝素 (phytohemagglutinin ,PHA)、脂多糖(lipopolyaccharide ,LPS)、金葡菌肠毒素B(staphylococcalenterotoxinB ,SEB)刺激增殖 ,在加入或未加入CTLA4Ig情况下 ,观察细胞形态并检测 3 H TdR掺入量。结果 显示CTLA4Ig对PHA、LPS有抑制作用 ,并呈剂量依赖关系 ;而CTLA4Ig浓度只有高于 5 μg/ml时 ,对SEB才有抑制作用 ,且可完全抑制。 结论 CTLA4Ig对PHA、LPS、SEB刺激下的银屑病PBMC增殖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但反应模式不一致  相似文献   

18.
B细胞具有分泌抗体、抗原提呈、分泌免疫调节因子等作用,在免疫应答中主要产生正向调节作用。近期研究发现,自身免疫病小鼠部分B细胞通过分泌白细胞介素10(IL-10)等细胞因子,发挥负向免疫调节作用。这部分B细胞已被命名为调节性B细胞,  相似文献   

19.
目前,很多免疫学家及生物学家都在致力于淋巴因子的研究.这些淋巴因子有着各种各样的功能,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IL-4)主要是由T细胞产生的一种细胞因子,它不仅刺激B细胞的活化、增殖、分化,还与B细胞以外的淋巴细胞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有关IL-4的研究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自1982年由Howard等人首次报道以来,人们对其分子结构和体内外生物学活性进行了广泛研究并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主要从IL-4的特性;对B细胞、T细胞的作用、抗肿瘤、与某些疾病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归纳简述.  相似文献   

20.
T细胞及巨噬细胞活化产生的淋巴因子或单核因子称为细胞因子。其中的白细胞介素(IL)是白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因子,作用于多数细胞,发挥多种功能。它是淋巴因子的总称。业已明确IL不仅对免疫系统起作用,对造血细胞也发挥作用,从而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例如作用于多功能的干细胞及所有的造血系统幼稚细胞的IL-3等,造血系统也被包括在各种细胞因子网络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