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猫肠系膜下神经节神经元与肠壁内传入神经元的突触联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佟晓杰  李吉 《解剖学杂志》1997,20(5):453-456
采用神经纤维和突触溃变的光镜和电镜结合方法,探讨肠系膜下神经节与来自肠神经丛内的传入神经元间的突触联系。切断肠系膜下神经节发出的分支,光镜下见节内存在溃变神经纤维;电镜下见有突触溃变,溃变轴突终末的大小多为1μm左右,主要含有球形透明囊泡,线粒体多少不等,与肠系膜下神经节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形成轴-树型或轴-体型突触;溃变突触见有三种类型:电子致密型,电子透明型和神经丝型。确切证明了来自肠壁内的传入  相似文献   

2.
水蛭中枢神经系统为一条神经节链,它包括头节、体节和尾节,由神经连素相接。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体神经节由外被囊层、神经节细胞层、内被囊层及中央纤维网层组成,并分为6个隔室,2个背部隔室、3个腹部隔室和1个中央隔室。外周各隔室均有一组神经细胞和一个包装胶质细胞。神经节周缘的神经细胞轴突在节的中间部分枝构成神经纤维网和突触联结区。  相似文献   

3.
人小肠肌间神经丛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蔡文琴  曾微 《解剖学报》1997,28(4):364-368,I006
用镀银染色铺片法及常规电镜技术,对人小肠肌间神经丛进行了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人小肠肌间神经丛由神经纤维束和神经节组成呈与肠管共同始终的连续网格状态结构。神经节细胞形态呈高度的异南性、体积变异大,自179.8-36817.6μm^3,神经细胞平均密度为1375个/cm^2。电镜下可见神经节为神经细胞与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的实体,神经细胞胞体包埋于神经细胞与神经胶质细胞突起组成的神经纤维网中,仙含多种没  相似文献   

4.
采用神经节离体培养、HRP追踪技术对甲壳动物口虾蛄的口胃神经系统进行了初步研究。分别经侧胃神经、口胃神经和食道下神经对口虾蛄口胃神经系统的口胃神经节、食道神经节和食道旁神经节进行了追踪。经一侧的侧胃神经追踪时,可见大约8个阳性标记神经元位于口胃神经节远端胞体层的腹侧缘,中央神经纤维网也呈较强阳性反应;经口胃神经追踪时,口胃神经节胞体层可见5~6弱阳性标记胞体及阳性标记的神经纤维,食道神经节中可见2个胞体被标记,中央纤维网中也有较强的阳性标记末梢;经一侧食道下神经追踪时,食道神经节胞体层中可见4个阳性标记胞体及部分阳性纤维,而食道旁神经节中仅见阳性标记纤维存在于中央纤维网。以上结果表明:口胃神经节远端腹侧胞体层中的细胞发出突起后以长的分支进入侧胃神经支配胃部的运动,而短的分支则终止于口胃神经节中央纤维网。口胃神经节吻端的细胞突起经口胃神经与食道神经节建立联系。经侧胃神经和口胃神经追踪均未被标记的细胞应属于口胃神经节内的中间神经元。而食道神经节中的部分胞体发出突起进入食道旁神经节的纤维网与中枢神经系统发生联系,另一部分细胞发出突起沿口胃神经进入口胃神经节与此处的神经细胞形成联系,这两类细胞在食道神经节的纤维网中建立联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μ阿片受体(MOR)在大鼠结肠肠肌丛的分布及化学神经解剖学特性。方法:取大鼠结肠右曲和左曲之间肠管行全层铺片,剥离粘膜层、粘膜下层和环形肌层,保留纵行肌层。运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重标记技术染色,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MOR在大鼠结肠肠肌丛的分布及与一氧化氮合酶(NOS)、肠血管活血肽(VIP)、P物质(SP)或降钙素基因相关蛋白(CGRP)等在肠神经细胞的共存关系。结果: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在大鼠结肠肠肌层,MOR阳性细胞聚集形成神经节,其阳性突起穿行于神经节之间形成网格状神经丛。在肠肌丛神经细胞内,可见MOR分别与NOS、VIP、SP、CGRP共存。MOR阳性神经纤维和终末分布于NOS阳性神经细胞周围,也可见部分NOS、VIP阳性神经纤维和终末分布于MOR阳性神经细胞表面。有大量SP和CGRP阳性神经纤维穿行于MOR阳性神经细胞之间并包绕于MOR阳性神经细胞的胞体周围。结论:在结肠的肠肌丛,MOR与抑制性和感觉性神经递质在肠神经细胞有共存,且相互之间有纤维联系,推测MOR可能介导了阿片类调节肠神经细胞内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并可能对肠感觉信息的传递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用免疫电镜方法研究大白鼠延髓孤束核联合亚核内含生长抑素(SRIF)的神经细胞及神经末梢。实验结果表明,孤束核内的SRIF样免疫反应阳性胞体为中小型细胞,呈梭形或椭圆形。含SRIF样免疫反应的轴突主要构成轴轴突触,后者为通道突触或终末突触。含SRIF的孤束核神经细胞本身不接受含SRIF的神经纤维支配,但其树突可与未标记的轴突形成轴树突触。  相似文献   

7.
离体培养鸡胚脑神经细胞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离体培养鸡胚脑细胞的超微结构,侧重描述了神经细胞及其突起间突触连接的形态特征。培养4天后,分化发育成为双极和多极的神经细胞及其突起,彼此已连成网络,并出现初期的突触连接,还见有突触前袋样结构和桥粒样细胞连接。培养7天后,神经细胞之间的轴-树、轴-体和轴-轴等类型的突触连接数目增多,透明突触囊泡密集,结构更完善。培养10天和14天后,神经细胞之间的突触连接仍较多,但已出现神经细胞变性,纤维性神经胶质细胞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8.
应用镀银、硫堇及HE染色法和石蜡连续切片,可见不同鼠龄小白鼠甲状腺内侧缘上端与喉肌之间存在有类似典型的植物性神经节结构。此外,节的附近偶有散在的单个神经节细胞。神经节的位置、数量及大小个体不一,节的外面通常具有结缔组织的被膜,膜的胶原纤难向节内延伸成网、基质内有神经节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和毛细血管。此外,尚有穿过节的有髓神经纤维等。神经节细胞散在分布,但以节的边缘为多,为多极神经元,胞体卵圆或不规则,尼氏小体呈细颗粒状,边缘较多,神经原纤维纤细世网。细胞核偏位,大而圆,染色质稀少呈空泡状,核仁明显,1—2个,此外核内尚有数个染色质聚集的不规则小块。幼龄小鼠可见双核神经节细胞。胞体外围有卫星细胞(被囊细胞)形成的被囊。神经节附近有甲状腺动脉、静脉主干同时出现,并显示为神经通路上(或稍偏离)之膨大结构,由其分出节前纤维进入节内,与神经节细胞形成突触。神经节内有错综交织的节前、后纤维及树突形成的神经网。研究表明小白鼠甲状腺附近存在有副交感神经节,其节后纤维分布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用家兔7只,取腰髓2~4和骶髓2~4节中间外侧核区,做超薄切片,电镜观察。此区的神经纤维网内含树突、轴突、轴突终末、终端树突、突触和突触球。胶质细胞的突起穿行其间。树突散在,形态和大小多变。轴突则常成束分布。突触连接以轴树和轴体突轴为多见,偶见轴轴突触。多数突触单独存在,部分形成以树突或轴突为中心的突触球。突触内的突触小泡有清亮的圆形、椭圆形、扁平形和不规则形,还有相当多见的大致密核心小泡和少数有衣小泡。依终末囊内突触小泡的形态和突触前后膜的对称与不对称,所见突触可分为三类:1.圆形小泡不对称型;2.扁平小泡对称型;3.其它中间类型。  相似文献   

10.
引言关于神经与血管之间的联系问题,至今研究的还不够,特别是大脑内的神经-血管联系的研究更少。过去,对神经元的突触问题做过不少工作。Cajal(1934)将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突触分成轴体突触和轴树突触。张香桐(1957)将这两种突触分别称为胞体上的突触或包围性突触和树突上的突触或依傍性突触。但是,学者们对突触的研究一直都集中在神经元本  相似文献   

11.
罗振国  张小云 《解剖学报》2001,32(4):T018-T019
目的 探讨谷氨酸与其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在参环毛蚓(P.aspergillum)的存在与否及分布情况。方法 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谷氨酸与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亚型、2/3亚型、4亚型阳性细胞的形态与分布。结果 发现谷氨酸存在于参环毛蚓的脑、咽下神经节、腹部神经节的神经细胞、肌间神经细胞,以及肠上皮和体表上皮的非神经细胞。在围咽神经环与腹神经链及腹神经链所发出侧支的切面可见深染的细密的阳性神经纤维束。同型谷氨酸受体1亚型、4亚型仅存在于参环毛蚓的脑。未观察到代谢型谷氨酸受体2/3亚型阳性细胞的存在。结论 参环毛蚓中枢神经系统谷氨酸阳性神经细胞的部分细胞突起显著,形态成熟,围咽神经环与腹神经链所发出侧支的阳性神经纤维是它们的投射纤维;部分细胞无突起,形态幼稚,谷氨酸在此不是作为神经递质作用于其受体阳性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12.
新生大鼠腰交感神经节凋亡细胞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出生后早期大鼠腰交感神经节细胞凋亡超微结构变化特点。方法 :大鼠按出生后 1d、1w、2w和3w分组 ,取L3、L4交感神经节常规超薄切片 ,铅轴染色 ,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1d 2w组腰交感神经节内可见到明显的神经节神经细胞胞体凋亡和突起的退变 ,同时可观察到包绕上述突起的雪旺细胞也发生凋亡。早期凋亡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为核染色质在核膜下的凝集。结论 :出生后早期部分腰交感神经节神经细胞因未能与其靶区建立联系而凋亡 ,随后包绕凋亡神经细胞突起的雪旺细胞也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人胸腺组织内突触体素、S- 10 0蛋白、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免疫反应神经纤维和免疫反应细胞的分布 ,为人类胸腺神经内分泌免疫相互作用提供形态学资料。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ABC法观察了尸解正常胸腺组织 30例 (福尔马林固定 ,石蜡包埋组织切片 )。 结果 突触体素、S- 10 0蛋白、NSE免疫反应神经纤维呈细丝、串珠状 ,从胸腺被膜随小叶间隔和血管到胸腺皮质 ,再延伸到髓质形成神经纤维网 ,部分沿着小血管走行 ,形成血管周围丛。同时显示在人类胸腺组织内散在分布有突触体素、S- 10 0蛋白和 NSE免疫反应细胞。 结论 人类胸腺内可能存在神经免疫内分泌 3类物质的相互作用和调控  相似文献   

14.
人胎小肠氮能神经元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金贵  忻国妹 《神经解剖学杂志》2001,17(2):179-182,T030
本研究用 NADPH-d组织化学法对人胎小肠氮能神经元的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 :5个月胎龄时 ,肌间神经节处的圆形细胞中部分细胞分化成氮能神经细胞 ,细胞核不染色 ,胞质极少 ,呈浅蓝色 ,有的神经细胞有短小的突起。 6个月胎龄时 ,氮能神经元胞体明显增大 ,核大 ,胞质少 ,染色增深 ,在外纵肌层与内环肌层之间形成肌间神经节。由神经元胞体发出的神经纤维在肌间形成网状神经丛。同时 ,在内环肌层肌纤维之间出现氮能神经纤维分布。有的神经纤维穿过粘膜下层分布到粘膜肠腺基部。7个月胎龄时 ,肌间神经节细胞数目增多 ,胞质由少到多 ,染色强度增加 ,肌层神经纤维分布密度增加 ,在粘膜下层有时可见有 1~ 2个氮能神经元细胞体或小的神经节分布。8~ 10个月胎龄时 ,肌间神经节细胞和粘膜下层氮能神经元胞体及神经纤维呈深蓝色 ,内环肌层神经纤维分布密度增加。以上结果提示 :人胎小肠氮能神经元是由胚胎早期肌间神经节处的圆形细胞 ,通过细胞分化、增殖、生长发育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巨结肠病肠壁NOS阳性神经元光镜和电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NOS阳性神经元与先天性巨结肠病病因及病理机制的关系。方法:对扩张段和移行段肠壁分别作全层铺片,NADPH-d酶组织化学染色,光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NOS阳性神经结构。结果:扩张肠段光镜下肠肌丛神经节和神经元均较大,节内神经元染色深数量多,沿神经节周边及神经纤维发出处排列。扫描电镜下神经元胞体较大,排列较密,发出的神经纤维较多,在各个方向上相互连接。沿肌纤维排列的神经元之间有较多的横向连接纤维,肠肌丝社会元还通过穿行于环行肌层的神经纤维和粘膜下层神经元相连接,移行段光镜下节内神经元胞浆染色较淡,深浅不一,神经节和神经元均较小,发现的纤维细且染色较淡,扫描电镜下神经元胞形较小,且大小不等,密较较小,神经元间的纤维联系及神经纤维攀附于肌纤维表面的现象均较少,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呈沿纵行肌长轴线性分布。结论:先天性巨结肠病的发生及发展可与NOS阳性神经元在肠壁的分布与代谢异常有关关。  相似文献   

16.
刺激性泻剂对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实验主要研究刺激性泻剂对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超微结构的影响及其在慢性便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建立“泻剂结肠”的动物模型,应用电镜技术对正常大鼠及模型大鼠结肠肠壁肌间神经丛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及对照研究。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泻剂结肠”大鼠肠壁肌间神经丛超微结构有明显的病理损害,表现为结肠肌间神经丛可见神经元细胞线粒体轻度肿胀,神经纤维轴突内线粒体肿胀破裂,“嵴”状结构不完整,神经束轴突及树突扩张,电子密度不均匀,部分明显扩张形成空泡。结论长期应用刺激性泻剂可损害结肠肌间神经丛,其超微结构的改变可能是慢性便秘进一步发展和加重的病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7.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新肽,目前尚未见国内有报道,我们应用免疫过氧化物酶法(PAP法),对10只Sprage-Dawley系成年大鼠(180~250g)小肠(切片和分层铺片)CGRP的正常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大鼠小肠具有丰富的CGRP分布。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免疫反应(CGRP-I)神经细胞位于肌间和粘膜下神经丛。肌间神经丛的CGRP-I神经细胞主要位于神经节内,为CGRP-I神经纤维所包绕,少数位于节旁,个别细胞也见于节间束。细胞常为卵圆或多边形,细胞中央或略偏一侧有一较大的浅染区,为核所在部位,核周区染色较浅,有时可见轴突的起始段。粘膜下丛的CG-  相似文献   

18.
应用包埋前免疫电镜PAP双重反应技术对大鼠下丘脑前部室周区内的生长抑素和神经肽Y的分布进行了超微结构研究。先用DAB法显示神经肽Y反应,然后用钼酸-TMB法显示生长抑素免疫反应,再经DAB-氯化钴稳定后作免疫电镜包埋。光镜观察结果显示在下丘脑室周区内见到生长抑素样神经元和神经肽Y样神经纤维末梢。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生长抑素的钻酸-TMB免疫反应产物呈针状或块状位于胞质内;神经肽Y样神经纤维末梢内见到颗粒状或絮状DAB免疫反应产物分布于小清亮囊泡周围和线粒体膜上。神经肽Y样神经纤维末梢与生长抑素样神经元胞体形成轴-体突触。此外神经肽Y样神经末梢内大颗粒囊泡与突触前膜融合而形成胞吐像。由此可见神经肽Y样神经纤维末梢经过突触或非实触方式作用于下丘脑前部室周区内生长抑素样神经元而调节其分泌活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铺片银浸染法,显示出人小肠肠肌神经丛是由神经束(分初级、次级和三级束)和神经节(分大型、小型和节间神经节)组成。神经节细胞的形态不一,嗜银程度各异,共可分为三大类。1类神经细胞的核、核周质与突起均染现,依形态鉴别出Ⅰ—Ⅳ型(共9个亚型),其中有的亚型尚未见有文献报道。每一形态学亚型又包括有1—4种嗜银性不同的神经元。2类神经细胞的突起未染现,只显示核与核周质,依嗜银性的差异分为3种。3类神经细胞仅有核或核仁显现。神经细胞的嗜银性可能与细胞处于不同的发育期或不同的生理功能状态有关。本文就肠肌神经节细胞的分型原则,形态与功能意义,嗜银性及其与其它组化特性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大鼠肺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还原型尼克腕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辛酰胺脱氢酶组织化学技术研究大鼠肺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结构。结果表明:(1):气管,支气管树系统壁内神经节部分神经细胞为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细胞;(2)部分强阳性神经细胞的突起穿越神经节延向管壁粘膜组织或肺组织;(3)在各级肺动,静脉及肺组织内分布有不同密度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纤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