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明忠  李牧 《山东医药》2003,43(32):39-39
腰椎管狭窄症后路手术方式成为沿袭多年的经典术式,但这些手术都要或多或少地切除棘突、椎板和韧带。因此会导致顽固性腰痛、脊柱不稳、脊柱滑脱。1997年3月至2000年3月,我们应用椎板原位回植椎管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9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1990年以来,我院对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腰椎后路手术治疗,经过两年以上随访,其中2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术后腰痛。现对其原因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120例患者中,男83例,女37例;年龄35~75岁,平均54岁。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28例,合并腰椎管狭窄或侧隐窝狭窄行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术 侧隐窝扩大术92例。其中25例术后持续性下腰背痛和患侧肢体受累神经根支配区域持续性根性痛,并神经根相应支配区出现麻木。 讨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手术术后发生腰腿痛原因较多,机理复杂,常见原因为:①切口过长:皮肤切口较长,皮下组织钝性剥离广泛或口大底小,造成皮下组织挫伤大、毛细血  相似文献   

3.
邢庆胜  张建锋 《山东医药》2010,50(30):109-110
目的观察改良椎管内减压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方法对80例反复发作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进行腰椎MRI及椎间盘造影检查确诊,行椎板单侧或双侧开窗、椎管内减压术,术中保留椎间盘、棘突和部分椎板,仅行分离粘连组织、松解神经根和椎弓根钉棒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结果 80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5-2 a,腰痛症状均消失,活动良好。结论改良椎管内减压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可有效消除该患者腰痛症状,长期疗效好。手术创伤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并发下腰痛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116例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均接受为期3个月随访,统计随访期间下腰痛发生情况并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分析可能影响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并发下腰痛的相关因素。结果 116例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发生下腰痛20例(17.24%);发生组术中清理椎间隙占比少于未发生组,吸烟史、术后椎管内无菌性炎症占比、白细胞介素(IL)-1β水平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中清理椎间隙是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发生下腰痛的保护因素(OR<1,P<0.05);吸烟史、术后椎管内无菌性炎症、IL-1β水平高是其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影响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发生下腰痛的因素与术中未清理椎间隙、有吸烟史、术后椎管内无菌性炎症、IL-1β水平高有关,临床可辅以针对性措施以降低患者术后并发下腰痛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创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单侧椎板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治疗的23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术式临床效果。男7例,女16例;年龄65~79岁,平均73.5岁。术后随访1年以上。采用JOA评分方法对患者术前术后症状进行评分。结果 JOA评分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1)。结论微创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可以作为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1月喇8年6月我院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5例,手术方法为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后外侧植骨术。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平均36个月(6-72个月),47例优或良,6例可,2例差。优良率85.5%。结论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临床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7.
1997年以来 ,我们对 2 5 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手术治疗 ,其中 3 5例出现术后速发性下肢痛 (术后 1~ 2天出现患侧下肢疼痛 ) ,现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临床资料 :3 5例患者中 ,男 18例 ,女 17例。其中 2 8例合并腰椎管狭窄或侧隐窝狭窄。腰椎间盘突出部位为 L3~ L42例 ,L4~L515例 ,L5~ S1 18例。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者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合并腰椎管狭窄或侧隐窝狭窄者行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术 ,同时行侧隐窝扩大术。患者术后 1~ 2天即出现患侧肢体受累神经根支配区域持续性根性痛 ,神经根相应支配区出现麻木 ,3 4例较术前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8.
董立明 《山东医药》2007,47(9):53-54
采用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并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19例。术后疼痛改善率平均72%,椎骨放射学融合18例,术后无1例出现神经根症状及马尾神经受损表现。认为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并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制作腰椎管狭窄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以SD大鼠为模型分别行全椎板切除及切除后自体碎骨粒回植,并与正常对照组一同进行运动和感觉功能检查、影像学及病理检查,计算机分析结果数据以验证模型的效果。结果模型组和椎板切除组的椎板再生,椎管均较正常对照组狭窄(P<0.05),并引起间歇性跛行及体表诱发电位(SEP)改变(P<0.05),模型组椎管狭窄重于椎板切除组(P<0.05)。结论椎板切除碎骨粒植骨是制作腰椎管狭窄的动物模型的简便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腰椎管狭窄症和特殊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手术方法是全椎板切除,有侧椎管狭窄者加做小关节突部分切除术。此法虽减压彻底,但术后可产生医源性腰椎不稳,且硬脊膜后面失去半环形骨性覆盖,增厚的瘢痕可对硬脊膜形成新的压迫。为此,我们设计了新的手术方法,采用椎板减压,棘突重建椎板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8例,收效满意。 1.临床资料:男5例,女3例,年龄41~65岁。退变性椎管狭窄症2例,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6例。其中L_(3、4),L_(4、5),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疗效。方法自2005年3月~2009年10月,采用广泛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融合和后外侧融合或椎管钛网成形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6例。术后平均随访3.7 a,应用JOA评分(29分法)对手术前后临床疗效进行主客观评价。结果术后患者JOA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提高(P均<0.01)。术后半年优良率86.9%。结论采用广泛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融合和后外侧融合或椎管钛网成形治疗多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可取得满意和持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氟骨症颈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氟骨症所致的重度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的注意事项。方法依据饮水史,氟斑牙和前臂骨间膜钙化3项指标结合颈脊髓受压的症状,体征和MRI检查共确诊氟骨症颈椎管狭窄症病例49例,采用后入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对患者的术前和术后神经功能状况采用日本骨科学会标准进行评分,并对两组数据作统计分析。结果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优良率达到85.7%,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氟骨症导致重度颈椎管狭窄,往往合并有广泛的后纵韧带与黄韧带的骨化.早期手术全椎板减压.必要时神经根通道扩大才能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65岁以上老年人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人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的可靠性、手术方法及手术后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5年6月我院收治的65岁以上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04例,其病程3~360个月,平均139.2个月,手术方法主要为单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多节段椎板开窗减压术、全椎板及侧隐窝神经根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椎体间或(和)横突间植骨术。结果 术后264例恢复良好或优,优良率86.8%;34例感觉与术前比,变化不大;有6例较术前加重;无术中死亡患者。结论 老年患者多病程长、术前各种并存症多,掌握手术适应证应慎重,术前详细检查并积极地处理并存症、多科共同协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手术应在充分的减压基础上尽量减少损伤,最短时间完成手术,根据实际合理的内固定促进植骨融合。术后积极的功能锻炼、早期的下床活动是保证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23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杰  龙浩  陈洪强  吴陈  陈艺新 《山东医药》2008,48(24):77-78
对2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患者行再手术治疗,其中行开窗、扩大开窗、椎间盘切除术8例;半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切除术6例;全椎板切除、根管减压、椎体后缘软骨板切除及内固定加后外侧或椎间植骨融合术9例.结果 术后末次随访时日本整形协会腰痛治疗标准评分(JOA29法)为(8.4±1.5)分,显著低于术前的(22.3±3.6)分(P<0.05);疗效优良率率81.79%,患者主观满意度79.80%;1例并发神经根损伤,出现单侧神经根麻痹.采取合理术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一种既能充分减压又能维持腰椎稳定的治疗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方法。方法:32例60岁以上的病人采用保留棘突和部分椎板的椎管减压术,根据术后症状改善程度来评价减压的彻底性。根据术前术后动态X片来评价腰椎稳定性。结果:手术后症状完全改善29例,优良率为90.6%,术后发生椎体滑脱3例,占9.3%,讨论:保留棘突和部分椎板的椎管减压术是一种既能充分减压,又能达到椎体稳定的治疗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在老年颈椎管狭窄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 75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按照术式分为对照组(n=37)与观察组(n=38),分别采用全椎板切除加侧块内固定手术与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Frankel评分与JOA评分、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Frankel评分与JOA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0.01),且观察组患者术后上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SF-36生活量表各维度(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上述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7.84%(14/37),显著高于观察组(13.16%,5/38)(P0.05)。结论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治疗老年颈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颈椎侧块螺钉系统内固定术联合椎板减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颈椎管狭窄症患者32例,其中瘫痪6例,不能行走26例,肌力1~4级。Frankel分级:C级6例,D级24例,E级2例。均行侧块螺钉系统内固定术,采用Margel法植入螺钉,其中侧块钢板固定12例,侧块钉棒固定20例,根据椎管狭窄和不稳节段切除相应椎板。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X线片示螺钉位置正常,颈椎骨性融合,稳定性恢复,未见颈椎不稳。Frankel分级:C级6例中2例恢复至D级、4例恢复至E级,D级24例均恢复至E级,E级2例无变化。所有患者均下地行走;术后肌力3~5级,无轴性症状、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结论采用颈椎侧块螺钉系统内固定术联合椎板减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1986~1992年共行下腰椎椎管手术213例。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145例,腰椎管狭窄症44例,腰椎滑脱12例,其他12例。术后共发生脑脊液漏15例。其中全椎板切除10例,半椎板5例。13例经保守治疗治愈,2例行手术修补。1.脑脊液漏的诊断:术后除严密观察刀口引流情况和引流液性质外,应注意炎性渗出液和漏出脑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全椎板、半椎板截骨再植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2例。运用下腰痛疗效结果评分(LBOS)进行疗效评价,并观察再植椎板愈合情况、腰椎稳定性及硬脊膜外粘连情况。本组优62例,良25例,一般4例,差1例,优良率94.57%。影像资料显示,再植椎板可完全愈合,未见腰椎不稳及硬膜囊与骶棘肌粘连。椎板截骨再植髓核摘除术可重建脊柱后部结构,维持腰椎稳定性,预防硬脊膜外粘连,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孙桂春 《山东医药》2003,43(18):6-6
1996~ 2 0 0 2年 ,我院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98例 ,疗效优良率达 95 .9%。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6 5例 ,女 33例 ;年龄 16~ 6 8岁 ,平均4 2岁。病程 0 .5~ 10年。全部病例手术前均经 CT扫描或MPT检查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采用椎板开窗、半椎板减压、全椎板减压术式治疗。手术结果优 (症状完全消失 ,恢复原来工作 ) 71例 ,良 (症状消失 ,劳累后腰痛 ,但不影响工作 ) 2 3例 ,尚可 (轻微腰痛 ,需改变工种 ) 4例 ,总优良率达 95 .9%。护理体会 :1术前护理 :加强心理护理 ,训练患者在床上大、小便 ,嘱其戒烟 ,多做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