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外伤延迟性额叶梗塞因素.方祛2采集自1996年以来本科确诊的夕阳致颧叶延迟性脑梗塞病例33例加以分析.结果33例思考中顿叶脑挫裂伤16例,例裂区硬膜下血肿1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0例.结论2例裂区血肿及积血易致颧叶延迟性梗塞.预防是减少外伤致延迟性颖叶梗塞发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虽然颅脑外伤继发脑梗塞发病率不高,但严重大面积脑梗塞常危及患者生命,其病死率可高达67%左右。CT和MRI的临床应用提高了脑梗塞的诊断率,因此在临床上也日益受到重视。我院自1998—01~2004-01共收治432例颅脑外伤患者,其中并发脑梗塞39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结合文献分析探讨外伤后脑梗塞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效果。方法 总结17例经CT证实的外伤后脑梗塞的临床、影像学表现、治疗结果和预后。结果 治疗效果较好,随访6个月治愈率达82.35%。结论 外伤后脑梗塞的发病机理是由于在外伤产生脑组织相对运动及头颅过伸时,出现血管牵拉、变形、移位,造成血管内膜损伤与痉挛,形成血栓、梗塞。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儿童颅脑外伤后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2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颅脑外伤后腔隙性脑梗死患儿37例。结果 37例均住院保守治疗,其中30例(81.1%)痊愈出院,7例(18.9%)出院时遗有轻残。29例患儿随访6~12个月,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7例轻残者已痊愈。结论 外伤后腔隙性脑梗死是以单侧躯体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损害,本病多见于轻度颅脑外伤的患儿,CT扫描及其定期复查能够显著提高本病的确诊率,绝大多数患儿的远期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我院从1986-2003年共收治胸外伤1092例,其中26例为外伤性延迟性血气胸,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以往临床对颅脑外伤后的脑梗塞认识不多,CT扫描及MRI应用于颅脑损伤的诊断以来,已发现一部分脑损伤病人早期出现脑梗塞有些是大面积脑梗塞.这类大面积外伤性脑梗塞的病例,伤情严重.我科近年来遇到14例,现将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男9例,女5例,年龄38~70岁,平均50岁.脑挫裂伤6例,颅内血肿8例,均在伤后入院进行CT脑扫描检查,发现除脑挫裂伤及血肿灶外,在脑实质内尚见大片低CT值区域,符合早期脑梗塞,在CT断面上,梗塞灶的大小都在十6cm直径之上,位于预叶者6例,顶叶1例,…  相似文献   

7.
颅脑损伤患者外伤性脑梗塞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外伤性脑梗塞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该种病例53例以及采取的相应诊治措施.结果:出院时,格拉斯哥治疗结果分级法(GOS)评分:良好34例,中残8例,重残7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3例.结论:提早预防、及时诊断、恰当有效的治疗,可降低伤残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外伤后合并脑梗塞的有效诊治方案.方法 回顾分析26例重型颅脑外伤后合并脑梗塞病人的诊断和治疗资料.结果 重型颅脑外伤后病情突然恶化但头颅CT复查未见出血加重,考虑脑梗塞,3天后再复查头颅CT确诊;对水肿明显的病例给予去骨瓣减压术,采取脱水、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及其他对症治疗,26例经抢救,治愈15例,好转7例,死亡4例;病死率15.4%.结论 临床密切观察结合CT诊断有助于及时发现脑梗塞;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张安庆 《淮海医药》2014,(4):361-362
目的:分析外伤性脑梗塞的诊治疗效。方法对2006年6月-2012年4月本院收治的28例外伤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治疗18 d~3个月,随访3个月~1年,平均6个月。28例患者中,14例恢复良好,中残5例,重残2例,死亡7例。结论外伤性脑梗塞机制复杂,并发症多,常引起比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致残率和病死率高,应加强对外伤性脑梗塞的研究,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降低颅脑外伤后双瞳孔散大(外伤所致原发性动眼神经受损及低血压所致不在此统计范畴内)患者的死亡率和提高生存质量的方法。方法:39例双瞳孔散大患者行急症手术,术前给予脱水药物,术后给予ICU监护,并控制中枢性高热,维持通气及改善缺氧,其余患者行保守治疗。结果:良好5例,中残9例,重残11例,植物生存11例,家属放弃治疗10例,死亡15例。结论:救治生存率逐年提高,但植物生存概率较高。影响预后因素与开始手术时间的快慢、瞳孔散大的速度、受伤部位及年龄大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12.
伊书红  张辉  宋菊梅 《医药世界》2010,12(3):262-262
我院1999/2007年先后收治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40例,经采用中西药物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49例颅脑损伤后脑梗塞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院后6个月格拉斯哥治疗结果分级法(G0S)评分:良好12例,中残6例,重残8例,植物生存9例,死亡14例。结论提早预防、及时诊断、恰当有效的治疗,可降低致残率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致延迟性肠坏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3年5月接受诊治的100例腹部闭合性损伤致延迟性肠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损伤后手术时机及所采用手术方案等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手术治疗后,一次手术治愈81例,二次手术治愈患者18例,死亡1例。结论充分了解腹部闭合性损伤致延迟性肠坏死疾病具备的临床特征,及时进行判断,抓住手术时机,选择最佳手术方案等能够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朱风仪  吴幼章 《江苏医药》1996,22(11):776-776
腔隙梗塞(Lacunarinfarct)或腔隙率中(Lacunarstroke)是指脑深穿支动脉及其分支闭塞后引起的脑深部小软化灶。本病好发于基底节、内囊和桥脑基底部。病灶最大直径一般为15~20mm。临床上可以表现为各种“腔隙综合征”。非外伤性发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常有高血压病史。病理改变以小动脉脂肪透明变性,微细粥状硬化、纤维素样坏死为主。小儿外伤引起的腔隙性脑梗塞患病率极低。自CT和MRI问世以后,人们逐渐对本病有所认识。我院自1988年3月至1994年1月共收治外伤后腔隙性脑梗塞患儿12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8例,女4例,…  相似文献   

16.
张安庆 《淮海医药》2014,(3):238-239
目的研究探讨外伤性脑梗塞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2年4月本院收治的28例外伤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治疗24 d~3个月,随访3个月~1年,平均6个月。28例患者中,14例恢复良好,中残5例,重残2例,死亡7例。结论外伤性脑梗塞机制复杂,并发症多,常引起比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致残率和病死率高,应加强对外伤性脑梗塞的研究,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以颞叶血肿为主颅脑损伤的治疗方法以及死亡原因.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05年1月以颞叶脑挫裂伤、脑内血肿为主的住院患者,血肿量在20 ml左右,除外伴有其它部位脑挫裂伤及颅内血肿病例,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组死亡28例,锥颅组死亡10例,保守组死亡13例.结论颞叶血肿较其他部位脑内血肿更具危险性,血肿量20 ml左右时应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廖洪民  刘旭  雷琳  陈勇  朱家伟 《贵州医药》2005,29(6):548-549
外伤性脑梗塞(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TCI)是颅脑损伤的并发症之一。我科自1996年3月至2004年3月共收治经CT确诊的外伤性脑梗塞患者2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脑梗塞发生的原因、诊治体会。方法对12例颅脑损伤后脑梗塞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颅脑损伤后脑梗塞手术治疗8例、非手术治疗4例,抢救成功8例,死亡3例,自动放弃治疗1例。结论颅脑损伤后脑梗塞主要在预防,对梗塞面积较大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马东明  樊继军  周翔鱼 《河北医药》2003,25(10):794-794
外伤后脑梗死是颅脑损伤常见并发症之一。脑梗死与原发损伤所致脑出血在病理上相矛盾 ,在治疗中两者互受影响 ,现将我院自 1996年 2月至 2 0 0 2年 2月收治的外伤后脑梗死患者 2 6例报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6例中 ,男 2 0例 ,女 6例 ;年龄 16~ 62岁。受伤方式 :车祸伤 18例 ,高处坠落伤 4例 ,打击伤 2例 ,挤压伤 2例。该组患者均为伤后 2 4h内入院 ,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单侧或双侧瞳孔散大脑疝形成 8例 ,偏瘫 2 1例 ,癫痫发作 7例 ,频繁呕吐 12例。GCS评分 9~ 12分 4例、6~ 8分 14例、3~ 5分8例。伤后立即梗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