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抗感染药学》2016,(1):61-64
目的:比较临床药师干预前后清洁手术围术期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疗效。方法:分别抽取2012年2—7月期间的清洁手术患者140例(未干预组)以及2013年2—7月期间的清洁手术患者140例(干预组),分析临床药师干预前后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干预组患者预防给药时机的合理性明显高于未干预组;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率、给药疗程、药物选择种类、联合用药百分比以及抗菌药物费用均明显低于未干预组(P<0.05);综合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由80.71%降至36.43%;用药指征、药物的选择、用药时机的合理率显著升高(P<0.05);干预后用法用量的合理率从87.61%上升到94.12%;联合用药情况从18.58%降至1.96%;抗菌药物费用占总用药费用比下降了5.87%;平均用药时间为(4.03±0.61)d,干预后用药时间为(2.80±0.13)d,较干预前有所缩短。结论:临床药师对清洁手术围术期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有助于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干预我院心脏支架置入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统计我院2008年(干预前)和2009年(干预后)心脏介入手术,参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相关管理规范,调查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的问题。结果:经临床药师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术后用药天数缩短,平均费用下降;选用氟喹诺酮类作为预防用药的比率显著下降;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显著提高。结论:临床药师参与心脏介入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干预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3.
李静  刘晓玲  贺玫 《中国药业》2014,(17):82-84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采取PDCA循环管理流程对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方法分别选择医院2011年1至5月和2012年1至5月骨科Ⅰ类切口手术病例,设为干预前组及干预后组,临床药师通过PDCA循环管理流程对抗菌药物使用率、用药时机、术后用药时长及抗菌药物使用种类等进行比较。结果抗菌药物总使用率由干预前的100.00%降为61.11%;品种选择、术前用药时机、术后用药时间的合理性提高;术前术后更换品种的病例降低;联合用药比例由2.55%降为0。结论临床药师采取PDCA循环管理流程对骨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干预效果显著,合理性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干预前后我院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探讨临床药师在普外科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中的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普外科临床药师深入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前后腹股沟疝修补术出院病例,对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以考查临床药师的工作效果。结果:干预后腹股沟疝修补术抗菌药物使用率由96%(96/100)降至39%(39/100)(P〈0.05),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由5%(5/100)升至69%(69/100)(P〈0.05);围术期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表现形式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平均药费、抗菌药物费用下降显著(P〈0.05)。结论:我院临床药师深入临床,采取多种技术手段有效干预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极大提高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为下一步开展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的药学服务模式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临床药师干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进行全程持续的干预实现围手术期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通过临床药师组织的一系列措施来改变临床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对干预效果从术前用药时机、术后用药时间以及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使用剂量、用法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与干预前的数据进行比较来验证干预效果。结果Ⅰ、Ⅱ类切口围手术期用药的合理性明显提高,术前用药合理率达91.67%;术后平均用药时间由原来的8.14d缩短到4.98d,抗菌药物费用降低了29.49%;各种不合理用药情况得到抑制,围手术期用药趋于规范。结论临床药师直接组织并干预抗菌药物的使用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起到积极地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效果及临床药师在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工作。分别调取干预前、第1阶段干预后、第2阶段干预后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对用药进行合理性评价,并对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干预前比较,第2阶段干预后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由98.56%下降至28.95%,降幅达70.63%;第2阶段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96.31 DDDs/(100人·d)降至32.18 DDDs/(100人·d),降幅达66.59%;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给药时间、用药疗程等均趋于合理。结论:临床药师参与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工作,可有效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提高用药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白内障手术围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干预前后的效果比较。方法:对我院2009年(干预前)及2010年(干预后)的白内障手术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从年龄、性别、切口愈合程度、住院天数、抗菌药物合理用药评价、费用、术后感染率等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切口感染率下降1.53%,平均住院天数下降16.66%,平均使用抗菌药物金额下降83.57%。结论:临床药师提供药学服务干预用药后,围术期切口感染率控制较好且抗菌药物使用较为合理,切实降低患者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建立高龄女性盆底手术围术期药学路径,评价临床药师干预围术期抗菌药物、辅助用药的成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实践依据。方法:制定药学路径并实施,对照组(干预前)为2014年3月-2015年7月出院的入选病例;研究组(干预后)为2015年7月-2017年1月出院的入选病例。比较干预前后抗菌药物、辅助用药合理性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经干预后,高龄女性盆底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选择合理率由44.8%增至93.1%,联合用药合理率由41.3%增至81.8%,疗程由(4.7±0.7)d降至(3.3±0.5)d,抗菌药物人均费用由(855.9±210.3)元降至(534.5±102.4)元;辅助用药适应证适宜率由41.3%增至86.4%,疗程合理率由55.2%增至90.9%,辅助用药人均费用由(318.7±85.8)元降至(202.7±79.4)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见(P<0.05)。结论:高龄女性盆底手术围术期实施药学路径可行,可为临床药师参与医疗团队提供有效的工作模式,也能为医保单病种付费提供实践数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该院外科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对比分析临床药师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作用。方法收集2010年未经临床药师干预的外科手术病历180例(未干组组)及2011年经临床药师干预的手术病历180例(干预组),对比分析2组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 2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时机、用药合理性、平均用药天数、平均住院天数、抗菌药物费用比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不合理用药情况优于非干预组(P<0.05)。结论该院外科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渐趋合理,但仍需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临床药师的监督作用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干预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某"三甲"医院临床药师依据该院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规范,对病区清洁手术预防用药过程进行干预。将2011年7-8月实施临床药师干预的509例患者作为干预组,2010年7-8月未实施临床药师干预的495例患者为未干预组,比较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状况、用药频度(DDDs)、抗菌药物费用。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率由未干预组的55.96%上升至干预组的67.58%(P<0.01);抗菌药物种类由未干预组的51种降至干预组的35种;干预组第1、2代头孢菌素使用增多,第3代及3代以上头孢菌素使用减少,与未干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二、三线抗菌药物DDDs的降低也使得药品费用有了显著性下降(P<0.05)。结论:临床药师的干预提高了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改善了抗菌药物的使用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监控与管理,评价其实施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本院2012年5~6月和2013年5~6月行乳腺手术337例的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将前者177例作为非干预组,后者200例作为干预组,比较临床药师干预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效果。结果与非干预组相比,乳腺手术干预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的适应证由59.9%提高到89.5%,选择合理性由74.6%提高到100.0%,用法用量使用合理性由69.5%提高到91.0%,首次用药时机合理性由55.9%提高到93.0%,术后用药疗程合理性由58.2%提高到95.0%;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天数也显著下降( P﹤0.05)。结论通过临床药师有效的干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合理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干预对骨科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临床药师干预前(2010年6-7月)和干预后(2010年11-12月)的各60例骨科Ⅰ类切口手术病例,对其围术期使用的抗菌药物的种类、DDDs、联合用药、用药时间、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均为100%,涉及5类10种药物,其中单一用药分别为10例(16.67%)、58例(96.67%),二联用药分别为47例(78.33%)、2例(3.33%),三联用药为3例(5%)、0例(0%);术前用药时间>2h的分别为43例(71.67%)、16例(26.67%);术后用药时间超过48 h的分别为48例(60%)、6例(10%);人均住院总费用分别为20 100.97元、13 038.52元;人均抗菌药物费用分别为2660.25元、566.09元;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率分别为16.67%、85%。经统计两组骨科手术病例围术期用药,在合理性、住院及药品费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药师干预可促进骨科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为临床安全、有效、经济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临床药师干预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效果。方法:分别抽取我院2009年8-12月(干预前)和2010年8-12月(干预后)的腹股沟疝修补术出院患者病历各60份。对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适应证、药物选择、用法用量、给药时机与疗程、联合用药、通用名书写等方面合理性进行比较。结果:经临床药师干预,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在药物选择、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用药时机与疗程、通用名书写、病历中抗菌药物用药分析等方面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改善,住院药品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由27.66%下降到22.62%,抗菌药物费用占总药品费用的比例由20.88%降至8.07%。抗菌药物应用时间由2.38d下降至0.95d。结论:临床药师对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是可行并且有效的,对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性用药的安全、有效、合理、经济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本院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对比分析临床药师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作用。方法收集临床药师未干预手术病例260例及药师参与干预后的手术病例260例,对比分析干预前后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干预后用药时机不合理的比例由干预前80.39%降低到6.92%,抗菌药物平均应用时间由干预前9.6 d减少到4.2 d;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合理性明显提高,伤口感染率无明显改变,但仍存在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用药疗程偏长、剂量偏大等问题。结论外科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在使用期间需要区分患者的病症情况,再进行用药,降低患者药物使用的剂量,避免药物使用过度,临床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药合理性,但还需要进一步地加强干预管理。  相似文献   

15.
凌冠 《广东药学》2014,(10):744-746
目的调查本院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及干预措施实施效果。方法采取技术与行政干预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实施干预前(2011-01~07)35例与实施干预后第一阶段(2011-08~2012-09)106例、第二阶段(2012-10~2013-12)103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预防用抗菌药物比例从100%下降到10.68%;预防用药疗程合理率从5.71%提高到100%;联合用药比例从57.14%下降至0%;抗菌药物使用时机合理率从11.43%提高到80%以上。结论临床药师协同行政干预可明显提高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6.
郭峰  赵纳 《中国药房》2011,(34):3184-3186
目的:评价我院临床药师干预骨科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8年1-6月(干预前)和2010年1~6月(干预后)骨科住院患者归档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率从86.00%降至31.00%,抗菌药物人均费用从296.32元降至89.56元。结论:临床药师干预骨科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后,可显著提高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7.
李丽 《中国医药指南》2013,(33):461-462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以来,对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影响。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0-12月100例(干预前)和2012年10-12月(干预后)使用抗菌药物的出院病例100份,对比分析干预前后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结果干预后术前用药时机0.5-2h由0%提高到92%,平均用药疗程合理率由4%提高到81%,平均抗菌药物费用由288.12元下降至82.23元,干预后的抗菌药物使用品种从五大类11个品种降至二大类5个品种。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使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性显著提高,促进了抗菌药物的正确选择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西京医院剖宫产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干预前后的使用情况。方法:选择干预前后,符合要求的剖宫产手术患者病历各200例,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和《2013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要求,分析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合理性,并评价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干预前200例患者中预防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的使用率为96.00%,抗菌药物平均费用为1 737元;干预后200例患者预防性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为13.00%,抗菌药物平均费用为156元。结论:通过临床药师对妇产科围术期患者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况分析,进行事前宣传、事中干预、事后处罚的一系列具体措施,不合理用药情况明显下降,促进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轻了患者医疗费用的负担。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干预对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82例病历资料,按手术时间先后分为干预前组和干预组,每组41例;统计与分析其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以及抗菌药物不同使用品种、给药时机和用药疗程的占比及其用药的合理性及不合理用药的原因与措施.结果:干预前组28例患者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8.29%;干预组25例患者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用药率为60.97%;干预组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明显低于干预前组(4.00% vs 14.29%,P<0.05),给药时机不合理率也明显低于干预前组(8.00% vs 17.86%,P< 0.05),用药疗程不合理率也明显低于干预前组(4.00% vs 10.71%,P<0.05).结论:医院骨科Ⅰ类切口患者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情况在临床药师的干预下得到显著改善,预防感染用抗菌药物的品种、疗程、给药时机等均明显趋于合理,药学干预提高了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的干预对门诊外科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本院门诊外科Ⅰ类、Ⅱ类切口手术患者,以2007年(干预前)的232例作为非干预组,2009年(干预后)的243例作为干预组,调查分析干预前后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非干预组为86.64%,干预组为58.02%(P〈0.01);干预组较非干预组抗菌药物平均费用降低61.1元,降低了62.03%(P〈0.01);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由干预前的13.36%降至干预后的2.88%(P〈0.01);术前30min用药率由干预前的7.76%上升至干预后的54.73%;切口感染率两组没有明显区别;术后用药时间超过48h的由干预前的27.59%降至干预后的5.35%(P〈0.01);品种选择不当率由干预前的22.84%降至干预后3.29%(P〈0.01)。结论通过药师提供有效的药学服务和干预,可明显改善门诊外科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