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分析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评价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与普通X线相比,CT在显示骨巨细胞瘤的骨质破坏、骨壳是否完整及软组织肿块,MRI在显示病变范围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均占优势。结论:X线平片仍是诊断骨巨细胞瘤的有效方法,CT和MRI可提供更多的影像学征象,提高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GCT)的MRI表现特点及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7年5月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GCT患者23例影像学资料及其病理结果。结果:肿瘤位于肱骨近端3例,肱骨远端5例,股骨远端8例,胫骨近端4例等;X线及CT扫描均见骨端偏心膨胀性改变,无钙化,无硬化;T1WI表现为中等偏低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Gd-DTPA增强扫描呈中度或明显强化,并可显示瘤内坏死、囊性改变、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着及液平等。结论:MRI结合X线平片、CT可显著提高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准确率,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43例骨巨细胞瘤的X线、CT、MRI影像诊断价值比较。方法:观察放射科诊断的骨巨细胞瘤患者43例影像学资料,均通过X线、CT和MRI进行检查和诊断,同时通过手术后组织病理学进行确诊。结果:CT和MRI诊断骨巨细胞瘤的皂泡征、骨质破坏高于X线诊断,但是无明显差异,但CT和MRI诊断骨巨细胞瘤的骨嵴、液-液平面诊断结果均明显高于X线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MRI诊断骨巨细胞瘤准确率均较高,其中MRI对于肿瘤周围的水肿情况和范围显示优于CT诊断。  相似文献   

4.
谭松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9):126-127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对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认识。方法:搜集19例经DR、CT、MRI诊断考虑为骨巨细胞瘤的病例,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其中17例影像诊断与病理相吻合,1例病理结果为非典型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病理结果为骨髓瘤。结论:骨细胞瘤具有特征性的DR、CT、MRI表现,但仍不足以确诊,骨巨细胞瘤的确诊需结合影像诊断、病理结果及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5.
p27Kipl和PCNA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GCT)中p27Kipl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探讨其与骨巨细胞瘤发生、病理分级与预后的关系。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GCT石蜡标本中p27Kipl及PCNA的表达。结果显示p27Kipl及PCNA在60例GCT中总阳性率表达组间差异显著。p27Kipl在GCT中表达阳性率随病理级别的增高而明显降低,相反,PCNA在GCT中表达阳性率随病理组别的增高而明显增高,二者呈负相关。表明p27Kipl及PCNA的表达与GCT的病理分级呈明显相关,对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和分级有意义,可作为诊断、分级和预后判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imics软件在胫骨上端骨巨细胞瘤清理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收治胫骨上端骨巨细胞瘤患者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7~50岁,中位数40.5岁。按Jaffe分级法,Ⅱ级10例、Ⅲ级2例。术前利用Mim-ics软件处理CT图像进行手术规划,确定手术范围。然后行胫骨上端骨巨细胞瘤清理术,术后随访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1~87 min,中位数75.5 min;术中出血量180~240 mL,中位数210.5 mL;住院时间7~11 d,中位数10.5 d。经病理检查均确诊为骨巨细胞瘤。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22个月,中位数14.5个月。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末次随访时复查X线片未见复发。结论:在手术治疗胫骨上端骨巨细胞瘤时,通过Mimics软件处理术前CT图像进行术前规划,可帮助术者在术中快速、准确地清除病变组织,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小了创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溶骨性骨质破坏患者60例,对其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其后将手术前增强CT和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并探讨增强扫描CT值的应用意义。结果:通过对患者的术后病历分析可知,60例患者中骨巨细胞瘤患者35例,占58.3%,与此同时,对比骨巨细胞瘤和非骨巨细胞瘤患者的CT参数,结果差异呈正相关。结论: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增强扫描CT值有着重要的意义,且最佳参数为95HU,因此,该方法可以作为疾病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及胸部X线表现,提高早期诊断能力。方法:根据X线诊断标准及分级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40例PHMD的影像表现。结果:本组40例,I级5例,Ⅱ级21例,Ⅲ级11例,Ⅳ级3例。结论: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PHMD的主要方法,细颗粒状影伴支气管充气征是诊断PHMD最可靠的影像表现,结合临床表现及X线动态分析大部分可作出明确诊断,同时能及时发现各种并发症,对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较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是介于良、恶性肿瘤之间的一种具有侵袭性的骨肿瘤。好发于长管状骨的骨端,该部位的骨巨细胞瘤具有较为典型的影像学征象,其余部位的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较困难,而使用CT可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笔者共收集到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且影像学资料完整的骨巨细胞瘤病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CR(或DR)与CT征象的特点,以期提高临床工作者对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10.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具有复发倾向的侵袭性肿瘤,好发于长管骨的骨端,本文作者报道1例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以及全膝关节置换术对其治疗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nm23,mdm2和HER-2在骨巨细胞瘤(GCT)的表达及与GCT病理分级和复发的关系。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m23,mdm2和HER-2在52例GCT中的表达(GCT按Jaffe分级,I级15例,Ⅱ级25例,Ⅲ级12例)。结果52例GCT中nm23,mdmd2和HER-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4%(21/52),34.6(1852)和21.2%(1152),其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nm23,mdm2和HER-2在复发的病例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2%(9/13),61.5%(8/13)和38.5%(5/13),nm23,mdm2表达与GCT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12.
p27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凹蛋白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度其与预后的关系。对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的75例骨巨细胞瘤标本进行了病理分级和(疗效)预后分组对比分析和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病理分级中,p27蛋白高表达(++)率Ⅰ级者占61.3%,Ⅱ级者占44.4%,Ⅲ级者占12.5%,各组之间相比,Ⅰ级与Ⅲ级之间强阳性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各组之间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预后分组中治愈组、复发组及转移组比较,p27蛋白表达治愈组强阳性率(73.3%)与复发组强阳性率(8.0%)之间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愈组与转移组强阳性率(20.0%)之间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在复发组与转移组中,p27蛋白表达基本相似,二者之间强阳性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p27蛋白减少或缺失,与病理形态恶性厦复发、转移密切相关,是复发转移的重要阴性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利用特制型人工膝关节置换并髌韧带止点重建治疗侵袭性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11例11膝胫骨近端侵袭性骨巨细胞瘤患者,行瘤段切除、特制型人工膝关节置换并髌韧带止点重建术进行治疗。结果:患者未出现手术并发症,均得到随访,时间22-62,平均37月。随访中肿瘤无复发,假体无松动。末次随访中,患者Enneking评分为16-28分,平均为23.2分,其中优良率占91%。结论:采用特制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并髌韧带止点重建术胫骨近端侵袭性骨巨细胞瘤,肿瘤切除彻底,不易复发,患者能够早期开始正常生活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发型先天性骨梅毒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08年1月~2012年3月资料较完整的早发型先天性骨梅毒12例,且全部经血清学诊断并摄四肢长骨线片,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12例中均有骨骼异常改变。干骺端炎12例,其中6例可见Wimberger征,2例病理性骨折,骨髓炎8例,骨膜炎10例,软组织肿胀12例,其它如颅骨、脊柱、髂骨未见明显异常改变。广泛、多骨、对称性的干骺端炎、骨膜炎、骨髓炎为骨梅毒的X线特征。结论:早发型先天性骨梅毒有一定的特征性,且骨损坏特别是干骺端损害常表现在其他临床症状出现之前,我们认为凡是怀疑有先天性骨梅毒的患儿均应常规作四肢长骨摄片检查,为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后续疗效观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西医治疗创伤性膝关节骨巨细胞瘤的疗效。[方法]对12例膝关节骨巨细胞瘤患者采用自拟中药汤剂内服结合手术进行病灶刮除,95%酒精浸泡灭活,自体髂骨移植合并骨水泥填充的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综合治疗。[结果]12例患者术后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4年,平均2年6个月,所有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巨细胞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百果药王 1号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 :选择估计手术、放疗、化疗已无治疗价值的 2 0例患者口服百果药王 1号 2 0 m L(空腹服用 ) ,2次 /日 ,连用 30天。结果 :2 0例患者中 17例可进行评价 ,其中 CR1例(5 .88% ) ,总反应率 5 .88%。该药明显改善食欲、神疲乏力、睡眠、咽干口燥及便秘 ,并有一定止痛作用。该药较明显的毒副作用为腹泻及恶心呕吐 ,1例患者出现 度腹泻 ,3例患者出现 度恶心呕吐。结论 :百果药王 1号具一定的抗癌作用 ,并可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7.
中药配合放射性核素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中药配合放射性核素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疗效 ,将 6 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加核素治疗组和单纯核素对照组 (各 30例 ) ,疗程均为 4周。观察疼痛、生活质量、体力状况和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变化。结果 :治疗组止痛效果、生活质量、体力状况改善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5、P <0 0 1) ;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 ,P <0 0 1。提示中医辨证论治结合核素治疗转移性骨肿瘤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减少核素对骨髓抑制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成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4):18-18,32
目的:探讨肾癌患者的CT影像分型方法及其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4月-2011年2月经病理证实的肾癌患者78例,观察患者的CT影像分型及病理结果。结果:本组病例的CT影像可以分为4型,其中包括:经典型39例(50.0%),血管瘤样型20例(25.6%),弥漫型12例(15.4%),囊肿型7例(9.0%)。同时,本组病例中经CT影像分型诊断为:透明细胞癌65例(83.3%),嫌色细胞癌6例(7.7%),乳头状癌5例(6.4%),集合管癌2例(2.6%)。CT扫描增强后,肿瘤边界清楚64例(82.1%),边界不清14例(17.9%)。结论:通过CT影像分型可以准确区分肾癌患者的各具特征性及表现,但是难以准确反映出其病理分型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长骨骨干骨肉瘤X线、CT和MRI表现,探讨有关的临床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28例长骨骨干骨肉瘤患者,均经手术与病理证实,其中病变位于股骨干18例、腓骨干4例、肱骨干4例、胫骨干2例。所有患者均行X线、CT和MRI检查,对其影像学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并由双盲法分析确认。结果:28例中,X线和CT显示广泛骨质破坏16例,骨膜反应22例。X线显示软组织肿块18例,肿瘤骨和瘤样钙化12例。CT平扫显示软组织肿块22例,增强扫描显示软组织肿块24例,肿瘤骨和瘤样钙化16例。MRI显示骨质破坏和骨膜反应10例,软组织肿块26例,其周围可见软组织水肿及骨髓水肿。骨膜反应在SE T1WI上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软组织肿块在T1W1为等信号,T2WI及STIR呈等高信号。软组织水肿及骨髓水肿在T2Wl及STIR呈高信号。MRI增强检查显示病灶均呈不均匀强化,骨髓水肿和软组织肿块均见强化。结论:X线、CT和MRI从不同方面反映长骨骨干骨肉瘤的影像病理特点,其发病率低,骨破坏范围大,无病理性骨折。成骨型骨干骨肉瘤较易诊断,溶骨型应与Ewing瘤、恶性巨细胞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改良隔蟾灸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骨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中医科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恶性肿瘤骨转移骨痛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改良隔蟾灸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吗啡缓释片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有效率为8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VAS加权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隔蟾灸联合唑来膦酸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骨痛镇痛疗效和吗啡缓释片相当,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