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2015年1月连续接受手术治疗的153例单节段伴有单侧神经根性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68例行经皮全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内镜组),85例行开放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开放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Mac Nab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内镜组有1例出现神经根损伤。其他患者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内镜组手术时间大于开放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小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内镜组显著小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腿痛VAS评分内镜组小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腿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末次随访时ODI指数小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腰痛、腿痛VAS评分显著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腰痛、腿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组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腿痛VAS评分小于术后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全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是开放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很好的替代技术。  相似文献   

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5):1350-1354
[目的]探讨靶向椎间孔成型技术在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中的近期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8年3月于本院应用经皮内镜靶向椎间孔成型技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VAS评分评价手术疗效、ODI评分评估腰椎功能,采用改良Macnab评分标准评价手术优良率。[结果]所有28例患者均在局麻下顺利完成PELD,手术时间25~90 min;出血量10~25 ml,术中透视次数8~15次,住院时间4~7 d。无神经损伤、硬膜撕裂和切口感染等早期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随访7~12个月,平均(9.30±2.28)个月;术后各时间点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Macnab评分标准评定优良率,优18例,良8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2.86%。[结论]经皮内镜靶向椎间孔成型技术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有效地降低PELD的学习曲线,减少了透视次数,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3):2113-2118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TESSYS-ISEE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5月~2018年3月63例行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行TESSYSISEE技术,33例行TESSYS技术。比较两组术中透视次数、通道建立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及复发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临床疗效,采用改良Macnab评分标准评定优良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严重神经、血管、内脏损伤及硬膜囊撕裂、血肿形成、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TESSYS-ISEE组的透视次数、通道建立时间和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TESSY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ESSYS-ISEE组切口长度大于TESSY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腰痛VAS和ODI评分均随时间推移显著减少,不同时间点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相应时间点两组间VAS和ODI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评分标准,TESSYS-ISEE组优良率为93.33%,TESSYS组优良率为90.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SSYS-ISEE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射线暴露少、手术时间及学习曲线短等优点,且与传统TESSYS技术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改良椎间孔与常规椎间孔入路经皮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7-06采用PELD手术治疗的317腰椎间盘突出症,180例采用改良椎间孔入路(改良组),137例采用常规椎间孔入路(常规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内镜置入时间。结果317例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与常规组比较,改良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内镜置入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1 d、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和ODI指数较术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同一时间点2组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和ODI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MacNab疗效评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椎间孔入路PELD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缩短手术时间、内镜置入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手术出血量,并降低术中神经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和开放腰椎间盘摘除术(OLD)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PELD组和OLD组。手术效果按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和改良的MacNab标准评定。结果PELD组平均随访24.3个月,单个节段平均手术时间60min,失血11ml,术后卧床24h。OLD组平均随访24.5个月,单个节段平均手术时间50min,失血30ml,术后卧床120h。两组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随访结果,PELD组优良率为92%,OLD组96%。PELD组和OLD组术后ODI、VAS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P<0.05)。结论在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PELD和OLD具有相似的近期临床疗效,但是PELD具有切口小、创伤小和术后恢复较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分析经皮脊柱内镜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与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治疗微小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自2021-01—2023-02采用经皮脊柱内镜手术治疗的29例微小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髓核最大直径≤6 mm),其中PELD组18例,UBE组11例。比较PELD组与UBE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以及术后第1天与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2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神经损伤、硬膜撕裂、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第1天所有患者腰围保护下床活动自如,未诉不适症状。2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24个月,平均12.2个月。PELD组手术时间较UBE组短,切口长度较UBE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LD组与UBE组术后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1天、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差异无...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皮脊柱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PELD)与后路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3—2017-09诊治的84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42例采用PELD手术治疗(PELD组),42例采用MED手术治疗(MED组)。结果 84例均获得至少3个月随访。与MED组比较,PELD组手术时间更长,但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住院时间更短,术后1周疼痛NRS评分与术后3个月腰椎功能障碍QBPDS评分更低,术后3个月改良MacNab评分更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ELD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优于MED手术,可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并减少腰痛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还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8-03诊治的88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其中38例采用PELD手术治疗(PELD组),50例采用MIS-TLIF手术治疗(MIS-TLIF组)。结果 88例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PELD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至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方面优于MIS-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LD组术后1周、3个月腰痛VAS评分低于MIS-TLIF组,PELD组术后1周腿痛VAS评分低于MIS-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LD组术后3个月、12个月ODI指数明显低于MIS-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PELD与MIS-TLIF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时需结合手术方式的技术特点合理选择病例,PELD手术可取得更满意的临床疗效,但手术操作难度大、技术要求较高,学习曲线陡峭,有减压不充分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结合钬激光治疗伴椎体后缘骨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6年8月~2018年3月采用经皮内镜技术治疗的55例伴椎体后缘骨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术中是否应用钬激光分为激光组和常规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资料,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临床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无硬脊膜破裂、血管损伤、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两组各有1例患者于术后当天出现下肢症状加重,给予脱水、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3d后症状消失。激光组手术时间短于常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5例患者随访12月个月以上,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腰痛VAS、腿痛VAS和ODI评分均显著下降,不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12个月时,激光组的腰痛VAS、腿痛VAS和ODI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临床结果优良率激光组为90.47%,常规组为85.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钬激光用于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伴有椎体后缘骨化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经椎板间完全内镜辅助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和椎间盘镜辅助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在治疗特殊类型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2013年2月~2015年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PEID组和MED组,各42例。随访1年以上,记录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疗效按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改良的Macnab标准评定。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PEID组手术时间35~80min,平均54.4±10.6min;切口长度平均7mm;术后住院时间2~5d,平均3.4±0.6d;透视次数2~5次,平均2.4±0.5次;MED组手术时间45~90min,平均65.4±12.4min;切口长度平均18mm;术后住院时间3~8d,平均5.4±1.2d;透视次数2~5次,平均2.3±0.6次。PEID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和住院天数均比MED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视次数PEID组与ME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ID组腰痛、腿痛VAS术前分别为2.4±1.0和6.4±1.3;术后1d为1.4±1.2和1.0±0.8;术后1个月时为1.6±1.4和1.2±0.6;术后1年时为2.0±1.6和1.8±1.4;术前、术后1年时的ODI别为(58.4±18.0)%和(18.4±10.0)%。MED组腰痛、腿痛VAS术前分别为2.6±1.2和7.0±1.0;术后1d为2.2±1.0和1.8±1.6;术后1个月时为2.0±1.3和1.6±1.1;术后1年时为2.2±1.5和2.1±1.2;术前、术后1年时ODI分别为(60.2±17.2)%和(20.0±14.2)%。两组患者术后各随访时间点腰痛、腿痛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1d时两组间腰痛、腿痛VAS评分PEID组均低于MED组(P0.05);两组间术前、术后1年时腰痛、腿痛VAS评分和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改良的MacNab法评定术后1年优良率分别为90.9%和92.7%,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EID和MED两种微创术式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疗效均满意,PEID更具有微创优势,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