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媛媛  杨柳  张小霜 《陕西中医》2022,43(1):118-120
目的:探究方氏头针结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方法:选取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n=32,方氏头针结合醒脑开窍针法组)和对照组(n=31,常规针刺组),比较治疗前后汉语失语症检查表(ABC)法评分,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行语言功能分级,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CFCP)评分,并观察患者语言能力变化。结果:治疗组在疗程结束后的BDAE语言等级水平、CFCP评分和常规针刺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1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BC分项功能对比可知,治疗组在改善说话、复述、命名能力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理解能力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方氏头针结合醒脑开窍针法对于改善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芒针“循经透刺”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予以芒针透刺联合语言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法+语言康复治疗,每周治疗6 d,连续治疗3周,采用汉语失语症检查法(ABC法)评价语言功能,中国式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测法(CFCP)评价语言沟通能力,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分级标准评定患者运动性失语的分级,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评估患者认知能力。结果:治疗3周后,观察组语言功能(听理解、谈话、复述和命名)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语言沟通能力评分、失语程度和认知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语言功能评分、认知功能评分、言语沟通能力评分和失语程度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30/32),优于对照组的75%(24/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语言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芒针“循经透刺”可促进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降低失语严重程度,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舌五针联合咽后壁放血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舌三针治疗,治疗组采用舌五针联合咽后壁放血治疗.4周后比较2组语言功能疗效及语言功能评分(谈话流利性、谈话信息量、理解能力、复述能力、命名能力、阅读能力、书写能力).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语言功能总有效率分别为93.94%(31/33)和75.00%(24/3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谈话流利性、复述能力、阅读能力、书写能力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谈话信息量、理解能力、命名能力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五针联合咽后壁放血对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舌三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改良型舌针配合Schuell刺激疗法治疗卒中后轻中度运动性失语的疗效。方法将71例卒中后轻中度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予常规卒中基础治疗及康复、Schuell刺激疗法治疗;舌针组3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改良型舌针治疗。2组均治疗6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吞咽评估量表评分及语言功能评分。结果 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舌针组治疗后吞咽评估量表评分升高(P0.05),且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舌针组治疗后谈话、复述评分及语言功能总分均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谈话评分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谈话、复述评分及语言功能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型舌针治疗卒中后轻中度运动性失语患者有一定疗效,可改善患者谈话、复述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旨在通过平行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观察电针廉泉、率谷穴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提供适宜的针刺方案。方法将12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内科治疗及语言功能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电针廉泉、率谷穴治疗,疗程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法(CRRCAE)评定患者的语言功能,以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标准(BDAE)评定患者失语的严重程度。结果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BDAE及RRCAE中的听理解、复述、命名3项指标均有显著性意义的提高(P0.05)。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试验组BDAE及RRCAE中的听理解、复述、命名3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廉泉、率谷穴能明显降低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失语严重程度,提高患者听理解、复述、命名的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所致运动性失语的效果。方法:通过对2017年12月-2019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122例脑梗死所致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语言康复训练,实验组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语言功能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HISS)评分、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CFCP)评分差异。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 0.05);治疗后实验组命名(73.63±9.52)分、口语理解(130.97±15.73)分、复述(82.47±5.77)分、自发语言(14.67±2.7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实验组NHISS(14.35±1.53)分同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CFCP(190.39±12.52)分明显升高(P 0.05)。结论:针对脑梗死所致运动性失语患者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语言功能,改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头针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证据。方法:选将符合研究标准的91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6例予以头针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45例仅予以语言康复治疗。采用汉语失语症检查法及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测验(BDAE)分级法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口语表达、阅读、书写及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组间BDAE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率为45.7%,对照组患者显效率为24.4%,两组患者显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运动性失语临床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头舌针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抽取法平均分为2组,各有60例,观察组给予头舌针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一个疗程为5天,均接受6个疗程治疗。治疗前、后评价比较两组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BDAE)等级、日常生活交流能力量表(CADL)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BDAE等级、C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组间BDAE等级、CADL评分比较,观察组改善明显,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高,(P 0.05)。结论:头舌针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语言康复治疗对脑梗死致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语言康复训练组(针康组)30例、单纯醒脑开窍针刺法(针刺组)30例与单纯语言康复训练组(对照组)30例。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来评定患者的语言功能,作为诊断和疗效判定依据,观察患者失语商(AQ)、自发言语、口语理解、复述、命名4项基本语言功能及日常生活交流能力(CADL)。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AQ和CADL、自发言语、口语理解、复述及命名的评分较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针康组患者AQ、CADL、自发言语、复述和命名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针刺组CADL、复述和命名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康组与针刺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对脑梗死致运动性失语患者有积极作用,且提示对自发言语、复述、命名以及日常生活交流能力方面有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语言功能训练对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针刺配合语言功能训练组(针康组)30例、单纯针刺(针刺组)30例与单纯语言功能训练组(对照组)30例。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评定患者语言功能,作为诊断和疗效判定依据,观察患者失语商(AQ)和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4项基本语言功能。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AQ和自发言语、口语理解、复述及命名的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针康组患者自发言语、复述和命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组与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配合语言功能训练治疗对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有积极作用,且提示对自发言语、复述、命名有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头针与梅花针叩刺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失语疗效。方法:78例缺血性中风失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仅予以语言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头针与梅花针叩刺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语言功能变化状况及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命名、复述、流利性、信息量等语言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7.2%)高于对照组(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性中风失语患者应用头针与梅花针叩刺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疗效较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管氏舌针与常规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失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失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根据管氏舌针穴位图选取聚泉、中矩、金津玉液、心穴、肝穴、脾穴、肾穴点刺,其中肝穴、脾穴、肾穴均取双侧,每穴针刺5 s,采用平补平泻手法,不留针,每天治疗1次。对照组则采用常规针刺,选取廉泉、风池、通里、阴陵泉、太冲,每次留针30 min,采用平补平泻手法,每天治疗1次,2组均治疗20 d,2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CFCP)评分、失语商、改良的汉语成语成套测验ABC评分,运用改良的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标准(BDAE)评价疗效。结果通过治疗后,2组复述、自发谈话语言功能测定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对失语严重程度的改善均具有明显性差异(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失语的严重程度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管氏舌针改善缺血性中风后失语患者临床症状优于常规针刺;可改善中风后失语患者的日常生活对语言的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地黄饮子治疗肝肾两虚证中风失语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地黄饮子加减对肝肾两虚证引起的中风失语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患者采用住院前后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取舒尔氏(Schuell)刺激法进行言语康复训练,30 min/次,3次/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地黄饮子加减治疗,1剂/d,分早晚2次温开水冲服。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CRRCAE),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量表(CFCP),失语商(AQ)和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评定两组患者语言功能。结果:对照组临床愈显率为26.67%,治疗组愈显率为73.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CRRCAE各项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CFCP和A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BDAE分级比较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地黄饮子加减配合Schuell语言训练,可改善肝肾两虚证的中风失语患者的言语功能,能提高患者的CRRCAE,CFCP和AQ评分,减轻BDAE评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头针留针进高压氧舱治疗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运动性失语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法将头针留针进高压氧舱治疗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45例分为头针进高压氧舱组23例及头针组22例,2组患者在给予基础语言康复训练的同时,分别给予头针留针进高压氧治疗及头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法、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CFCP)对2组患者语言能力、日常生活语言沟通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谈话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提高(P0. 01),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头针进高压氧舱组理解、复述、命名、CFCP评分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1),与头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头针留针进高压氧舱治疗可提高脑梗死患者语言功能、日常生活语言沟通能力,且优于单纯头针治疗。  相似文献   

15.
张兰 《四川中医》2014,(1):148-149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103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康复组,以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前各两组自发言语、口语理解、复述、命名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后组内比较,自发言语、复述、命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提高。口语理解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自发言语、复述、命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口语理解无显著性差异(P0.05)。考虑运动性失语患者口语理解力损伤相对较小,所以治疗的空间较小。结论:针刺法可以明显改善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李辉  吕颖霞 《新中医》2014,46(6):178-180
目的:观察眼针疗法配合语言康复训练对脑梗死致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28例,眼针组给予眼针疗法,康复组给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针康组给予眼针疗法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3组均治疗30天。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来评定患者的语言功能,作为诊断和疗效判定依据,观察患者失语商(AQ)、自发言语、口语理解、复述、命名4项基本语言功能及日常生活交流能力(CADL)。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口语理解、自发言语、命名及复述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后针康组患者自发言语、命名及复述评分与康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后眼针组患者命名及复述评分与康复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AQ和C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与康复组治疗后比较,眼针组CADL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针康组AQ和CADL分值均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眼针疗法和语言康复训练均对脑梗死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有效,但两种治疗方法结合治疗对脑梗死致运动性失语更有积极作用,且提示对自发言语、复述、命名方面的治疗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针刺五泉穴联合强制性诱导语言疗法对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中国式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CFCP)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9年2月我院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70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语言康复训练,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针刺五泉穴联合强制性诱导语言疗法。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构音清晰度、治疗前、治疗1周及治疗3周CFCP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57%(31/35),高于对照组的65.71%(23/35)(P 0.05);治疗后观察组构音清晰度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1周、治疗3周观察组CFCP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针刺五泉穴联合强制性诱导语言疗法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效果显著,能恢复患者言语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语言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8.
头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头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90例患者分为头电针组、体针组和语言组3组,每组均为30例.头电针组给予针刺优势半球头穴线和头部腧穴配合电针治疗,体针组给予针刺穴位体针为主,语言组给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自发言语、听语理解、复述及命名的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治疗后头电针组患者自发言语、复述和命名与体针组及语言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体针组与语言组各项指标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运动性失语患者的失语程度在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结论:针刺以头皮针为主配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有积极作用,且对自发言语、复述、命名方面有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舌三针配合头针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5例中风失语症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21例、常规组22例和康复组22例,治疗组采用头针+舌三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常规组采用常规体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康复组仅行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语言功能评分和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语言功能评分和NIHS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治疗后,与常规组相比,治疗组自发谈话、复述、命名、阅读、书写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听理解、复述、阅读、书写评分项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康复组相比,治疗组各项语言功能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NIHSS评分优于常规组和康复组(P0.05)。临床疗效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8%,常规组总有效率为77.27%,康复组总有效率为72.73%。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常规组和康复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三针配合头针治疗中风失语症疗效较好,优于常规体针和单一语言康复训练,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语言康复治疗中风后感觉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中风后感觉性失语患者按就诊单双日分为治疗组32例(针刺加语言康复,单日)和对照组34例(语言康复组,双日)。治疗组采用头皮针(语言二区、三区、运用区及视区)、舌针、体针相结合,并在头皮针留针时进行语言训练,对照组仅予语言康复训练。两组治疗前后予《汉语失语症检查法》评定失语状况,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针刺加康复训练治疗感觉性失语与对照组相比总有效率及自发谈话、理解、复述、命名功能都有差异(P<0.05)。结论:针刺加康复训练治疗感觉性失语疗效优于单纯语言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