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常见的下肢动脉疾病有动脉栓塞、血栓形成、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他们共同的病理变化都有不同程度的血栓或栓塞,不同程度影响下肢供血。及时行动脉内溶栓或给予扩血管药物治疗,可还免或延缓急肢坏死。我科近一年来用此法成功治疗8例患有下肢动脉血栓栓塞病人,现将手术配合及护理要点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8例病人,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最小41岁,最大63岁,原发病均为风湿性心脏病并发房颤;栓塞部位:脑动脉4例,股动脉2例,馆总动脉2例;起病至溶栓时间6小时至10天。临床表现:(1)患肢缺血部位麻木、疼痛,早期疼痛发生于步行时…  相似文献   

2.
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股静脉放置20枚贝朗VenaTech LP Permanent vena cavafilter型腔静脉器(VCF),均在肾静脉开口下方,同时19例予以抗凝溶栓治疗,1名患者因合并风湿性关节炎、克罗恩氏病消化道出血,未行抗凝溶栓治疗。结果20枚滤器均放置成功,滤器血栓形成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均经相应治疗治愈。在深静脉血栓治疗中,放置腔静脉滤器,可以有效地预防肺动脉栓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激光腔内闭合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后并发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1例下肢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激光腔内闭合术联合局部曲张静脉内注射泡沫硬化剂后连续出现下肢动脉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小腿肌肉坏死、足趾坏疽、足部皮肤坏死溃疡等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术后当晚出现左足疼痛,B超提示左胫前动脉血栓形成。行胫前动脉置入导管溶栓治疗后血流复通,拔除溶栓导管,继续抗凝、扩血管、降纤等治疗,但患者左足背动脉搏动多次消失,考虑易栓症可能,经积极治疗,左足缺血坏死控制,1个月后行左足前半足截足、左胫前清创及创面持续负压吸引术,经过多次局部清创治疗,于75 d后行左足残端清创植皮,伤口痊愈。随访1年左下肢血循环正常。结论激光或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并发下肢动脉血栓是一种极少见并发症,可能与患者存在异常的动静脉交通支、术中硬化剂混合不充分、硬化剂与空气比例不当及注射速度过快等原因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开颅术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对31例开颅手术后合并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患者中29例患肢症状完全消失临床治愈。占93.55%。其中26例复查彩超.15例栓塞血管完全再通,11例栓塞血管部分再通,侧支循环增加。1例镰旁脑膜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链激酶溶栓3天出现血尿及脑出血破入脑室,停药后好转出院;1例重型颅脑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呼吸循环衰竭死亡。结论:提出预防应从病因出发,通过早期积极主动和被动活动促进静脉回流。开颅术后早期密切观察病情,指导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协助医师做好预防性抗凝扩容治疗.观察预防治疗后的效果,对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急性血管阻塞性疾病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9例临床怀疑为急性周围血管阻塞性疾病的患者接受血管超声检查。超声诊断并明确定位上肢或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DVT)13例,急性动脉阻塞7例(其中5例栓塞,1例血栓形成,1例髂动脉夹层)。超声诊断后不作血管造影术,立即对患者进行治疗。1例临床怀疑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超声检查阴性。18例超声排除DVT诊断而不予抗凝治疗的患者,在临床随访中均未发生肺栓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6~2009年收治的8例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经腹部选择性动脉造影确诊为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3例,肠系膜上静脉损伤修复后经超声多普勒检查诊断血栓形成1例,手术探查证实肠系膜上动脉栓塞4例。给予溶栓治疗4例,手术治疗5例(其中1例为溶栓治疗无效者)。7例痊愈,1例合并糖尿病肾病取栓术后6d死于肾衰竭。结论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确诊困难,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是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Fogarty管取栓术联合术中、术后抗凝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股动脉切开Fogarty取栓管自远心端取栓及术中、术后给予抗凝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95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有进心端喷血远心端回血,术后3例出现反复血栓形成,2例截肢,3例侧支循环建立,1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随即出现肺动脉栓塞死亡。急性动脉栓塞救肢率达94.7%。经3个月~4年随访(67例,随访率70.5%),发现术前症状、体征均消失。结论 Fogarty取栓管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可在局麻下完成手术,远离病变血管,可选取相对表浅的部位切开,简化手术操作,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损伤和并发症,具有很强的临床应用价值。Fogarty取栓管可在术中取出大部分血栓,但细小动脉内血栓无法完全取出,故术中及术后予以抗凝溶栓治疗是手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结合相关文献,探讨1例早产儿动脉血栓患儿的诊断及治疗过程。患儿因腋静脉置管误入腋动脉,持续输血等治疗后出现右侧肢体动脉栓塞,给予针对性治疗,包括局部硝酸甘油涂抹、低分子肝素钙抗凝、尿激酶溶栓。18 d后血管再通,症状消失,无不良反应发生。新生儿动脉血栓可造成严重后果,应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早期识别,积极给予局部扩血管联合抗凝、溶栓治疗,患儿可痊愈。  相似文献   

9.
下肢动脉血栓的机械性祛栓结合药物溶栓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OASIS导管流变溶栓和Amplatz血栓消融导管(Amplatz Thrombectomy Device,ATD)浸软溶栓结合基因重组型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human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或尿激酶(UK)药物溶栓治疗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对18例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实施急诊OASIS导管流变溶栓(12例)或ATD导管浸软溶栓(6例)术,对远端小血管残留血栓给予rt-PA溶栓2例,UK溶栓7例,对4例5处髂股动脉狭窄段采取经皮球囊扩张(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或支架成形辅助治疗。其中髂动脉3例,股动脉13例,腘动脉1例,股动脉、腘动脉、胫前胫后动脉及足部动脉广泛血栓形成1例。结果:18例机械性祛栓技术实施成功率100%,其中14例术中处理后立即完全再通;4例术后留置导管继续溶栓3~5天达到完全再通。其中4例5处动脉狭窄段采用球囊扩张或置入支架后狭窄段的血管腔平均复通率95%,临床表现好转率100%。全部病例均经DSA、B超及临床随访1~45个月,动脉均保持通畅。无血管穿孔并发症和截肢病例,溶栓过程中出现消化道出血1例。结论:采用OASIS导管和ATD导管机械性祛栓结合rt-PA或UK药物溶栓治疗能够快速地祛除下肢动脉血栓,安全性高,临床疗效显著。用PTA和支架辅助治疗可有效地解除动脉狭窄,防止血栓再形成,避免截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经动脉溶栓临床效果。方法21例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接受经胭动脉置管并保留导管,注入尿激酶溶栓治疗,5例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结果21例患者均于24h内患肢疼痛、肿胀开始好转,14例患者1周内效果显著,行血管彩超显示血栓完全溶解,7例血栓部分溶解,1例于溶栓第3天突发小脑出血,紧急内科处理后未留后遗症。5例滤器均无变形、移位。结论经动脉置管保留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简单、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并发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妇科恶性肿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总结治疗方法.结果:辅助诊断方法是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静脉造影,抗凝是血栓形成后的主要治疗方法.结论:妇科恶性肿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低分子肝素抗凝,尿激酶溶栓,低右祛聚集是安全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张新刚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3):3124-3127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有明确临床症状、体征,并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或造影证实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所有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均在植入下腔静脉滤器后抗凝治疗,治疗组经插管溶栓或经患肢足背静脉溶栓治疗并联合应用中药内服外敷,对照组经插管溶栓或经患肢足背静脉溶栓治疗.结果 按血管通畅度评价,治疗组血管通畅度高于对照组.随访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P<0.01).溶栓治疗过程中未出现肺动脉栓塞症状及出血现象.结论 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方法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良效,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综合治疗,可以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13.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19例诊治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AMVT)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9 例AMVT的临床资料.结果:19均表现为中~重度腹痛,其中恶心、呕吐17例,便血10例,腹胀2例.血常规和腹部X线平片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13例行彩超检查,11例行腹部CT扫描均提示异常.本组15例经手术治疗、4例经B超和CT扫描明确诊断.18例治愈,其中15例手术治愈,2例行外周静脉溶栓,1例经肠系膜上动脉行介入溶栓;1例合并胰腺癌和恶病质者放弃治疗后死亡.本组并发短肠综合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各1例.结论: 彩超和CT扫描早期确诊AMVT后应立即行适当抗凝、溶栓治疗或手术治疗,术后配合抗凝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提高其预防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26例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治疗措施,归纳出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性护理,抗凝、溶栓治疗过程的护理措施。结果经治疗护理后,26例临床症状体征均消失。治疗10 d行血管造影,完全再通20例,部分再通6例。结论在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治疗中,护理起重要作用,通过护理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以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对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IHES)导致动脉血栓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IHES伴左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病例临床表现及其治疗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人院后予糖皮质激素、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病情无改善。行左胭动脉球囊扩张、插管溶栓,病情明显改善。结论:IHES可导致动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6.
肺动脉栓塞的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表现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q-的表现。方法:本组23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均经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16CT机胸部平扫加肺动脉造影增强检查,其中对12例有下肢静脉曲张病史患者,在肺动脉造影扫描后2min再行下肢深静脉造影扫描,并对19例肺动脉栓塞患者溶栓抗凝治疗前后CT图像进行比较。结果:23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中,6例左右肺动脉主干同时栓塞,10例单侧肺动脉主干栓塞。24条肺叶动脉栓塞.57条肺段动脉栓塞和41条肺亚段动脉栓塞。12例下肢深静脉造影扫描发现7例深静脉血栓,其中4例血栓累及双侧髂静脉,3例为单侧,19例肺动脉栓塞患者治疗后栓子不同程度缩小。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具有无创、快速、准确、简便的特点,应成为影像学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首选,同时对肺动脉栓塞患者溶栓疗效的评估及发现下肢深静脉栓塞均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肺动脉栓塞是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最常见的致死原因。我院自2000年1月-2003年11月为2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放,同时经导管血栓内溶栓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1例克罗恩病合并下肢动脉血栓患者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总结1例克罗恩病合并下肢动脉血栓患者的护理.在下肢动脉血栓患者术后常规肝素抗凝过程中,及时观察患者的切口出血情况及肝素诱导下血小板减低症的情况,是保证抗凝效果厦抗凝安全的重要护理措施.合理应用肠外营养,增加营养摄入,改善全身情况.术后加强心理护理以及进行出院后服药安全指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滤器(VCF)置入联合抗凝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及防治肺动脉栓塞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DVT患者115例,选择27例适合行VCF置入的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下行VCF置入,术后给予溶栓、抗凝等治疗.结果 27例患者下腔静脉内均成功置入VCF,经溶栓、抗凝后患肢肿胀明显消退,术后无肺栓塞及滤器置入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VCF置人联合抗凝溶栓治疗DVT疗效好且安全,VCF置入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肺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恶性肿瘤病人90%以上存在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已为恶性肿瘤病人尤其是全身多发转移癌病人常见的并发症。研究报道,恶性肿瘤病人中血栓性疾病的发生率4%~20%,其中以静脉血栓为主,动脉血栓偶可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1]。介入溶栓治疗是动脉血栓的主要治疗方法[2]。我科收治1例多发性转移癌放化疗后出现下肢动脉栓塞病人,经介入治疗及精心护理,并发症基本治愈。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