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硬膜外阻滞是一种不完全性麻醉,常需辅助药以完善其镇静、镇痛和消除不良反应的作用,为此,我们采用小剂量咪唑安定复合哌替啶(咪哌合剂)防治腹腔手术时的牵拉反应,并与哌替啶和氟哌利多(哌氟合剂)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哌氟合剂和咪唑安定作为硬膜外麻醉辅助用药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行上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麻醉完善后,两组病人均于术前10分钟分别静注哌替啶1mg/kg、氟哌利多0.05mg/kg。A组病人于手术开始前2~3分钟静注咪唑安定0.04~0.06mg/kg,观察用药前后、手术探查牵拉内脏器官时BP、HR、RR、SPO2的变化,对手术内脏器官牵拉反应、镇静状态、术后记忆的遗忘效果进行评估。结果A组病人消除牵拉反应、镇静、术后记忆的遗忘效果明显优于B组。麻醉后两组病人均有一过性心率增快和SPO2下降。结论硬膜外麻醉下行上腹部手术,辅助哌氟合剂和咪唑安定,对术中抗牵拉反应、顺行性遗忘有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赵庆  顾尔伟  陈燃  闵新康 《安徽医药》2007,11(7):598-599
目的 观察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在下腹部硬膜外麻醉中辅助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腹部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氟哌啶复合杜冷丁组):硬膜外穿刺阻滞完善后,静脉注入杜冷丁1.0 mg·kg-1和氟哌利多0.05 mg·kg-1;B组(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组):注咪唑安定0.04 mg·kg-1,芬太尼1.0μg·kg-1.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心率、SpO2;术中镇静程度;术中遗忘及术中不良反应.结果 B组患者血压、心率、SpO2手术前后变化无明显差异,均在正常范围内,A组血压、心率均增加,在正常范围内较术前有明显差异;B组产生较强的顺行性遗忘作用,作用上明显强于A组;B组不导致明显的循环抑制,但两者均有一定的呼吸抑制作用.结论 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在下腹部硬膜外麻醉中可达到良好的镇静遗忘作用.  相似文献   

4.
成毅 《中国实用医药》2008,3(19):109-109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下咪唑安定和芬太尼混合液镇静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在硬膜外麻醉后A组静脉推注2/5单元咪芬混合液(咪唑安定10mg+芬太尼0.1mg混合并用生理盐水稀释到5ml作为一个单元)施行镇静,B组静脉推注2/4氟芬合剂作为对照组,分剐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前、用药后5、10、30min时的HR、MAP、SpO2。结果两组患者的HR、MAP、SpO2给药后相比无明显差异变化,镇静效果比较:A组:OAA/S评分A优于B组。结论咪唑安定有较强的镇静、催眠、抗焦虑及顺行性遗忘作用,与芬太尼合用可以产生良好的镇静,对呼吸和血液动力学影响轻微,可以消除硬膜外麻醉下患者的恐惧和焦虑,术后遗忘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咪唑安定是一种水溶性短效苯二氮类药物 ,具有镇静、催眠、遗忘、抗焦虑作用强及局部刺激小等优点。本研究观察比较度冷丁与咪唑安定合剂、度冷丁与氟哌啶合剂作为硬膜外麻醉辅助用药的镇静和遗忘作用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腹部、下肢等择期手术病人 5 0例 ,年龄 2 2~ 6 6岁 ,ASAⅠ~Ⅱ级。随机将病人分为度咪合剂组 (M组 )、度氟合剂组 (F组 ) ,每组2 5例。 5 0例病人均选用硬膜外麻醉 ,观察期间均不用其他辅助药。1.2 方法 行硬膜外阻滞推试验剂量并确认未误入蛛网膜下腔后。M组 ,度冷丁 5 0mg ,咪…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硬膜外麻醉中的价值。方法 100例入组行择期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均采取硬膜外麻醉,根据麻醉注射药物的不同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咪唑安定组,每组50例。比较观察右美托咪定组和咪唑安定组麻醉过程中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咪唑安定组患者给药5 min、麻醉30 min、麻醉2 h时的血压、心率控制情况均差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右美托咪定的不良反应轻于咪唑安定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硬膜外麻醉过程中能够起到良好的镇静、镇痛及抗交感作用,能够使患者的血压波动减轻,血压更平稳,从而使围术期生命体征更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小剂量咪唑安定、芬太尼辅助硬膜外麻醉镇静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ASA I~Ⅱ级,80例择期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常规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成功并测定麻醉效果,阻滞平面 T3-4~T11~12'无明显呼吸抑制及血压下降.手术切皮前,5min缓慢静脉注射给药,A组咪唑安定0.04mg/kg 芬太尼0.0015mg/kg.B组哌替啶1.0mg/kg 氟哌利多0.04mg/kg.结果 A组镇静及抗牵拉反应均优于B组.结论 咪唑安定与芬太尼组合与传统的辅助哌氟组合相比起效同样迅速,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能有效镇静镇痛,消除记忆抑制牵拉反应,更适合于硬膜外麻醉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位硬膜外阻滞下辅用镇痛镇静药对呼吸影响小的给药途径。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的45例乳腺手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15例,对照组单纯硬膜外阻滞;静脉组在硬外给药30min后静注芬太尼1μg/kg,咪唑安定0.05mg/kg;硬膜外组将芬太尼1μg/kg与咪唑安定0.05mg/kg和硬膜外局麻药首剂量混合推注硬膜外腔。结果静脉组麻醉后的呼吸频率降低,动脉血CO2分压升高明显。硬膜外组麻醉后呼吸频率变化不显著;CO2分压升高,其数值介于对照组与静脉组之间。结论高位硬膜外阻滞下经硬膜外腔途径辅用小剂量芬咪合剂较静脉中辅用相同剂量的芬咪合剂对呼吸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9.
王必铭  卢美萍  郑翔 《江西医药》2008,43(3):237-239
目的观察咪唑安定加入罗哌卡因对硬膜外腔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有效镇痛时间、不良反应和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40例ASAⅠ级子宫切除病人随机分为咪唑安定组(试验组,n=20)和对照组(n=20)。咪唑安定组硬膜外腔注入0.75%罗哌卡因15ml加咪唑安定2mg(2ml),对照组注入0.75%罗哌卡因15ml加生理盐水2ml。观察并记录注药后感觉神经阻滞平面达T8的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改良Bromage)、感觉神经阻滞(针刺法)及镇痛时间、术者和患者对麻醉的满意度等。结果(1)咪唑安定组硬膜外腔注药后感觉神经阻滞平面达T8的起效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运动神经阻滞时间、感觉神经阻滞时间及有效镇痛时间显著延长(P<0.01);(2)咪唑安定组手术医生对手术过程中病人肌肉松弛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为6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2mg咪唑安定加入罗哌卡因可明显缩短其硬膜外阻滞的起效时间,增强硬膜外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咪唑安定联合芬太尼在腹部手术硬膜外麻醉中的镇静、镇痛及预防术中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将腹部手术行硬膜外麻醉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Ⅰ,Ⅱ组)各45例,Ⅰ组静脉滴注咪唑安定后静脉滴注芬太尼;Ⅱ组静脉滴注哌替啶后静脉滴注氟哌利多。注药后不同时段观察两组患者生命体征的改变、术中镇静程度、术中内脏牵拉反应等。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和平均动脉压同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5、15、30、60min的OAA/S评分Ⅱ组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遗忘程度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唑安定联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麻醉镇静、镇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不同升压药物对剖宫产患者新生儿脐血pH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去氧肾上腺素和麻黄碱对剖宫产患者新生儿脐血pH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医院择期行剖宫产术的单胎足月产妇60例,随机分成去氧肾上腺素组、麻黄碱组,各30例,均采用0.5%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8~10 mg腰硬联合麻醉.当收缩压在基础值80%及以下时,去氧肾上腺素组静脉注射盐酸去氧肾上腺素注射液50~100μg/次,麻黄碱组静脉注射盐酸麻黄碱注射液5~10mg/次.胎儿娩出即刻取脐带动静脉血测pH.结果 所有患者用药后血压恢复正常,两组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去氧肾上腺素组脐带动静脉血pH高于麻黄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去氧肾上腺素为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时对母婴影响较小的升压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重比重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在阴式子宫切除术中的麻醉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患者12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40例。分别用0.75%罗哌卡因10 mg(A组)、15 mg(B组)、18 mg(C组)分别加入3%麻黄碱15 mg及10%葡萄糖1 mL配成重比重液。于L2-3间隙穿刺,蛛网膜下腔以0.1 mL.s-1速度注入麻醉药,在硬膜外腔留置导管。观察生理指标变化、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和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绝对最高阻滞平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麻醉持续时间明显短于B、C组,且3组麻醉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压手术开始时均低于麻醉前,且C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各时间点心率、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的恶心呕吐、胸闷、气短发生率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阴式子宫切除术应用0.75%罗哌卡因15 mg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是有效安全的剂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麻黄碱联合丙泊酚对芬太尼咳嗽反射(fentanyl-induced cough,FIC)的抑制作用.方法:选择320例择期手术接受全麻的患者,根据计算机随机数字表随机进入4组:Ⅰ组(对照组)静脉注射2 mL生理盐水;Ⅱ组(麻黄碱组)静脉注射6 mg麻黄碱;Ⅲ组(丙泊酚组)静脉注射0.8 mg/kg丙泊酚;Ⅳ组(丙泊酚联合麻黄碱组)静脉注射0.8 mg/kg丙泊酚加6 mg麻黄碱.给予治疗药物2 min后,经外周静脉快速注射2 μg/kg芬太尼.观察并记录患者的血压、心率、脉博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并由一位医师按照盲法观察注射芬太尼后1 min内是否出现咳嗽,记录咳嗽发生的次数,并且根据咳嗽发生次数进行严重程度分级.结果:Ⅱ组、Ⅲ组和Ⅳ组患者的FIC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较Ⅰ组明显降低,而且Ⅳ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结论:麻醉诱导时联合应用麻黄碱和丙泊酚对FIC的抑制效果更好,患者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是临床上一个简单、有效的防治FIC的办法.  相似文献   

14.
刘洋  鞠春林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7):1001-1002
目的 评价异丙酚在辅助特续硬膜外麻醉中的疗效.方法 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腹式筋膜内子宫切除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P组(异丙酚组)80例,F组(氟芬合剂组)80例,F组于手术开始时静脉推注氟芬合剂1/2剂,P组于手术操作至见腹膜时静脉注射异丙酚1.5~2 mg/kg.在手术切皮、探查腹腔、手术结束3个时间点记录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改良觉醒/镇静(OAA/S)评分,记录术中不良反应及手术者满意度.结果 探查腹腔时,P组血压(BP)、HR明显较F组稳定,(OAA/S)评分P组为1~2分,而F组为3~5分(P<0.05);P组均无不良反应F组6例(20%)发生不良反应,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注射异丙酚在特续硬膜外麻醉中是确切有效、可行的一种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5.
卢宜民  林光燕  张勇 《中国医药》2009,4(9):703-705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与罗哌卡因腰椎与硬膜下联合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60例,采取抽签法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芬太尼组、对照组各20例,舒芬太尼组蛛网膜下腔注入0.1%罗哌卡因2.5mg+舒芬太尼4μg共2.5ml,硬膜外腔配置0.1%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4μg/ml至50ml行患者自控镇痛(PCA);芬太尼组蛛网膜下腔注入0.1%罗哌卡因2.5mg+芬太尼20μg共2.5ml,硬膜外腔配置0.1%罗哌卡因+芬太尼2μg/ml加生理盐水至50ml行PCA;对照组蛛网膜下腔注入0.1%罗哌卡因2.5mg,硬膜外腔配置0.1%罗哌卡因2.5ml硬膜外腔配置0.1%罗哌卡因生理盐水至5Tnl行PCA。观察并记录镇痛前后产妇生命体征变化、镇痛效果、Bromage评分、分娩方式、不良反应。结果镇痛前后3组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蛛网膜下腔注药后的显效时间,舒芬太尼组[(2.1±1.1)min]和芬太尼组[(2.5±0.7)]优于对照组[(5.5±1.6)min];舒芬太尼组蛛网膜下腔注药维持时间长于芬太尼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芬太尼组蛛网膜下腔注药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的罗哌卡因用药量均分别为(16.5±5.3)mg、(17.8±5.7)mg少于对照组(38.5±8.O)mg(P〈0.05)。结论舒芬太尼可增强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的镇痛效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术后硬膜外和静脉联合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120例,随机分为I、II、III组,I、III组术毕经硬膜外腔给予吗啡1mg+甲氧氯普胺10mg+生理盐水至5ml;I组术后硬膜外镇痛(PCEA)用药为吗啡4mg+甲氧氯普胺30mg+生理盐水至100ml;II组手术结束前给予负荷量芬太尼0.1mg静脉注射,术后静脉镇痛(PCIA)用药为芬太尼0.015mg/kg+甲氧氯普胺30mg+生理盐水至100ml;III组术后PCIA为芬太尼0.01mg/kg+甲氧氯普胺30mg+生理盐水至100ml。观察记录各组术后4h、8h、16h、24h、32h的疼痛VAS评分和镇痛泵按压(PCA)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I组、III组镇痛效果好,II组比I组、III组稍差,I组、II组副作用与III组比明显增多(P<0.05)。 III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最低,用药量小,副作用少。结论:联合镇痛能达到镇痛目的,起到阶梯用药的作用,减少用药量,减轻药物引起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赵莹  张晶晶  钱伟  王绍林 《安徽医药》2018,22(2):328-330
目的 观察羟考酮预防椎管内麻醉后寒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Ο组(n=50)行腰硬联合麻醉,蛛网膜下腔注入0.75%布比卡因1.2 mL,胎儿娩出后,缓慢给予0.08 mg·kg-1羟考酮静脉注射;Ρ组(n=50)麻醉方法同 Ο组,胎儿娩出后给予哌替啶0.5 mg·kg-1静脉注射;C组(n=50)给予同样容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各组用药后10 min时产妇的寒战分级,以及术中呼吸抑制、嗜睡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Ο组、Ρ组寒战的发生率及程度均明显低于C组,O组和 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Ρ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O、C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羟考酮用于腰硬联合麻醉,可明显减少寒战反应,且对呼吸循环无明显抑制,恶心呕吐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吗啡与不同镇痛药物联合应用于腹式子宫切除术后镇痛效果影响。方法择期ASAⅠ~Ⅱ级行腹式子宫切除术的患者60例,分为A、B、C3组(n=20):均在L2-3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手术,A组于接受单次硬膜外注射吗啡0.5mg(4ml)单次硬膜外术后镇痛;B组接受单次硬膜外注射吗啡0.5mg(4ml)与鼻喷剂布托啡诺(1mg/0.1ml,q4h)联合镇痛;C组接受硬膜外术后吗啡(30mg·mL-1)-左旋布比卡因(1.125g.L-1)持续输注镇痛(2ml.h-1);记录VAS评分和医疗费用,观察血压、脉搏、呼吸、SPO2和有无延迟性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结果 VAS评分比较,3组患者镇痛效果均达临床术后镇痛质控要求(各组36h内VAS评分均<4分),B组与C组的镇痛效果优于A组(P<0.05),但是B组与C组之间没有差异(P>0.05);术后镇痛医疗费用比较,C组>B组>A组。结论单次硬膜外注射吗啡0.5mg联合布托啡诺鼻喷剂(1mg,q4h)用于腹式子宫切除术后镇痛,其副作用少、镇痛效果确切、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在腹式子宫切除术后镇痛中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9.
不同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患者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孕妇循环的影响。方法90例择期行剖宫产术的孕产妇,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分别在蛛网膜下腔注入0.5%布比卡因(0.75%布比卡因2 mL+0.9%生理盐水1 mL)1.3 mL(A组)、<160 cm为1.2 mL,160~165 cm为1.3 mL,165~170 cm为1.4 mL,>170为1.5 mL(B组)和1.0 mL+硬膜外2%利多卡因3 mL(C组)。记录各组麻醉至手术开始的时间和手术时间;观察各组麻醉阻滞效果、麻黄碱用量;记录各组产妇在麻醉前、麻醉后仰卧、麻醉后5 min、麻醉后10 min、娩婴、各时间点心率、血压的变化情况;记录产妇恶心、呕吐、低血压等情况。结果三组间的手术时间及麻醉至手术开始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5 min收缩压C组(112.9±1.8)mmHg,高于A组(101.9±2.4)mmHg,P<0.05;麻醉后10 min收缩压C组(111.6±2.2)mmHg,低于A组(102.3±2.7)mmHg,P<0.05;娩婴时收缩压C组(121.4±2.5)mmHg与A组(109.8±2.3)mmHg、B组(113.8±2.0)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10 min舒张压C组(68.7±1.5)mmHg与A组(59.5±2.0)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时间点三组收缩压与舒张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各时间点心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A、B、C三组的阻滞效果分别为(1.00±0.00)、(1.00±0.00)和(1.20±0.07)分,A、B组阻滞完善度优于C组(P<0.05);麻黄碱用量C组(0.0±0.0)低于A组(5.3±1.2)和B组(6.0±1.6),P<0.05;低血压发生率A组43.3%,B组40%,高于C组3.3%,P<0.05;三组间的恶心、呕吐及胸闷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腰麻(1.0 mL)复合硬膜外追加利多卡因3 mL对剖宫产患者循环影响最小,恶心、呕吐及低血压发生率低,麻黄素用量少,麻醉效果相对差;固定剂量组1.3 mL与根据身高调整腰麻用量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采用托烷司琼及氟哌利多对硬膜外自控镇痛患者出现的恶心呕吐现象并评价其止吐作用。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经腹实施盆腔良性包块切除术以及子宫切除术的女性患者共62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1例:甲组托烷司琼组,术后给予托烷司琼5mg静脉注射,另需在镇痛液中给予托烷司琼5mg;乙组氟哌利多组,术后给予氟哌利多2.5mg静脉注射,另需在镇痛液中给予氟哌利多2.5mg。本组分析主要观察托烷司琼对硬膜外自控镇痛患者中出现的恶心呕吐的止吐效果,在手术完成后的第12、24、48h详细记录下患者的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血压、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嗜睡、呼吸抑制症状等,并与使用氟哌利进行止吐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甲乙两组患者在年龄、体质量以及手术种类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理想,甲乙两组的48h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1.7±1.2)和(1.8±1.1),甲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具统计学意义。甲组的嗜睡发生率低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硬膜外术后镇痛的止吐作用方面,托烷司琼的止吐作用较为理想,其药物自身的不良反应小,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氟哌利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