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新群  李相芬 《临床荟萃》2004,19(12):700-701
脾功能亢进(脾亢)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患者可因脾亢导致血小板、红细胞和白细胞减少而引起出血倾向、严重贫血、抵抗力下降及重症感染,危及生命。目前有手术脾切除、部分脾动脉栓塞术、超声引导脾内注射硬化剂等治疗方法。我们对36例患者进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较为常见,内科药物治疗效果甚微,外科脾脏切除术虽然能改善外周白细胞与血小板计数,但脾功能亢进所造成的全血细胞高度减少以及原发病所产生的低蛋白血症和腹水,使脾切除术难以进行,同时由于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对于基础疾病为肝硬化的患者后果更为不利。因此,国内外学者都在积极寻找更为合理有效的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7例PES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PSE术后血像较术前提高(P<0.05)。结论:PSE治疗可改善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的外周血象,但对有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应慎行。  相似文献   

4.
张连琴 《临床医学》2002,22(5):31-32
我院于1998年5月至2000年5月采用明胶海锦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脾亢)患者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康建荣  张红征  郭峰坤 《临床荟萃》2004,19(22):1291-1292
2001~2003年,我院对42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脾亢)患者实施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脾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仅使脾脏缩小,脾亢得以纠正,而且保留了部分脾脏功能来维持机体免疫平衡。既预防和纠正了脾亢的并发症,又避免了手术切脾后的“无脾状态”引起的免疫功能下降而感染率增高的危险。  相似文献   

6.
脾功能亢进是以脾肿大、外周血细胞减少、感染、出血倾向以及骨髓造血功能代偿性增强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导致脾功能亢进的原因较多,其中肝硬化可导致脾功能亢进的发生[1]。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脾切除术,可有效改善患者脾肿大、外周血细胞减少以及骨髓造血功能代偿性增强等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7.
曾运卿 《临床医学》2007,27(11):62-63
目的 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PSE)术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采用Seldinger方法,对56例肝炎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者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并注意栓塞面积,观察其脾脏缩小、血象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56例中脾脏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最大可达8 cm;栓塞术后1周、4周复查血象中WBC、RBC、PLT均较栓塞前有明显升高(P《0.01);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疼痛、发热、胸水、腹胀、便秘等.结论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是一种安全程度高、疗效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脾功能亢进(脾亢)是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治疗方法不多。国外1973年由Maddison首先报道门静脉高压伴脾亢病人采用自身凝血块行脾栓塞术,获得一定疗效。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方法研究的深入,目前这项技术已成为治疗各种原因所致脾亢的主要方法之一。2001年7月~2006年7月我院采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脾亢1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附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肝硬化伴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患者,特别是脾亢极为明显者,可采用脾切除术治疗。但由于脾切除术对患者损伤较大,而且少数患者拒绝手术切脾,故1973年Maddison首先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artialsplenicembolization,PSE)治疗1例肝硬化伴门脉高压、脾亢患者[1],以后许多作者进行了验证。我院于1997年用此法治疗3例肝硬化伴门脉高压、脾亢患者,疗效较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例患者一般资料及栓塞面积见表1。1.2 栓塞方法 栓塞前后用B超测脾厚度、门脉及脾静脉宽度。采用常规经股动脉穿刺Seldinger插管法,栓塞材…  相似文献   

10.
现将我院2000-01~2004—07脾部分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大、脾功能亢进3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脾下极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研究脾下极动脉栓塞(SLPAE)技术的改进及其治疗效果。方法:使用不同插管技术和栓塞物3只犬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观察术后反应,外周血象和组织病理改变。结果:3种方法栓塞后均有血小板计数显著增高及大网膜对脾下极包裹粘连。脾下极动脉栓塞后仅有轻较不良反应。鱼肝油酸钠脾下极栓塞产生完全凝固性坏死,栓塞区无残存脾组织。结论:脾下极动脉栓塞不良反应少,抑制脾功能的效果与传统方法相似,应用微导管和液态硬化剂栓塞更为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经导管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在肝癌TAE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8例已行或拟行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的肝癌病例施行经导管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栓后CT追踪扫描见脾脏均呈进行性缩小,18例患者白细胞、血小板获得满意提高。3例腹水患者栓后3~4周腹水完全吸收;3例术前曾发生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栓后随访6~12月未见复发。18例患者累积半年、1年生存率分别为100%、55.5%,其中2例生存已超过2年。上述结果表明,经导管部分脾栓塞术对肝癌栓塞化疗后的血象降低或肝癌合并肝硬化所致门脉高压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因而对提高肝癌TAE后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内镜曲张静脉结扎联合脾栓塞术7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内镜曲张静脉结扎(EVL)联合脾栓塞术(PSE)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对76例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食管曲张静脉出血和脾功能亢进病人实施EVL联合PSE治疗。结果:76例病人食管曲张静脉均完全闭塞,平均随访21月(3-48月),复发出血率为6.6%,脾栓塞术后脾脏明显缩小,外周血白细胞与血小板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EVL联合PSE疗法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和脾功能亢进的安全有效方法,该联合疗法比单独EVL更快闭塞曲张静脉,复发出血率低;较外科手术简单,侵袭性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在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前及术后的应用.方法 30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脾脏大小,门、脾静脉管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做定量分析和对比.结果脾脏肿大程度、血流量与栓塞面积呈正相关,栓塞后门、脾静脉管径缩小(P<0.01),平均血流速度降低(P<0.01),血流量减小(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能对术前病例的选择、栓塞面积大小做出指导,对术后门、脾静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做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5.
梁永  龙健中  刘航  冯坚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11):1941-1943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联合肝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意义。【方法】6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1例,A组为实验组,采用部分脾动脉栓塞联合肝动脉栓塞的方法治疗;B组为对照组,单用肝动脉栓塞的方法治疗。【结果】A组与B组比较患者外周血象明显改善,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3天1、周、2周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较栓塞前明显提高,A组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腹水的患者明显少于B组(P〈0.01)。两组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部分脾动脉栓塞联合肝动脉栓塞治疗合并脾亢的原发性肝癌是安全、有效的,可提高外周血小板、白细胞,降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腹水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脾栓塞程度控制的方法学研究(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验证栓塞前根据预期栓塞程度和1mm脾内动脉分支数确定明胶海绵用量,进而控制脾栓塞程度方法的可靠性。方法34例部分脾栓塞术(partialsplenicembolization,PSE)患者,栓塞前首先确定预期栓塞程度(Ee预期)和1mm脾内动脉分支数(A值),然后根据回顾性研究的结果G=(E-11.5)A/50.5,估算脾栓塞所需的明胶海绵用量(G),把这些栓塞剂缓慢注入脾动脉主干后,评估Ee实际与Ee预期的偏差。结果Ee实际与Ee预期偏差较小,两者无显著性差异(t=0.49,P>0.5)。结论脾栓塞前根据预期栓塞程度和脾内动脉分支数确定明胶海绵用量,从而控制脾栓塞程度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20例晚期血吸虫脾肿大伴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患者采用部分脾栓塞术进行治疗,经一年来多次随访复查,疗效巩固,证实此方法对治疗晚血脾肿大伴脾亢有明显疗效。本文还着重介绍了部分脾栓塞术的操作方法及栓塞术后脾动脉造影的即时变化,以及术后7~10个月脾动脉造影复查时残余脾脏趋向球形、肝静脉和门静脉内径明显缩小等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术(PartialSplenicEmbolization,PSE)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52例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行PSE,用明胶海绵作栓塞剂。术前、术后彩色多普勒分别检测患者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血流速度及血流量,脾脏长径、厚度;内镜检查食管静脉曲张的变化。结果:栓塞面积〉60%,80%者42例,〉80%者10例。术后患者门静脉主于及脾静脉内径较术前减小(P〈0.01),血流速度和血流量较术前降低(P〈0.01);脾脏长径和厚度较术前缩小(P〈0.01);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较术前减轻(P〈0.01);肝、肾功能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52例患者均出现发热、腹痛,40例患者出现其它并发症。主要有胸水、腹水、顽固性呃逆、左下肺炎、脾脓肿,膈下脓肿,脾囊肿等。结论:通过PSE术,能有效降低门静脉的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减轻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缓解肝硬化患者的门脉高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弹簧圈漂流法治疗脾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5—2010年介入治疗25例共28个脾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性16例,男性9例;年龄33-86岁,中位年龄54岁。真性动脉瘤占85.7%(24/28个),单发者占76%(19/25例),囊状占89.3%(25/28个),伴门脉高压者占36%(9/25例);瘤体直径15-65mm,中位直径32mm,瘤体位于脾动脉近端8个,中段9个,脾门以远11个。20例患者行经导管载瘤动脉远近段栓塞术+动脉瘤腔栓塞术,1例行动脉瘤腔填塞术,1例采用瘤腔完全填塞+远端脾动脉栓塞术。其中15例采用弹簧圈漂流法栓塞脾动脉远端分支,脾动脉近端采用NESTER弹簧圈+普通弹簧圈彻底栓塞;2例行覆膜支架植入术+远端脾动脉栓塞术;1例合并肝动脉瘤者因脾动脉瘤体直径〈2cm选择临床随访。结果:24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有10例(28%)患者中出现轻度栓塞后综合征,其余病例无明显手术相关并发症。栓塞术后随访2-37个月(平均18.1个月)未见动脉瘤复发、增大或破裂出血。2例覆膜支架植入患者分别随访12和18个月,支架血流均保持通畅,瘤腔未见造影剂再灌注。1例未干预动脉瘤者随访48个月,动脉瘤体无明显增大。7例出现〈30%的脾梗死,无其他动脉瘤相关并发症。弹簧圈漂流法栓塞治疗组与非弹簧圈漂流法栓塞治疗组相比在一次手术成功率、30d病死率、栓塞后综合征、脾脏梗死例数、随访出现内漏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结论:经导管弹簧圈漂流法治疗脾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应用Embosphere栓塞微粒球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的体会.方法 选择2011年8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并明确诊断的脾功能亢进21例,应用Embosphere栓塞微粒球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结果 术后21例血细胞数量均有不同程度回升,血白细胞在术后3d均升至正常数值的1.5 ~2倍,2周后逐渐恢复正常;红细胞、血小板在手术2周后缓慢回升,3个月后复查红细胞恢复正常18例,血小板恢复正常20例.21例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2周、3个月CT和(或)超声检查脾脏均小于15 cm×8 cm.术后21例均出现轻中度发热,体温37.8 ~ 39.2℃,持续5~7d即自行消退;脾区轻微疼痛15例,中度疼痛6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恶心、呕吐及胸腔积液、腹腔积液,随访3个月未出现肺不张、胰腺炎及脾脓肿等.结论 脾功能亢进者应用Embosphere栓塞微粒球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效果好,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