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氯吡格雷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红岩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4):3255-3256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及疗效、安全性。方法:107例非ST段抬高型ACS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5)和氯吡格雷组(n=52)。对照组(55例)给予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治疗,氯吡格雷组(52例)在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每次75mg,每日一次,疗程21d。两组均常规应用硝酸脂类,β受体阻断剂,ACEI。21d后比较两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及其他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氯吡格雷组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出血事件发生率,胃肠道反应、皮疹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氯吡格雷对非ST段抬高型ACS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减少心脏事件发生率,且安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
高翔 《实用新医学》2007,8(6):01-501,525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及疗效、安全性。方法 87例非ST段抬高型ACS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氯吡格雷组(n=42)。对照组(45例)给予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治疗,氯吡格雷组(42例)在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每次75mg,每日一次,疗程14天。两组均常规应用硝酸脂类,β受体阻断剂,ACEI。14天后比较两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及其他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 氯吡格雷组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出血事件发生率,胃肠道反应、皮疹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氯吡格雷对非ST段抬高型ACS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减少心脏事件发生率,且安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近期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166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对照组(81例)和氯吡格雷组(8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氯吡格雷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即刻给予氯吡格雷300mg,随后每次75mg,每日1次,连续服14d后观察两组间复合终点事件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氯吡格雷组发生9例主要心血管事件,对照组20例,显著高于氯吡格雷组(P<0.05)。两组均无主要和次要出血事件,氯吡格雷组发生轻微出血事件氯吡格雷组3例,对照组2例,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可以降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近期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氯吡格雷治疗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志平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7):55-55,58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治疗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药物安全性.方法:共入组86例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察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善、心电图的变化,疗后半年内再缺血事件发生情况及药物副作用.结果:治疗组胸痛、胸闷症状发作频率较对照组少,长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短;治疗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97.7%,照组为81.4%;治疗组半年内再缺血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良反应方面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好,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国产氯吡格雷对治疗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疗效.方法 非ST段抬高ACS 64例.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用常规方法治疗;氯吡格雷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国产氯吡格雷.治疗及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氯吡格雷组近期总心脏事件发生率为15.64%.常规治疗组总心脏事件发生率为46.88%.氯吡格雷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 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国产氯吡格雷对非ST段抬高ACS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于我院就诊老年非ST段抬高患者70例,年龄均在60岁以上,随即分为两组,其中联合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口服阿司匹林、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等常规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氯吡格雷口服,首剂300 mg,以后每日75 mg治疗,连续给药1年。结果:平均随访12个月,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联合治疗组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1.4%(4/35);对照组为20%(7/35)。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用于治疗老年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疗效优于以口服阿司匹林为主的传统治疗。  相似文献   

7.
王勤  刘爽  倪训业 《河北医学》2010,16(1):12-14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科住院施行保守治疗的不稳定心绞痛/非ST段升高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22例,其中联合治疗组62例,对照组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连用8d,然后停用抗凝治疗。所有患者在继续接受包括阿司匹林(阿司匹林100m/d,首剂300mg)的标准治疗的同时,联合治疗组加用氯吡格雷(首剂300 mg,以后75mg/d)口服,连续给药至1年。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平均随访18个月,联合治疗组近期总心脏事件发生率为19.4%(12/62);对照组为26.7%(16/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用于保守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好,总心脏事件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比格雷治疗对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结果显示氯比格雷对于降低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近期心脏事件是安全有效的。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符合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例119例,随机分成2组,氯比格雷组68例,其中男39例,女29例,平均年龄59.2岁;常规治疗组51例,其中男27例,女24例,平均年龄58.9岁。两组在糖尿病、高血压等心脏事件无显著差异,均无出血倾向。1.2方法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硝酸酯类、β阻滞剂或钙离子拮抗剂、低分子肝素,在此基础上氯比格雷组即刻予氯比格雷300mg,…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非血运重建的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非血运重建的老年NSTEACS患者68例,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33例,给予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并根据病情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他汀类调脂药等常规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75mg/d,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二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心电图的变化及治疗后3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8.57%,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3个月内的心血管复合终点事件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非血运重建的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优于单用阿司匹林,较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联合氯吡格雷对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近期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符合入选条件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纽40例和奥扎格雷联合氯吡格雷组(治疗组)4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即刻给予氯吡格雷与奥扎格雷。结果:30天后治疗组复合终点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主要副作用在两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别。结论:奥扎格雷联合氯吡格雷对于降低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近期心脏事件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临床观察分析氯吡格雷、阿斯匹林、与低分子肝素三联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心脏事件发生率、ST段回落与临床预后。方法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AMI)186例,分为联合治疗组96例和传统治疗组90例,联合治疗组在与阿斯匹林标准剂量抗血小板治疗的同时给予氯吡格雷治疗,同时低分子肝素1ml,皮下注射1次/12h,共5d;传统治疗组则用阿斯匹林加低分子肝素进行扰血小板治疗,检测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ST段回落(SRT),统计两组治疗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SRT与临床预后的关系。在SRT组和没有SRT组两者的临床情况和预后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3个月联合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比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静脉溶栓前给予负荷量的氯吡格雷其发生自发性SRT的发生率较高,预后较好;治疗后两组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相似;治疗后联合治疗组与传统治疗组比较,其SRT发生率较高(p〈0.01),而有SRT者比没有SRT者,其住院天数、心室射血分数、心房颤动发生率、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心肌酶的肌酸激酶MB同工酶和心肌肌钙蛋白I等有明显差异(p〈0.01)。出血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均无需要停药。结论三药合用能有效发挥抗血栓作用,控制ACS的症状,降低再缺血事件发生率,而且安全性良好。提示SRT可以作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AMI)的预后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应用瑞替普酶联合肝素钠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给予瑞替普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T段下降50%以上时间及胸痛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效果显著,可改善临床指标水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口服双倍剂量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的疗效。方法:80例患者PCI术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75 mg,每天各1次;观察组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每天1次,氯吡格雷75 mg,每天2次,1个月后改为氯吡格雷75 mg,每天1次。服药1个月后,观察2组血小板聚集率变化,随访1年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服药1个月后血小板聚集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年后2组患者心肌再梗死、心源性死亡和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口服双倍剂量氯吡格雷能够降低术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三联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245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125例),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对照组则用阿司匹林加低分子肝素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检测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出凝血功能,统计两组治疗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出血发生率等,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3个月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比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两组的出凝血功能相似(P>0.05),治疗后观察组缺血性事件及梗死后心绞痛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出血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无需停药。结论三药合用能有效的发挥抗血栓作用,控制ACS的症状,降低再缺血事件发生率,而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黄志红  黄志 《医学争鸣》2009,30(11):1020-1022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疗效以及对炎性因子hs-CRP,TNF—α影响.方法:选取NSTEACS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首次顿服阿司匹林300mg,而后口服100mg/d.观察组首次顿服阿司匹林和硫酸氢氯吡格雷各300mg,而后口服阿司匹林100mg+硫酸氢氯吡格雷75mg/d.观察两组胸痛症状、心电图及心脏不良事件.分别在用药前、用药后7,30d抽取空腹静脉血,应用散射比浊法和ELISA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结果:治疗30d后观察组胸痛症状及心电图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脏再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用药后7d,两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的浓度均降低(P〈0.01);用药后30d,两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的浓度均进一步降低,且观察组hs—CRP和TNF-d的浓度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氯吡格雷对NSTEACS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减少心脏事件发生率,并且显著降低炎症因子hs—CRP,TNF一仅水平,减轻动脉硬化炎症反应,进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疗效、安全性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再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发生率。方法 9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在对照组规范治疗(低分子量肝素钙+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其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负荷量0.4μg/(kg.min),静滴30min,继之维持量0.1μg/(kg.min)持续静滴36h。观察2周时心绞痛发生频率、程度、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18导联心电图变化及出血事件,记录6个月内MACE发生率。结果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观察组91.84%(对照组:72.92%),心电图总有效率87.76%(对照组:70.83%),MACE发生率18.36%(对照组:33.33%),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出血及不明显出血事件发生率二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大出血事件。结论在规范抗血小板、抗凝基础上应用替罗非班治疗UA,疗效确切,能有效控制心绞痛症状,改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明显降低MACE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120例老年NSTE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阿司匹林,300mg/d,连用3天减量至100mg/d;低分子肝素钙,5000U,每日2次,皮下注射;氯吡格雷,每次75mg,每日3次,口服;硝酸异山梨醇酯,每次20mg,每日3次,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替罗非班,以每分钟0.1μg/kg持续静脉滴注48小时。两组均以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后ST段恢复情况前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75.00%,对照组为50.0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00%,对照组为78.33%。两组治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时段ST段恢复情况较对照组理想,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对急性非TS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磺达肝癸钠及低分子肝素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抗血小板药物血小板抑制率的影响.方法 将93例NSTE-ACS患者随机分成磺达肝癸钠组(n=45)及低分子肝素组(n=48),通过血栓弹力图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后的血小板抑制率、计算阿司匹林抵抗及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结果 磺达肝癸钠组、低分子肝素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的血小板抑制率分别为(74.55±18.32)%、(79.08±14.69)%;服用氯吡格雷后的血小板抑制率分别为(41.82±28.80)%、(43.90±21.26)%,两组间比较,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的血小板抑制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阿司匹林抵抗、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磺达肝癸钠及低分子肝素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后的血小板抑制率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应用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与低分子肝素三联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拜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治疗组(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与低分子肝素钠三联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复发次数减少百分比明显大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总出血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应用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与低分子肝素司三联治疗疗效较好,值得更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