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p16基因微卫星杂合性缺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银屑病皮损区角质形成细胞p16基因D9S171,D9S1604微卫星位点杂合性缺失(lossofheterozygosity,LOH)与银屑病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技术对体外原代培养的银屑病皮损区和非皮损区角质形成细胞LOH进行分析。结果23例银屑病患者皮损区体外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在D9S171和D9S1604两个微卫星位点,LOH分别为5例和10例。在非皮损区的相应位点LOH分别为2例和3例。D9S1604LOH频率明显高于非皮损区角质形成细胞(P<0.05);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区角质形成细胞中两位点LOH发生频率分别为23.5%(4/17)和47.1%(8/17),非寻常性银屑病分别为16.7%(1/6)和33.3%(2/6),两型银屑病两位点LOH发生频率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D9S1604微卫星位点LOH与银屑病的发生发展相关,而与临床类型相关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2.
一氧化氮、角质形成细胞和银屑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氧化氮是一种多效性生物气体分子 ,在皮肤组织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均具有重要作用。银屑病皮损区释放的一氧化氮量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均高于非皮损区和正常皮肤 ,其在银屑病中的作用机理仍不清楚。现综述一氧化氮在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增生分化和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进展及其在银屑病中的可能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一氧化氮是一种多效性生物气体分子,在皮肤组织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均具有重要作用。银屑病皮损区释放的一氧化氮量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均高于非皮损区和正常皮肤,其在银屑病中的作用机理不清楚。现综述一氧化氮在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增生分化和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进展及其在银屑病中的可能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一氧化氮 (NO)作为小的气体分子有多种活性,热休克蛋白( heat shock proteins, HSPs )可保护细胞之间平衡,细胞周期蛋白 D1( cyclinD1)是哺乳动物 G1期的限速控制器。 Sirsj等发现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在银屑病皮损中过表达,为探讨iNOS过表达是由于银屑病表皮角质形成细胞摄取外源性 iNOS还是角质形成细胞自身产生合 成,并且作为与炎症和免疫调节有关以及和细胞增生有关的 iNOS、 HSP70、 cyclin D1在 银屑病皮损中表达情况和相互关系,我们研究了银屑病皮损中 iNOSmRNA、 iNOS、 HSP70和 cyclin D1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角质形成细胞Jak/STAT信号传导通路上的STAT1、STAT3、SOCS1、SOCS3 4个相关基因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0例银屑病患者皮损区和非皮损区组织各一块,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组织角质形成细胞中STAT1、STAT3、SOCS1、SOCS3 mRNA的表达,计算各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探讨其与银屑病皮损发生的关系。结果:银屑病患者皮损区角质形成细胞STAT1、STAT3、SOCS1、SOCS3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Ct值分别为-1.9±1.6、0.6±1.6、0.1±1.0、-0.6±1.1)较非皮损区(△Ct值分别为1.0±1.6、3.7±1.5、4.2±1.2、3.9±1.3)明显增高(P值均<0.01);银屑病患者中角质形成细胞STAT1、STAT3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与SOCS1和SOCS3 mRNA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4、0.83,P值均<0.01)。结论:角质形成细胞Jak/STAT信号传导通路相关基因可能与银屑病发病有关,需要进行结构与功能相关性的研究以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L-23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分离培养正常人表皮组、银屑病皮损组和银屑病非皮损组中角质形成细胞,给予混合刺激物处理。用RT-PCR方法比较培养的上述各组角质形成细胞在刺激后IL-23p19亚单位的mRNA水平,并用ELISA方法检测刺激前后培养液上清中的IL-23 p19浓度。结果:刺激前,银屑病皮损组角质形成细胞中IL-23水平均高于正常人表皮组和银屑病非皮损组;刺激后,银屑病皮损组角质形成细胞中IL-23 p19 mRNA和IL-23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表皮组和银屑病非皮损组。结论:IL-23在银屑病皮损角质形成细胞中刺激前后的表达均增加,IL-23可能在银屑病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KGF)及神经细胞生长因子(NGF)与银屑病的关系及银屑病皮损中间质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的相互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33例银屑病患者皮损、8例非皮损和13例正常人皮肤中KGF、KGF受体、NGF、NGF受体的表达。结果 KGF、KGF受体在银屑病患者基底层和棘细胞下层有极强的表达,与非皮损组及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显着性(P<0.05),而非皮损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显着性(P>0.05).KGF、KGF受体在真皮层未见表达。NGF、NGF受体则主要表达在颗粒层和棘细胞上层,皮损组与非皮损组之间及非皮损组与正常组之间均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 银屑病患者皮损中KGF及NGF可能介导了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不全;银屑病皮损中存在着间质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相互作用的紊乱。  相似文献   

8.
白介素8及其受体CXCR2在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 观察白介素8(IL-8)及基受体CXCR2在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中的表达及在银屑病的临床及病理表现中的作用。方法 培养银屑病患者皮损处角质形成细胞,通过微孔小室实验检测其上清液的趋化功能,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上清液中IL-8的表达,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银屑病患者皮损处角质形成细胞的趋化因子受体CXCR2的表达。结果 银屑病患者皮损处角质形成细胞分泌上清液对中性粒细胞的趋化能力明显强于正常对照组,其分泌的IL-8水平也高于正常人,皮损处角质形成细胞CXCR2的表达也明显强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银屑病患者皮损局部表面出的角质形成细胞高度增殖与角质形成细胞高分泌、高表达具有促增殖作用的IL-8及其受体CXCR2有关,同时皮损局部大量的炎性细胞的浸润部分可能是由于角质形成细胞高分泌具有趋化能力的IL-8,它们可能在银屑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氧化氮(NO)作为一种新的免疫分子日益受到关注,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NO和能够催化NO产生的一氧化氮合酶(NOS)可能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Ormerod等[1]报道银屑病皮损中角质形成细胞和内皮细胞有诱生型NOS(iNOS)表达,皮损斑块表面产生的NO数量比正常人显著增加.周武庆等[2]认为NO更可能在皮肤局部起作用.为进一步探讨NO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我们测定了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NOS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在寻常型银屑病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的表达模式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REBP-1在5例正常人表皮、17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和非皮损表皮中的表达,并用图像分析方法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SREBP-1在正常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呈细胞核表达;在银屑病非皮损及皮损表皮细胞中出现入核受阻;而SREBP-1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强度较非皮损下降(P=0.047).结论:银屑病表皮细胞中SREBP-1入核受阻,及其在皮损中表达强度的下调,可能参与银屑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在银屑病患者皮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银屑病患者皮损、非皮损及正常人皮肤中VEGF、MCP-1的表达与分布。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中VEGF、MCP-1水平。结果 ①银屑病患者皮损及非皮损中VEGF表达较正常人皮肤明显增强(P<0.05).皮损中MCP-1表达较非皮损及正常人皮肤明显增强(P<0.05).②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MCP-1水平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③皮损角质形成细胞中VEGF、MCP-1的表达与PASI评分无显着相关性(P>0.05)。结论 VEGF、MCP-1的表达增强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皮肤组织一氧化氮(NO)水平与银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寻常型银屑病患者54例,利用Griss化学比色法检测患者皮损组织及非皮损组织中NO水平。结果: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及非皮损组织中NO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且与疾病严重程度有相关性(P<0.01)。结论:银屑病患者皮肤组织中存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的异常表达,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一定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银屑病皮损角质形成细胞p14ARF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探讨其与银屑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利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37例银屑病及35例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p14ARF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37例银屑病皮损角质形成细胞p14ARF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为43.2%(16/37),显著高于正常对照(χ2=13.5,P<0.05)。结论:p14ARF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β/δ(PPARβ/δ)在银屑病患者表皮角质形成细胞(KC)中的表达和调节因素。 方法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PARβ/δ在银屑病患者皮损及非皮损表皮中的表达。分离、培养银屑病患者非皮损区和皮损区的KC,以RT-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银屑病患者皮损区和非皮损区KC中PPARβ/δ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利用PPARβ/δ外源性激动剂GW501516及Ca2+刺激银屑病非皮损区KC,观察其对PPARβ/δ表达的调节影响。 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银屑病皮损区PPARβ/δ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 = 19.28,P < 0.01)和非皮损区(t = 23.26,P < 0.01)。银屑病皮损区PPARβ/δ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1)和非皮损区(P < 0.01)。10 ng/ml GW501516最大效能促进PPARβ/δ的表达(P < 0.01);1.0 mmol/L Ca2+对KC中PPARβ/δ的表达促进效应最明显(P < 0.01)。 结论 PPARβ/δ在银屑病患者皮损区表达显著升高,GW501516 和Ca2+能够促进角质形成细胞PPARβ/δ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5.
寻常性银屑病皮损表皮中Smad7表达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Smad7基因及其蛋白在寻常性银屑病皮损区表皮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RT)-PCR和SP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寻常性银屑病皮损和正常对照皮肤中Smad7的表达。结果: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Smad7表达水平上调。与正常对照皮肤相比,寻常性银屑病皮损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Smad7的免疫组化染色显著增强(P<0.01)。结论:寻常性银屑病皮损区表皮Smad7的过度表达可能是通过阻断转化生长因子(TGF)-β信号转导,从而有助于银屑病皮损区表皮过度增生。  相似文献   

16.
银屑病患者皮损局部朗格汉斯细胞数量异常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皮损局部朗格汉斯细胞(LCs)数量异常的原因。方法:培养银屑病患者皮损处角质形成细胞,通过微孔小室实验检测其上清液对单核细胞的趋化功能;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上清液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结果:银屑病患者皮损处角质形成细胞分泌上清液对单核细胞的趋化能力明显强于正常对照组;其分泌的MCP-1水平也高于正常人。结论: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表达的趋化因子趋化了更多数量的单核细胞至皮损局部,因此,银屑病患者皮损局部LCs的数量理应是增多的。但由于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表达的其它一些因子也促使了单核细胞衍生的LCs的活化,活化的LCs会迁移至淋巴结或活化后凋亡,又导致其数量减少。因此,银屑病患者皮损局部朗格汉斯细胞数量是一动态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一氧化氮 (NO)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它可能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研究表明,银屑病皮损中角质形成细胞和内皮细胞有诱导型 NO合成酶高表达, NO合成增多 [1]。 Ormerod等 [2]报道,银屑病皮损中 NO水平可以作为观察疗效的一项客观指标。李冠勇等 [3,4]报道,银屑病患者血浆 /血清中 NO代谢产物 NO2- /NO3-水平比正常人高。我们研究了血浆中 NO2- /NO3-水平与银屑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一、材料和方法 (一 )材料:寻常型银屑病患者 30例,男 16例,女 14例,年龄 25~ 61岁。所有病例就诊前 1个月内未系统应用免疫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PTEN、Akt蛋白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定位及表达水平,探讨其在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增殖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皮损及30例健康对照皮肤组织,采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法检测PTEN、Akt的表达,比较两组之间PTEN、Akt的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TEN、Akt蛋白均主要表达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胞浆中,其中PTEN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的角质形成细胞中为淡黄色颗粒,在健康对照皮肤角质形成细胞中为深黄色颗粒;Akt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的角质形成细胞中为棕黄色颗粒,在健康对照皮肤角质形成细胞中为浅黄色颗粒。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皮肤比较,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PTEN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0.78±0.21)vs(1.46±0.34),t=9.39,P0.05],Akt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1.83±0.28)vs(0.92±0.16),t=15.56,P0.05]。结论:PTEN的低表达、Akt的高表达可能促进了银屑病皮损中角质形成细胞的异常增殖。  相似文献   

19.
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VEGF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银屑病发病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关系 ,探讨银屑病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①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银屑病患者皮损和非皮损处皮肤、正常健康人皮肤及体外培养的银屑病患者和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KC)VEGF的表达 ;②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银屑病患者及正常人KC培养上清液中VEGF含量。结果 ①银屑病皮损处VEGF表达明显高于非皮损处和正常人皮肤 (P均 <0 .0 0 1) ,非皮损处与正常人皮肤VEGF表达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②体外培养的银屑病皮损处和非皮损处KCVEGF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 (P均 <0 .0 0 1) ;银屑病皮损处KC与非皮损处KC相比VEGF表达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结论 VEGF可能参与银屑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20.
寻常型银屑病皮损TNFα、核因子κB及诱生型NO合成酶表达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诱生型NO合成酶(iNOS)在银屑病皮损中表达的调节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核因子(NF)κB及iNOS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15例正常人皮肤均不表达NFκB ,5例于毛囊、汗腺、皮脂腺或立毛肌处表达TNFα ,9例表皮全层较弱且均匀表达iNOS ,5例真皮内单一核细胞(MNCs)弱表达iNOS。26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及真皮内MNCs均表达TN Fα、NFκB及iNOS ,在Munro微脓疡处表达较强。角质形成细胞及真皮内MNCs上TNFα与iNOS表达强度呈显著正相关(rs′分别为0.526和0.665 ,P分别小于0.01和0.001) ,而NFκB与TNFα和iNOS之间无明显相关(P均>0.05)。结论TNFα以NFκB非依赖性机制诱导寻常型银屑病皮损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及真皮内MNSs表达iNOS ,而在Munro微脓疡处则可能以NFκB依赖性机制诱导中性粒细胞表达iNO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