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引起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及诊疗问题.方法 对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2000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23例MP感染导致的神经系统损害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16例(69.6%),好转4例(17.4%),死亡3例(13.0%),部分患儿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 UP感染导致的神经系统损害中以UP脑炎最多见,早期诊断及治疗MP感染所致神经系统损害对改善预后、减少死亡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感染致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致神经系统损害2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率为10.7%,神经系统损害以脑炎及脑膜炎多见,临床表现以发热、呕吐、头痛或头晕、精神萎靡或行为异常为主,还表现为抽搐、意识障碍、神经查体有阳性体征。经应用红霉素、阿奇霉素及对症处理后治愈24例,好转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及时诊断和治疗可明显改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致神经系统损害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致神经系统损害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炎支原体(MP)是导致小儿支原体肺炎及多脏器受累的主要病原之一.近年来感染率逐渐上升,特别是对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损害日益严重,MP脑炎的发生率也在增高,且呈局部流行趋势.我院儿科2004年7月至8月收治流行性肺炎支原体感染致神经系统并发症22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小儿神经系统损害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引起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本院儿科病房MP感染致神经系统损害4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P感染可导致神经系统损害占MP呼吸道感染的8.5%,血和脑脊液MP-IgM对本病诊断有重要意义。阿奇霉素和激素、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确切。结论MP感染可致神经系统损害、儿科医师对神经系统损害的患儿应想到MP感染的可能,及时确诊并正确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MP感染致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具有神经系统并发症且外周血清和/或脑脊液MP-IgM抗体阳性26例患儿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MP感染神经系统损害以学龄儿童多发。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抽搐、肌力下降、性格改变等,伴有或不伴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MP脑炎患儿脑电图大多异常,部分患儿头颅或脊髓MRI有异常。26例患儿经治疗后均痊愈或好转。结论:MP感染神经系统损害可以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也可与其他系统症状并存,临床上若怀疑神经系统感染,一定要考虑MP感染可能,及时做进一步检查,以免贻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致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对MP感染致神经系统损害的30例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MP感染致神经系统损害多见于学龄期儿童,临床表现皆有发热,头痛、呕吐(27/30),嗜睡、抽搐(18/30)和神经系统阳性体征(18/30);30例血清抗MP-IgM阳性,3例脑脊液抗MP-IgM阳性,脑电图均有异常,脑CT12例异常,25例C-反应蛋白(CRP)升高。治疗后患儿均好转出院。结论:MP是引起儿童CNS感染的病原体之一,大多表现为肺炎支原体脑炎。CNS症状可在肺炎病程中或无肺部症状时出现,与病毒性脑炎鉴别困难,CSFMP及血清MP特异性抗体检测可协助诊断。MP感染引起神经系统病变的早期诊断、规范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近10年来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外损害及临床表现如皮疹,心包心肌炎,骨和肌炎,胃肠和血液系统疾病,特别是神经系统合并症已引起儿科医生的广泛注意,本文就肺炎支原体所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致神经系统损伤的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MP-IgM,对神经系统感染的112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2例神经系统感染中,35例MP-IgM阳性,脑脊液正常,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14天症状好转,随访6个月出现癫痫患儿2例。结论:MP感染可引起神经系统损伤,故对不能完全以细菌病毒感染解释的神经系统感染,应考虑到MP感染致神经系统损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神经系统异常表现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致神经系统的损害,通过本组对28例患儿的临床分析,神经系统损害多表现为多发性神经根炎,脑膜脑炎及小脑损伤等,应及早做血MP-IgM及脑脊液MP-IgM检测以确诊.红霉素、阿奇霉素结合对症治疗疗效确切有效. 相似文献
11.
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损害58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 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并发肺外脏器损害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果。方法对确诊为MP感染的126例患儿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上呼吸道感染20例,下呼吸道感染106例;并发肺外损害58例(46%),其中4~14岁患儿52例(89.7%),最小年龄5个月;损害以消化、泌尿、心血管、神经和血液系统为多见,分别占37.9%、30.0%、24.1%、15.5%、13.8%,皮肤黏膜及关节肌肉损害分别占8.6%、5.7%;所有患儿经阿奇霉素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小儿MP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胸部X线表现缺乏特异性,肺外损害发生率较高,以肺外并发症为首发症状时,易造成误诊。对可疑MP感染者,应及时检测血MP-IgM,尽旱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小儿支原体肺炎肺外损害26例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支原体肺炎肺外损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26例病例,凡疑似为支原体感染的患者常规进行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及胸部X线检查,对确诊为支原体感染肺外损害26例住院患者,单用阿奇霉素8mg/(kg.d)~10mg/(kg.d)静脉点滴5d~7d,停药4d,改为口服阿奇霉素8mg/(kg.d)~10mg/(kg.d),服3d停4d,连续4个~6个疗程。结果:26例患者临床治愈。结论:临床凡疑似病原体为支原体者,在门诊早期常规检测血清MP-IgM阳性率高,有利于早期诊断早期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规范治疗,可有效减少反复发作的慢性病例及肺外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临床及X线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本院 1999年至2 0 0 2年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及X线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根据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分为三型①肺间质 11例 (占 2 9% )②小叶实质型 9例 (占 2 4 % ) ,③节段实质型 18例 (占 4 7% ) ,伴胸膜炎 8例 (占 2 1% )结论 :儿童支原体肺炎X线差异较大 ,易与病毒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相混淆 ,因此 ,在诊断过程中 ,只要认识到本病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 ,认真分析X线征象 ,密切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 ,是能够及时准确作出诊断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对支原体肺炎(MP)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56例MP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5岁39例(69.4%),其中以学龄儿童居多,≤5岁17例(30.6%),年龄最小2个月;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胸部X线检查均有改变,以一侧小片状阴影,肺门影增浓模糊为主;有肺外合并症15例;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测定均阳性;经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均治愈。结论MP在学龄前儿童中患病率最高,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及发热,血清学检测为诊断的主要手段,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5.
小儿支原体肺炎肺外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感染肺外脏器受累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MP-IgM,MP-IgG。结果125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中,50例(40.0%)有肺外脏器受累,受累脏器中以泌尿、消化、血液系统多见,分别为40.0%、28.0%、16.0%,皮肤损害(4.0%)少见。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易引起肺外脏器损害,对于常规治疗不理想及有多脏器损害的呼吸系统感染者,应注意支原体感染,尤其是以肺外并发症为首发症状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98例支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组)和67例细菌性肺炎患儿(细菌性肺炎组)血清 CRP,与 72例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作对比.结果 入院时支原体肺炎组和细菌性肺炎组CRP均值和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细菌性肺炎组显著高于支原体肺炎组(P<0.05);治疗1周后,两组CRP和阳性率指标较入院时均明显下降,支原体肺炎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差别(P>0.05),但细菌性肺炎组仍高于支原体肺炎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所有病例在入院时CRP和MP-IgM检测为阳性者,4岁以下儿童为59.13%(68/115),4岁以上为40.87%(47/115),其中年龄最小的仅生后2个月.结论 对于支原体肺炎患儿CRP稍高,但没有细菌性肺炎增高明显,CRP可作为鉴别支原体肺炎或细菌性肺炎的重要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心肌损害的诊治情况予以探究。方法随机选取53例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心肌损害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为该院自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所收治患儿,对所有患儿均采用X线等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分析,汇总检查结果的同时,为患儿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并记录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谷草转氨酶、磷酸肌酸激酶、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从治疗效率方面分析,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8.11%。从心肌酶水平变化情况分析,治疗前AST、CK、CK-MB、LDH分别为(65.36±3.24)、(328.14±2.37)、(55.17±3.69)、(326.17±5.08)U/L,治疗后AST、CK、CK-MB、LDH分别为(23.17±1.28)、(101.11±2.84)、(16.07±1.03)、(170.20±3.22)U/L,治疗后显著优于治疗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极易引发心肌损害,临床应根据患儿的症状、体征,综合诊断分析,及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加快患儿机体的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和研究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随机选取105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将他们按照年龄分为≤3岁组、4~6岁组和≥7岁组。对其进行实验室检查以及临床治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并统计、分析和比较3组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3组患儿普遍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气喘、胸片阴影等情况。在血常规以及心电图方面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但在临床症状以及胸片结果方面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3组患儿均痊愈,且无并发症发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基本相同,但不同年龄患儿在临床症状、胸片检查等方面存在较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95例支原体肺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97例及对照组9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红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27%)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9.39%),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消除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具有较好疗效,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