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比较全关节镜下与改良开放式Brostr?m锚钉修复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lateral instability of the ankle,LIA)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行ATFL修复的65例LIA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全关节镜下锚钉修复35例(关节镜组),改良开放式Brostr?m锚钉修复30例(开放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损伤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以及术前卡尔森踝关节功能(KAF)评分、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日本足踝外科学会(JSSF)量表评分、距骨前移、距骨倾斜角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正常生活时间,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以及术后2周、3个月、末次随访时,X线片测量距骨前移、距骨倾斜角,KAF评分、AOFAS评分及JSSF量表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30个月,平均26个月。关节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正常生活时间均明显优于开放组(P0.05)。关节镜组术后出现暂时性脚踝及足背麻木2例、线头反应1例,开放组上述并发症各发生2例。术后2周,关节镜组AOFAS评分、KAF评分及JSSF量表评分均优于开放组(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两组上述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测量术后2周、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距骨前移和距骨倾斜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改良开放式Brostr?m锚钉修复相比,全关节镜下锚钉修复作为一种微创技术不仅能取得相似疗效,而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及早期疼痛轻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全关节镜下和改良开放式Brostr9m修复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 ATFL)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行ATFL修复的30例单侧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全关节镜下锚钉修复15例(关节镜组),男8例,女7例;年龄20~50岁,平均(35.1±10.8)岁。改良开放式Brostr9m锚钉修复15例(开放组),男9例,女6例;年龄18~52岁,平均(30.5±11.7)岁。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恢复正常生活时间以及手术前后卡尔森踝关节功能(Karlsson ankle functional, KAF)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结果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4±5.8)个月。两组术后均无踝关节不稳。关节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正常生活时间均明显优于开放组(P0.05)。术后1个月关节镜组AOFAS评分、KAF评分及VAS均优于开放组(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AOFAS评分、KAF评分及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术后至少1年,关节镜下和改良开放式Brostr9m修复ATFL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都有良好的疗效。较开放式Brostr9m手术,关节镜下修复ATFL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较轻,恢复更快。全关节镜下修复可能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替代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关节镜下无线结锚钉修复距腓前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手术技术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5例患者。均因踝关节扭伤致踝关节外侧疼痛、不稳就诊,正规保守治疗6个月以上无效,术前踝关节前抽屉试验与内翻应力试验(+),全镜下关节腔清理,距腓前韧带双线环套后收紧止点处置入可吸收无结锚钉1枚,恢复韧带张力。[结果]平均随访(14.56±2.32)个月。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由术前(45.34±3.41)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96.68±2.32)分。VAS评分由术前(5.68±1.76)分降至(1.56±1.36)分。无伤口并发症发生,无皮神经损伤,无再发不稳定。所有患者主观感觉踝关节稳定性提高。[结论]应用关节镜无线结锚钉技术修复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创伤小,解剖修复,安全可靠,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彭飞  唐金明 《骨科》2016,7(6):385-389
目的 探讨和评价带线锚钉加强带结合改良Brostr?m重建术修复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断裂所造成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采用带线锚钉加强带结合改良Brostr?m重建术修复因ATFL断裂造成慢性踝关节不稳13例患者资料,男7例,女6例;年龄为17~32岁,平均为(25.50±4.37)岁.均有踝关节外侧轻度疼痛、反复扭伤病史和6个月以上的陈旧性损伤.术后1周在踝关节支具保护下行早期功能锻炼,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对手术前后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12个月,平均为6个月.术后末次随访AOFAS踝-后足评分平均为(90.54±3.28)分较术前的(62.00±4.47)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带线锚钉加强带技术结合改良Brostr?m重建术修复踝关节ATFL,可增强踝关节稳定性,结合早期功能锻炼,改善踝关节功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清理联合外踝韧带修补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陕西省榆林市中医医院骨二科在2014年4月至2017年7月,通过关节镜下清理结合外踝韧带修补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24例,术后制动6周,定期随访,末次随访运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足踝评分系统、距骨前移距离、距骨倾斜角进行评估。结果 24例患者,2例失访,平均随访11.4个月。末次随访踝关节肿痛、不稳等症状消失,前抽屉试验(-),内翻应力试验(-),AOF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平均(92.01±3.61)分,距骨前移距离较术前明显减少,平均为(3.18±1.61)mm,距骨倾斜角较术前明显变小,平均(4.64±1.61)°。结论关节镜下清理联合外侧韧带修补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一种非常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带线锚钉解剖修复距腓前韧带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4-10采用关节镜下带线锚钉解剖修复距腓前韧带治疗的23例踝关节外侧不稳定,采用AOFAS评分、Karlsson评分及Tegner评分对手术前后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23例均获得24~57(36.7±9.6)个月随访。术后1年内,所有患者踝关节疼痛、不稳感、肿胀均消失,行走正常,关节活动度良好。查体前抽屉试验(-),内翻试验(-)。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为(92.0±5.6)分,Karlsson评分为(89.4±6.6)分,Tegner评分为(4.7±1.1)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关节镜下带线锚钉解剖修复距腓前韧带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可以较好地恢复踝关节的稳定性,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少,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8):1667-1672
[目的]探讨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ATFL/CFL)解剖重建或修复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对比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11年12月,对48例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行手术治疗,随机给予改良Brostrom法紧缩缝合(修复组),或行ATFL/CFL解剖重建(重建组)。对距骨前移及倾斜、踝关节活动度、AOFAS足踝评分、VAS评分进行评估。[结果]随访24~60个月,平均40.2个月。AOFAS足踝评分A组由术前(47.50±8.60)分提高至术后2年的(88.71±3.52)分(t=-12.364,P=0.000);B组由术前(47.50±9.60)分提高至(93.50±4.27)分(t=-18.452,P=0.000)。两组在疼痛、步态、支撑与功能、屈伸、后足活动及对线评分项目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地面步行、最大步行距离、稳定性评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疼痛评分A组术前(6.80±3.80)分,术后(2.00±1.90)分;B组术前(6.80±3.60)分,术后(2.05±1.70)分(P0.05)。患者无神经损伤、感染、皮缘坏死、僵硬等并发症,术后X线片示距骨前移及倾斜矫正,无不稳定复发。B组踝关节稳定性恢复更佳,术后2年AOFAS评分修复与重建组间存在差异(t=-1.939,P=0.034)。[结论]借鉴于尸体解剖数据,双束解剖重建ATFL/CFL在避免后足僵硬的同时可有效恢复踝关节外侧稳定性,适用于稳定性要求高的青壮年患者及修复失败的翻修手术。保残重建及手术切口改良降低了神经损伤概率,功能恢复更加理想,长期随访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腓骨短肌腱“Ⅴ”双束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 ATFL)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对23例ATFL断裂的患者取自体部分腓骨短肌腱“Ⅴ”双束重建距腓前韧带,以ATFL走行为中心作弧形切口,暴露ATFL,确认残余韧带组织无法直接缝合。分别于ATFL腓骨解剖止点印迹的上缘和下缘,以及距骨解剖止点印迹片建立3处骨隧道。用取腱器纵向切取一半的腓骨短肌腱,制备Ⅴ形移植物。将移植物分别引入相应骨隧道,拉紧,用挤压螺钉或锚钉固定,完成双束Ⅴ形ATFL重建。[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2个月以上。AOFAS评分由术前的(46.7±9.5)分显著提高至术后12个月(91.6±2.8)分(P<0.05),KAF评分由术前的(49.4±1.9)分显著提高至术后12个月(90.8±2.7)分(P<0.05),ⅤAS疼痛评分由术前的(5.8±0.9)分显著减少至术后12个月(1.7±0.9)分(P<0.05)。末次随访时,23例患者ADT及TTT均为阴性,踝关节疼痛、日常功能和关节活动、稳定性及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踝关节牵开成形术治疗中重度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并评估治疗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46例van DijkⅡ期和Ⅲ期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31例,年龄42-71岁,平均(54.82±6.28)岁,采用Ilizarov外固定架牵开踝关节间隙(AJSD)≥5 mm,术后2周负重,牵开10~14周拆除外固定架。通过踝关节骨关节炎评量表(AOS)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评估踝关节功能。对术后距骨倾斜角及踝关节间隙进行评估分析,计算风险比率来评估相关的潜在失败因素。[结果]所有患者随访24~68个月,平均(42.76±10.21)个月。末次随访AOS和AOF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例(60.87%)末次随访时AJSD与术前相比显著增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距骨倾斜角和踝关节活动度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例(21.74%)治疗失败,治疗失败与距骨倾斜角增大(≥5°,RR=5.921,95%CI:1.802~19.479,P=0.003)和肥胖(RR=3.582,95%CI:1.302~9.891,P=0.010)有显著相关性。[结论]牵开成形术治疗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早中期疗效肯定。然而,该术式的失败率仍然较高,特别是对于肥胖患者和距骨倾斜角较大的患者,应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及跟腓韧带(calcaneofibular ligament,CFL)腓骨侧单隧道解剖重建与改良Brostrom法缝合修复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疗效。方法对20具冰冻新鲜成年尸体踝关节标本解剖,观测ATFL、CFL韧带形态及血管神经分布。2008年1月-2011年12月,对48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通过前瞻性随机分为两组(n=24),分别行韧带改良Brostrom法紧缩缝合修复(A组)或基于尸体解剖研究数据的腓骨侧单隧道解剖重建(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侧别、致伤原因、初次受伤至手术时间及术前距骨倾斜角、距骨前移以及踝关节跖屈、背伸、外翻、内翻活动度、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比较两组患者影像学指标及踝关节活动度,采用AOFAS评分、VAS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术后两组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神经损伤、感染、皮缘坏死等并发症发生。两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5年,平均3.4年。随访期间无不稳定复发。术后2年两组患者距骨倾斜角、距骨前移、AOFAS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2年两组间踝关节跖屈、背伸、外翻活动度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内翻活动度、距骨倾斜角、距骨前移、AOFAS评分B组优于A组(P0.05)。AOFAS评分各项目中,两组疼痛、异常步态、支撑与自主功能、踝关节屈伸、后足活动及对线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面步行、最大步行距离、踝关节稳定性B组优于A组(P0.05)。结论与改良Brostrom法缝合修复相比,通过腓骨侧单隧道重建ATFL、CFL在避免后足僵硬同时可有效恢复踝关节外侧稳定性,适用于青壮年及翻修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