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对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疗效。方法:104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各52例,两组均给予脑梗死基础治疗,西药组加服西酞普兰,针刺组加用针刺治疗,治疗3周。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浆leptin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组血浆leptin浓度(21.04±6.95ng/m L)、西药组(32.11±8.45)ng/m 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针刺组71.15%,西药组48.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NIHSS、HAMD、ADL评分均显著优于西药组(P0.01)。结论:针刺治疗PSD疗效较好,并可降低血浆leptin。  相似文献   

2.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现代医学中尚无安全有效的疗法,而针刺作为有效、经济、安全的"绿色疗法"治疗PSD效果显著。文章归纳和总结中西医对PSD发病机制的认识、近5年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相关临床报道、当前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临床和科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辨证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6例。给予脑梗死常规基础治疗,西药组加服西酞普兰20 mg;针刺组予针刺辨证治疗。21天治疗结束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针刺组69.44%,西药组41.67%,2组比较,经Ridit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1天后,2组NIHSS、HAMD、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项评分比较,针刺组NIHSS、HAMD、ADL评分均较西药组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辨证治疗不但可以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症状,而且能够促进神经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治疗PSD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游毅  王利  朱乐萍  Mina  王长德 《北京中医药》2022,(9):1044-1048
目的 观察解郁方口服联合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2021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收治的卒中后抑郁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氟西汀胶囊20 mg,1次/d口服;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解郁方口服+针刺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评价抑郁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神经缺损程度,日常生活量表(ADL)评分评价日常生活能力;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IL)-1、IL-6;检测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统计临床不良反应。同时引入效应量指标Cohen’s d作为效果指标。结果治疗后,2组HAMD-17评分、SDS评分、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HAMD-17评分、NIHSS评分具有中等效应(0.5相似文献   

5.
张振风  洪帅  郭二凤  韩冰 《新中医》2023,55(13):139-143
目的:观察针刺四冲穴联合圣愈汤对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卒中后失语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语言训练,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圣愈汤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四冲穴治疗。比较2组中医证候评分、语言功能、神经功能及临床疗效,检测2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1 (ET-1)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6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神志昏蒙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自发谈话、复述、理解、命名评分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GRP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CG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经颅磁刺激(TMS)对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情绪的改善、神经功能的恢复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102例卒中后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2例。两组均给予卒中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氟西汀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联合TMS治疗,共治疗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和治疗8周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并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检查患者免疫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4周后,两组CD4~+水平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CD8~+、IL-2、IL-6水平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CD3~+、CD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CD8~+、IL-2、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TMS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情绪和神经功能,并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电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予Schuell语言训练,每次30 min;治疗组予头针联合电针(翳风、百会、后溪、通里),每次20 min。2组均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16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评价2组患者失语程度、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CFCP)评分及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评分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失语程度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CFCP、WAB评分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CFCP、WA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1%(41/45),对照组为75.56%(34/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联合电针可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语言理解、表达及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促进卒中后抑郁患者情绪改善及神经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8例卒中后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针刺组各54例,分别采用常规西药、针刺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HAMD、NIHSS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针刺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针刺组患者改善情况更为显著(P0.05);针刺组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低于对照组的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情绪、促进神经功能康复,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观察针药结合疗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综合疗效。方法:将15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针刺治疗组与针药结合组,采用单盲的方法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肢体功能、ADL及血清NE与5-HT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肢体功能、ADL及血清NE与5-HT含量均有显著改善,其中针药结合组在这些指标治疗前后差值方面显著优于药物治疗组与针刺治疗组。结论:针药结合疗法治疗卒中后抑郁较单纯针刺或药物治疗均显示出了明显的综合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针刺不同组穴治疗中风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选出最佳穴位处方。方法将108例PSD患者随机分为3组,内关组、太冲组和百会组,每组36例,每日针刺1次,每星期5次,3星期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3组临床疗效,并对3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NIHSS)、生活质量量表评分(QOL)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内关组、太冲组、百会组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有效率分别为72.2%、75.0%、86.1%,3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NIHSS评分、QOL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NIHSS评分、QO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组在改善患者抑郁症状、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质量方面都有一定疗效,但百会组在改善患者抑郁症状方面疗效优于内关组和太冲组;3组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质量方面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背俞穴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疗效。方法:93例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50例。两组均用基础治疗及头针治疗,观察组加用背俞穴针刺。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84.00%、对照组65.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oCA、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联合背俞穴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头穴透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头穴透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采用计算器随机法,分为针灸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结果表明,针灸治疗组4周总有效率为80.0%,8周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Zung量表评分值较西药对照组下降明显。为针灸治疗卒中后抑郁症提供新思路及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针刺夹脊穴治疗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76例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8例.观察组给予醒脑开窍针联合针刺夹脊穴及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2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8、12周时采用Fugl Meyer量表及Barthel指数量表评估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Fugl Meyer评分治疗后4周[(66.9±11.7)分比(63.6±11.3)分,t=2.247]、8周[(73.2±11.2)分比(67.4±10.7)分,t=2.896]、12周[(79.6±12.4)分比(71.3±11.6)分,t=3.283]及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后4周[(52.3±9.2)分比(48.3±8.7)分,t=2.438]、8周[(62.5±9.4)分比(55.6±8.8)分,t=3.196]、12周[(68.9±10.5)分比(60.4±9.7)分,t=4.395]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35/38)、对照组为71.1%(27/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0,P=0.038).结论 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针刺夹脊穴可明显缓解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肌肉痉挛程度,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张合红 《河南中医》2013,33(2):275-276
目的:观察针药联合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卒中后抑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治愈17例,好转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愈9例,好转1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联合治疗卒中后抑郁有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六神穴"针刺配合心理护理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抑郁病例皆以给予常规内科及综合康复治疗为基础治疗,并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六神穴"针刺配合心理护理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治疗8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两者之间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六神穴"针刺配合心理护理可以显著地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头穴配合俞原配穴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两组,分别为针刺组和药物组,每组各30例。针刺组采用头穴配合俞原配穴进行针刺治疗,药物组给予西药黛力新进行相应治疗。结果:两组患者进行相应的疗程治疗后针刺组在HAMD、MESSS评分均较药物组改善明显,同时,针刺组治疗PSD总有效率为86. 67%,药物组总有效率为73. 33%,两组比较针刺组HAMD、MESSS评分及总有效率均优于药物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头穴配合俞原配穴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是一种干预PSD的有效中医疗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运用头穴针刺配合带针康复训练治疗儿童自闭症的疗效。方法:将54例自闭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7例。两组用同样方法进行语言行为训练、感觉统合训练等康复训练。治疗组进行头穴针刺治疗,带针进行训练,而对照组不予针刺治疗。在治疗前和4个疗程结束后,运用儿童自闭症评定量表(CARS)和自闭症儿童行为量表(ABC)进行评估并对比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病例治疗后CARS评分、ABC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后CARS评分、AB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评分不如治疗组降低显著。结论:头穴针刺配合带针康复训练对儿童自闭症疗效明显,优于单一的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针刺八髎穴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中风后尿潴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后实施头针及针刺八髎穴)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30例。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排尿次数、均次尿量、膀胱残余尿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27/30),高于对照组的66.67%(20/30)(P0.05)。观察组排尿次数、均次尿量高于对照组,膀胱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风后尿潴留采用头针联合针刺八髎穴治疗能提升排尿能力,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