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白藜芦醇预处理组(Res+I/R),每组20只。采用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血供90 min,拔出栓线造成局部脑区缺血/再灌注损伤。Res+I/R组缺血前1 h腹腔注射白藜芦醇(30 mg·kg-1)。缺血/再灌注后第5天,TUNEL法原位标记海马CA1区凋亡的神经元细胞,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CA1区PI3K、p-Akt及Caspase-3的表达。结果 TUNEL染色结果显示,与I/R组相比较,白藜芦醇预处理明显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引起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I/R组相比,白藜芦醇预处理使海马CA1区PI3K、p-Akt表达明显增多(P<0.05),Caspase-3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缺血前1 h白藜芦醇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具有保护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进而抑制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盐酸戊乙奎醚对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盐酸戊乙奎醚(PHC)对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阻断模型,观察PHC对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后卒中症状、病理形态的影响,并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PHC 0.08、0.24 mg.kg-1组与阿托品组均明显降低动物缺血再灌注6 h卒中指数,同时PHC可使大脑皮质及海马组织中SOD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降低。PHC可以减轻再灌注3 d后海马神经元锥体细胞损伤程度。结论:PHC对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亚硒酸钠对沙土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夹闭双侧颈动脉法制备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双重染色,电镜下观察各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变化。TUNEL染色光镜下观察和计数凋亡神经元,计算凋亡密度。结果硒处理组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超微结构的病理形态损伤减轻,凋亡细胞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亚硒酸钠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及凋亡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动态观察亚低温(33℃,4h)对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海马CA1区Bcl-2、Caspase-3的表达及凋亡细胞的影响,探讨亚低温脑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阻断5min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常温再灌注组,低温假手术组,低温再灌注组,每组根据再灌注的不同时间点(2h、4h、1d、3d、5d)又分为5个对应的亚组(n=6)。在预定时间点行开阔法迷宫检查,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的凋亡细胞,HE染色检测海马存活细胞,免疫组化检测Bcl-2、Caspase-3在海马各区的动态变化。结果4h亚低温可减少缺血沙土鼠1、3、5d的探索活动及CA1区的凋亡细胞,增加存活细胞,明显抑制脑缺血后海马CA1区Caspase-3早期的表达(2、4h),但对Bcl-2的表达没有影响。结论4h亚低温对沙土鼠5min前脑缺血有确切的保护作用,对Bcl-2的表达没有影响,抑制海马CA1区缺血/再灌注早期Caspase-3的激活可能是其减少海马细胞凋亡,产生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丙泊酚是否能降低凋亡诱导因子(AIF)线粒体核转位,阻止Caspase非依赖性神经元凋亡,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抑制剂组(I组)、丙泊酚组(P组)。S组大鼠仅接受手术而不遭受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打击;I/R组大鼠采用二血管夹闭法制造缺血模型10 min,然后再灌注;I组大鼠在缺血前2 min经静脉注入Caspase抑制剂;P组大鼠在全脑缺血再灌注前1 h,经股静脉持续泵注丙泊酚持续1 h,之后注入抑制剂,2 min后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再灌注后6、24、48 h,取海马组织用流式细胞仪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分析AIF线粒体核转位、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与I/R、S、I组相比,P组神经元凋亡率显著降低,Bax/Bcl-2比值显著降低,AI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减少。结论丙泊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海马神经元中AIF线粒体核转位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NF-κB抑制剂PDTC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全脑缺血/再灌注组(GCIR组)、PDTC 100和200 mg·kg-1组(P100组、P200组)。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合并低血压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P100组和P200组在缺血前1 h分别给予100或200 mg·kg-1腹腔注射,假手术组及GCIR组给予等容积的生理盐水。Morris水迷宫检测空间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及数目改变,Western blot检测COX2蛋白表达,ELISA测定大鼠海马中PGI2、TXA2含量。结果 GCIR组大鼠寻台潜伏期比假手术组明显延长(P<0.05),P100组和P200组与GCIR组比较明显缩短;P100组和P200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核固缩减少,细胞死亡百分率比GCIR组明显减少(P<0.05);PDTC抑制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COX2蛋白表达,降低PGI2/TXA2比值。结论 PDTC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涉及抑制NF-κB,下调COX2蛋白表达,降低PGI2/TXA2比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脱氟烷(desflurane)的脑保护作用及其与神经元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的信号转导通路的关系。方法将96孔和6孔培养板上培养7d的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7组:正常培养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6%desflurane组(D6组)、缺血/再灌注+12%desflurane组(D12组)、缺血/再灌注+12% desflurane+tin-protoporphyrin(HO-1抑制剂)组(T组)、缺血/再灌注+12% desflurane+U-0126(ERK抑制剂)组(U组)、缺血/再灌注+12% desflurane+rapamycin(RS6K抑制剂)组(R组)。C组神经元按正常培养方法培养。I/R组神经元进行缺糖缺氧后复糖复氧处理。D6组和D12组在神经元缺糖缺氧的同时接受6%或12%desflurane麻醉。T组、U组和R组在神经元进行缺糖同时分别加入tin-protoporphyrin、U-0126或Rapamycin使其终浓度均为10μmol·L-1后同D12组处理。96孔培养板的神经元进行细胞存活力的检测。6孔培养板的神经元进行神经元纯度鉴定、神经元凋亡、HO-1-mRNA表达、磷酸化ERK1/2和P90RSK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存活率降低,凋亡率增加,HO-1-mRNA的表达增加,PERK1/2和PP90RSK蛋白表达增加(vsC组,P<0.01)。D6组PERK1/2和PP90RSK蛋白表达增加,HO-1-mRNA表达增加,神经元存活率增加、神经元凋亡率降低(vsI/R组,P<0.01)。D12组PERK1/2和PP90RSK蛋白表达增加,HO-1-mRNA表达增加,神经元存活率增加、神经元凋亡率降低(vsI/R组或D6组,P<0.01或P<0.05)。T组PERK1/2和PP90RSK蛋白表达变化不明显(vsD12组,P>0.05),HO-1-mRNA表达降低,神经元存活率降低、神经元凋亡率增加(vsD12组,P<0.01)。U组PERK1/2和PP90RSK表达降低,HO-1-mRNA表达降低,神经元存活率降低、神经元凋亡率增加(vsD12组,P<0.05或P<0.01)。R组PERK1/2蛋白表达变化不明显(vsD12组,P>0.05),PP90RSK表达降低,HO-1-mRNA表达降低,神经元存活率降低,神经元凋亡率增加(vsD12组,P<0.05或P<0.01)。结论Desflurane通过ERK1/2/P90RSK信号转导通路激活HO-1,在海马神经元缺血/再灌注时抑制了神经元凋亡,保护了神经元。  相似文献   

8.
卞清明  钱燕宁 《江苏医药》2005,31(8):588-590,i0004
目的观察氯化锂对沙土鼠全脑缺血时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54只沙土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氯化锂预处理组(LI组),每组18只。依术后处死动物时间的不同,各组再分别分为1、3、7d亚组。采用免疫组化、TUNEL染色法观察海马CA1区肿瘤抑制基因p53蛋白、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脑缺血再灌注后3、7d,LI组各亚组海马CA1区TUNEL阳性细胞明显少于相对应的IR各亚组(P〈0.01);(2)脑缺血再灌注后1、3、7d,LI组各亚组p53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相对应的IR组各亚组(P〈0.01)。(3)脑缺血再灌注后3d,LI组NF-κB阳性细胞表达明显低于相对应的IR组(P〈0.01)。结论氯化锂预处理能显著减轻沙土鼠短暂全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下调促凋亡基因p53蛋白及NF-κB蛋白的表达可能是氯化锂产生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盐酸戊乙奎醚(PHC)对沙土鼠短暂性脑缺血卒中指数的影响,并初步阐明其机制。方法采用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阻断模型,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PHC 0.026、0.24 mg.kg-1组、阿托品组,观察沙土鼠短暂脑缺血再灌注6 h内的神经症状并计算卒中指数;检测海马及皮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Na+,K+-ATP酶的含量;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海马神经元细胞内游离钙离子的浓度,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液中TXB2、6-Keto-PGF1α的含量。结果 PHC能明显降低沙土鼠短暂脑缺血卒中指数,升高海马及皮质Na+,K+-ATP酶及GSH-Px含量,同时减少海马神经元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以及血液中TXB2与6-Keto-PGF1α的比值。结论 PHC可改善沙土鼠短暂脑缺血后卒中的症状,可能与其改善能量代谢、增强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减少细胞内游离钙的浓度、降低血液中TXB2/6-Keto-PGF1α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巴曲抗栓酶 [batroxobin(DF 52 1) ]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期间纹状体多巴胺(dopamine ,DA)和海马ATP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阻断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制备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沙土鼠 4 0只分成 5组 ,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对照组、巴曲抗栓酶Ⅰ组 (8BU·kg- 1)和巴曲抗栓酶Ⅱ组 (16BU·kg- 1) ,每组 8只。沙土鼠于脑缺血10min或再灌注 6 0min时处死 ,分别测定各组海马ATP ,ADP ,AMP含量和纹状体多巴胺的含量。结果 :脑缺血组海马ATP含量和纹状体DA含量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对照组 (0 .9%氯化钠注射液 )再灌注 6 0min时纹状体DA与海马ATP含量明显高于脑缺血组 ,但明显低于巴曲抗栓酶Ⅰ ,Ⅱ组。结论 :巴曲抗栓酶可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期间海马ATP含量的恢复和减少纹状体多巴胺的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