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分析老年髋部骨折绿色通道模式下早期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120例70岁以上髋部骨折的病例,分48 h组57例(48 h手术),48 h组63例(≥48h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方式相同,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肺部感染发生率、褥疮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术后心梗、脑卒中、深静脉血栓、切口感染、死亡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绿色通道模式下48 h内手术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肺部感染及褥疮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4):2228-2232
[目的]对比空心钉内固定术(internal fixation,IF)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hemiarthroplasty,HA)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手术疗效和费用。[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1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35例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其中接受IF患者62例,接受HA患者7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住院天数、并发症、死亡率等情况。采用髋部骨折功能恢复量表(functional recovery scale,FRS)和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评估患者髋部功能和生活质量。末次随访时估算患者骨折相关住院费用。[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完成3年随访。IF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HA组(P0.05)。IF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HA组(P0.05)。两组患者3年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FRS评分HA组优于IF组,术后3年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随访时间两组患者EQ-5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内两组骨折相关住院费用分别为31 611元和54 644元(P0.05)。[结论]空心钉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HA有助于短期内提高患者髋部功能。与HA相比虽然IF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其创伤小、出血少、治疗费用相对低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麻醉方式即全身麻醉(general anesthesia,GA)和区域麻醉(regional anesthesia,RA)是否是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各种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2014年1月~2016年12月,222例老年患者因髋部骨折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27例接受全麻(GA组),95例接受区域阻滞麻醉(RA组),对采用不同麻醉方式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内科合并症、术后各种并发症进行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再采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不同麻醉方式对其术后并发症是否为独立相关因素。[结果]总并发症GA组为22.11%,RG组为21.2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尿路感染率GA组为31.58%,RA组为18.9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GA组年龄大于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组尿管留置时间显著长于RA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变量,如性别、ASA评级和术前合并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麻醉方式、尿管留置时间是术后尿路感染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与RA相比,GA患者的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增加;与65~74岁组相比,75岁以上各组患者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率也明显增加。[结论]相比较GA,RA可以降低髋部骨折老年患者的术后尿路感染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科与老年科共管模式下周末入院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住院总费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北京积水潭医院住院且采用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日期不同分为两组:A组患者入院日期为星期一至星期四, B组患者入院日期为星期五至星期日。收集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诊断信息、合并症、住院总费用等资料, 并通过秩和检验、χ2检验、相关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等分析不同日期入院患者住院总费用、48 h内手术率、住院时间和院内病死率的差异。结果共纳入6 075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 男1 675例, 女4 400例;年龄80(74, 85)岁。A组3 935例患者, B组2 140例患者。A组患者的住院总费用为58 160.52(49 215.45, 72 748.94)元, 低于B组患者[58 412.90(49 163.58, 72 712.61)元],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48 h内手术率为75.8%(2 984/3 935), 显著高于B组患者[49.3%(1 054/2 140)];住院时间为5(4, 7)d, 显著短...  相似文献   

5.
正2018年11月21日,在第十一届COA学术会议的前一天举行AOTrauma Day上,日本AO主席Takeshi Sawaguchi教授应邀作"老年科-骨科共管模式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日本经验"的演讲,就日本老年髋部骨折治疗现状、老年科-骨科共管模式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路径、建立共管模式的经验及采取共管模式前后的治疗效果等诸多问题进行了细致的阐述。现经Sawaguchi教授同意,将他的报告整理成文,与全国的骨科同道们分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家居音乐康复操DVD光盘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序列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后给予一般性的骨科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出院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3个月的音乐康复操DVD光盘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1、3个月时相点的Harris髋关节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干预组Barthel指数、Harris髋关节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音乐康复操DVD光盘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老年髋部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康复及尽快地恢复老年患者的正常生活能力,此康复操具有专业性、兴趣性、实用性强的特点,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学科医护协作模式在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489例老年髋部骨折(股骨颈骨折和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79例患者采用多学科医护协作诊疗模式(观察组),210例患者采用传统创伤骨科诊疗模式(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类型、骨折分型、受伤至入院时间及Charlson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手术治疗率、手术患者术前等待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252例(90.32%)、对照组169例(80.48%)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两组手术治疗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03,P=0.002)。观察组术前等待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5.39±2.47)、(10.56±3.76) d,较对照组的(6.13±2.79)、(12.27±3.11)d明显缩短(t=-3.075,P=0.002;t=-5.330,P=0.000)。观察组及对照组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0.56%、46.15%,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1.19%、69.23%,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为11.11%、20.1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分别为25.40%、40.24%;观察组上述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多学科医护协作诊疗模式可以提高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手术率,缩短术前等待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和淋巴细胞计数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收治的86例采用手术治疗的老年单侧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1年时患者生存状态分为生存组(79例)和死亡组(7例),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和淋巴细胞计数,分析正常和异常水平患者死亡率的差异。结果生存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死亡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正常患者死亡率均低于水平降低患者(P<0.05);淋巴细胞计数正常与降低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降低是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预后影响显著,可作为患者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2):1133-1135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在预防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老年人髋部骨折患者186例。其中103例纳入治疗组,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10 d,同时口服桃红四物汤10 d;83例纳入对照组,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10 d。定期测量患肢小腿周经,定期行VAS评分,定期采用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凝血酶原时间检查。[结果]患肢肿胀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发生率及凝血酶原时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对预防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着积极作用,并能有效改善患肢术后疼痛肿胀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焦虑的发生情况,分析患者术前焦虑对术后短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67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手术前进行焦虑评估,评估方法为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评分为10分及以上为中重度焦虑,纳入焦虑组(A组),评分10分以下患者纳入非焦虑组(B组)。两组患者均在椎管内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不同时点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术后72小时视觉模拟评分(VAS);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MMSE)测定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认知功能。结果 A组(19例)和B组(48例)术中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手术前心率快于B组(P0.05)。A组术后12小时、24小时的VAS评分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MSE评分A组术后6、12、24小时比麻醉诱导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术后6小时比麻醉诱导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2小时,A组患者的MMSE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约28.4%术前存在中重度焦虑,焦虑在术后12小时内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老年骨质疏松合并终末期肾病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管理,探讨患者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围手术期管理策略。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创伤骨科手术治疗的34例依赖透析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回顾性研究患者的一般资料,与对照组比较血红蛋白、白蛋白、血压、血钾、骨密度等,探讨围手术期的管理策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透析组患者术前血压、血红蛋白、白蛋白、血钾、骨密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终末期肾病依赖透析的老年患者行髋部骨折手术时风险极高,但通过合理安排透析计划及其他辅助支持治疗,可平稳度过围手术期,并取得较好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在老年髋部骨折中治疗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骨科采用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治疗的159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研究组),与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采用传统模式治疗的183例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性别、麻醉ASA分级、髋部骨折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年龄显著高于对照组(81.4±4.2)岁比(79.6±3.2)岁。研究组手术治疗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89.9%比80.9%)。研究组术前等待时间(3.6±0.4)d、住院时间(10.8±0.3)d,显著短于对照组。研究组院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40%比6.01%)。研究组120 d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77%比4.37%)。研究组120天Parker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与传统的诊疗模式相比,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可以提高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手术比例,缩短术前等待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提高功能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超声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9月本院骨科收治的228髋部骨折患者相关资料,观察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2周超声显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变化特点,分析DVT相关因素。[结果]术前DVT总发生率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52.53%,股骨颈骨折患者为2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股骨粗隆间骨折者DVT总数增加1例,远端DVT减少5例,而近端DVT增加4例,混合DVT增加2例;股骨颈骨折者DVT总数减少6例,远端DVT减少8例,而近端DVT增加1例,混合DVT增加1例。发生DVT患者的体重指数、术前等待时间、术前D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手术时间以及内固定术比率显著大于未发生DVT的患者(P0.05)。术后12周进行超声随访检查,远端DVT完全再通率100%,而近端DVT患者完全再通率为60.71%,混合型DVT患者完全再通率为3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有效筛查老年髋部骨折DVT。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DVT发生率高于股骨颈骨折。体重指数大、术前等待时间长、术前D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高、手术时间长和内固定是发生DVT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8):1653-1656
[目的]探讨多种骨代谢生化指标联合预测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风险的临床意义。[方法]老年髋部骨折患者50例,对照组同龄健康体检人员50例。骨代谢生化指标测定:采用酶联免疫法(ELLSA法)测定血清BGP、IGF-1、SHBG、CTX和DPD值。对上述结果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折组和对照组间血清骨代谢指标水平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CTX和DPD与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相关性更高[OR 8.176(2.719,76.058),7.230(1.798,33.851)]。五者单独预测骨折风险的敏感度均较低,而联合预测骨折风险的敏感度为99.2%。[结论]骨折组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BGP、IGF-1、SHBG、CTX和DPD水平存在异常。CTX与DPD预测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更为敏感。5指标相结合可以明显提高预测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敏感度,可以作为预测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风险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2):2042-2045
[目的]探讨血清B型尿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T(c Tn T)检测在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心脏评估的意义。[方法]2010年1月~2015年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42例髋部骨折患者分为低龄组和高龄组,将两组患者术前24 h及术后1、3 d血清BNP、c Tn T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两组BNP检测结果显示:低年龄组及高年龄组术后1、3 d均较术前1 d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年龄组在相同时间点明显高于低年龄组,尤其是术后变化更加明显,相同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 Tn T测量结果显示:低年龄组及高年龄组术后1、3 d均较术前1 d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高年龄组在相同时间点明显高于低年龄组,术后3 d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 d、术后1 d高年龄组有升高趋势,但相同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与血清BNP、c Tn T检测值的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具有一定相关性。[结论]血清BNP、c Tn T是敏感的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标志物,二者在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心脏评估中动态变化价值较高,骨折患者随其年龄及手术升高变化,具有一定规律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Neer 3部分骨折的疗效.[方法]99例老年肱骨近端Neer 3部分骨折患者,53例行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A组),46例行人工肱骨头置换(B组),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和肩关节功能等进行临床随访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和出血量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优良率分别为88.68%和7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掌握良好的手术技巧下,应用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Neer 3部分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结果.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仍存在较多尚未解决的问题,选择时需慎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学科会诊模式与老年病专科会诊模式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3—2017-03行手术治疗的136例老年髋部骨折,自2015-03—2016-03诊治的64例围手术期进行多学科会诊(对照组),自2016-04—2017-03诊治的72例围手术期进行老年病专科会诊(观察组)。比较2组会诊次数、术前等待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谵妄识别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3、6、12个月生存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会诊次数明显更少,术前等待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更短,术后谵妄识别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存活的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1~2年。术后3、6个月时,观察组与对照组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观察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采用老年病专科会诊模式进行诊治,能给出及时而又高质量的会诊意见,可以缩短术前等待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解剖锁定钢板置入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Neer Ⅲ、Ⅳ型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20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研究,病例收集时间为2014年3月~2016年9月,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微创组、传统组各110例,对比两种方法治疗老年Neer Ⅲ、Ⅳ型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差异。[结果]微创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微创组和传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个月,微创组的Constant-Murley总分、疼痛、肌力、日常活动、关节活动范围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个月,微创组的Neer评分、疼痛、功能、活动度、解剖位置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解剖锁定钢板置入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Neer Ⅲ、Ⅳ型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基本相当,但是微创手术能够显著减轻创伤程度、减少手术时间及出血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骨密度在髋部脆性骨折风险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创伤骨科住院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72例,作为病例组,其中股骨转子间骨折31例,股骨颈骨折41例;对照组选择同期我院骨外科门诊老年体检者63例。使用DXA方法测量患者腰椎和健侧髋部(全髋部、转子间、股骨颈、Ward’s区)的骨密度;对照组测量腰椎和左侧髋部骨密度,统计分析测量结果。结果①骨折组腰椎、髋部骨密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转子间骨折组和股骨颈骨折组在腰椎和髋部区域骨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③骨折组与对照组在转子间区的T值降低比例最大为122.1%,腰椎降低幅度最小为31.3%,余髋部的T值均有不同程度降低;④骨折后髋部和腰椎T值比存在倒置现象;⑤对照组和骨折组髋部骨质疏松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腰椎骨质疏松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髋部骨折患者骨密度均显著低于体检者,提示骨密度与髋部骨折具有一定相关性,但与髋部骨折类型无关;②在髋部骨折风险评估中,髋部骨密度相比腰椎更有价值;③当髋部与腰椎T值比出现倒置时,将不可避免发生髋部骨折;④骨量正常的部分患者发生了脆性骨折,而骨质疏松的部分患者却未发生骨折,表明影响骨折发生的因素除了骨密度外,可能和骨骼的微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预复位技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经X线片诊断为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老年患者22例,分为预复位组11例,切开复位组1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以及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Murley)。[结果]预复位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小于直接切开复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对比,预复位组术后6个月肩关节功能明显优于直接切开复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前先给予预先闭合复位,利用软组织牵张作用,初步恢复骨折断端对位对线,与传统直接切开复位相比,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术中出血量,功能恢复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