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观察内毒素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及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 ,探讨己酮可可碱 (pentoxifylline ,PTX)的干预作用。方法  72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 :①内毒素 1h组 (n =6) ,②内毒素 2h组 (n =6) ,③内毒素 4h组 (n =6) ,④内毒素 6h组 (n =12 ) ,⑤生理盐水对照组 (n =12 ) ,⑥PTX 1h组 (n =6) ,⑦PTX 2h组 (n =6) ,⑧PTX 4h组 (n =6) ,⑨PTX 6h组(n =12 )。采用静脉注射LPS的方法复制内毒素性肺损伤模型 ,PTX组致伤后立即静脉注射PTX 2 0mg/kg ,并以 6mg·kg-1 ·h-1 维持。各组动物于设定的时相点放血活杀 ,用ELISA法或胸腺细胞增殖法测定血清TNF α、IL 6、IL 8含量及IL 1活性 ;斑点杂交检测肺组织中TNF α、IL 1β、IL 6、IL 8mRNA表达。 结果 ①内毒素致伤后各组肺组织内TNF α、IL 1β、IL 6、IL 8mRNA的表达强度 ,均非常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 (P <0 0 1)。PTX治疗后 ,内毒素致伤大鼠肺组织内TNF α、IL 1β、IL 6、IL 8mRNA的相对含量较未接受PTX治疗大鼠有一定程度的减少。②内毒素致伤后各组血清中TNF α、IL 1、IL 6、IL 8含量或活性均非常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 (P <0 0 1)。PTX 6h组血清中TNF α、IL 1、IL 6、IL 8含量或活性 ,明显低于内毒素 6h组(P <0 .0 1)。结论 内毒素肺  相似文献   

2.
己酮可可碱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己酮可可碱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相关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36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采用5%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的方法,复制大鼠SAP相关肺损伤模型.治疗组在模型制作前30min给予己酮可可碱.12h后分别对胰腺损伤、肺损伤程度进行病理评分,测定肺系数、胰腺湿重、血清淀粉酶,用ELISA法检测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6、IL-1β含量,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NF-κB p65 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胰腺及肺损伤程度明显减轻;其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6、IL-1β含量明显下降,肺组织中NF-κB p65 mRNA的表达亦明显减少.结论己酮可可碱对SAP相关急性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肺组织中NF-κB p65 mRNA的表达,从而抑制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IL-1β的产生相关.  相似文献   

3.
己酮可可碱对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治疗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研究己酮可可碱 (POF)对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 (EAA)患者肺泡巨噬细胞(AM)产生的细胞因子的作用 ,探讨其治疗EAA的可能性 ,并与地塞米松 (DEX)的作用进行比较。方法 入选EAA患者 9例 ,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收AM ,并以 10 %RPMI为培养液或 10 %RPMI加内毒素 (LPS ,10 0 μg/L) ;或分别加入浓度为 0 0 1mmol/L、0 1mmol/L、1mmol/L的POF ;或加入 0 1mmol/LDEX进行AM培养 2 4h。用ELISA方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含量。结果 POF可抑制EAA患者AM自发释放的TNFα和IL 10 ,此作用有剂量依赖关系 (P <0 0 0 1和P <0 0 5 )。POF对其他自发释放的细胞因子则无影响。 0 1mmol/LDEX只抑制自发释放的TNFα(P <0 0 5 )。除IL 1β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外 ,POF和 0 1mmol/LDEX均抑制LPS刺激的其他细胞因子的释放 (P <0 0 0 1或P <0 0 1或P <0 0 5 )。结论 POF对EAA的炎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然而POF治疗EAA及其他肺部疾病的临床价值 ,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来评价。  相似文献   

4.
己酮可可碱在脓毒症中的作用和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脓毒症可促使宿主发生复杂炎症的病理生理改变。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TX)是甲基黄嘌呤的衍生物,具有选择性抗炎作用。作者阐述了PTX在脓毒症中作用和机制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试验,为脓毒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可可豆碱是从可可豆中提取的主要生物碱,在可可豆碱分子中,引入己酮基,得到己酮可可碱.本品能扩张周围血管,改善脑和四肢血液循环,增加动脉及毛细血管流量,在临床应用中,受到广泛的重视[1~4].为此我们研制了己酮可可碱氯化钠注射液,为了保证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我们按照新药研究的要求,进行了己酮可可碱氯化钠注射液的稳定性试验[5].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在胆管阻塞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中的抗纤维化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分为假手术组、肝纤维化模型组、己酮可可碱组。比较各组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和组织学评分。结果己酮可可碱组组织评分为2.38分,较模型组(3.5分)显著下降(P﹤0.05)。羟脯氨酸含量模型组[(108.33±14.54)μg/ml]较假手术组[(15.58±4.25)μg/ml]显著升高(P﹤0.05),己酮可可碱组为[(67.50±12.48)μg/ml],与模型组比较下降38%。结论己酮可可碱在大鼠胆管阻塞性肝纤维化模型中具有一定的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己酮可可碱对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己酮可可碱(PTX)对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模型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新生大鼠HIE模型,72只出生7d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E模型组和PTX组,于缺血缺氧后72h取左脑,测定脑组织水含量、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SOD、MDA、NOS及NO。结果与HIE模型组相比,PTX组脑组织含水量、游离钙离子浓度和MDA、NOS以及NO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P〈0.01;P〈0.05;P〈0.05;P〈0.05),SOD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PTX对新生大鼠缺血缺氧后脑组织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PTX改善能量代谢及减少局部细胞毒性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己酮可可碱(PTX)对大鼠高位脊髓损伤(SCI)心功能紊乱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Allens打击法建立中度高位SCI大鼠模型。术后腹腔注射PTX(30mg/kg),每12h1次。术后4、12、24、48和72h行颈动脉插管测定动脉血压(A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行左心室腔插管测定左心室收缩峰压(LVSP)、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LVdP/dtmax)。全自动化学分析仪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心肌组织匀浆上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SCI术后4、12、24、48和72h大鼠MAP、HR、LVSP和LVdP/dtmax均显著降低,心肌组织SOD活性均显著降低,MDA含量均显著升高,血清CK和CK-MB显著升高;血清LDH水平均显著升高。PTX治疗显著阻止上述改变。结论 PTX对SCI大鼠心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涉及降低心肌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9.
赵中江  孙冀武  邓哲 《广东医学》2008,29(3):401-402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TX)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治疗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组),SAP组,PTX治疗组(PTX组),每组40只。各组动物在术后2,6,12,24h检测血清淀粉酶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水平,并观察术后72h的病死率。结果与S组比较,SAP组的血清淀粉酶、MMP-9水平在2h即明显升高,24h达高峰,差异有显著性(P<0.01);除2h时间点外,PTX组的血清淀粉酶及MMP-9水平在各时间点与SAP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SAP组的病死率明显高于S组及PTX组(2=7.27,P<0.01;2=4.27,P<0.05)。结论PTX能降低SAP大鼠的血清淀粉酶及MMP-9,降低SAP大鼠的病死率,对SAP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己酮可可碱对内毒素血症大鼠心肌炎症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己酮可可碱 (PTX)对内毒素血症 (ETM)大鼠心肌内重要炎性介质 (TNF -α和IL - 1β)的产生及组织学方面的影响 ,借以探讨PTX对ETM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随机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ETM模型组和PTX干预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不同时间点血循环及心肌内TNF -α和IL - 1β水平。再通过病理形态学技术 ,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无论是在血循环还是心肌内 ,PTX都可显著抑制TNF -α和IL - 1β的生成。从病理形态学方面也观察到 ,经PTX干预后 ,ETM大鼠心肌炎症反应明显减轻。结论 PTX可通过抑制血循环和心肌局部炎性介质的生成 ,达到对ETM心肌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溃结安对兔及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溃结安对兔及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 (1)麻醉兔后,颈动脉取血,制备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加入溃结安(0.45、0.90、1.80 g/L),用多功能血小板聚集仪测定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2)利用 2,4,6 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发大鼠 UC,溃结安(50、100、200 mg/kg)灌肠20 d,摘眼球取血,制备 PRP,测定 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溃结安(0.45、0.90、1.80 g/L)能明显抑制ADP诱导兔的体外血小板聚集率 (P均<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溃结安(50、100、200mg/kg)灌肠能降低UC模型大鼠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均<0.01);溃结安用药呈一定量效关系。结论:初步证实溃结安能在体内及体外降低ADP诱导动物的血小板聚集率。  相似文献   

12.
Summary In order to study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and change of interleukin (IL)-1β and IL-10 concentration in intestinal mucosal tissues in various stage of ulcerative colitis (UC), IL-1β and IL10 levels were measured by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 (ELISA).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IL-β level caused by spontaneous secretion in the intestinal mucous tissues in active stage of ulcerative coliti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normal controls and in remission stage of ulcerative colitis (P <0. 01,P<0. 001). IL-10 level in various stage of UC was relatively lower in controls,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ur study suggested that higher IL-1β level in active migh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athogenesis of UC, and IL-10, as an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 was low in active UC, suggesting that it may be a important factor contribut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IL-1β level. This project was supported by the grant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 of the Ministry of Health (No. 98-2-387).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丹参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UC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丹参静脉滴注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变化并观察其临床疗效。同时期选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正常组。结果UC患者PLT显著升高,MPV显著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UC患者治疗后PLT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MPV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1),而治疗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2.5%,而对照组仅为75.0%(P〈0.05)。结论UC患者血小板参数异常,可能是UC发生和发展因素之一;丹参有效治疗UC与其降低血小板活性、改善微循环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4.
青黛散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青黛散抗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法制备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HE染色制作病理切片,对其抗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作用进行评价。结果:病理组织学检查表明青黛散有效改善了溃疡性结肠炎。结论:青黛散可有效对抗实验性结肠性溃疡炎。  相似文献   

15.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P-选择素检测和血小板计数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关系.方法:对54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26例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和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血细胞记数仪测定血小板数量.流式细胞术检测P-选择素(CD62p).结果:①血小板计数:活动期UC患者血小板计数[(212.2±97.6)×109/L]明显高于缓解期[(168.7±67.8)×109/L]和对照组[(166.8±81.4)×109/L](P<0.01);缓解期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②P-选择素水平:与对照组(3.9±1.2%)和缓解期(8.6±2.1%)患者组比较,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P-选择素(13.3±3.4)%显著升高(P<0.01),缓解期患者P.选择素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③在活动期UC患者中,对于不同的病情程度,血小板计数与P-选择素水平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体内存在血小板活化;p-选择素和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对评价病情活动性与严重程度均有良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英夫利西单抗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的治疗机制。方法选取48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英夫利西单抗低、中、高剂量组、美沙拉秦组和模型组,每组8只,建立大鼠UC模型,英夫利西单抗低剂量给予2.5mg/kg,中剂量给予5mg/kg,高剂量给予10mg/kg,皮下注射,第1、7日给药,美沙拉秦组给予100mg/kg,每日给药。造模两周后,眼球取血1.5mL,ELISA检测各组大鼠TNF—α、IL-8。结果uC模型大鼠TNF-α、IL-8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英夫利西单抗对UC模型大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 目的 观察白术黄连方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的NO/INOS /MPO/IL-6指标表达的影响。 方法 采用TNBS灌肠法制作大鼠UC模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模型组(14只)、中药高中低剂量组、空白对照组、阳性药(柳氮磺胺吡啶组)各12只,雌雄各半。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以成人用药剂量的1倍、2倍、4倍换算成大鼠剂量给大鼠用药,2次/d,2ml/次。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大鼠溃疡CMDI评分;评估结肠病理评分以及NO/INOS /MPO/IL-6表达情况。结果 中药治疗高剂量组结肠病理损伤明显改善,结肠长度、CMDI评分以及结肠病理评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发现高剂量组NO/INOS /MPO/IL-6指标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白术黄连方能显著改善TNBS诱导的大鼠溃疡形成及NO/INOS /MPO/IL-6表达水平,减轻炎症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乙酸法制备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观察培菲康(bifico)对UC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8%乙酸灌肠法制备大鼠UC模型,给大鼠应用bifico溶液,观察UC大鼠的症状和组织学变化,并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UC大鼠肠黏膜内IL-1β、TNF-α、IL-10、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应用bifico后,UC大鼠的症状、组织损害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同时IL-1β、TNF-α、NF-κB的表达明显降低,IL-10的表达明显提高。结论bifico可有效治疗UC,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的活性,进而降低致炎细胞因子的表达,提高抗炎细胞因子的水平而完成的。  相似文献   

19.
愈疡液对实验性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局部应用愈疡液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方法给SD大鼠经肛门注入8%乙酸,使之形成溃疡性结肠炎。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20只。分别予常量愈疡液、高剂量愈疡液、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SASP)、生理盐水(NS)治疗,观察疗效。同时设正常对照组20只,观察愈疡液对肝功能有无影响。结果经常量愈疡液治疗的模型动物,病情明显改善,疗效较应用SASP及高剂量愈疡液治疗组疗效更佳,且愈疡液局部应用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常量愈疡液灌肠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且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干预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CD62 p的影响并观察疗效。方法:将147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74例)和未干预组(73例),未干预组仅给予柳氮磺胺吡啶,干预组加用丹红注射液,两个疗程后观察其疗效,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CD62 p治疗前后变化。结果:干预组总有效率93.2%,明显高于未干预组82.2%,χ2=4.1769,P<0.05;干预组CD62p治疗后下降(7.9±1.4)%,未干预组CD62p治疗后下降(4.6±1.1)%,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之间疗效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有助于进一步降低血小板活化状态,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