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CAAP-AF评分对房颤(房颤)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13例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被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探讨CAAPAF评分在房颤患者经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3例患者,射频消融术后随访12个月,其中复发组62例,未复发组51例。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左心房内径、体质量指数、持续性房颤、CAAP-AF评分是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AAP-AF评分、左心房内径是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是多因素作用结果,其中CAAP-AF评分、左心房内径是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可为临床工作中筛选房颤患者行射频消融术提供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AAP-AF评分、APPLE评分及CHA2DS2-VASc评分对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房颤消融术的251例患者并进行术后随访,根据术后3个月后是否再次发生任何持续至少30秒的房性心律失常,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分别计算每位患者CAAP-AF评分、APPLE评分及CHA2DS2-VASc评分分值,并对评分及一般资料等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三种评分对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均有一定预测价值,随着评分的增高,复发率逐渐增高;其中CAAP-AF评分的预测价值最佳,其最佳截断点为≥5分,灵敏度为65.1%,特异度为65.5%。其余评分预测价值之间无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CAAP-AF评分及CHA2DS2-VASc评分为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三种评分对房颤消融术后复发均有一定预测价值,其中CAAP-AF评分预测价值最佳。  相似文献   

3.
CAAP-AF评分是预测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新的评分系统,包括冠心病、左房内径、年龄、持续性或者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治疗失败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种类和女性共6个危险因素,总分为13分。该评分系统于回顾性队列研究得出,并应用于前瞻性队列研究进一步证实。但是由于该研究是一个单中心结果,仍需要不同消融技术和手术经验的其它中心证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QTc是否与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相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13年6月,在北京安贞医院第一次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HCM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共39例,收集术前心电图和其他临床资料,术后定期随访。结果:随访(14.8±11.7)个月,23例患者心房颤动消融术后复发(复发率59%)。与未复发组相比,复发组QTc显著性延长[(461±29)vs.(434±18)ms,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QTc和左心房前后径(LAD)是心房颤动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当QTc截断值为448ms时,其预测心房颤动复发的敏感性为0.81,特异性为0.78。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QTc每增加10ms,心房颤动复发的风险比为1.227(95%CI:1.053~1.431,P=0.009)。与LAD单独预测术后复发相比,LAD和QTc联合能更好地预测心房颤动消融术后复发。短QTc和左心房偏小的患者无心房颤动复发。结论:QTc延长能预测HCM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短QTc和左心房偏小的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高血压、年龄、糖尿病和脑卒中(包括一过性脑缺血)(CHADS2)评分及改良CHADS评分对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0年7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行射频消融术的93例房颤患者追踪随访12个月,术后1,3,6,9,12个月行12导联心电图或长程心电图检查,结合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复发组(n=40)和未复发组(n=53),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93例房颤患者中持续性房颤35例(37.63%),随访12个月时复发40例(43.01%)。房颤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在平均年龄(P<0.01)、年龄>70岁(P<0.05)、病史(P<0.05)、房颤类型(P<0.01)、左房内径(P<0.001)、左室射血分数(P<0.05)、血细胞比容(P<0.05)、是否伴心力衰竭(P<0.05)、是否伴高血压(P<0.01)、是否伴糖尿病(P<0.05)、是否有一过性脑缺血或脑卒中史(P<0.05)、术后是否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P<0.01)、术后是否服用Ⅲ类抗心律失常药(P<0.05)、CHADS2评分≥1(P<0.001)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史、房颤类型、左房内径、CHADS2评分≥1为房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病史长短:OR=1.16,P=0.020;左房内径:OR=1.17,P=0.025;房颤类型:OR=3.34,P=0.050;CHADS2评分≥1:OR=5.93,P=0.019)。进一步分析发现,CHADS2评分≥2、改良CHADS评分≥1、改良CHADS评分≥2亦为房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CHADS2≥2:OR=5.42,P=0.028;改良CHADS评分≥1:OR=6.64,P=0.015;改良CHADS评分≥2:OR=7.32,P=0.002)。截断点分析显示,CHADS2与改良CHADS均≥1时对房颤消融预后的预测价值最高,对CHADS2评分≥1与改良CHADS评分≥1预测房颤消融预后的灵敏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进行比较发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0.775 vs 0.800、0.358 vs 0.377、0.708(95%CI 0.601~0.806) vs 0.711(95%CI 0.605~0.818),均P>0.05]。结论病史长短、左房内径、房颤类型、CHADS2评分≥1、CHADS2评分≥2、改良CHADS评分≥1、改良CHADS评分≥2均为心房颤动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改良CHADS评分与CHADS2评分对房颤消融预后具有同等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并构建临床预测模型。方法 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次行导管消融术的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开发集和验证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血液学、心脏超声影像学指标等相关因素;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房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借助R软件建立预测房颤术后复发的列线图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阵发性房颤(OR 2.279,95%CI 1.409~3.687,P=0.001)、身体质量指数(BMI)(OR1.089,95%CI1.016~1.167,P=0.016)、左心房内径(LAD)(OR1.931,95%CI1.259~2.963,P=0.003)、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1.758(OR2.443,95%CI1.543~3.869,P <0.001)均是房颤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建立的列线图在开发集中预测房颤术后复发的一致性指数为0.712(95%CI 0.640~0.756),同时也得到验证集验证的支持(C...  相似文献   

7.
明确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非常重要,因其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患者和制定个体化的消融策略,也有助于在术前做好对相应危险因素的管控及对射频导管消融术后有复发倾向的高危人群,进行早期识别并及时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最终得以提高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术的成功率。目前的研究应发现有很多因素可以影响术后心房颤动的复发,例如:年龄、性别、左心耳、左房纤维化等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醛固酮水平对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首次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连续选取2018-10~2019-09于阜阳市人民医院首次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持续性房颤患者51例.房颤复发的定义为消融3个月后发生持续时间≥30 s的房颤、房扑、房速.术后随访1年,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分析相关因素在房颤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HATCH评分系统对典型心房扑动导管消融术后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导管消融的110例典型心房扑动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使用HATCH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并对导管消融后新发心房颤动发生情况随访。分析评分结果与新发心房颤动发生的关系,评价该评分系统对典型房扑导管消融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结果 平均随访(28.85±18.26)个月后,43例患者(39.09%)发生新发心房颤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HATCH积分与新发心房颤动独立相关(风险比:4.484;95%可信区间:2.152~9.343,P0.001)。ROC曲线显示HATCH评分为2分时,AUC值最大,预激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51.2%、85.1%。HATCH≥2分组新发房颤发生率显著高于HATCH2分组(68.75%vs. 26.92%,P0.05)。结论HATCH评分系统可用于典型心房扑动导管消融术后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阵发性和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预测价值的比较。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首次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554例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阵发性房颤394例,持续性房颤160例。根据血常规结果计算NLR值。阵发性房颤行环肺静脉电隔离(CPVI),持续性房颤在CPVI基础上加行线性消融。房颤复发定义为消融3个月空白期后,发生的任何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且持续时间≥30 s。结果平均随访(13.2±3.6)月,阵发性房颤87例(22.1%)复发,持续性房颤51例(31.9%)复发。在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中,复发组NLR均显著高于非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Cox回归和ROC曲线分析显示,NLR对持续性房颤患者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优于阵发性房颤患者[HR=2.421(95%CI:1.688~3.472),P0.05 vs. HR=2.071(95%CI:1.682~2.551), P0.05;AUC=0.721(95%CI:0.633~0.809),P0.05 vs. AUC=0.688(95%CI:0.625~0.751),P0.05]。在阵发性房颤中,NLR预测的最佳临界点为2.07。在持续性房颤中,NLR预测的最佳临界点为2.11。结论 NLR是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并且在持续性房颤中的预测价值优于阵发性房颤。当NLR≥2.07时阵发性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概率明显增加;当NLR≥2.11时持续性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概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S100β水平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观察性研究,连续纳入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首次行三维标测指导下环肺静脉电隔离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前通过ELISA法检测血清S100β水平。导管消融术3个月后(3个月内为空白期)如出现持续时间超过30 s的快速型房性心律失常则定义为复发。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100β水平预测房颤复发的最佳截断值,应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S100β对行导管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结果 (1)共纳入102例患者,平均随访(10.96±2.16)个月,其中25例(24.5%)患者房颤复发。根据ROC曲线确定血清S100β水平预测导管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最佳截断值为13.45 ng/ml,据此将患者分为S100β低水平组(S100β<13.45 ng/ml)46例和S100β高水平组(S100β≥13.45 ng/ml)56例。(2)S100β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的临床基线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和CHA2DS2-VASc评分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g...  相似文献   

12.
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仍有较高的复发率。超声用来评估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率简便快捷,可重复性高。传统超声的结构性预测因子(术前左房直径、左房容积)已被熟识,但最近的研究存在分歧。近期,一些新型超声的功能性预测因子(左心耳血流速度、左房和左室血流速度、左房射血分数、左房应变、估计肺动脉楔压)引起广泛关注,可被广泛运用以指导临床治疗策略,使房颤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需尽早干预治疗。经导管射频消融(RFA)治疗AF已在世界范围内推广,逐渐成为AF的一线治疗方法。大量的研究表明,RFA治疗AF具有较大的优越性,避免了药物复律引起的副作用,总成功率达73.3%,但仍有近26.1%的复发率。因此,降低RFA治疗AF的复发率及寻找RFA术后复发的预测因素对临床医师识别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基础指标、临床特征、病理解剖因素、临床生化指标、消融术式及术后管理等方面综述了AF经RFA治疗后复发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4.
慢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经导管消融术后维持窦性心律(简称窦律)的人数占总消融人数的百分率因采取不同的消融策略而有不同,在70%~95%之间。多种指标影响消融术后的临床转归,病程长、左房大、左房疤痕和纤维化、体表ECGf波频率快振幅低、最大P波时程长是预测慢性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而年龄、体重指数、结构性心脏病指标报道不一,有待进一步研究。慢性房颤是多因素综合的结果,个体差异很大,应根据上述危险因素综合评分,合理选择患者。  相似文献   

15.
近期大量研究显示,一些生物标志物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相关,包括心脏标志物(B型钠尿肽、肌钙蛋白)、炎症相关标志物(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热休克蛋白)、纤维化相关标志物(转化生长因子-β1、半乳糖凝集素-3、基质金属蛋白酶、III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自身抗体)、内皮功能标志物(内皮素-1、同型半胱氨酸、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氧化应激标志物(氧化代谢物衍生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及其受体、糖化血红蛋白)和肾脏标志物(肾小球滤过率、血清尿酸)等。这些生物标志物对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揭示房颤的发生发展机制以及发现新的治疗方法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心房颤动(房颤)与心力衰竭(心衰)常同时存在并相互影响。近年来,多项研究显示,射频导管消融术在治疗房颤伴心衰中的表现优于传统药物,但消融治疗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研究表明,左心房内径、容量和球形度、术后早期复发、左心房疤痕组织与纤维化以及多种生物标志物等可用于预测房颤合并心衰患者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后房颤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校正的QT间期(QTc)延长和炎症的相关性,以及肥厚型心肌病(HCM)合并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北京安贞医院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HCM合并房颤患者。收集术前心电图、经胸超声心动图等其他临床资料,术后定期随访术后复发。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采用Bazett公式校正QT间期。复发定义为消融后3个月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发作。结果共入选72例,随访(8.2±4.1)个月,35例房颤消融术后复发(复发率48.61%)。与未复发组相比,复发组的QTc显著延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显著升高。QTc延长与CRP(r=0.355,P=0.004)、NLR(r=0.331,P=0.004)显著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QTc、NLR与房颤术后复发有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QTc延长是房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当QTc截断值为447ms时,其预测房颤复发的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62.6%。结论 QTc延长可能与高炎症负荷有关,QTc延长独立预测HCM合并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行导管消融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64例。房颤复发定义为消融3个月后发生持续30 s以上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根据消融术前的MHR水平将患者分为MHR≤0.54组和MHR0.54组,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ox回归分析探究影响房颤复发的因素。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18.9±7.7)月,期间共53例(32.3%)患者复发。MHR0.54组患者的房颤复发率为43.9%(36/82),而MHR≤0.54组患者为20.7%(17/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MHR水平与房颤病程、左房内径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呈正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MHR(HR=1.62,95%CI:1.13~2.13;P0.01)、左房内径(HR=1.40,95%CI:1.05~1.86;P=0.021)和早期复发(HR=2.13,95%CI:1.25~3.63;P0.01)是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术前的MHR水平与术后复发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房颤复发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左心房低电压区与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系统检索建库至2020年9月3日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维普、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关于左心房低电压区与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相关性的研究.应用RevMan5...  相似文献   

20.
目的:左心房大小可以预测心房颤动(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的复发。本研究旨在探讨右心房大小是否可以预测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方法:纳入2009-01-2011-12在北京安贞医院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共196例。阵发性房颤的消融策略为双侧环肺静脉隔离(PVI)。术后以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随访患者心律失常复发情况。运用回归分析方法甄别与心律失常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并检测其预测效力。结果:术后随访(25.3±18.1)个月,共有111例消融术后复发。右心房横径(RAD)和左心房内径(LAD,r=0.285,P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r=-0.241,P=0.001)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0.239,P=0.001)有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RAD可以独立预测房颤合并LAD增大患者术后复发(HR 1.044,95%CI1.007~1.082,P=0.021)。其中RAD的截断值为35.5 mm时的预测敏感性为85.4%,特异性为29.2%。KaplanMeier分析两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有显著性差别(Log Rank P=0.034)。结论:右心房增大可以独立预测阵发性房颤合并左心房增大患者的房颤术后远期复发。推测双心房参与房颤的发生与维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