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采用体外建立抗原—抗体—补体反应体系的试验方法,通过测定该反应体系的血小板~(51)Cr 释放量来进一步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ITP)患儿血小板的破坏机制。结果45例ITP 惠儿其血小板~(51)Cr 释放量与正常值比较明显增高(P<0.01),急慢性之问无显著差异性。45例患儿中有31例血小板~(51)Cr释放量高出正常值上限。同时观察ITP 患儿血清对血小板超微形态和结构的影响,发现血小板表面有圆钝伪足形成,血小板聚集,血小板脱颗粒和空泡性变。正常儿血清对血小板超微形态和结构无明显影响。作者认为,ITP 患儿的血小板相关抗体,能介导血管内血小板的溶解与破坏,其既影响血小板数量,又改变血小板的结构,二者都是导致该病出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勇 《河北医学》1998,4(6):23-24
目的:为了观察丙种球蛋白对特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于1994年~1997年间,应用静注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剂量为300mg/kg/d,稀释后滴注,用药时间3~5d;结果:患儿血小板数平均增高62×109/L,结论: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家2例报告李长菊,张永臻,李凤会(沂南县界湖镇卫生院)(沂南县人民医院儿科)关键词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临床上以皮肤粘膜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和毛细血管...  相似文献   

5.
黄世熹  林羡芳 《广东医学》1993,14(3):133-134
1975~1989年我院儿科收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共127例,占同期住院的0.45%,其中97例经远期随访观察。本组病例的诊断标准均符合1986年首次全国血栓与止血  相似文献   

6.
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是以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加,以及缺乏任何原因包括外源的或继发性因素为特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对于ITP发病机制的研究报道较多,主要集中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大方面。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儿科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但重症ITP并不多见,当血小板降至10×10^9/L以下或伴有血小板功能不良时,极易发生威胁患儿生命的严重出血,救治的关键是尽快提高血小板数量。我科2001年3月2009年8月收治重症ITP7例,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由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引起血小板破坏增加而致数目减少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主要以自身抗体介导的破坏性血小板减少为特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ITP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既包括体液免疫的紊乱,也包括细胞免疫的失调。本文就近年有关ITP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现已证实是因免疫机制引起血小板破坏增加的临床综合征,又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o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该病机制错综复杂,目前尚未明确。本文就ITP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年发病率为小儿群体的4/10~8/10万.其特点是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骨髓中巨核细胞的发育受到抑制.儿童ITP发病时病情重,多以皮肤黏膜出血为症状,血常规检查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由于不易与其它表现为血小板减少的疾病相鉴别,故临床中对该病进行准确诊断及安全有效的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周英 《医学文选》1999,18(2):275-27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TP),是儿童期常见的出血性疾病,该病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血小板减少,自Mchnam和Chu于本世纪最早提出以人的免疫球蛋白(Ig)进行被动免疫至1979年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  相似文献   

13.
地塞米松冲击疗法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疗法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31例。发现治疗后随着临床症状的改善,血小板计数很快上升,血小板相关抗体IgG下降,血小板内环磷酸腺苷下降。通过治疗前后血小板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该疗法对血小板超微开矿的恢复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 我院儿科988年3月至1998年5月共收治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48例,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1.1.1 有典型的出血倾向。 1.1.2 周围血小板计数<70×10~9/L。 1.1.3 骨髓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伴有成熟障碍。 1.1.4 排除其它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疾病。 1.2 分型、年龄和性别:急性型(病程不足6个月)  相似文献   

15.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临床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以往主要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但疗效不满意,且长期应用副作用严重。我院自1995年10月至1997年10月,共收治ITP患儿18例,均采用人脐带血静脉输注治疗〔1〕,报道如下。1临床资...  相似文献   

16.
病例资料:男19例,女11例;农村的22例,城镇的8例,年龄1~10岁,多数在5~7岁之间;四季均有发病,但春季较多;入院时间:发病2~3天的18例,4~5天的10例,7天以上的2例,按病程分急性26例,慢性4例.临床症状:30例中表现为单纯性皮肤瘀斑与紫  相似文献   

1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原因未明(目前认为大多是病毒感染所致)的综合征,表现为血循环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致使血小板破坏过多、血小板计数减少、引起紫癜的一种出血性疾病,由于有抗体存在  相似文献   

18.
陈祺棠  王缉干 《医学综述》2012,18(7):1062-1065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大多数ITP患儿预后较好,而部分患儿则转为难治性ITP。目前还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这部分患儿病情反复发作、迁移不愈,不仅加重家庭负担还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主要有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以及脾切除等,不良反应较大。该病发病机制不是很明确,病因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19.
我们对88例小儿ITP病人,采用酶联免疫竞争法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IgG,阳性率为79.55%。急、慢性ITP 组之间,及与非ITP 组的PAIgG 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对38例ITP 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数和PAIgG 值进行了观察,证明血小板数与PAIgG 值之间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急性ITP)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2~9岁的小儿为最多见,婴儿或成人较少见,发病率男女无显著差别。病因和发病原理急性ITP的病因和发病原理至今尚不甚清楚。由于本病发病前常有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史,且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生在病毒感染痊愈之后,说明病毒与病因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