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紫外线照射和充氧自体血回输疗法简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紫外线照射和充氧自体血回输疗法简介邢海恩紫外线照射和充氧自体血回输疗法亦称自血光量子疗法,自血输射疗法。1925年Bechaer提出有关理论,1928年美国Knott以实验方法证实:波长在239~365nm的紫外线短波照射红细胞无破坏作用,对金黄色葡...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2007-10使用"自体3-000型血液回收机"实施颅脑出血回收手术170例,均将术中出血回收处理后再输给患者,节约了血液资源,避免了疾病传播,收到很好的效果.现将临床应用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自体血液回输技术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血回输技术减少输血量和维持有效循环的可能性。方法选择颅脑手术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术中应用自体血液回收机对术野出血进行收集、清洗并回输;对照组于麻醉诱导后等量输入胶体液,然后从大静脉中采血300~500ml置入含枸橼酸保护液的血袋中,待术中需要时回输。对比观察2组麻醉前、血液稀释后、开颅后及术毕MAP、HR、Hct及Hb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回输异体浓缩红细胞(2.5±1.5)U,对照组回输异体浓缩红细胞(8±2.5)U血,观察组输注异体红细胞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组间各时段MAP、HR、Hct及Hb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颅脑手术中应用自体血液回输技术,能及时回收术中失血,维持有效循环,减少异体血输入和输血并发症,尤其适合估计术中出血较多的大手术。  相似文献   

4.
对21例抑郁状态患者进行紫外线照射自体血回输治疗,结果表明,本疗法对抑郁状态疗效较好,特别对顽固性抑郁病人。其疗效较电休克为低,而较三环类抗抑郁剂、锂盐高。其操作程序和危险性较电休克简易而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臭氧自体血回输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3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9例患者采用抗血小板聚集、降脂、改善循环治疗;治疗组69例患者在给予上述治疗的同时,使用臭氧自体血回输治疗,1次/d,治疗(10±3)d。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分别抽取静脉血,检查患者血脂各项指标(TC、TG、HDL-C、LDH-C),以评定对血脂的影响作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TG、TC、HDL-C、LDL-C水平均明显下降,治疗组总有效率(95.55%)明显优于对照组(79.03%)。结论臭氧自体血回输可在早期治疗急性脑梗死过程中有效改善患者的高脂血症。  相似文献   

6.
7.
背景:特发性脊柱侧凸是青少年较为常见的脊柱畸形,手术矫形是其重要的治疗手段。但手术创伤大、时间长,矫形过程中暴露、剥离组织较多,出血量大,需较大量的输血。为缓解血源紧张,减少输血费用,避免输血性疾病的发生,尽量减少输注异体库存血。 目的:观察控制性降压联合自体血回输在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中的作用。 方法:对46例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行后路矫形时均进行术中控制性降压。其中17例未进行自体血回输,作为对照组,矫形后全部输异体库存血;另外29例均使用自体血液回输,包括矫形前预存自体血及矫形过程中自体血回输,作为实验组。观察两组患者失血量及输血情况。 结果与结论:失血量:对照组400~1 000 (867±161) mL,实验组350~1400 (842± 376) mL,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输入库存血量:对照组500~1 800 (845±332) mL,明显多于实验组0~1 300 (423±237) mL(P < 0.01)。提示控制性降压可减少矫形过程中出血量,同时矫形后采用自体血回输可明显减少异体库存血的需要量。  相似文献   

8.
紫外线照射及充氧自血回输治疗抑郁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血回输同药物联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为我院住院患者 ,均符合 CCMD- 2 - R抑郁症诊断标准 ,共 35例 ,其中男 17例 ,女 18例 ;年龄 2 0~ 6 6岁 ,平均 36岁 ;病程 2月~ 32年 ,平均 3.8年。在服用原抗抑郁药物或减少药量的基础上同时进行自血回输治疗。使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设计的 XAY- 型血疗机 ,抽取病人肘正中静脉血 2 0 0 m l注入上海市血液中心生产的 ACD- B抗凝袋内 ,充分抗凝后置入一次性透紫外线的血袋中 ,放在治疗仪的托盘上经 10~ 15个生物量的紫外线照射同时向血容器内充氧 (3L / m…  相似文献   

9.
观察脑出血时血浆和脑脊液内皮素的变化规律及紫外线照射自血回输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免技术对54例脑出血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ET水平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病程5天内血浆和脑脊液ET明显高于脑动脉硬化症组及正常对照组,病程28-30天血浆和脑脊液ET低于发病5天内,仍高于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创面血回输救治矢状窦大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998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内接受创面血回输治疗矢状窦大出血患者中选取3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接受其他开颅血肿清除手术在术中输异体血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住院时间及昏迷情况。结果观察组恢复率、死亡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创面血回输治疗矢状窦大出血症状,能够迅速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状态,提高GCS评分和预后,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1.
B型超声波在颅脑损伤术中及术后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应用B超在颅脑损伤术中探查多发性血肿并导向手术,对术后危重病人进行床旁监测。方法 应用超声显像仪,对术中急性脑膨出,疑有多发性颅内血肿者实时术中B超扫查,开颅后在血肿清除部位彻底止血,将探头用无菌乳胶膜包裹,进行多角度多层面扫查。术后则经骨缺损区或颅骨钻孔处进行水平、冠状、矢状或滑行扫查。结果 术中扫查54例,不同部位的颅内血肿或积血42例,同侧脑内血肿6例,脑挫裂伤脑水肿6例。B超引导下手术清除血肿42例,术后50例进行了CT检查,损伤部位和范围与B超及手术发现基本一致。术后检查118例。其中114例经CT扫描检查,总体符合率为74.56%,与CT参照对比P>0.05。结论 术中B超扫查对多发性颅内血肿能准确定位,对明确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具有重要意义,术后经骨缺损对迟发性血肿能准确检出,对脑挫伤,脑水肿的扫查无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重型颅脑损伤术中严重低血压分期手术处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严重低血压分期手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4例重型颅脑损伤术中严重低血压,简化急诊手术,生命体征平稳定后,再次开颅手术的病例,探讨术中低血压的原因,终止手术的必要性以及再次手术的意义。结果本组24例均二次手术,首次手术后6~54h,平均18.5h血压恢复平稳,两次手术间隔7~72h,平均34h;死亡率20.8%,轻残及良好率58.3%,重残率12.5%,植物生存率8.3%。结论合并伤是重型颅脑损伤低血压的主要原因,分期手术处理对减轻继发性脑损害的发生发展,对病人神经功能的良好恢复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微电极记录技术在帕金森病手术治疗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经验及治疗效果。方法 自 1 999年 4月至 2 0 0 1年 2月采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 350例 ,其中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 (PVP) 2 78例 ,丘脑腹中间核 (Vim)毁损术 35例 ,同期同侧PVP和Vim毁损术 1 5例 ,行同期双侧PVP 1 1例 ,分期双侧PVP 8例 ,分期一侧PVP或另一侧Vim毁损术 3例。对手术前后的“关”状态和“开”状态进行生活能力评分、UPDRS评分 ,并进行门诊随访。结果 术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关”状态提高 2 9.8% ,“开”状态提高 2 5 .9%。UPDRS :在“关”状态下 ,总的改善率为 57.3 % ,其中精神行为情绪改善率为 50 .8% ,日常活动改善率 59.1 % ,运动功能改善率 58.2 %。结论 PVP对震颤效果不如Vim毁损术 ,对震颤明显 ,无明显僵直的患者可选择Vim毁损术 ,对震颤僵直型患者可分期双侧PVP毁损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Mg2+-依赖性蛋白磷酸酶1δ(Wip)在颅脑术后颅内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颅脑术后颅内感染32例作为观察组,无感染61例作为对照组。术前1 d、术后1 d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Wip1阳性率。结果 术后1 d,观察组血清PCT、CRP、IL-6及TNF-α较术前均明显上升(P<0.01),而且血清PCT和IL-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1 d,观察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Wip1阳性率[(4.33±0.32)%]明显低于对照组[(13.99±0.77)%;P<0.01]。观察组中性粒细胞Wip1阳性率与血清IL-6(r=-0.6419,P<0.01)和血清PCT(r=-0.6431,P<0.01)均呈显著负相关。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Wip1、PCT及IL-6早期诊断术后颅内感染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95(95% CI 0.9064~0.9927;P<0.01)、0.9385(95% CI 0.8756~0.9936;P<0.01)、0.8947(95% CI 0.8036~0.9858;P<0.01)。结论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Wip1阳性率降低与颅脑术后颅内感染发生有关,可能是早期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传统神经外科手术中,术者依据术前影像学信息(CT、MRI、和DSA等)设计开颅,术中则依据局部脑组织的颜色异常、形状异常(隆起或凹陷)和质地变化等来确定病变的位置和范围,难以精准定位和全切除肿瘤,并容易损伤脑功能区(中央区、丘脑等),导致术后并发症(偏瘫、失语等)较多.近些年,国内外将术中超声引入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中,并结合神经导航,部位涉及幕上和幕下肿瘤.特别探讨了在深部或功能区病变的应用价值,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1-6].本文就近些年相关技术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作一综述.一、术中超声的应用众所周知,神经导航因便于术前定位和设计开颅切口,已经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但是,术中脑脊液丢失等导致了脑移位,术前导航影像(CT或MRI)无法实时准确的定位肿瘤.引入术中超声、术中MRI或术中CT可以解决脑移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自体膜联合人工硬脑膜补片在颅骨缺损修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总结85例患者,按一期硬脑膜修补方式分为自体膜修补组(甲组33例)、人工硬脑膜修补组(乙组16例)和自体膜联合人工硬脑膜修补组(丙组36例),对二期颅骨修补过程及术后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丙组分离皮瓣出血量较甲组平均减少70ml(P<0.05),手术时间平均减少30min(P<0.05),二期术后癫痫的发生率少于甲组、乙组(P<0.05),术后感染、皮下积液方面三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自体膜修补联合人工硬脑膜补片安全、有效,并能降低二期颅骨缺损修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Extramedullary hematopoiesis is a compensatory response in patients with thalassemia and other chronic anemia and can result in compressive myelopathy, if untreated. Two young adults with history of thalassemia presented with symptoms of spinal cord compression. Presence of extramedullary hematopoiesis was confirmed b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Both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blood hypertransfusion and showed improvement clinically and radiologically. Although there are various options in the management of such condition, including decompression surgery and radiation treatment, hypertransfusion can be very effective even in severe compression of the spinal cord. Hypertransfusion should be tried as the first line of 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thalassemia presenting with compressive myelopathy to decrease the bulk of extramedullary hematopoietic tissue.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手术后严重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总结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后严重颅内感染37例,在全身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分别进行了鞘内给药、腰大池引流、脑室置管冲洗等治疗.结果 37例患者中34例感染得到治愈,根据格拉斯哥(GOS)预后评分:植物状态5例,重残10例,中残13例,恢复良好6例.17例出现脑积水,3例死亡.结论 对于严重颅内感染患者,在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的前提下,采用鞘内给药、腰大池或脑室引流等方法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躁动镇静的临床效果及手术麻醉中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4-12-2016-12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住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50例为试验组,均采取手术治疗,在常规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啶1.0μg/kg静脉注射,之后以0.5μg/(kg·h)维持至手术结束。同期50例患者为对照组,在麻醉诱导前给予咪唑安定0.1mg/kg,静注,之后以30μg/(kg·h)维持至手术结束。采用Ramsay镇静评分评估术后24h内患者镇静状态,并分别于术前、术后24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S-100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并检测脑氧摄取率(CERO_2)、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_2)以及颈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结果试验组术后12h、24hRamsay评分分别为(3.2±0.6)分、(2.5±0.6)分,对照组分别为(3.9±0.7)分、(3.1±0.6)分,试验组不同时间点镇静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2组患者S-100蛋白、NSE、CERO_2、Da-jvO_2及SjvO_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2组S-100蛋白、NSE、CERO_2及SjvO_2水平升高(P0.05),但试验组S-100蛋白、NSE、CERO_2、Da-jvO_2低于对照组(P0.05),SjvO_2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啶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镇静效果,并改善脑氧代谢,均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