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家庭功能对青少年问题行为(外向性问题行为和内向性问题行为)的影响以及青少年积极认同的中介作用及性别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家庭功能量表、青少年问题行为量表和积极青少年发展量表对11994名青少年进行测查。结果:(1)积极认同中介了家庭功能与青少年外向和内向问题行为的关系;(2)性别调节了家庭功能与青少年外向问题行为的关系,以及家庭功能与积极认同的关系。结论:家庭功能可以通过青少年积极认同间接影响青少年的问题行为,且性别发挥了调节作用。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助于青少年形成良好的积极认同,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家庭功能对中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家庭功能问卷、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青少年自杀意念量表对647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家庭功能、心理韧性与中学生自杀意念呈显著负相关,抑郁与中学生自杀意念之间呈显著正相关;(2)抑郁部分中介了家庭功能与中学生自杀意念之间的关系;(3)心理韧性对抑郁的中介作用具有调节效应,心理韧性调节了中介过程的前半路径和后半路径。结论:家庭功能对中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其中,家庭功能既直接影响中学生自杀意念,也通过抑郁影响中学生自杀意念,心理韧性增强了家庭功能对中学生抑郁和自杀意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家庭功能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心理资本量表、网络人际信任量表和网络利他行为量表对89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心理资本部分中介了家庭功能与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②网络人际信任调节了这一中介过程。结论:家庭功能通过心理资本影响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网络人际信任调节了这一中介过程,对高网络人际信任大学生,心理资本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更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同伴拒绝、友谊支持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以及自我概念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儿童抑郁量表、关系网络问卷、儿童自我知觉量表以及同伴提名的方法对1989名初中一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同伴拒绝正向预测抑郁,友谊支持负向预测抑郁;②友谊支持能够调节同伴拒绝与抑郁的关系,同伴拒绝在高友谊支持下对抑郁的预测作用更强,证实了反压力缓冲模型;③自我概念在友谊支持对同伴拒绝和抑郁关系的调节效应中发挥中介作用。结论:同伴拒绝与友谊支持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存在有中介的调节效应,加强对青少年多种同伴交往模式的关注有利于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压力感、睡眠质量、冗思与青少年抑郁之间的关系及内在作用机制。方法:使用压力感问卷、睡眠质量指数问卷、冗思量表和抑郁问卷对1081名中学生进行施测。结果:(1)压力感与睡眠质量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睡眠质量指数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2)压力感不仅可以直接影响青少年抑郁,也可以通过睡眠质量的中介作用对青少年抑郁产生影响,且该中介效应会受到青少年冗思的调节,即与冗思水平较低的被试相比,压力对冗思水平较高的青少年的睡眠质量及抑郁的预测作用更加显著。结论:睡眠质量在压力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冗思能够在青少年压力感与睡眠质量及抑郁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家庭亲密度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以及生命意义感和同伴支持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家庭亲密度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同伴支持量表和亲社会行为量表对96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生命意义感部分中介了家庭亲密度与亲社会行为之间关系。②同伴支持调节了生命意义感的中介作用,同伴支持调节了生命意义感和亲社会行为之间关系。对同伴支持较低的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对亲社会行为的作用更显著。结论:家庭亲密度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本研究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相对剥夺感、领悟社会支持、自我认同与离异家庭儿童抑郁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相对剥夺感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自我认同感量表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对276名离异家庭儿童进行施测。结果:①相对剥夺感与领悟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领悟社会支持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②相对剥夺感不仅能够直接正向预测离异家庭儿童的抑郁,还能够通过领悟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对离异家庭儿童的抑郁产生影响;③相对剥夺感对抑郁的直接效应以及领悟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均受到自我认同的调节,对于低自我认同的离异家庭儿童,相对剥夺感对领悟社会支持及抑郁的预测作用更加显著。结论:领悟社会支持在相对剥夺感对离异家庭儿童抑郁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且这一中介效应会受到自我认同的调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亲子依恋对青少年烟酒使用的影响机制。方法:使用亲子依恋问卷、感觉寻求量表、结交不良同伴问卷和烟酒使用问卷对550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1亲子依恋负向预测青少年烟酒使用。2结交不良同伴部分中介了亲子依恋与青少年烟酒使用间关系。3感觉寻求调节了结交不良同伴的中介效应,当感觉寻求水平较高时,结交不良同伴对青少年烟酒使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当感觉寻求水平较低时,结交不良同伴对青少年烟酒使用的影响不显著。结论:亲子依恋既直接影响青少年烟酒使用,也通过结交不良同伴间接影响青少年烟酒使用;感觉寻求增强了结交不良同伴对青少年烟酒使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知觉压力、安全感、孤独感对老年人抑郁的影响。方法:采用知觉压力量表、简版老年抑郁量表、孤独量表、安全感量表对1926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①知觉压力、孤独感与抑郁显著正相关,安全感与抑郁显著负相关;②孤独感在知觉压力与老年人抑郁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③安全感调节了知觉压力对老年人孤独感的影响;④安全感调节了知觉压力对老年人抑郁的影响。结论:知觉压力对老年人抑郁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知觉压力通过孤独感影响老年人的抑郁,安全感调节了知觉压力与抑郁、知觉压力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家庭功能对处境不利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以及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及性别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长处与困难问卷和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477名处境不利儿童进行测量。结果:(1)家庭功能对处境不利儿童问题行为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2)心理弹性在家庭功能与处境不利儿童问题行为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性别分别调节了心理弹性中介效应的前后路径。相较于男童,女童的心理弹性水平更容易受到家庭功能的影响,但心理弹性的增加更能显著减少男童问题行为的发生。结论:家庭功能对处境不利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是一个有调节的中介过程,家庭功能的改善和心理弹性的提高,均有助于减少处境不利儿童的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家庭功能与青少年网络欺凌的关系以及黑暗人格、自我控制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家庭功能总体评定量表、《黑暗十二条》量表、自我控制量表与网络欺凌量表对北京市三所中学共1390名中学生进行匿名施测。结果:(1)男生的网络欺凌行为显著多于女生;(2)家庭功能、黑暗人格、自我控制和网络欺凌之间两两相关显著。精神病态相对于黑暗人格其他两维度而言,是网络欺凌的高预测因子;(3)黑暗人格、自我控制在家庭功能与青少年网络欺凌关系中起链式中介作用。结论:揭示了家庭功能对网络欺凌的作用机制,为从家庭和个体层面干预和预防青少年网络欺凌行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青少年同伴依恋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归属需要满足的中介作用以及母子依恋在中介作用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同伴依恋问卷、学习中的归属需要满足量表、亲子依恋问卷以及青少年网络成瘾量表等测量工具,选取北京市八所中学发放问卷,有效被试2263人。结果:(1)同伴依恋对网络成瘾的直接预测作用显著,加入归属需要满足作为中介变量后,同伴依恋仍能显著预测网络成瘾,归属需要满足部分中介了同伴依恋对网络成瘾的影响。(2)母子依恋显著调节归属需要满足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只有母子依恋高的个体,归属需要满足才能显著预测其网络成瘾。结论:青少年同伴依恋可通过改变归属需要满足状态进而影响其网络成瘾发展,母子依恋则调节青少年归属需要满足对网络成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同伴拒斥对家庭贫困儿童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同伴拒斥量表、孤独感量表、心理韧性量表以及幸福感量表对460名儿童进行调查。结果:(1)同伴拒斥与家庭贫困儿童的孤独感显著正相关,与幸福感显著负相关;幸福感与心理韧性显著正相关,但与孤独感显著负相关;(2)孤独感在同伴拒斥与家庭贫困儿童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3)同伴拒斥对家庭贫困儿童幸福感的直接效应以及孤独感的中介效应都受到心理韧性的调节,相比心理韧性水平低的青少年,两者都在心理韧性水平高的儿童中更弱。结论:同伴拒斥通过孤独感影响家庭贫困儿童的幸福感,但是心理韧性在其中起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校园人际谣言、核心自我评价、自我同情和初中生抑郁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校园人际谣言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自我同情量表和简版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对1811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1)校园人际谣言、核心自我评价、自我同情与初中生抑郁之间两两显著相关。(2)核心自我评价部分中介了校园人际谣言与初中生抑郁之间的关系。(3)“校园人际谣言→核心自我评价→抑郁”这一中介路径的后半段受到自我同情的调节:个体的自我同情水平越高,核心自我评价对初中生抑郁的负向预测作用越弱。结论:核心自我评价在校园人际谣言与初中生抑郁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这一中介作用受自我同情的调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功能、毅力等因素对青少年希望的影响及其共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自编人口学问卷、儿童希望量表中文版(CHS)、家庭功能评估问卷(PAGAR)和简式毅力问卷(GRIT-S)对2297名在校青少年(年龄:13.13±2.89岁)进行调查。结果:(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能显著的正向预测青少年希望(t=2.60,P0.01);(2)家庭功能对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希望的关系具有部分中介作用(β=0.18,t=8.55,P0.01);(3)毅力是家庭功能与青少年希望之间关系的调节变量,毅力调节了中介作用的后半路径(β=0.08,t=3.72,P0.01)。结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青少年希望的影响受到家庭功能的中介作用,同时毅力调节了家庭功能与青少年希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丧偶对老年人家庭网络和朋友网络的影响,验证家庭网络和朋友网络在丧偶与抑郁之间的中介效应,探索性别在中介模型中的调节效应。方法:对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2014年数据中8351名老年人的抑郁、社会网络量表得分进行分析。结果:(1)丧偶会导致老年人家庭网络萎缩,但可扩展朋友网络;(2)家庭网络在丧偶与抑郁之间起中介作用,朋友网络起遮掩作用;(3)性别在丧偶与家庭/朋友网络的路径中起调节作用,丧偶对男性老年人家庭网络的消极影响更大,对女性老年人朋友网络的积极作用更大,朋友网络的遮掩作用仅存在于女性老年人。结论:丧偶可通过社会网络对老年人抑郁产生影响,且这一关系作用受到性别的调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亲子关系对小学儿童抑郁的影响,以及神经质人格与师生关系在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简版流调中心抑郁量表、亲子关系问卷、大五人格量表、师生关系量表对912名4~6年级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亲子关系显著负向预测抑郁症状;(2)神经质人格在亲子关系与抑郁症状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师生关系调节了中介模型的前半路径,即调节了亲子关系对神经质人格的影响。结论:亲子关系通过影响神经质人格进而增加小学儿童罹患抑郁的风险;提高师生关系质量可以降低不良亲子关系对小学儿童神经质人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无聊倾向、消极情绪、感觉寻求与手机成瘾之间的关系及内在作用机制。方法:使用无聊倾向问卷、积极/消极情感量表中的消极情感分量表、感觉寻求问卷和手机成瘾指数量表对1162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①无聊倾向、消极情绪、感觉寻求及手机成瘾各变量间均呈显著正相关。②消极情绪在无聊倾向与手机成瘾二者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③消极情绪的中介作用以及无聊倾向对手机成瘾的直接效应均受到了感觉寻求的调节。结论:无聊倾向会加剧消极情绪体验,进而增强手机成瘾的风险;而感觉寻求会"放大"或"增强"无聊倾向对消极情绪及手机成瘾的负性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家庭无效环境与青少年自伤之间的中介和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家庭无效环境问卷、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对280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中筛选出1066名有自伤行为的青少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家庭无效环境与青少年自伤水平显著正相关;(2)管理消极情绪自我效能感在家庭无效环境与青少年自伤中起中介作用;(3)表达积极情绪自我效能对管理消极情绪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结论:在家庭无效环境与青少年自伤的关系中,管理消极情绪自我效能感起中介作用,而表达积极情绪自我效能感调节着这种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生活事件、抑郁情绪、同伴接纳对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PIU)的影响。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检核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中文简版、同伴接纳自我报告、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对全国7个省份1520名10-19岁青少年进行两次追踪问卷调查,使用多元依次回归和Bootstrapping法检验在生活事件对问题性网络使用的影响中,抑郁的中介效应和同伴接纳有调节的中介机制。结果:1抑郁对生活事件和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的关系有部分中介效应。2同伴接纳调节了中介过程,具体而言,相比低同伴接纳(B_(simple slope)=0.82,P0.001),高同伴接纳(B_(simple slope)=0.56,P0.001)更能缓冲生活事件产生抑郁,最终减少青少年PIU的过程。结论:同伴接纳调节了生活事件通过抑郁影响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