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超声辅助定位载距突螺钉位置在跗骨窦入路开放复位内固定跟骨骨折的意义。[方法] 2015年2月~2018年5月,47例(52足)跟骨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超声定位组24例(27足),术前通过超声确定载距突的体表定位点,术中用导向器自外侧壁钢板处置入载距突螺钉;常规组23例(25足)采取常规术中C型臂透视定位打入载距突螺钉。比较两组临床与影像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超声定位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随访时间12~18个月,随着随访时间延长,两组患者AOFAS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术前和术后1个月时,两组间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超声定位组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影像显示术后两组患者骨折均达到复位标准,超声定位组无载距突螺钉穿出,常规组4枚载距突螺钉穿出。术后两组患者Bohler角和Gissane角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术后12个月随访时,超声定位组的Bohler角和Gissane角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术前超声定位载距突不仅可以更精确的置入载距突螺钉,而且手术更加微创、安全。  相似文献   

2.
背景: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时准确置入载距突螺钉可获得最佳固定效果。但由于跟骨复杂的解剖特点和术中有限的X线透视效果,完成载距突螺钉的准确置钉工作难度极大。而准确置入载距突螺钉的方法仍存较大争议。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时使用跟骨载距突螺钉导向器辅助载距突螺钉的准确置钉效果。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3年12月手术治疗的42例(48足)跟骨关节内骨折病例,男35例,女7例;年龄15-67岁,平均38.9岁。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22足,Ⅲ型19足,Ⅳ型7足。所有手术均采用跟骨外侧入路,术中使用跟骨载距突螺钉导向器辅助置入跟骨载距突螺钉。术后复查X线与CT,验证螺钉置入载距突的准确性。结果:42例患者术后随访7-28个月,平均17.4个月。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21足,良19足,可8足,差0足;术后Maryland足部评分平均为87.8分,优良率83.3%。共置入53枚载距突螺钉。1枚螺钉从跟骨后关节面内下方露出部分螺纹,1枚螺钉从载距突前方穿出,1枚螺钉穿出载距突关节面进入距跟中关节,1枚螺钉远端一半螺纹在载距突下方露出,余49枚螺钉位于载距突内;螺钉置入精确率为92.5%(49/53)。结论:跟骨载距突螺钉导向器能辅助术者从跟骨外侧入路准确完成载距突螺钉置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跟骨载距突螺钉导向器辅助固定跟骨载距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0例(47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25~68岁,平均46岁。跟骨骨折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17足,Ⅲ型20足,Ⅳ型10足。伤后至入院时间1~12 h,平均6.02 h。应用自行研制的跟骨载距突螺钉导向器辅助固定跟骨载距突。记录术中透视次数;测量手术前后跟骨Bhler角和Gissane角;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中透视2~4次,平均2.85次。共植入47枚螺钉,其中1枚穿过载距突前下,l枚进入载距突前方,余45枚均准确通过后关节面下方骨块,精确率达95.7%。4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3例发生腓肠神经损伤,2例皮缘切口坏死及感染。患者跟骨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9~18周,平均12.72周。末次随访时患者Bhler角和Gissane角分别为(29.40±4.65)°和(130.84±5.08)°,与术前的(6.48±3.67)°和(99.30±5.8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38,P=0.00;t=—28.32,P=0.00)。末次随访时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为65~98分,平均90.66分;其中优41足,良3足,可3足,优良率93.6%。结论采用跟骨载距突螺钉导向器辅助固定跟骨载距突,能明显提高螺钉固定载距突的准确性,减少术中透视对人体伤害。  相似文献   

4.
内外侧小切口在跟骨骨折有限内固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内外侧小切口行跟骨骨折有限内固定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2年2月~2005年8月采用缩小的常规外侧切口辅助内侧小切口显露,行跟骨骨折有限内固定,微型钢板3足,单纯螺钉8足,螺钉与跟距反牵器结合16足。[结果]术后随访9~18个月,参照美国骨科足与踝关节协会的足踝临床评分系统评定,平均87分。24足正常愈合,2足延迟愈合,1足部分皮缘坏死,无感染病例。[结论]内外侧小切口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减少了对周围组织的干扰,且有利于关节面及跟骨外形的复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复位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3月至2013年3月,手术治疗并获随访的SandersⅢ型、Ⅳ型跟骨骨折68例76足,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中应用骨盆复位钳和顶锥挤压移位的骨块复位,C型臂进行Brden位及跟骨轴位和侧位透视,检查骨折复位情况。对比手术前后Bld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和宽度;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结果本组随访时间6~72个月,平均34个月,跟骨高度、宽度、Bhler角和Gissane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优38足,良30足,可8足,优良率89.4%。术后皮肤边缘坏死2足,经换药愈合,1例出现足背外侧感觉减退,3个月后恢复。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要掌握好手术时机的选择,选择合适的器械对影响关节的移位骨块进行精准复位,采用跟骨锁定钢板进行跟骨的前突、载距突及结节三点固定是获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跟骨外侧直切口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跟骨外侧直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观察,探讨该手术方法的优势.[方法]1999年1月-2008年5月,对70例87足跟骨关节内骨折行手术治疗,采用跟骨外侧直切口,切口位于足背与足底皮肤移行部上方1 cm处,向前达跟骨前部近跟骰关节,向后达跟骨结节前方,腓肠外侧皮神经及腓骨长短肌腱被保护于近端皮瓣中并牵开,沿骨膜向上锐性剥离显露距下关节外侧,观察骨折情况及Gissane角的改变.将骨折复位,恢复距下关节解剖形态及足弓,克氏针临时固定,选择合适的可塑性跟骨解剖钛钢板自切口内置入并调整,C型臂X线机下观察位置良好,分别用松质骨螺钉经过跟骨板钉孔将跟骨距下关节后外侧骨折块与跟骨载距突、跟骨粗隆部及跟骨前部固定,骨缺损部植入自体或异体骨填充.[结果]70例87足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6%.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优良率86.2%.[结论]该手术创伤小,血运破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跟骨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 567例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采用跗骨窦小切口,借助跟骨骨折撑开复位钳复位,克氏针、螺钉内固定。结果本组567例581足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月。应用Greighton-Nebraska跟骨骨折评价标准评价手术效果,548足(优),33足(良),总体优良率100%。结论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采用跗骨窦小切口,克氏针、螺钉有限内固定,微创手术,术后并发症少,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骨科导向复位钳在髌骨骨折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2月~2015年12月,对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横行髌骨骨折进行临床研究,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导向复位钳组35例和点式复位钳组35例。两组均采用胥氏改良张力带钢丝固定法固定。导向复位钳组采用导向复位钳加压复位减少骨折间隙、引导克氏针置入。点式复位钳组采用点式复位钳复位,不借助任何定位导向置入克氏针。观察手术时间、克氏针首次置入位置、置入次数、透视次数、遗留的骨折端间隙,并依B?stman评分标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随访12个月~2年。骨折均愈合,愈合率100%。导向复位钳组在手术时间、穿针次数、置针准确性方面均优于点式复位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导向复位钳在髌骨骨折手术中有利于克氏针的准确置入,降低了手术难度,可减少术中X射线暴露,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点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17例18足SandersⅡ、Ⅲ、Ⅳ型跟骨骨折均采用外侧切口,钢板外侧固定,术后测量B(o)hler角和Gissane角,评价骨折复位效果.[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1足皮肤切口边缘坏死换药愈合,骨折全部愈合,根据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优7足,良8足,可2足,差1足,优良率83%.[结论]三点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方法简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侧入路微型钢板固定治疗单纯跟骨载距突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跟骨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固定治疗单纯跟骨载距突骨折7例,术后随访根据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情况及AOFAS踝与后足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本组7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皮肤坏死。未并发深部感染及血管神经损伤。术后随访12~47个月,平均21.3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8~12周,平均9.5周;末次随访AOFAS踝与后足评分(89.5±4.6),其中优4例,良3例;未见骨折复位丢失及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应用跟骨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固定治疗跟骨载距突骨折,具有复位操作简单、内固定可靠、并发症低等优点,是治疗单纯跟骨载距突骨折的理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研究跟骨载距突本身及其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学关系来设计内固定的最佳位置和角度. 方法①测量正常跟骨的以下指标:载距突的前倾角、跟骨后关节面前部的前倾角、跟骨中部最大宽度、载距突基底部厚度,②观察跟骨内部结构,⑧研究载距突及其周围结构解剖学,④观察跟骨中部螺钉模拟内固定及测量相关角度,⑤随访观察27例经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的效果. 结果载距突的前倾角、跟骨后关节面前部的前倾角、跟骨中部最大宽度、载距突基底部最大及最小厚度分别是50°±5°、69°±5°、(41.75±1.76)mm、(12.14±1.60)mm、(4.81±1.07)mm;载距突中关节面下方的骨小梁结构致密,并且与跟骨后关节面下方的致密骨小梁相连续;载距突与走行于其内侧的肌腱血管关系密切;在冠状面上测量自后关节面到载距突的三个进针点打入克氏针的最佳进针方向分别是:最低点向上25°±5°、最高点向下3°±3°、中点向上13°±3°;根据以上测量值进行手术,无患者出现复位或内固定失败的情况,疗效按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后足评分系统评分,优良率为88.9%. 结论载距突是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手术时螺钉置入的理想位置,应根据跟骨中部的横径选择螺钉的长度,根据载距突基底部的最小径选择螺钉的直径,根据载距突与后关节面的相互关系决定螺钉的进钉方向,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关节镜辅助跗骨窦切口复位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2—2017-12诊治的76例跟骨关节内骨折,40例(43足)采用关节镜辅助跗骨窦切口复位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关节镜组),36例(38足)采用C型臂X线机辅助外侧L形切口复位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常规组)。结果 7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2(12~24)个月。常规组出现2例切口不愈合,1例皮缘坏死,1例骨髓炎,而关节镜组未出现上述并发症;关节镜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关节镜组术后跟骨宽度、Bohler角恢复情况优于常规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关节镜组与常规组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距下关节镜辅助跗骨窦切口复位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骨折复位质量更好,术后软组织并发症减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撬拨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采用切开撬拨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68例77足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临床资料。男47例,女21例,年龄18~70岁,平均39.8岁。骨折按Essex-Lopresti分型,压缩型Ⅱ度49足,Ⅲ度4足,舌型Ⅱ度19足,Ⅲ度5足。77足均采用跟骨外侧改良"L"形切口,切开撬拨复位,跟骨接骨板内固定。定期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并发症。结果 77足复位固定良好,3足皮缘坏死,切口迟缓愈合。本组患者获得1~6年,平均1.5年随访,骨折均愈合,骨性愈合时间4~7个月,平均5.6个月。末次随访采用Mrayland Foot Sore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手术疗效,优21足,良43足,可9足,差4足,优良率83.1%,接骨板无松动、移位与折断。结论采用撬拨复位距下关节及恢复跟距关节间隙,并以Gissane角及Bhler角为标准,恢复跟骨的长、宽、高度,纠正跟骨内外翻畸形,辅以跟骨接骨板固定是治疗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切口有限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外侧小切口显露复位距下关节面,4孔弧形重建钛板固定;加经皮撬拨复位跟骨体部骨折,并空心螺钉或克氏针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27例31足。根据SanderCT分型:Ⅱ型17足、Ⅲ型10足、Ⅳ型4足。结果按Maryland足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优11足、良15足、差3足,优良率89.6%。结论对SanderⅡ型、Ⅲ型和部分Ⅳ型骨折采用小切口有限固定微创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获良好的复位和可靠的固定,并可避免切口感染坏死、创口不愈合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外侧小切口有限内固定治疗部分塌陷移位性跟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侧小切口行有限内固定治疗部分塌陷、移位性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2003年2月-2007年1月共用外侧小切口加有限内固定治疗25人(27足),显露距下关节面,以距骨和部分未塌陷的距下关节面为参照恢复距下关节面,经皮多枚克氏针恢复跟骨角,有限内固定维持固定。[结果]术后随访10-25个月,参照美国骨科足与踝关节协会的足踝临床评分系统评定,平均89分。24足正常愈合,3足延迟愈合,无皮缘坏死,无感染病例。[结论]外侧小切口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是一种有效方法,减少了对周围组织的干扰,且有利于关节面及跟骨外形的复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关节内跟骨骨折内固定治疗与并发症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提高钢板内固定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的手术疗效、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对跟骨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51例患者进行随访,并对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1例56足中,47足骨折愈合优良,6足术后发生复位不佳、畸形愈合、切口延迟愈合、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1.7%。[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可作为治疗波及距下关节跟骨骨折的主要方法,术中注意操作细节、解剖复位可以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跟骨外侧L形切口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19-08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的21例SandersⅡ~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术前将患足CT扫描DICOM数据导入Mimics建模软件重建跟骨STL格式模型并输入3D打印机中,用聚乳酸材料打印等比例跟骨模型。术者详细观察对比3D模型与CT重建图像,确定骨折分型,利用模型模拟手术,确定跟骨钢板型号,设计手术方案,判断是否需要植骨。结果 2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5.3(12~18)个月。术后X线片与CT影像显示跟骨高度、跟骨宽度、Bohler角、Gissane角恢复满意,随访期间未出现感染、骨折不愈合、骨折畸形愈合、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3.8个月。术后12个月足踝功能Maryland评分:优10例,良9例,可2例。结论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跟骨外侧L形切口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取得满意的效果,骨折复位满意,内固定可靠,可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切口并发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8.
背景:手术治疗是跟骨关节内骨折有效的治疗方法,如何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手术疗效,是临床研究的难题。目的:探讨小切口复位植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部分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短期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对27例(32足)部分塌陷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Sanders分型为Ⅱ~Ⅲ型)采用距下关节外侧小切口入路、复位距下关节面、同种异体骨移植,中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术后患者均石膏托外固定4周。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得6~48个月(平均22.9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手术效果:优22足,良7足,可3足,优良率91%。无一例发生切口皮缘坏死及螺钉断裂。结论:有移位的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小切口切开复位植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能避免切口缘浅表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短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9.
王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14):1402-1405
[目的]对比研究跟骨骨折在小切口和"L"型切口术后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007年10月~2011年6月间,本院收治跟骨骨折病例71例,其中SandersⅡ型41例,Ⅲ型30例,分为小切口组(A组)和"L型"切口组(B组),A组SandersⅡ型21例,B组SandersⅡ型20例,A、B组SandersⅢ型各15例。小切口手术方法采用直视下复位距下关节,撬拨复位,观察跟骨长度、宽度、高度、Bolher角及Gissane角,螺钉固定;"L"型切口手术方法采用标准AO切口,直接复位距下关节面,植骨加钢板固定。术后随访评分参照美国骨科足与踝关节协会的足踝临床后足评分系统(AOFAS)。[结果]平均随访时间35个月(18~68个月),术后两组间Bolher角及Gissane角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较术前有明显好转(P<0.05)。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A组AOFAS后足平均评分(88.3±7.6)分,高于B组(81.4±5.3)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A组与B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术后AOFAS评分(74.4±6.7)分,低于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评分(84.6±4.3)分,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小切口术后并发症为皮肤浅表感染1例换药后恢复。"L"型切口术后6例出现深部感染,其中2例形成慢性跟骨骨髓炎,4例局部转移皮瓣后治愈。[结论]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采用小切口术后疗效优于"L型"切口,而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术后疗效与手术切口及方式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与普通螺钉导向器比较,探讨自行研制的跟骨载距突螺钉导向器辅助固定跟骨骨折的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40例跟骨骨折患者资料,根据固定跟骨骨折所使用的跟骨载距突螺钉导向器不同分为跟骨载距突螺钉导向器组(A组,20例24足)和普通螺钉导向器组(B组,20例22足),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螺钉置入精确率、Maryland足部评分优良率.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时间12 ~ 24个月(平均15个月).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77.8±9.5)min]短于B组[(84.4±9.4)min],透视次数(2.5±0.9)少于B组(4.1±1.3),螺钉置入精确率(91.7%)高于B组(68.2%),Maryland足部评分优良率(91.7%)高于B组(6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该导向器辅助固定跟骨的载距突,能明显提高固定载距突的准确性,临床效果较好,适合各级医院的骨科医生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