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咪唑安定联合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在腹部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硬膜外麻醉下行腹部手术患者41例,分为观察组(n=21)与对照组(n=20),观察组术前行静脉滴注咪唑安定后静脉滴注芬太尼,对照组术前行静脉滴注哌替啶后静脉滴注氟哌利多。观察两组患者注药前后收缩压(S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术中镇静程度、术中内脏牵拉反应。结果两组SBP注药前、后比较并无明显改变,注药前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注药后HR下降,与注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注药后HR稍有升高,与注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pO2下降均<5%,组内及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镇静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牵拉内脏反应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唑安定联合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在腹部手术中镇静、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剂量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在臂丛麻醉中的应用。方法将7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臂丛麻醉满意后,观察组术前给予咪唑安定5mg,芬太尼0.1mg,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常规杜冷丁50mg,肌注。观察两组患者的镇静效果、术后对手术的回忆情况及生命体征监测。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镇静评分均在3~4级,术后完全遗忘率达82.86%,生命体征平稳。对照组术中1例镇静评分为1级,3例为2级,余均在3~4级,术后完全遗忘率为60.00%,术中1例血压波动较大。观察组麻醉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应用于臂丛麻醉具有明显的镇静镇痛作用,术后完全遗忘率高,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值得临床麻醉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刘娟娟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514-516
目的评价小剂量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在臂丛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实施择期进行上肢及肩部手术的患者90例,ASAⅠ~Ⅱ级,均无精神异常及记忆障碍,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臂丛麻醉效果确定后,观察组于术前给予静脉滴注咪唑安定5mg,芬太尼0.1mg,对照组肌注杜冷丁50mg作为比较。分析两组药物对患者镇痛、镇静作用及手术遗忘效果和生命体征的对比。结果观察组镇静效果评分2例为2级,其余均为3~4级,镇痛作用平均为1.32分,术后遗忘率为84.4%。对照组镇静效果评分为1例1级,3例2级,其余均为3~4级,镇痛作用评分为1.43分,术后遗忘率为66.7%,实验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生命体征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小剂量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对臂丛麻醉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作用,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遗忘率高,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咪唑安定在硬膜外麻醉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观察组予咪唑安定0.05mg/ kg +芬太尼0.75μg/ kg 静脉推注;对照组给予氟哌利多0.05mg/ kg +芬太尼0.75μg/ kg 静脉滴注,术中每15分钟观察1次,酌情追加首次剂量1/3~1/2;术后24h 随访患者对麻醉穿刺及手术过程记忆情况,对术中术后镇静、遗忘程度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镇静效果满意;对照组镇静效果不满意;观察组遗忘率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除对照组有2例出现轻度恶心外,其余均未发生不良反应。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咪唑安定、芬太尼复合应用于硬膜外麻醉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氟芬合剂,安全、有效,对患者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罗建伟  王润 《中国当代医药》2011,(24):78+80-78,80
目的:评价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与罗哌卡因联合吗啡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对患者镇痛满意度及尿潴留的影响。方法:择期腹部及下肢手术患者64例,ASAⅠ~Ⅱ级,年龄22~66岁,体重45~75kg,随机分为芬太尼组和吗啡组(n=32)。均以手术结束前15min给予0.2%罗哌卡因7ml,后用镇痛泵以2ml/h速度硬膜外持续泵注泵液。芬太尼组泵液为芬太尼0.3mg、罗哌卡因200mg、氟哌利多5mg加0.9%氯化钠溶液至100ml;吗啡组泵液为吗啡3mg、罗哌卡因200mg、氟哌利多5mg加0.9%氯化钠溶液至100ml。持续镇痛48h后拨除硬膜外导管。全部患者术后观察4、8、16、24、36、48h,记录两组:①VAS Ramsay镇静评分;②镇痛满意度;③尿潴留例数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48h两组患者VAS及镇静评分,镇痛满意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吗啡组发生尿潴留、恶心、呕吐率明显高于芬太尼组(P〈0.01)。结论:芬太尼或吗啡术后PCA泵硬膜外镇痛在VAS、镇静评级、镇痛满意度方面无显著差异,但芬太尼不引起术后尿潴留,其机制可能与芬太尼不引起组胺释放、不扩张静脉血管有关。  相似文献   

6.
易汀宜 《福建医药杂志》2009,31(5):124-124,6
目的观察芬太尼的不同给药途径对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于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成硬膜外芬太尼组(观察组)和静脉芬太尼组(对照组)。比较2组硬膜外麻醉时感觉神经阻滞速度,评估术中镇痛效果,局麻药的用量以及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硬膜外麻醉时感觉神经阻滞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术中镇痛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呼吸抑制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硬膜外麻醉时芬太尼硬膜外给药明显优于静脉给药。  相似文献   

7.
周鑫 《海峡药学》2011,23(9):117-118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硫酸锾对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效果及影响。方法选取本院硬膜外麻醉下行股骨干骨折及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患者通过静脉给予硫酸镁40mg.kg-1,随后以15mg/(kg.h)的速度持续输注至手术结束;Ⅱ组静脉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输注,其他操作同Ⅰ组一致。术中根据手术需要追加麻醉药量。术后均采用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相应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Ⅱ组相比较,Ⅰ组罗哌卡因用量明显减少,且术后疼痛开始时间明显延长(P〈0.05),PCEA术后用量为Ⅰ组小于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在VAS评分中,Ⅰ组明显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时,静脉注射硫酸镁能提高麻醉效率,减少麻醉药用量,改善麻醉质量并延长了镇痛时间,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苏芬太尼用于腹部手术术后患者皮下自控镇痛(PCSA)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90例择期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Ⅰ组:术后镇痛给与苏芬太尼0.04μg/kg;Ⅱ组:给与苏芬太尼0.06μg/kg;Ⅲ组:给与苏芬太尼0.08μg/kg。手术结束后于患者三角肌处埋针置管连接镇痛泵。分别记录术后4、8、16、24和48h各时点的疼痛评分(VAS评分),镇静评分(Ramsay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I组相比,Ⅱ组和Ⅲ组VAS评分显著降低(均P〈0.05)Ⅱ组和Ⅲ组问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Ramsay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Ⅲ组不良反应多于Ⅰ组和Ⅱ组(P〈0.05)。结论苏芬太尼(0.06μg/kg)用于腹部手术术后患者皮下自控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更适合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喻田  余志豪  曾洪波  王海英 《贵州医药》2000,24(11):658-659
目的 探讨手术后咪唑安定镇痛的时机对术后疼痛发生的影响。方法 70例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择期腹部手术病人,单盲法随机分为A组(手术结束硬膜外腔注射生理盐水),B组(手术嬉束硬膜外腔注射咪唑安定0.1mg/kg),C组(病人术后出现疼痛时硬膜外腔内注射咪唑安定0.1mg/kg)。观察镇痛效果、镇静效果、生命体征及副作用。结果 B组镇痛效果与镇痛持续时间明显优于C组;C组镇痛效果仅略优于A组;B组镇静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给药方法在结肠镜检查中的镇静、镇痛作用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将结肠镜检查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Ⅰ组静脉注射异丙酚2mg/kg+芬太尼1、5μg/kg,Ⅱ组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3mg/kg+异丙酚1mg/kg+芬太尼1μg/kg。结果Ⅰ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比Ⅱ组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术中镇静、镇痛效果明显优于Ⅰ组(P〈0.05),而两组术后苏醒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咪唑安定、异丙酚复合芬太尼辅助结肠镜检查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黄丽娥  谢建美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5):1953-1954
目的:比较芬太尼或咪唑定安定辅助异丙酚静脉全麻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全麻下人工流产孕妇18802例,分为对照组(Ⅰ组)、芬太尼组(Ⅱ组)、咪唑安定组(Ⅲ组)。Ⅰ组不给任何辅助性镇静镇痛药,Ⅱ组芬太尼2μg/kg静脉滴注,Ⅲ组咪唑安定0.1mg/kg静脉滴注。各组均按异丙酚2.0mg/kg剂量缓慢静脉注射,待睫毛反射消失后即行人流操作。观察SBP、DBP、HR及SpO2,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三组在异丙酚麻醉后2分钟,对SBP、DBP、SpO2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显著,HR无明显变化;术毕Ⅱ、Ⅲ组宫缩疼痛者与Ⅰ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其VAS评分3~6分,属轻,中度疼痛。结论:芬太尼、咪唑安定辅助异丙酚静脉全麻用于人工流产镇痛时具有较好镇痛效果、苏醒程度高、术中呼吸循环功能基本稳定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用于妇科手术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ASAⅠ-Ⅱ级择期妇科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组(实验组)和芬太尼异氟醚组(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苏醒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和平均动脉压同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用药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方法(P〈0.05);两组患者术后自然清醒、呼唤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用于妇科手术硬膜外麻醉安全、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在硬膜外麻醉阑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行阑尾切除手术患者50例,ASAⅠ ~Ⅱ级,随机分成两组,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MF组,n =25)和氟哌利多复合芬太尼(DF组,n=25)。两组均为T12~L1硬膜外穿刺,麻醉平面T6-L3,观察两组患者术中牵拉反应、镇静程度及不良反应等发生情况。结果观察术中两组中MF组更好地抑制术中的牵拉反应;手术开始后5、15、30 min三个不同时间点两组的警觉/镇静(OAA/S)评分,MF组明显低于DF组;MF组患者术中遗忘率高于D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麻醉下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优于氟哌利多联合芬太尼,有良好的术中遗忘、镇静及抗牵拉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硬腰联合麻醉中硬膜外给予芬太尼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60例足月妊娠产妇,随机分为2组,均于L2~3间隙腰麻,给予0.75%布比卡因1ml后置管平卧,Ⅰ组术中不再使用其他辅助用药,Ⅱ组于平卧后硬膜外给予芬太尼0.1?。记录产妇镇痛效果、内脏牵拉反应、不良反应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两组产妇VAS评分:切皮(T1)时无统计学差异(P〉0.05),进腹(T2)(P〈0.01)、关腹(T3)(P〈0.05)、术毕(T4)(P〈0.05)时有统计学差异;内脏牵拉反应:0级~1级例数Ⅱ组明显增多(P〈0.05),2级~3级例数Ⅰ组明显增多(P〈0.05);恶心、呕吐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给予芬太尼可有效增强硬腰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减轻内脏牵拉反应,同时不良反应没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异丙酚-芬太尼与咪唑安定-芬太尼在胃镜检查中的镇静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胃镜检查者随机分为异丙酚-芬太尼(Ⅰ组),咪唑安定-芬太尼(Ⅱ组)和对照组,常规胃镜组,Ⅲ组)。观察记录各组受检者术中的反应、胃镜操作时间、麻醉药物作用时间,检查前中后BP、HR、SpO2,及术后问卷调查。结果Ⅰ、Ⅱ组术中不适反应少、100%舒适无痛苦(P<0.05)。Ⅲ组术中BP、HR显著增高,SpO2显著下降(P<0.01),而Ⅰ、Ⅱ组术中BP、HR及SpO2均一过性轻度下降(P<0.01)。与Ⅱ组比较Ⅰ组药物起效更快、苏醒及清醒时间更短、术中不适反应更少(P<0.01)。结论联合应用芬太尼-异丙酚及咪唑安定-异丙酚在镇静无痛苦胃镜检查中是舒适安全的,芬太尼-异丙酚联用起效更快、恢复时间更短、不适反应更少。异丙酚+芬太尼组合较适用于医院规模大、患者量大、有条件配备专职麻醉医师的内镜中心进行清醒镇静胃镜检查,对基层医院、患者量较少、无条件配备专职麻醉医师的医院咪唑安定+芬太尼组合是清醒镇静胃镜检查的更佳的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观察咪唑安定或氟哌利多分别伍用芬太尼椎管内麻醉的镇静效果.方法 80例ASA Ⅰ~Ⅱ级的择期妇科手术患者,年龄20~65岁,拟行硬膜外麻醉30例,硬膜外腰麻联合麻醉50例.入室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硬膜外穿刺均采用L2-3间隙.于麻醉平面稳定后,A组静注咪唑安定0.04 mg/kg和芬太尼1 ug/kg,B组静注氟哌利多0.05 mg/kg和芬太尼1 ug/kg.于注药后1、5、30、45和60 min参照Ramsay改良分级法(Berggren)分别进行镇静程度分级.同时注意观察呼吸频率及深度、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体重、局麻药用量,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注药后1 minA组38例达Ⅰ级,B组仅12例达Ⅰ级;注药后60 minA组10例达Ⅱ级,B组仍有24例达Ⅱ级.A组给药后血压脉率与给药前无明显变化(P>0.05),B组血压较注药前有明显下降(P<0.05),脉率变化不大(P>0.05),术中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维持在安全范围.结论 咪唑安定伍用芬太尼较氟芬合剂具有起效迅速,镇静效果好,持续时间短,无蓄积的优点,且对心血管抑制较轻.  相似文献   

17.
右美托咪定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病人术中镇静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病人术中镇静的效果。方法选择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病人60例,ASAⅠ~Ⅱ级,腰硬联合麻醉效果满意后随机分成3组,每组20例。观察Ⅰ组予右美托咪定0.6μg/kg;观察Ⅱ组予右美托咪定1.0μg/kg,两组给药时间均〉10 min。对照组予芬太尼1.5μg/kg+咪唑安定0.05 mg/kg。监测注药前(T0)与注药后10(T1)、20(T2)、30(T3)、60(T4)、90(T5)、150(T6)min OAA/S评分、平均动脉压(MAP)、HR及SpO2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Ⅰ、Ⅱ组和对照组的镇静评分在T1~T4,与用药前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Ⅰ组、对照组在T5时逐渐恢复到用药前水平,但观察Ⅱ组在T6时逐渐恢复到用药前水平。观察Ⅰ、Ⅱ组和对照组在各时间点的镇静评分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Ⅰ、Ⅱ组MAP、HR下降,与用药前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4与对照组比较,MAP、HR下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Ⅰ、Ⅱ组SpO2的下降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用药后10~20 min,呼吸抑制比较明显,SpO2与用药前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Ⅰ、Ⅱ组与对照组SpO2在T1~T2时间点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腰硬联合麻醉,镇静效果好,对自主呼吸没有抑制作用,且不同剂量右美托咪镇静强度相似,但可延长镇静的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高血压上腹部手术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80例老年高血压手术患者,按照平均性原则分为2组,每组患者30例,即观察Ⅰ组(单纯全身麻醉)与观察Ⅱ组(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阻滞联合).2组患者均通过4个阶段(术前、切皮时、手术60min、拔管时)对肾上腺素、皮质醇、内皮素含量以及HR(心率值)、血流动力学MAP(平均动脉压值)进行测定.结果 观察Ⅱ组患者在手术60min及拔管时的皮质醇及肾上腺素水平明显低于观察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切皮时、手术60min、拔管时的内皮素水平也明显低于观察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Ⅱ组患者的HR在切皮时、手术60min、拔管时明显低于观察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拔管时的MAP也明显低于观察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阻滞联合应用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压老年患者术中的应激反应,临床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联合芬太尼-丙泊酚与咪唑安定-丙泊酚用于肠镜检查的镇静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接受肠镜检查者随机分为三组:即芬太尼-丙泊酚组(Ⅰ组,30例)、咪唑安定-丙泊酚组(Ⅱ组, 30例)和对照组(Ⅲ组,30例)。Ⅰ组先用芬太尼0.8μg/kg缓慢静脉注射,继用丙泊酚缓慢静脉注射。Ⅱ组先用咪唑安定0.04 mg/kg缓慢静脉注射,继用丙泊酚缓慢静脉注射。待其睫毛反射消失,即停止注射丙泊酚,开始插镜,术中视情况追加丙泊酚少量。Ⅲ组按常规方法进行肠镜检查,不给镇静镇痛药。观察记录各组受检查者术中反应、肠镜操作时间、麻醉药物起效时间、受检者苏醒时间和清醒时间,观察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计算麻醉药物用量,并进行术后问卷调查。结果芬太尼-丙泊酚组与咪唑安定-丙泊酚组的受检者术中不适反应少,肠镜操作时间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受检者术中血压及心率增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组药物起效快,受检者苏醒及清醒时间短,术中不适反应少,与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Ⅱ组受检者术中均有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但术后都很快恢复。结论肠镜检查使用芬太尼-丙泊酚或咪唑安定-丙泊酚两种静脉复合麻醉安全有效。芬太尼-丙泊酚起效快,恢复时间短,不适反应少,更适合门诊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外孕破裂患者的合理麻醉方式。方法选择宫外孕破裂患者2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实验组),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Ⅱ组(对照组),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诱导药分别为:咪唑安定;芬太尼;维库溴铵;依托咪酯。术中根据需要,追加芬太尼、维库溴铵、依托咪酯。记录所监测指标,两组病人分别取麻醉前,麻醉后,手术开始10min;20min,30min,以及术毕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进行比较。结果麻醉前Ⅰ组病人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与Ⅱ组病人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开始即时Ⅰ组心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开始即时和手术开始10min血压Ⅰ组血压有统计学差异(P〈0.05)。Ⅰ组和Ⅱ组其它时间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麻醉后各时间点两组血氧饱和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宫外孕破裂伴休克的患者,在氯胺酮麻醉下进行手术,在维持血压稳定方面优于气管插管全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