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β受体功能亢进症儿童卧位与立位同步12导联心电图(12 ECG)ST-T波变化.方法 分别描记34例该症儿童在卧位及立位时的12 ECG,对比分析ST-T波振幅及形态变化.结果 由卧位变为立位时,直立T波振幅降低主要见于Ⅰ、V3、V4、V5、V6导联;T波由直立或低平变为倒置主要见于V2、V2导联;倒置的T波振幅增加主要见于Ⅱ、Ⅲ、aVF、V1、V2导联;各导联未见倒置的T波变为直立的现象.结论 惠儿由卧位变为直立位T波形态和振幅有明显变化,体位试验有助于β受体功能亢进症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儿童β受体功能亢进症的心电图改变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观察儿童β受体功能亢进症的心电图改变特点。方法 分析2,4例β受体功能亢进症患儿的心电图变化及心得安试验的结果。结果 2,4例患儿均有ST-T波改变,表现为T波低平或倒置,T波变化主要出现在Ⅱ、Ⅲ、aVF、V4、V5、V6导联,其中8例见于V5导联。18例患儿作了心得安试验,T波改变均恢复正常。结论 儿童β受体功能亢进症可出现ST-T波改变,其T波低平或倒置不仅可见于Ⅱ、Ⅲ、aVF导联,亦可见于左胸导联,心得安试验有助于鉴别儿童β受体功能亢进症与心肌炎等其它器质性心脏疾病所致的ST-T波改变。  相似文献   

3.
影响T波变化的因素很多,T波变异可分为生理性改变及病理性改变,对于原发性T波改变如心肌缺血与神经系统引起的T波改变常不易区别,因此将我科近两年来78例心得安试验、120例运动踏板试验及720例Holter监测中T波变化做一分析。58例心得安试验阳性,11例运动踏板试验中T波振幅减低或倒置及132例Holter监测中心率增快时T波低平或倒置,心率减慢时T波恢复直立。这种T波改变大都与神经系统有关、交感神经兴奋时心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房性心动过速后窦性搏动T波增高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证实的375例房性心动过速患者心动过速发生前后的心电图变化,尤其是T波的改变.结果 375例房性心动速患者中,P波改变14例,R波振幅改变5例(增高1例,降低4例),ST段压低7例,U波改变2例,T波改变66例(17.6%).66例T波改变的患者中,46例表现为T波低平或倒置,20例T波振幅增高,包括1例巨大直立T波.结论房性心动过速停止后,窦性心律下,多数患者表现为T波低平或倒置,T波振幅增高相对少见,巨大直立T波罕见,其临床意义尚待探讨.  相似文献   

5.
心电图上早搏后第一个窦性搏动的 T波振幅发生改变 (包括 T波振幅增加 ,减小或倒置 )早被人们注意到 ,但其临床意义尚未定论。我们遇到老年人早搏后 T波增高 4 2例 ,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选取我院 780例老年人早搏的心电图资料 ,其中室性早搏 392例 ,室上性早搏 34 7例 ,二者并存 4 1例 ,以早搏后第一个窦性搏动之 T波 ( 1)由倒置变为低平 ;( 2 )低平变为直立 ;( 3)在正向 T波基础上振幅增加 50 %为 T波增高的标准 ,选出早搏后 T波增高 4 2例 (受干扰、基线不稳及 T波振幅增加不足50 %者不列入 )。它占早搏心电图的 4…  相似文献   

6.
急性肺栓塞心电图动态变化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急性肺栓塞心电图特点及变化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5例明确诊断的急性肺栓塞患者入院时、溶栓前后及出院前的心电图 ,探讨其演变规律。结果 入院时心电图 :右束支阻滞 2例 ( 5 .7% ) ,S1 Q T 10例 ( 2 8.6% ) ,T 倒置 2 5例 ( 71.4% ) ,TV1 倒置 2 2例 ( 62 .9% )。 10例患者溶栓后心电图 :5例 S1 Q T 中 4例消失 ,TV1~ 2 倒置加深或由直立变为倒置 7例 ,R AVF增高3例。出院前心电图 :部分患者胸前导联 T波倒置变浅或变为直立。结论 急性肺栓塞心电图呈动态变化 ,动态观察对诊断和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起源于上腔静脉的房性心律失常体表心电图心房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起源于上腔静脉的房性心律失常的体表心电图心房波变化特征,以了解心房波形态对判断房性心律失常起源部位的价值。测量8例上腔静脉起源的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窦性心律(简称窦律)及阵发性房性心律失常时心电图12导联的心房波时限、振幅及极性,并比较二种节律各导联房波的变化特点。结果:房性心律失常时各导联异位心房波的时限与窦律时相比无明显变化;其Ⅱ、Ⅲ、aVF导联心房波振幅明显高于窦律时;I导联P波由窦律时的明显正向变为低平,基本处于等电位线,aVL导联的P波由窦律下的低平变为负向,振幅仍很低;胸前导联心房波无明显变化。房性心律失常时Ⅱ导联心房激动振幅高于Ⅲ、aVF。结论:上腔静脉起源的房性心律失常其典型心电图特征为,Ⅱ、Ⅲ、aVF导联心房波直立高大,在I导联为正向低平波,aVL导联为负向低幅波。  相似文献   

8.
急性肺栓塞的心电图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心电图在诊断急性肺栓塞中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两年收治的 13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入院时、溶栓后及治疗 2~ 4周后心电图的变化。 结果  (1)入院时心电图变化 :心动过速 8例 ,右束支阻滞 3例 ,V1 导联T波、V1 ~V2 导联T波、V1 ~V3导联T波、V1 ~V4 导联T波、V1 ~V5导联T波、V1 ~V6 导联T波倒置为 10、 6、 4、 3、 2和 1例 ,SⅠ >0 1mV、TⅢ 、QⅢ 、SⅠQⅢTⅢ 分别为 7、 7、 9和 7例 ;(2 )溶栓后心电图变化 :心动过速消失 7例 ,右束支阻滞消失 1例 ,胸前导联T波倒置加深 4例 ,SⅠ 变浅 ,QⅢ 减小或消失 ,TⅢ 倒置变浅或直立 3~ 4例 :(3)治疗 2~ 4周后心电图变化 :心动过速消失 ;胸前导联T波直立数增加 ,ST段回基线 ,QⅢ 进一步减小或消失 ,TⅢ 倒置变浅或直立。 结论 急性肺栓塞心电图变化是多变的 ,需动态观察并密切结合临床加以识别。  相似文献   

9.
例1 患者女,48岁。因健康体检发现心电图“心肌缺血”而入院。患者平素健康,无胸闷、胸痛等症状,停经4个月。体检:BP14.5/9kPa(110/72mmHg),心、肺、腹及血糖、血脂均正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Ⅰ、avL及V_3—V_6导联T波倒置、低平(图1左)。立卧位心电图相同。阿托品试验:阿托品2mg静脉注射后5min,Ⅰ、V_3、V_5、V_6导联T波转为直立,V_4导联倒置T波明显变浅并维持30min(图1右)。  相似文献   

10.
P波电轴左偏的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100例患者常规12导联心电图P波电轴左偏的原因,并探讨上述P波的起源。方法采取用力咳嗽或阿托品静注的方式兴奋受试者窦房结,测量和分析咳嗽前后体表心电图(部分用食道电极)P波电轴、Ⅱ导联P波(PⅡ)形态及振幅的变化。结果100例P波电轴左偏,PⅡ形态异常,PⅡ振幅<0.05mV的患者中有85例在咳嗽后P波电轴和PⅡ形态、振幅随心率的增加发生显著变化,P波电轴由咳嗽前的-28.62±14.25变为+42.21±35.08,PⅡ形态由矮小、平坦、倒置变为直立,PⅡ振幅≥0.05mV。100例对照组患者的P波电轴为52.86±15.04,PⅡ直立,aVR倒置,PⅡ振幅≥0.05mV,咳嗽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当P波电轴左偏在-1°~-60°之间时,P波时限<0.11s,PR间期>0.12s,PⅡ形态矮小、平坦、倒置,PⅡ、V5、V6直立,aVR倒置时,应考虑为右房房性心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