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单切面实时超声显像法对17例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患者及15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流体胃动力学多项指标检测。结果显示:NUD患者胃液体半排空时间延长,胃窦收缩萎频率,胃窦收缩幅度及胃窦运动指数低下,同正常对照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胃排空时间延长与胃窦运动指数低下有关,女性病人胃排空延迟,男性病人胃排空正常,提示胃动力学功能障碍在NUD的发病机理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消化不良胃动力学的超声检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排空功能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单切面实时超声显像法,对167例及64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了胃B超流体餐动力学多项指标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FD患者胃排空时间(T1/2)延长1.94倍,胃全排空时间(T)延长1.53倍,胃窦收缩频率(F)减慢61.59%,胃窦收缩幅度(△A/A)及胃窦运动指数(MI)均下降。结论:FD患者胃排空有明显的障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患者胃运动功能障碍情况,以及促胃动力药对NUD患者症状和排空的影响,探讨NUD症状与胃排空的关系。方法:采用三维超声技术检测30例NUD患者治疗前后进食液体试餐后胃排空的指标,经计算机拟合出不同时点胃容积的变化,计算出胃半排空时间(T1/2)、胃排空时间(T)及液体胃排空曲线,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NUD组胃半排空时间及胃排空时间均较正常对照组延长(P〈0.01,P〈0.001),30名NUD患者中有13名患者存在胃排空延迟,约占43.33%。口服胃肠动力药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4周后部分患者腹胀、返酸、嗳气等症状明显改善,此前无胃排空延迟者症状改变不明显,全组胃半排空时间及胃排空时间缩短。结论:应用三维超声技术检测液体胃排空功能,方法简单易行、患者易接受、可多次重复,为临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提供一种可靠、无创性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功能与症状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通过 99m Tc植酸钠固体餐检测胃排空 ,了解功能性消化不良 (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各临床亚型胃运动的情况 .方法  99m Tc植酸钠标记固体餐 ,对 30例 FD患者 (其中溃疡样型 10例 ,动力障碍型 10例 ,非特异型 10例 )及 1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了核素检测分析 .结果 运动障碍样型及非特异型 FD患者胃半排空时间延迟 (87± 2 8min,89± 2 6 min vs6 1± 9min,P<0 .0 5 ) ,2 h胃排空率明显减少(6 3.0± 11.5 % ,5 7.7± 15 .5 % vs87.0± 10 .3% ,P<0 .0 1) ,而溃疡样型 FD与正常人比无差异 (P>0 .0 5 ) .结论 胃排空延迟在运动障碍样型及非特异型 FD病因中占重要地位 ,FD三个临床亚型之间发病机制既相同又略有不同 ;FD患者中有症状与胃排空之间存在不一致现象 ,所以核素胃排空检查在 FD胃运动功能的判定及指导治疗上有重要意义 .  相似文献   

5.
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超声胃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Aged functional dyspepsia,AFD)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方法:以B型超声检测AFD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胃排空能力。结果:AFD患者胃排空较无症状对照者缓慢;AFD患者较之无症状对照者胃窦运动多表现为非节律性、非完全性、非均匀性缩小,个别表现为轻微蠕动,未发现胃动过速者;男性AFD患者较之女性AFD患者液体排空延迟;无症状对照者无差异。结论: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存在动力学异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胃排空功能,并进一步探讨FD患者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胃排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FD患者89例,症状均符合罗马Ⅲ标准。入选病例行胃镜检查,根据快速尿素酶检测法及病理活组织检查将患者分为HP阳性组49例和HP阴性组40例,同时选取无症状健康对照组30例。利用实时超声胃窦单切面法,分别测量空腹、500 m L饮水后即刻和饮水后20 min时胃窦近端单切面截面积,并计算20 min时胃排空率、拟胃排空时间、胃排空系数,评估两组FD患者的胃排空功能。结果 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FD患者的20 min时胃排空率、拟胃排空时间、胃排空系数均有改变,差异显著(P<0.05);2FD患者的HP感染率为55.1%,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相比,20 min时胃排空率、拟胃排空时间、胃排空系数略有改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FD患者的胃排空功能较无症状健康人群明显降低;FD患者是否合并HP感染,对胃排空功能无显著影响,推测FD的胃排空功能异常机制可能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对推拿与促胃肠动力药西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作比较研究,并探讨推拿治疗的作用机制。随机将各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90例分成推拿组、服药组及安慰剂组。并以30名健康作对照。于治疗前后作B超胃排空及胃动力检测,并测定血清胃泌素,胃动素、胆囊收缩素。结果表明,各组FD患治疗前的胃窦平均收缩幅度(△S),平均收缩频率(f)及运动指数(Mi),较正常健康显降低(P<0.05,P<0.01,P<0.05),而半排空时间、全排空时间又显延长(P<0.01).FD各组餐后2小时的胃动力指标P、f及Mi均显低于正常组(P<0.01)。推拿组和服药组治疗1个月后的△S,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别(P>0.05),f及Mi均较治疗前显(P<0.05),半排空时间T50,全排空时间T均较治疗前显缩短。胃动力指标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改善(P<0.01),而安慰剂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推拿与西沙必利可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期B超胃排空检测指标胃窦收缩幅度(P),f,Mi及胃动力指标可作为评估疗效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发病率高,占消化专科门诊的1/3以上。约50%的患者有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经胃肠动力药物治疗仅部分患者症状得到控制或缓解。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明确,许多学者认为部分FD患者与精神状态(抑郁或焦虑)有关。我们采用胃动力药与盐酸多塞平联合治疗FD,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液体营养餐负荷实验结合B超检查,探讨分析不同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容受性舒张及排空功能的差异。方法 入选74例研究对象,健康者14例(HS组),FD患者60例(脾虚气滞型33例,脾虚湿阻型16例,脾阳虚型11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液体营养餐负荷实验,结合VAS视觉评分,记录阈值和最大饮入量;并且通过超声测量,比较不同证型的胃排空率及半排空时间。结果 FD组3种证型最大饮入量均低于HS组(P<0.05~0.01),脾虚湿阻型最大饮入量低于脾虚气滞、脾阳虚型(P<0.05);FD组3种证型与HS组比较,脾阳虚型餐后90min远端胃排空率低于HS组(P<0.05);脾虚湿阻型远端胃半排空时间较HS组、脾虚气滞型和脾阳虚型均延长(P<0.05)。结论 不同证型FD患者胃肠运动功能有差异,辨证为脾虚湿阻型患者减退更显著,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胃肠动力障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人们发现FD胃排空延缓发生率为33.5%~70.9%,B超下能观察到胃排空的延缓和收缩活动的紊乱,同时一些促胃肠排空药物的使用,也能改善胃排空的功能,减轻相关症状,由此证实FD与胃肠动力障碍存在着确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FD)胃排空延迟与胃中间横带(MTB)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以MTB为界,将胃分为近端与远端胃,应用SPECT技术检测了60例FD患者,50例正常健康者(HS)及15例正常大剂量摄入志愿者的胃排空、面积、食物在胃内的分布。结果FD组排空延迟,残留率增加;正常大剂量组半排时间延长,MTB面积增大;FD组远端胃及MTB面积自始至终大于HS组,其胃内分布以远端明显。结论胃排空延迟与MTB面积增大有关;食物在远端胃的分布与潴留可引起消化道症状;MTB直接控制食物在胃内的转运、分布及排空,其作用类似心脏的房室瓣。  相似文献   

12.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常见的症候群,发病率高,占消化科门诊的1/3以上,约50%的患者有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用促胃动力药物治疗有一定效果,但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症状缓解不明显,且易反复发作。FD病因复杂,部分患者存在胃动力异常并与精神因素有关。我们采用莫沙比利、多虑平联用治疗96例,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33例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胃动力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春娣  高正仪 《上海医学》1998,21(6):333-334
探讨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胃动力学改变。材料和方法:采用超声显象仪、胃肠电分析仪、血浆胃动素,测定了33例功能性消化不良小儿的胃动力学。结果:26例半排空时间显著延长,25例胃电节律异常。用普瑞博恩治疗后胃窦收缩频率由1.94±0.94增加到3.68±0.68次/分,收缩幅度由37.97±8.96增加到58.56±10.75mm,胃半排空时间由49.36±11.53缩短到26.36±8.01min。胃电节律紊乱均趋正常,参数离散好转。结论:胃运动功能障碍是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电图与胃排空检测的同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通过胃电图与胃排空检测,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的发病机制. 方法: 以FD患者为观察对象,依据罗马Ⅱ标准,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3个临床亚型,每型患者随机取10人为一组,并以1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做胃电图及胃排空检测. 胃排空检测后,再将30例FD患者分为2组,胃排空正常组和胃排空延迟组. 利用胃电图仪记录胃电变化,通过99Tcm标记的固体餐检测胃排空. 结果: ①30例FD患者中,胃排空延缓18例,占60.0%,其中,溃疡样型4例,动力障碍样型7例,非特异性型7例.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胃电图餐后平均振幅降低(P<0.05),就餐前后平均振幅差减小(P<0.05),就餐前后平均频率、餐前平均振幅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胃排空正常组胃电图41.7%异常,各项指标与健康对照组、胃排空延迟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FD胃排空延迟组胃电图83.3%异常,就餐前后平均振幅差减小(P<0.05),餐后平均振幅降低(P<0.05),就餐前后平均频率、餐前平均振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胃运动障碍是FD发病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胃电图与胃排空检测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障碍与神经降压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排空障碍与神经降压素的关系。方法 对54例FD患者进行胃排空检查,根据结果将其分为胃排空延缓FD组(FDD组)和胃排空正常FD组(FDN组),17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免法测定受试者血浆(空腹和餐后)、胃窦和十二指肠粘膜组织的神经降压素(Neurotensin,NT)含量。结果 FDD组空腹和餐后血浆、胃窦和十二指肠粘膜组织的NT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FDN组。各组试餐前后血浆NT增幅无显著性差异。FDlN组空腹和餐后血浆、胃窦和十二指肠粘膜组织NT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元显著性差异。结论 FD患者胃排空障碍与NT密切相关。NT在FD的发病机制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型与胃肠动力及激素的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中医辨证分型与胃肠动力及激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动力障碍型消化不良患者30例,其中肝郁气滞型16例,脾胃虚弱型14例,并选择正常人20例作为对照组。均进行胃排空、胃窦十二指肠消化间期移行性运动复合波(MMC)、胃电图(EGG)和胃动素的检查,分型统计并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FD两型的胃排空、MMCⅢ相收缩波幅及协调收缩、空腹胃电主功率均较正常组下降,其中脾胃虚弱组各指标又低于肝郁气滞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同时,肝郁气滞组表现为Ⅱ组延长,I相、Ⅲ相不延长;脾胃虚弱组表现为I相延长,Ⅱ相、Ⅲ相缩短。结论:胃排空、MMC、EGG以及胃动素与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分型可能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清胃化浊饮联合米曲菌胰酶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9月于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三科门诊就诊的130例FD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予清胃化浊饮及米曲菌胰酶片,对照组65例予米曲菌胰酶片,两组用药均为60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功能性消化不良生存质量量表(FDDQL)、7-分整体症状量表(GOSS)评分、血清胃泌素(GAS)、血清神经肽Y(NPY)、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胃窦收缩频率、胃窦收缩幅度、胃半排空时间及胃窦运动指数。结果:治疗后,治疗组GOSS评分、血清GAS、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FDDQL评分、血清NP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胃窦收缩频率、胃窦收缩幅度、胃窦运动指数均高于对照组,胃半排空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清胃化浊饮联合米曲菌胰酶片治疗FD,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促进胃排空,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患者血清NPY水平,降低血清GAS、IL-6、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电图与胃排空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电图异常与胃排空的相关性.方法:使用PolygrafID四导胃电分析系统和不透X线标志物法测定51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胃电活动和餐后5 h的胃排空情况.结果:FD患者排空异常占31.4%,胃电异常占72.6%.胃电正常的患者与胃电异常的胃排空率差异无显著性.患者胃排空和胃电图异常时,胃电图节律紊乱,主频正常,部分患者合并餐后主功率不增加.轻度、中度及重度者胃排空率无明显差异;胃电异常率重度者较轻度、中度者明显增高(P<0.05),轻度与中度症状之间、Hp阳性与Hp阴性的胃排空率差异均无显著性,Hp阳性的胃电异常率高于Hp阴性(P<0.05).有或无活动性胃炎的胃电异常率及胃排空率无显著差异.结论:胃电异常在FD的发病中有一定意义;胃排空延缓与胃电异常无明显联系;重度症状患者和Hp阳性患者胃电异常率明显增高;胃炎有无活动性与胃电图及胃排空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36例保留幽门、胃窦浆肌瓣式胃大部切除(简称PAFPG)术后早期X线改变进行了研究。经钡餐检查,36例均无倾倒综合征和复发溃疡,72.2%病人胃排空时间正常;早期胃滞留6例,其胃吻合口宽度明显小于排空正常者。55.6%病人残胃呈近似钩型;67%病人保留末端胃窦接近正常形态,胃窦呈僵直狭管状10例,其中9例排空异常。作者就胃大部切除术保留部分胃窦及其支配神经对术后溃疡复发和胃排空的影响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液体排空和胃适应性舒张功能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胃液体排空和近端胃适应性舒张功能,了解二者之间可能的关系.方法采用超声法测定15例健康自愿者和30例FD患者饮水500 ml后的胃体-底前后内径变化,以了解胃液体排空情况,用电子恒压器恒压梯度扩张法测定近端胃的最大舒张容积,以了解其适应性舒张功能.结果 FD患者胃液体半排空时间明显延迟(31.1±8.9 min vs 23.7±4.6 min,P<0.01), FD患者近端胃最大舒张容积较正常人显著小(954.3±140.8 ml vs 1062.6±122.9 ml,P<0.05),46.7%(14/30例)的FD患者存在近端胃适应性舒张功能障碍.近端胃最大舒张容积与胃液体半排空时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近端胃适应性舒张容积越小,胃液体半排空时间延迟越明显(r=-0.351,P<0.05).结论 FD患者不仅存在胃液体排空延迟,而且还存在近端胃适应性舒张功能障碍,二者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