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腰椎退变性疾病致足下垂手术治疗结果 ,探讨手术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6年1月手术治疗的2341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其中因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腰椎管狭窄症致足下垂者125例,108例完成完整随访并纳入研究。手术均采取腰椎后路、神经根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术后随访1.4~5.2年,平均2.4±1.5年,以胫前肌肌力恢复至4或5级,患者可背伸足踝,步态基本正常,为治愈。收集患者年龄、性别、腰椎退变性质、足下垂病程、术前胫前肌肌力、受累肢体的数量、患肢感觉障碍、术前疼痛VAS评分、马尾综合征、外伤史、受累节段等指标,应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Cox回归分析患者手术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108例患者,治愈59例,治愈率为54.6%。其中腰椎管狭窄症44例,治愈15例,治愈率为34.1%;腰椎间盘突出症64例,治愈44例,治愈率为68.7%。单因素分析结果示,年龄、腰椎退变性质、足下垂的病程、术前胫前肌肌力、受累肢体数量与足下垂的预后显著相关(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腰椎退变性质、病程、术前胫前肌肌力是足下垂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在腰椎退变性疾病致足下垂患者中,年龄、腰椎退变性质、病程、术前胫前肌肌力与足下垂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年龄越小、病程越短、术前胫前肌肌力强者预后较好;腰椎间盘突出症较腰椎管狭窄症导致的足下垂者预后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腰椎退行性疾病致足下垂手术治疗效果及疗效影响因素,为提升腰椎退行性疾病致足下垂手术疗效提高理论依据。方法 2012-04-2016-04于我院治疗96例椎退行性疾病致足下垂患者,均采用单侧TLIF手术治疗,随访24个月,以胫前肌肌力恢复4、5级为足下垂治愈。将所有患者分为治愈组与未治愈组,调查性别、年龄、病程等病历资料,采用单因素及lojistic回归分析探究腰椎退行性疾病致足下垂手术治疗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96例患者术后2年,胫前肌肌力4级37例、5级13例,治愈50例,治愈率52.08%;治愈组与未治愈组年龄、术前胫前肌肌力、足下垂病程、足下垂数量、退行性疾病类型、受累节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术前胫前肌肌力≤2级、足下垂病程≥6周、腰椎间盘突出症、双侧足下垂,是影响其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LIF手术对腰椎退行性疾病致足下垂的疗效有限,年龄≥60岁、术前胫前肌肌力≤2级、足下垂病程≥6周、腰椎间盘突出症、双侧足下垂均会增加足下垂不愈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胫前肌及趾长伸肌腱悬吊治疗足下垂的疗效。[方法]1998年1月~2004年1月,对病因治疗效果不佳的24例足下垂患者采用将胫前肌腱和趾长伸肌腱穿过胫骨下段骨孔抽紧后自身相互缝合的方法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4个月~3 a,根据Hall G的步态改善判断标准:优16例,良7例,可1例。测量踝关节角度,90~95°者16例,96~100°者6例,101~105°者2例。所有患者两下肢并拢能够完全下蹲。[结论]胫前肌、趾长伸肌腱悬吊是一种治疗足下垂的有效方法,操作简便、出血少、且不影响下蹲。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分析腰椎退变性疾病致足下垂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2005年1月~2010年1月,手术治疗167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或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135例合并足下垂,男62例,女73例;年龄43~64岁,平均55岁。术前胫前肌肌力:0级18例,1级34例,2级59例,3级24例。均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神经根减压、改良腰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术后随访1~2年,平均1.3年,观察胫前肌肌力恢复情况。统计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术前胫前肌肌力、下肢感觉障碍、受累足、受压神经根,分析其对术后胫前肌肌力恢复的影响。结果:足下垂占同期患者的8.1%。43例(32.8%)单条神经根受压(L5 34例,S1 7例,L4 2例),83例(61.5%)2条神经根受压(L5、S1 56例,L4、L5 27例),9例(6.7%)3条神经根受压(L4、L5、S1)。共有126例患者(93.3%)L5神经根受压。术后113例(83.7%)患者胫前肌肌力有所恢复,其中21例(15.6%)恢复至4级及以上。术后6个月随访时患者胫前肌肌力恢复基本稳定。末次随访时患者胫前肌肌力:1级28例,2级24例,3级62例,4级13例,5级8例。足下垂病程、术前胫前肌肌力和患者年龄与手术效果相关。结论:在腰椎退变性疾病致足下垂的患者中L5神经根受压最常见,多条神经根受压常见;足下垂一旦发生,预后不佳;足下垂病程、术前胫前肌肌力以及年龄是影响胫前肌肌力恢复的重要因素,应预防其发生及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5.
胫后肌腱转移治疗足下垂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胫后肌腱治疗足下垂的疗效。方法:于1999年8月~1998年8月,对病因效果不佳16例足下垂患者行胫后肌腱前移,其中腓总神经损伤8例。骨盆骨折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2例,腓总神经纤维瘤1例。结果:经随访1~4年,平均29个月,根据NinkovicM和HallG等的判断标准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胫后肌腱转移术是治疗足下垂的有效方法,具有操作容易,损伤小,同时能正前足下垂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半侧跟腱前移治疗儿童足下垂伴内翻畸形(附14例报告)黄保根⒇小儿麻痹后遗足下垂伴内翻畸形,在儿童期尚未发生骨性畸形,可采取跟腱延长、胫前或胫后肌外移术治疗。但对足背伸肌足内外侧肌群广泛瘫痪的足下垂伴内翻的病人,采取半侧跟腱前移与腓骨长肌腱吻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胫后肌腱转位治疗腓总神经损伤致足下垂的近期效果。方法选取2002-01—2017-06间在郑州市骨科医院接受胫后肌腱转位术的19例腓总神经损伤致足下垂患者,对重建足背伸功能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8~24个月,未出现切口感染、开裂、异物反应及肌腱断裂等并发症。步态及踝关节背伸功能均得到显著改善。结论胫后肌腱转位术治疗腓总神经损伤所致的足下垂,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近期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期Ilizarov技术肌腱转移治疗儿麻后遗症重度足下垂内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8年6月本院一期行跟腱延长联合Ilizarov技术矫正足下垂内翻畸形、二期行胫后肌外移术维持软组织肌力平衡治疗的24例儿麻后遗症重度足下垂内翻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时间平均(2.6±0.8)年。术后8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踝背伸-跖屈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改善明显(P<0.05),AOFAS踝-后足评分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8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踝关节退变分级Morrey-Wiedeman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分期Ilizarov技术肌腱转移矫正儿麻后遗症重度足下垂内翻畸形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胫前肌紧缩、止点原位重建术治疗痉挛型脑瘫足下垂的疗效.[方法]2008年4月~2009年12月,采用胫前肌紧缩、止点原位重建术治疗痉挛型脑瘫足下垂32例患儿.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6~12岁,平均1O.2岁;双足13例,单足18例.[结果]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个月~3年,平均24个月.患足均能达跖行步态,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参照GREEN和LIOYD - ROBERTS的步态改善判断标准,优28足,良14足,差2足,优良率95.45%.随访期内无复发.[结论]胫前肌紧缩、止点原位重建术是矫治痉挛型脑瘫足下垂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腰椎疾病所致的足下垂患者,手术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和影响因素以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方法] 回顾分析42例腰椎疾病合并有足下垂的患者,病程平均23.6个月(5 d~26个月),随访1.5年(1~3.4年).患者病因、病史、年龄、性别、胫前肌肌力、腿部疼痛情况、恢复时间的随访分别在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1.5年、2年进行,以后每年一次.生活质量昔表sF-36在术前、术后1个月及12个月进行.并且分析其与手术效果的关系.[结果] 按患足背伸肌力较术前恢复程度评定,手术后足下垂恢复达优级者18例;良8例;中7例;差9例.术后62.0%患者胫前肌力有所恢复.除疼痛指数明显升高外,术后1个月sF-36评分有所下降,术后12个月的评分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术前肌力、病程、年龄是手术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相关因素.[结论] 手术对腰椎疾病所致的足下垂疗效确切,其中术前肌力高、病程短、年龄小的患者恢复更好.但手术对患者生活质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