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重返社区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改善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探讨重返社区技能训练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由Liberman等编制的重返社区技能训练,对60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并设60例未实施者作对照。分别于人组前、8周末、26周末,应用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阴性症状量表(SANS)、社会功能残疾量表(DAS)对两组进行评定,并作两组间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复发率的对照比较。结果:人组前两组SAPS、SANS、DAS差异不显著(P&;gt;O.05);8周末两组间SAPS、SANS(训练组:8.1&;#177;3.7,11.8&;#177;5.O;对照组:9.5&;#177;5.1,14.4&;#177;5.7)差异显著(t=1.76,2.64;P&;lt;O.05),26周末两组间SAPS、SANS,DAS(训练组:8.3&;#177;3.O,9.7&;#177;4.1,9.4&;#177;7.6;对照组:lO.2&;#177;4.5,18.1&;#177;5.4,16.2&;#177;12.6)均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2.7l,9.60,1.70;P&;lt;O.01);干预期间,训练组对服药完全依从者48例(80%),部分依从者12例(20%),不依从者O例;对照组分别为20例(33.3%)、28例(36.7%)、12例(20%);训练组有6例(10%)复发,对照组为18例(30%);两组的服药依从性及复发率比较亦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X^2=6.36,P&;lt;O.01)。结论:重返社区技能训练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残留精神病症状,提高社会功能,并且对提高服药依从性、减少疾病的复发率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社会支持与在校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关系   总被引:28,自引:14,他引:28  
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分别从新乡市3所高校随机抽取607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每一研究对象进行评定;SCL-90各因子中有一项或一项以上≥2分者为有心理问题组(n=9l),&;lt;2分者为无心理问题组(n=516);比较两组间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得分和社会支持量表各因子得分情况。结果:在607名研究对象中,有明显心理症状者91名(15%);有心理问题组SCL,90各因子中躯体化(1.7&;#177;0.6)、强迫(2.5&;#177;0.9)、焦虑(2.1&;#177;0.7)、人际关系项(2.1&;#177;0.7)得分分别明显高于无心理问题组(£:1.93,2.44,1.96,2.37,P&;lt;0.05);有心理问题组社会支持量表中的主观支持(2.4&;#177;3.1)和利用度(1.3&;#177;2.0)分别明显低于无心理问题组(t=2.74,2.2l,P&;lt;0.05);有心理问题组中女大学生抑郁情绪(2.7&;#177;0.5)比男生(1.9&;#177;0.7)严重,其主观支持(2.7&;#177;1.3)也明显低于男生(1.7&;#177;0.9)(P&;lt;0.05)。结论:社会支持系统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有关,其中主观支持及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与大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3.
李志坚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1):4164-4165
目的:调查心脏神经症患者精神心理特征,总结其规律性。方法:95例心脏神经症患者和101例冠心病患者入院后1周内分别接受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结果:心脏神经症组的SCL-90总分(155.3&;#177;52.6/例),总均分(2.0&;#177;0.6/例),阳性项目数[(42.7&;#177;10.5)项/例],阳性症状均分(2.9&;#177;0.4/例)明显高于冠心病组,但后者中的阴性项目数[(52.8&;#177;16.5)项/例]明显高于心脏神经症组(t=2.326~3.250,P&;lt;0.05~0.01)。在SCL-90各因子得分比较中,心脏神经症组的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冠心病组(t=2.266~3.214.P&;lt;0.05~0.01)。结论:心脏神经症患者常比冠心病患者有更多和更明显的精神心理异常表现。  相似文献   

4.
针刺影响不同程度血管性痴呆患者智能水平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调神益智。平肝通络”针刺法对血管性痴呆患者智力、记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并比较不同痴呆程度患者针刺后的疗效。方法:1998—06/1999-08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脑卒中住院患者128例,采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并结合韦氏智力量表的全智商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组,轻(n=80)、中(n=23)、重(n=25),所有患者应用“调神益智,平肝通络”针刺法进行治疗,2次/d,周日停针,连续针刺2个月。采用韦氏智力量表、韦氏记忆量表、长谷川痴呆量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进行针刺治疗前后智力、记忆力等相关项目的测评,了解针刺治疗前后成绩的改善与痴呆程度的关系等。结果:12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针刺后韦氏智力量表,韦氏记忆量表,长谷川痴呆量表,日常生活活动分别达到88.4&;#177;23.9,80.4&;#177;21.0,47.3&;#177;12.8,24.3&;#177;5.4,较治疗前(68.3&;#177;12.4,58.2&;#177;16.3,54.5&;#177;14.9,17.3&;#177;4.1)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7.995,8.002,-3.628,6.210,P&;lt;0.01):轻度痴呆相应项目的改善值分别为(21.2&;#177;13.3),(16.2&;#177;10.7),(9.7&;#177;4.5),(10.1&;#177;4.2),与中度(15.8&;#177;12.9,13.9&;#177;10.1.8.1&;#177;3.7,8.9&;#177;3.8)、重度(4.2&;#177;3.9,3.8&;#177;6.5,2.6&;#177;3.4,2.5&;#177;3.1)痴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0.01)。结论:“调神益智,平肝通络”针法可全面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智力、记忆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对轻度痴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酒依赖患者家庭干预后生活质量对照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酒依赖患者及家属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济宁、泰山、枣庄3地市286例酒依赖患者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划分为干预组(n=148)和对照组(n=138),对干预组家庭采用上门随访、电话随访等形式给予有关治疗的详细内容及注意事项,并给予心理辅导3年后与对照组家庭采用相应生活质量问卷进行评定。结果:干预组患者生理维度(3.5&;#177;0.5)、心理维度(3.4&;#177;0.7)、总均分(3.4&;#177;0.6)明显高于对照组(3.2&;#177;0.5,3.2&;#177;0.6,3.2&;#177;0.5),(t=5.09,2.59。-2.83,P(0.0l—0.05)。而对照组焦虑(1.9&;#177;0.5)、抑郁(1.8&;#177;0.3)、躯体化(2.0&;#177;0.8)及SCL均分(1.9&;#177;0.6)却高于干预组(1.7&;#177;0.3。1.6&;#177;0.5,1.8&;#177;0.7,1.7&;#177;0.6),(t=-4.15,-4.08,-2.26,-2.83,P(0.0l~0.05)。家庭干预组在客观评分(4.6&;#177;1.2)、家庭关系(5.8&;#177;1.4)及Q0L总分(60.2&;#177;12.5)明显优于对照组(4.1&;#177;1.1。5.0&;#177;0.8,52.2&;#177;l0.2),(£=3.68,2.48,5.93,P(0.0l—0.05)。家庭干预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l0.9%,64.5%。结论:综合式家庭干预有利于提高酒依赖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济因素对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和再就业情况的影响,研究其规律性,寻求进行干预的可能性。方法:对94例心肌梗死患者出院1年时进行了诺丁汉健康量表(Nottingham health profile,NHP)和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ek1ist-90,SCL-90)评估,并调查了他们的家庭月收入和再就业情况。结果:在NHP健康量表评分比较中,经济优越组(月收入≥4247.83元,43例)的精力5.83&;#177;1.37、情感3.19&;#177;0.76、睡眠7.43&;#177;2.52、社会活动1.24&;#177;0.38、身体活动1.46&;#177;0.49等条目得分明显低于经济一般组(t=2.179~3.176,P&;lt;0.01—0.05)。在SCL-90量表评分比较中,经济优越组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等因子评分明显小于经济一般组(t=2.194—2.907,P&;lt;0.01~0.05)。两组患者≤3个月和≤6个月再就业例数和再就业率无明显区别,但经济优越组≤1年的再就业例数(40例)和再就业率(93.0%)明显高于经济一般组(x^2=3.984,P&;lt;0.05),经济优越组的平均再就业时间为(7.72&;#177;1.36)个月/例,明显低于经济一般组(10.56&;#177;3.28)个月/例(t=2.245,P&;lt;0.05)。结论:经济因素和家庭收入明显影响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和再就业率。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在53例冠心病患者中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和西亚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机体功能和生活质量,其中一些人接受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等心理症状评分均显著高于常模(t=2.50,P&;lt;0.05;t=2.73~8.51,P&;lt;0.01)。心绞痛组SCL-90多项评分(焦虑2.08&;#177;0.76,精神病性1.64&;#177;0.53,总分184.74&;#177;51.54,躯体化2.19&;#177;0.49,强迫2.25&;#177;0.66,人际关系2.09&;#177;0.77,抑郁2.35&;#177;0.82,恐怖1.66&;#177;0.72)显著高于心肌梗死组(1.68&;#177;0.67,1.34&;#177;0.31,145.45&;#177;36.92,1.78&;#177;0,58,1.70&;#177;0.59,1.61&;#177;0.49,1.72&;#177;0.64,1.18&;#177;0.23)(t=-2.02,-2.60,P&;lt;0.05;t=-2.77~-3.52,P&;lt;0.01)。心理症状SCL-90各项评分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无关(P&;gt;0.05)。冠心病患者SAQ中的治疗满意程度评分与SCL.90中的人际关系、敌对两项评分呈负相关(r=-0.2931,-0.2949,P&;lt;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等心理症状与躯体症状并存,相互影响;心绞痛患者与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症状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关节腔注射壳聚糖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液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丙二醛含量的变化.评估壳聚糖关节腔注射对骨性关节炎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09/2004-10遂宁市人民医院骨科2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共26膝,其中男7例9膝,女13例17膝;年龄35~72岁;病程6个月~30年。患者均经X射线片证实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且自愿参加研究。给予患者关节腔注射10g/L壳聚糖,1个月内2次为1个疗程,每次治疗间隔2周。1年内4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个月。观察膝关节的休息痛、活动痛、压痛、肿胀和关节功能,以上评定结果(计分)之和为关节功能指数。分值越高表示功能越差。测定治疗后1,4,7,12个月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改变。结果:①治疗后4,7,12个月的关节功能指数[(8.6&;#177;1.8),(7.3&;#177;1.7),(5.6&;#177;1.9)分]明显低于治疗前[(10.5&;#177;2.1)分,t=3.256,4.590,5278,P&;lt;0.01]。②治疗后1,4,7,12个月关节液白细胞介素1水平[(345.9&;#177;60.4),(311.7&;#177;30.5).(2735&;#177;20.6),(223.5&;#177;31.6)ng/L]明显低于治疗前[(425.3&;#177;56.3)ng/L](t=2.956~6.321,P&;lt;0.01)。白细胞介素6水平[(440.7&;#177;61.2).(3807&;#177;51.4),(310.8&;#177;36.9),(240.8&;#177;29.9)ng/L]明显低于治疗前[(515.3&;#177;45.7)ng/L,t=3.125~5.236,P&;lt;0.01]。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2.68&;#177;0.40),(3.68&;#177;0.51),(4.71&;#177;0.54),(5.21&;#177;0.60)μkat/L]明显高于治疗前[(1.71&;#177;0.59)μkat/L](t=3.025~5.786,P&;lt;0.01)。④丙二醛水平[(23.8&;#177;2.6),(19.6&;#177;2.6),(16.2&;#177;2.5).(13.2&;#177;2.5)mmol/L]明显低于治疗前[(30.5&;#177;3.4)mmol/L,t=3.287~5.642,P&;lt;0.011。结论:壳聚糖关节腔注射可减少关节液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和白细胞介素6及丙二醛水平,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并有效地缓解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生活事件应激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影响的纵向数据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观察生活事件应激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影响,论证心理干预的重要性。方法:198例常年在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体检的健康中老年人,在2002年体检中,测评了在2000/2001遭遇的生活事件,计算出生活事件应激单位(life events unit,LEU),并分为高LEU组(LEU≥43.6/年,73例)和低LEU组((LEU&;lt;43.6/年,125例),从每年的体检资料中收集到两组对象的血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腹围和体重指数等数据进行比较,在2002年体检中还增加了精神心理状态量表(SCL-90)评估。结果:2000年数据中两组对象的年龄、血压、血脂、血糖、腹围和体质量指数等分布接近(P均&;gt;0.05)。2002年数据中高LEU组的平均收缩压(133.6&;#177;38.2)mmHg、舒张压(83.9&;#177;27.5)mmHg和总胆固醇(4.9&;#177;1.6)mmol/L明显高于低LEU组(t=1.995~2.965;P均&;lt;0.01~0.05)。高LEU组2000和2002年数据自身比较中,前者中的平均收缩压(129.7&;#177;32.3)mmHg、舒张压(80.6&;#177;22.8)mmHg、血糖(5.8&;#177;1.9)mmol/L和总胆固醇(4.7&;#177;1.2)mmol/L.均明显低于后者(t=1.979~2.551,P均&;lt;0.05)。两组对象的SCL-90评估中,高LEU组的人际关系(1.86&;#177;0.39)、抑郁(1.87&;#177;0.45)、焦虑(1.61&;#177;0.31),偏执(1.25&;#177;0.29)和精神病性(1.48&;#177;0.36)均明显高于低LEU组(t=2.446~2.954,P均&;lt;0.05)。结论:生活事件应激对中老年人的收缩压、舒张压、血糖和血胆固醇浓度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食管癌患者遭遇生活事件对个性行为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遭遇生活事件后的个性行为变化,寻求干预的可能性。方法:85例初发性食管癌患者和79例正常人(对照组)接受了C型行为问卷调查,并与他们近1年遭遇的生活事件频度和紧张值比较。结果:C型行为问卷的分项比较中,食管癌组的焦虑(44.5&;#177;9.8)、抑郁(46.3&;#177;11.6)、愤怒向内(28.4&;#177;6.7)理智(48.6&;#177;11.5)、自我克制(25.3&;#177;3.2)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乐观(20.5&;#177;7.8)和社会支持(16.9&;#177;5.1)明显低于对照组(t=2.146~2.490,P均&;lt;0.05)。食管癌组发病前1年遭遇生活事件频度为(6.54&;#177;1.37)件/年,生活事件紧张值为27.08&;#177;9.16/年,而对照组同期分别为(1.15&;#177;0.41)件/年和8.89&;#177;2.06/年(t=2.284和2.209,P均&;lt;0.05),在食管癌患者按遭遇生活事件频度分组后,遭遇生活事件频度高组(31例)的焦虑、抑郁、愤怒、愤怒向内、愤怒向外等项得分明显高于遭遇生活事件频度低组(54例),而前者中的乐观和社会支持得分明显低于后者(t=2.109~2.343,P均&;lt;0.05),在按遭遇生活事件紧张值分组后,遭遇生活事件紧张值大组(31例)的焦虑、抑郁、愤怒、愤怒向内、愤怒向外、理智和自我克制等项得分明显高于遭遇生活事件紧张值小组(57例),而前者中的乐观和社会支持得分均明显低于后者(t=2.178~2.358,P均&;lt;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有浓厚的C型行为特征,并与其遭遇生活事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车祸事件脑损伤患者的应激障碍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车祸事件后脑损伤患者进行应激障碍调查,总结其规律性,并探讨进行心理干预的可能性。方法:85例脑损伤患者在发病后3个月内分别接受了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ASD)、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评估和调查。结果:全部脑损伤患者遭遇车祸事件后3个月时ASD确诊患者29例,患病率为34%。ASD影响因素调查中,ASD组女性、曾遭遇创伤史、重度脑损伤患者均明显多于无ASD组(P均&;lt;0.01)。在SCL-90量表评估中,ASD患者的躯体化(0.89&;#177;0.30)、强迫(0.79&;#177;0.24)、人际关系(0.73&;#177;0.20)、抑郁(0.76&;#177;0.25)、焦虑(0.83&;#177;0.31)、敌对(0.73&;#177;0.22)、恐怖(0.69&;#177;0.23)、偏执(0.75&;#177;0.25)等因子评分明显高于无ASD组(t=1.982~3.327;P均&;lt;0.01~0.05)。在EPQ问卷评估中,ASD组的神经质(10.52&;#177;3.09)和人格稳定性(11.90&;#177;4.16)显著高于无ASD组[(7.16&;#177;1.73)和(7.52&;#177;2.28)](t=2.448,2.632,P均&;lt;0.05)。结论:遭遇车祸事件后的脑损伤患者常伴有很高的ASD发病率,后者较为重要的危险因素有女性、病情重和曾遭遇创伤史,ASD患者常有明显的精神心理异常和不稳定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湛江地区男性戒毒劳教人员家庭环境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湛江地区男性戒毒劳教人员家庭环境的特征。方法: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对407例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Ⅳ阿片类物质依赖诊断标准的男性戒毒劳教人员进行评定,并与中国常模(n=126)进行比较。结果:男性戒毒劳教人员的家庭环境量表各因子分除娱乐性(4.9&;#177;1.9)、宗教道德观(5.4&;#177;1.5)、控制性(3.7&;#177;2.0)与正常人群之间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t=0.326~0.943,P=0.346~0.745)外,亲密度(6.8&;#177;2.0)、情感表达(5.0&;#177;1.5)、矛盾性(3.7&;#177;1.9)、独立性(5.4&;#177;1.4)、成功性(6.4&;#177;1.7)、文化性(3.9&;#177;2.0)和组织性(6.1&;#177;1.6)均有显著性差异(t=4.679~16.162,P均&;lt;0.01)。结论:与正常人群相比,男性戒毒劳教人员的家庭环境在许多方面有着明显缺陷,提示不良家庭环境可能是二醋吗啡(海洛因)依赖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心理行为干预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1999-07/2003-12沈阳市传染病院57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实验组2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文化层次方面均具有可比性。其中实验组实施干扰素治疗和健康教育,对照组仅实施干扰素治疗,疗程6个月。参照中文版普适性健康调查量表进行测定生活质量,由患者自己填表评估。比较两组患者2年内的复发率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57例均进入结果分析。实验组2年内复发率48%(14/29),明显低于对照组79%(22/28)(X^2=5.62,P&;lt;0.05)。康复教育疗程结束后实验组中文版普适性健康调查量表生活质量8项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生理职能评分(72.8&;#177;21.6,47.1&;#177;21.1,P&;lt;0.05),躯体疼痛评分(78.8&;#177;14.5,60.0&;#177;18.9,P&;lt;0.05),一般健康评分(65.7&;#177;18、6,48.0&;#177;13.7,P&;lt;0.05),精力评分(68.1&;#177;17.1.54.0&;#177;17.6,P&;lt;0.05),社会功能评分(86.9&;#177;19.6,71.4&;#177;17.0,P&;lt;0.05)、精神健康领域评分(75.9&;#177;17.8,62、8&;#177;16.7,P&;lt;0.05)。结论康复教育可提高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其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王慧  路健  代颖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3):3-3,23
目的 调查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其服药依从性,并分析两者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3-04/2005-01在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和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37例。①进行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情况问卷调查,自行设计调查项目如下:诊断标准;主要并发症和危害性;危险因素和干预方法;血压需每天测量;需坚持服药。结果评分以参与者整体与某项目知晓情况的得分率计算。②高血压服药依从性调查问卷:是否有忘记服药的经历?是否有时不注意服药?当自觉症状改善时.是否曾停药?当服药后自觉症状更坏时是否曾停药?回答肯定为2分,否定为1分,4个问题合计为总得分。统计每项知晓者的人数,计算知晓率。⑧与服药依从性得分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发放问卷237份,答卷完整者215份(90.7%),215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①215例患者不同项目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分别为44.7%,57.7%,60.9%,54.0%,64.2%。②总平均服药依从性得分为(4.69&;#177;0.93)。知晓和不知晓高血压知识的诊断标准、主要并发症和危害性、危险因素和干预方法、血压需每天测量和需坚持服药的患者平均服药依从性得分如下:知晓者为4.6&;#177;1.1,5.3&;#177;1.3,5.0&;#177;0.9,4.8&;#177;1.1,5.0&;#177;1.0;不知晓者分别为44&;#177;1.6,4.4&;#177;1.6,4.1&;#177;1.8,4.5&;#177;1.3,4.1&;#177;2.0。知晓不同数目知识的患者平均服药依从性得分为:知晓5项者5.9&;#177;1.7(10.2%/22例)、4项者5.4&;#177;1.8(16.7%/36例)、3项者5.2&;#177;1.5(25.6%/55例)、2项者4.8&;#177;1.3(23.7%/51例)、1项者4.4&;#177;1.7(16.7%/36例)、完全不知晓者3.9&;#177;1.2(5.6%/12例)。③除诊断标准外,其他项目知晓者的服药依从性得分明显大于不知晓者,(τ=2.190~3.447.P&;lt;0.01~0.05);知晓5项、4项、3项、2项内容患者的平均依从性得分明显高于只知晓1项和完全不知晓者(τ=2.353~3.237,P&;lt;0.01~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不同内容的知晓情况影响服药依从性,相关知识知晓多者服药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Cerebrolysin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期,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早期恢复期行随机、双盲及安慰剂对照的前瞻性研究。分为Cerebrolysin组(A组)和安慰剂组(B组),以临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CSS)、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总的生活能力状态(TLS)的变化为评价指标;并以副反应量表(DOTES和TWIS)评定药物的副反应。结果:60例患者脱落2例(脱落率3%,2/60),剔除1例(剔除率2%,1/60)。治疗后两组问比较,MMSE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2.2&;#177;5.6比22.0&;#177;6.6,P=0.0314)。其他3项量表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组内治疗前后比较:CSS(A组:23.7&;#177;6.3比15.1&;#177;8.8;B组:25.2&;#177;6.8比16.0&;#177;8.1);ADL(A组:46.3&;#177;7.0比39.6&;#177;12.8;B组:45.7&;#177;9.4比39.7&;#177;11.6);TLS(A组:4.4&;#177;0.8比3.7&;#177;1.3;B组:4.5&;#177;0.8比3.5&;#177;1.3);MMSE(A组:1.78&;#177;5.2比22.2&;#177;5.6;B组22.0&;#177;7.0比22.0&;#177;6.6),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Cerebrolysin对缺血性卒中后早期恢复期的认知功能的恢复有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氟西汀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08/2004-08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脑卒中患者66例,按人院的先后顺序分为2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2例。两组均给予对症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氟西汀20mg,1次/d,连用4周。两组治疗前性别、年龄、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Barthel指数基本一致(P&;gt;0.05)。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分别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ahel指数对两组患者抑郁程度、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治疗后4周评估,2组66例患者均进和结果分析。治疗组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4.8l&;#177;2.05,(11.2&;#177;3.8)分;20.42&;#177;1.82,(25.3&;#177;4.2)分;15.10&;#177;4.08,(16.3&;#177;2.5)分,P&;lt;0.01),Baahel指数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60.1&;#177;12.1),(26.1&;#177;6.8),(51.6&;#177;11.2)分,P&;lt;0.01].结论: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可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老年抑郁症与生活事件及社会支持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症与生活事件及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对44例60岁以上首次发作患者(抑郁组)、42名健康老年人(对照组)使用自制调查表、生活事件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定。结果:抑郁组精神疾病家族史(x^2=6.157,P=0.026)、现患躯体疾病(x^2=11.993,P=0.001)和长期困境(x^2=23.242,P=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抑郁组负性生活事件总分(19.2&;#177;15.9)高于对照组(10.1&;#177;7.0)(u=2.531,P=0.011)。抑郁组社交问题得分(3.4&;#177;6.9)高于对照组(1.1&;#177;3.5)(u=2.226,P=0.026)。两组负性生活事件数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抑郁组社会支持总分(38.9&;#177;6.6)明显低于对照组(43.5&;#177;4.9)(u=3.308,P=0.001)。抑郁组对支持利用度(5.9&;#177;2.7)明显低于对照组(8.4&;#177;1.7)(u=4.444,P=0.000)。两组客观支持分和主观支持分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阳性家族史、慢性应激和社会支持不足是老年抑郁症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改善尿毒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方法将2002—02/2004—04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尿毒症患者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8)和干预组(n=26),心理干预组接受心理干预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只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每组治疗3个月。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抑郁自评量表(20个项目,总分低于50分者为正常,50-60分者为轻度,61~70分者为中度,70分以上者为重度)测评,观察两组患者抑郁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治疗和量表测查,评定结果全部纳入分析。心理干预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治疗后(40.5&;#177;4.7)比治疗前(58.3&;#177;4.7)显著下降(t=3.68,P〈0.01);对照组治疗后(55.3&;#177;5.1)与治疗前(57.7&;#177;5.8)的差异无显著性(t=0.58,P〉0.05);心理干预组治疗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t=2.52,P〈0.05),结论心理干顶可有效改善尿毒症患者的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不同胃癌分期患者抑郁情绪、个性特征和应对方式表现。方法:2000-05/2004-10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就诊和住院治疗的胃癌患者163例。经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确诊为胃癌,且自愿接受各种心理、个性和行为量表调查测试的137例,男87例,女50例。早期胃癌组71例,进展期胃癌组66例。患者治疗前1周内分别接受了汉密顿抑郁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和医学应对方式问卷中文版调查.以评估患者的抑郁状态、个性特征、应对方式。结果:最终完成调查137例。汉密顿抑郁量表评估中焦虑躯体化、体质量变化、认知障碍、昼夜变化、迟缓、睡眠障碍和绝望感因子评分在进展期胃癌组(4.5&;#177;1.0,1.6&;#177;0.2,1.8&;#177;0.2,0.9&;#177;0.2,5.8&;#177;1.1,3.6&;#177;0.4.3.3&;#177;0.6)明显高于早期胃癌组(2.8&;#177;2.1,0.7&;#177;0.4,0.7&;#177;0.3,0.4&;#177;0.3,3.6&;#177;1.9,1.8&;#177;0.7,1.4&;#177;0.8)(t=2.275~3.228,P&;lt;0.05~0.01)。艾森克个性问卷评估中精神病性、神经质或情绪和人格稳定性得分在进展期胃癌组(8.29&;#177;1.14,1054&;#177;1.72,7.73&;#177;1.84)明显高于早期胃癌组(5.80&;#177;2.18,6.76&;#177;3.35,6.85&;#177;3.24)(t=2.190,2.347,2.682,P&;lt;0.05)。医学应对方式问卷评估中屈从应对方式得分在进展期胃癌组(3.37&;#177;0.74)明显高于早期胃癌组(2.78&;#177;0.93)(t=2.367、P&;lt;0.05)。结论:进展期胃癌患者有较重的抑郁情绪表现,个性特征表现为精神病性、神经质和人格的不稳定性,行为学表现以屈从应对为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乌灵菌粉治疗青少年适应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2004—09/2005—06连续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理门诊的青少年适应障碍的患者34例,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适应障碍诊断标准,进行为期6周的开放性乌灵胶囊治疗,其主要成分为乌灵菌干粉,是从珍烯药用真菌乌灵参中分离获得的菌种,经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精制而成的纯中药制剂,服药方法为3粒/次,3次/d。以抑郁白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为评估疗效的工具。 结果:34例青少年适应障碍患者参加了实验,中途2例脱落,分别在治疗后2周、4周病情缓解而未复诊,其余32例患者完成了6周观察。①34例患者中有20例(59%)发病前存在2个或2个以上的应激事件,14例(41%)存在1个重要的生活变化事件。②32例患者完成6周研究.治疗结束时,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30.1&;#177;8.7.56.2&;#177;5.9;31.6&;#177;7.4,58.2&;#177;5.3),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O.01)。③治疗后病情严重程度、疗效总评和疗效指数较治疗前明昂下降(2.0&;#177;0.9.5.3&;#177;1.2;1.6&;#177;1.0.5.7&;#177;1.1;1.6&;#177;1.4,14,3&;#177;1.4),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4)全部患者无明显副反应。 结论:乌灵菌粉治疗青少年适应障碍安金、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