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色素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常发生骨转移,文献[1~3]报道骨转移率为6.9%~9.5%。但临床以骨转移灶症状为首发症状的黑色素瘤罕见,Stewart等[1]报道其占骨转移性黑色素瘤的0.3%。我们收治以脊柱转移灶症状为首发症状的恶性黑色素瘤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肾癌合并骨转移,尤其是以骨转移灶为首发症状的患者日渐增多,50%患者就诊时已存在转移灶^[1]。我科共收治13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随着肝细菌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病率增加和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延长 ,HCC骨转移发生率有上升趋势。约 5%~ 7%的 HCC以骨转移为首发症状 ,易造成临床误诊。本文综述了 HCC骨转移特别是以骨转移为首发症状的 HCC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和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4.
肝细胞癌骨转移的诊断和治疗(文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肝细菌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病率增加和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延长,HCC骨转移发生率有上升趋势。约5%~7%的HCC以骨转移为首发症状,易造成临床误诊。本文综述了HCC骨转移特别是以骨转移为首发症状的HCC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和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简称骨显像)与MRI对脊柱骨转移癌灶的检出情况。方法:对46例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的患者行骨显像与MRI检查(两种检查间隔时间不超过2周内),凡MRI的T1加权像表现为低信号强度且T2加权像表现为高低混杂或高信号强度和/或骨骼显像表现为明显的放射性聚集和/或X线平片或CT显示骨质破坏的椎体均认为是肿瘤骨转移。结果:①骨显像、MRI对脊柱骨转移癌的检查出率接近(P>05);②骨显像对脊柱骨转移癌检出的椎体数高于MRI(P<0001);③肿瘤脊柱转移以胸椎、腰椎多发;④骨显像单发病灶有一定的假阳性(3/5),MRI单发病灶假阳性少(0/9),但MRI显示单发病灶的部分病例(4/9)经骨显像证实为多发病灶。结论:骨显像较MRI能更有效地检出脊柱骨转移癌灶,是早期诊断脊柱转移癌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脊柱转移瘤诊治中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脊柱转移瘤的首发症状常常表现为局部疼痛,与脊柱退变、骨质疏松等引起的疼痛常难以鉴别。早期X线片无特殊表现,不少患者既往亦无肿瘤病史,故容易漏诊。当影像学发现明确的转移灶时,还应加强多发转移灶和原发灶的搜寻。因此,除应强调临床、影像学、病理三结合原则外,脊柱转移瘤的早期诊断还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脊柱是骨转移癌最常发生的部位[1],在所有的骨转移癌病例中,约有2/3患者的转移灶位于脊柱[2].其中,易转移至脊柱的原发恶性肿瘤类型为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肾癌等[3].脊柱转移癌对患者生存质量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疼痛、病理性骨折、神经根或脊髓压迫症状以及慢性进行性脊柱畸形等[4].在脊柱转移癌的治疗中,原发肿瘤的治疗是整套治疗方案的基础,对于转移病灶的外科治疗(无论其原发肿瘤部位及病理类型)[5~7],已证实对于改善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及生存期有一定的帮助[8].笔者将着重对脊柱转移癌外科治疗的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SPECT诊断脊柱转移瘤6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确诊的65例脊柱转移瘤结果表明,最常见的骨转移瘤部位是腰椎,30例(46.1%);依次为胸椎22例(33.8%);颈椎9例(13.8%);骶椎4例(6.1%),多椎体骨转移瘤59例(90.8%),单椎体骨转移瘤6例(9.2%)。脊柱转移瘤中转移灶除1例为"冷区"显像外,其余转移灶均为"热区"显像。SPECT是一种有较高灵敏度的检查方法,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可早于X线照片,检出转移灶的数目也优于X线照片及CT,其对疗效的观察和预后判断亦有价值。  相似文献   

9.
神经鞘瘤是椎管内常见的神经源性肿瘤,以脊柱中颈段、胸段多见.患者通常发病缓慢,病程较长,首发症状常表现为沿神经根分布区的放射痛.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神经鞘瘤患者并不多见,文献报道更少.我院收治1例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椎管内神经鞘瘤延误诊断患者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核素骨像与MRI对脊柱骨转移癌的检出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简称骨显像)与MRI对脊柱骨转移癌灶的检出情况。方法:对46例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的患者行骨显像与MRI检查(两种检查间隔时间不超过2周内),凡MRI的T1加权像表现为低信号强度且T2加权像表现为高低混杂或高信号强度和/或骨髂显像表现为明显的放射性聚集和/或X线平片或CT显示骨质破坏的椎体 认为是肿瘤骨转移。结果:1骨显像、MRI对脊柱骨转移瘤的检查出率接近(P〉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不同组织学类型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在全身骨扫描中的表现.方法 对216例肺癌患者进行全身骨扫描检查,并对可疑患者选择性地进行MRI、CT、X线以及血清碱性磷酸酶检查.诊断骨转移时结合MRI、CT等相关检查,如果全身骨扫描存在多发或不对称异常浓聚则认为存在骨转移;如果没有明确的异常浓聚或异常浓聚部位有明确的良性病变如外伤、骨关节炎、退行性变等则被除外骨转移.结果 216例患者中共诊断骨转移104例(48.1%).骨转移以多灶性转移为主(74.0%).在组织学类型上,以肺腺癌转移率最高,达61.3%(P<0.05),其次依次为鳞癌、其他非小细胞肺癌、大细胞癌.骨转移部位以胸部最多见,为60.6%(P<0.05),其次为脊柱及盆腔等.结论 全身骨扫描是目前诊断肺癌骨转移主要手段之一,不同组织类型的肺癌其骨转移几率不同,其中以肺腺癌最高,不同部位肺癌骨转移概率也不同,其中以胸部发生率最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转移性前列腺癌转移病灶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9年3月诊断为前列腺腺癌转移的病例24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其转移灶的部位和数量进行分析,并观察转移灶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免疫组织化学相关指标的表达。结果 24例病人中,转移部位有骨和远处淋巴结、肠道、输尿管、肺、肝脏、腹膜后,大部分骨转移患者为多灶性转移。转移灶肿瘤细胞多大小一致,核仁明显,部分可见核深染细胞,胞浆淡染或红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K7-(13/14),CK20-(14/14),PSA+(14/14)。结论骨转移是前列腺癌的常见部位,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少见部位的转移,并以首发症状就诊,认识前列腺癌的可能转移部位有助于临床精准诊疗。对于CK7-、CK20-的上皮性肿瘤的老年男性患者,应考虑到前列腺癌的可能,加做PSA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药物去势治疗后前列腺癌骨转移灶的组织病理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药物去势治疗后前列腺癌骨转移灶的组织变化。方法 对7例前列腺及骨转移灶穿刺结果阳性的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采用药物去势治疗,对比观察原发肿瘤和骨转移灶组织去势前后变化。结果 7例治疗后2个月前列腺肿物消失。5例PSA在2个月内恢复至正常水平,其中2例因脊髓压迫症状行骨科手术,骨病灶病理检查发现腺泡型癌细胞消失,肿瘤骨小梁数量减少,免疫组化PSA染色阴性。2例局部骨灶进行性发展者行骨病灶切除,病灶处组织学检查发现腺泡型癌细胞,其中夹杂大量的肿瘤样骨组织,免疫组化PSA染色阳性。PSA及影像学检查见有与骨灶局部改变相对应的表现。结论 去势治疗可使前列腺及骨转移灶的肿瘤细胞部分或全部消失,PSA及影像学检查可表现出骨转移灶的相应变化,并为治疗提供确切依据。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髓外硬膜下黑色素瘤在临床上极为罕见,发生率约为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黑色素瘤的1/2[1],主要以脊髓压迫症状为首发临床表现,常被误诊为脊膜瘤、神经鞘瘤等[2],最终确诊需结合病理.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尚无统一标准[3-4],相关文献多为病例报告,治疗方法主张以手术完全切除为主,不能完全切除者结合术后放、化疗,可在一...  相似文献   

15.
68例肺癌骨转移部位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特点。方法: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癌骨转移多发者占81.1%,单发者18.2%,肺癌患者中腺癌发生骨转移占65.7%,鳞癌34.21%,小细胞未分化癌38.89%,骨转移的部位胸部66.18%,脊柱52.94%,骨盆42.64%,四肢30.88%,头颅20.59%,腺癌以肋骨,脊柱,骨盆转移迷主,鳞癌及小细胞肺癌以胸部和脊柱转移为主,X线,CT,MRI检查提示骨转移以溶骨性破坏的占82.35%,成骨性骨破坏11.76%,混合性损害5.88%,结论:肺癌骨转移以多发性,溶骨性骨破坏为特征,腺癌骨转移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小细胞癌及鳞癌。  相似文献   

16.
恶性肿瘤常发生骨转移,以乳腺癌最多,且在早期即可出现,甚至为潜在恶性肿瘤的首发表现。研究旨在评估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发生率,并对非手术治疗的效果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和分析非典型胸腰椎结核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特点,为非典型脊柱结核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13年12月~2018年12月明确诊断并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资料,根据影像学特点筛选出非典型胸腰椎结核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20~71岁(44.2±18.7岁)。2例以腹股沟区包块为首发表现,2例患者以发热和咳嗽首发症状,其余患者均以腰背痛首发症状。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为5~8分(6.2±0.8分)。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C级1例,D级3例,E级9例。术前均行X线片、CT和MRI检查,影像学上未见明显椎间隙狭窄、后凸畸形,CT可见不同程度的椎体骨破坏或囊性变、边缘硬化灶、"磨玻璃"样改变,MRI表现为椎体破坏、炎症水肿和椎旁脓肿改变。4例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r tomography,PET-CT)检查,10例行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 Spot, ELISPOT)检查均为阳性,4例术前...  相似文献   

18.
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了解原发性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原发性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以女性多见,平均发病年龄56岁,病程5.8个月;首发症状以血便为最常见,其次为肛门肿物突出。94.7%的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在距离肛缘5.0cm范围内;肿瘤最大径(3.3±2.1)cm;其中54.5%可活动;有19.1%的肿瘤表面光滑;6.6%的肿瘤质地软;14.0%同期发现转移,肝转移最常见,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其次;的病例出现误诊,超过者被误诊为良性疾病;手术治疗中以Miles术为主,经肛门局部切除术其次。结论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极易误诊。手术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9.
社会老龄化带来了疾病谱的改变,癌症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呈逐步增高趋势,加上衰老使老年人机体免疫力减退,肿瘤更容易向远处转移,最常发生的有肺转移、肝转移和骨转移.60岁以上癌症患者中60%可伴有骨转移,常见骨转移部位有颅骨、脊柱、骨盆、股骨以及肱骨近端.肿瘤骨转移发生机制为,原发肿瘤灶内血管组织增殖,肿瘤细胞入侵后形成癌栓并随着血液循环附着于骨骼毛细血管床,然后肿瘤细胞自血管内侵入周围软组织,最终导致肿瘤骨转移[1].按发生肿瘤骨转移概率高低排序,由高至低依次为乳房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肺癌、肾癌以及消化道肿瘤.一旦形成骨转移,发生病理性骨折的概率就大大增加,应当引起临床医生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0.
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化疗治疗肺癌椎骨转移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癌骨转移以腰椎骨转移多见,其次为胸椎、骶椎、颈椎,占脊柱恶性肿瘤的一半以上。临床症状主要为剧烈顽固性疼痛,甚至截瘫。全身用药及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为此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主要作用:加固椎体强度、缓解疼痛和稳定脊柱。PVP应用于骨转移癌,在国外文献已有较多报道,国内报道尚少,我院自2002年2月至今,采用PVP 泰索帝 顺铂,治疗14例肺癌椎骨转移,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