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关节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腘窝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20-12诊治的57例腘窝囊肿,25例采用关节镜下双后内侧入路治疗(关节镜组),32例采用开放手术治疗(开放组)。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与Rauschning-Lindgren分级。结果 5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神经及血管损伤。关节镜组切口长度比开放组短,手术时间比开放组短,住院时间也明显短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8.4(3~12)个月。关节镜组随访期间无囊肿复发;开放组2例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出现囊肿复发,进行关节镜手术治疗,术后未再复发。关节镜组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低于开放组,Rauschning-Lindgren分级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开放手术治疗腘窝囊肿,关节镜下双后内侧入路治疗腘窝囊肿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而且腘窝囊肿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切除腘窝囊肿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腘窝囊肿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关节镜下囊肿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6个月。观察组的术后复发率以及康复时间少于对照组,术后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Rauschning-Lindgren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血管、神经、肌肉损伤及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行腘窝囊肿切除术效果良好,可以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和康复时间,并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与开放手术治疗腘窝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7年3月采用手术治疗的腘窝囊肿患者81例,其中关节镜下治疗组42例,平均年龄(47.5±8.3)岁,开放手术治疗组39例,平均年龄(45.8±7.9)岁。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膝关节MRI检查明确囊肿诊断。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并依据手术前后膝关节VAS和Lysholm得分,Rauschning和Lindgren分级结果评估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关节镜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40.2±6.5)min,住院(5.8±2.4)d,切口长度(1.0±0.2)cm,开放治疗组手术时间(41.5±7.2)min,住院(10.1±2.5)d,切口长度(11.0±1.3)cm。术后两组均无神经血管损伤,症状及关节功能明显改善,4例开放组患者术后伤口发生浅表感染,定期换药后愈合。2例患者经开放手术治疗3个月后囊肿复发,二次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后症状消失。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及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组内患者膝关节VAS、Lysholm评分、Rauschning和Lindgren分级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腘窝囊肿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关节镜下双后内入路腘窝囊肿全切术、关节镜内引流术和传统切开手术的治疗腘窝囊肿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46例腘窝囊肿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关节镜下双后内入路组(A组)、关节镜内引流组(B组)和传统切开组(C组)。A组患者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47~79岁,平均(59.42±9.95)岁。B组患者15例,其中男3例,女12例;年龄16~74岁,平均(58.13±15.73)。C组患者19例,其中男9例,女10例;年龄40~72岁,平均(56.00±8.52)岁。比较三组患者切口长度、术后住院天数、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和Rauschning-Lindgren腘窝囊肿分级情况及末次随访的复发情况。结果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9.65±6.60)个月。C组分别与A组、B组的切口长度、术后住院天数、术后6个月Rauschning-Lindgren分级和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组患者无复发,B组2例(13.3%)复发,C组5例(26.3%)复发,三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手术治疗明显优于传统切开手术,关节镜双后内入路全切术较关节镜内引流手术更彻底切除囊肿,复发率更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与镜下单纯内引流相比较,评价关节镜下内引流联合囊壁切除治疗腘窝囊肿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12月,腘窝囊肿83例患者(95膝)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2例(49膝)采用单纯关节镜下切除关节腔与囊肿间活瓣建立内引流;41例(46膝)采用关节镜下活瓣切除内引流,联合囊壁切除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超声检查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内引流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引流切除组(P0.05)。内引流组5例患者出现内侧切口渗液,引流切除组所有患者切口愈合良好。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减少,而Lysholm评分显著增加(P0.05)。两组患者术后1、3、7 d的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引流切除组的Lysholm评分均显著优内引流组(P0.05)。末次随访时腘窝超声检查显示残余囊肿,内引流组为15例(30.61%),引流切除组为2例(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活瓣切除内引流联合囊壁切除治疗腘窝囊肿近期临床效果优于单纯活瓣切除内引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局部麻醉全关节镜下腘窝囊肿摘除联合膝关节清理术治疗腘窝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4例腘窝囊肿患者采用局部麻醉全关节镜下腘窝囊肿摘除联合膝关节清理术治疗,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的54例腘窝囊肿患者作为对照。观察两组麻醉时间、镇痛效果、麻醉满意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麻醉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随访期间囊肿复发情况。结果局麻组麻醉时间缩短、VAS评分增高、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6例发生麻醉并发症,其中头痛及腰痛2例,恶心呕吐2例,尿潴留2例;局麻组无麻醉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局麻组7例复发,对照组4例复发。末次随访时,根据Rauschning和Lindgren分级标准:对照组0级21例、Ⅰ级17例、Ⅱ级16例;局麻组0级33例、Ⅰ级11例、Ⅱ级10例。术后两组分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麻醉全关节镜下腘窝囊肿摘除联合膝关节清理术治疗腘窝囊肿安全、有效、创伤小,囊肿复发率低,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后侧入路治疗腘窝囊肿的临床疗效及其与传统开放手术的比较.[方法]将40例腘窝囊肿患者分为两组:A组21例,关节镜下后侧入路治疗,按Rauschning和Lindgren腘窝囊肿分级法Ⅰ级2例,Ⅱ级9例,Ⅲ级10例;B组19例,传统开放手术治疗,Ⅰ级2例,Ⅱ级9例,Ⅲ级8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切口长度、囊肿复发率、恢复至0~Ⅰ级的好转率.[结果]患者均获得8 ~18个月随访,平均(12.7±2.4)个月.A组手术切口长度(1.3±0.2) cm,显著低于B组(6.1±0.5) cm(P<0.05);A组术后复发率9.5%,B组10.5%,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A组术后好转率为90.5%,B组89.5%,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关节镜下后侧入路治疗腘窝囊肿疗效令人满意,相比传统开放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3):2138-2142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复位结合经皮髌骨针张力带固定治疗Rockwood Ⅱ-Ⅲ型髌骨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手术治疗的Rockwood Ⅱ-Ⅲ型髌骨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例采用关节镜辅助复位结合经皮髌骨针张力带固定,40例采用传统切开复位髌骨针张力带内固定技术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和术后随访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虽然关节镜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放组(P0.05),但关节镜组的切口长度明显小于开放组,关节镜组透视次数明显少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减少,Lysholm评分和ROM显著增加,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关节镜组的VAS评分、Lysholm评分和ROM均显著优于开放组(P0.05)。影像评估方面。术后第1 d两组患者骨折移位程度均较术前显著减小(P0.05),关节镜组骨折复位情况显著优于开放组(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复位结合经皮髌骨针张力带固定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可以在直视下进行骨折复位,术中可行关节腔冲洗、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功能恢复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膝关节镜下治疗老年骨关节炎合并腘窝囊肿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间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合并腘窝囊肿的患者5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关节镜组(n=25)和开放手术组(n=25),随访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率和囊肿复发率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12个月,平均(10.2±2.1)个月,随访率为100%。关节镜组患者手术时间[(30.2±3.4)min]长于开放手术组[(19.9±2.3)min],术中出血量[(4.5±1.8)ml]少于开放手术组[(38.2±8.1)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67,t=20.31,P<0.05),术后0级恢复率关节镜组为88%,开放手术组为80%,囊肿复发率关节镜组为4.0%,开放手术组为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关节镜治疗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合并腘窝囊肿患者创伤小,术中出血少,但在提高患者术后0级恢复率、降低复发率等方面仍需大样本的研究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开放外侧踝关节融合与关节镜踝关节融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本科行踝关节融合治疗的终末期踝关节病患者47例,依据手术方式,27患者采用开放外侧踝关节融合术,20例采用关节镜下融合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开放外侧融合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关节镜融合组(P0.05),但开放外侧融合组术后引流量和平均住院时间显著大于关节镜融合组(P0.05)。两组患者均随访12个月以上,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减少,而AOFAS评分显著增加(P0.05)。术前和术后12个月时,两组间VAS和AOFAS评分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但术后6个月,关节镜融合组的VAS和AOFAS评分显著优于开放外侧融合组(P0.05)。影像方面,术后3个月时两组患者踝关节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所有患者均获骨性融合。术后复查开放外侧融合组胫距角外翻角显著大于关节镜融合组(P0.05)。[结论]开放外侧踝关节融合与关节镜踝关节融合均能有效纠正畸形、改善踝关节功能,相比之下,关节镜融合术医源性损伤小,近期临床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2015年1月连续接受手术治疗的153例单节段伴有单侧神经根性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68例行经皮全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内镜组),85例行开放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开放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Mac Nab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内镜组有1例出现神经根损伤。其他患者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内镜组手术时间大于开放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小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内镜组显著小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腿痛VAS评分内镜组小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腿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末次随访时ODI指数小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腰痛、腿痛VAS评分显著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腰痛、腿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组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腿痛VAS评分小于术后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全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是开放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很好的替代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跗关节镜入路与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7月~2018年9月本院手术治疗的45例(52足)跟骨骨折患者。依据手术入路将患者分为两组,关节镜组21例(23足),跗骨窦组24例(29足)。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关节镜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跗骨窦组(P0.05)。关节镜组无神经损伤,跗骨窦组2例患者发生腓浅神经损伤。跗骨窦组4例发生皮缘坏死及浅表感染,经换药治疗后感染均控制。两组患者随访14~18个月,关节镜组下地行走时间和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跗骨窦组(P0.05)。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减少,而AOFAS评分显著增加(P0.05)。术后1周,关节镜组VAS评分显著小于跗骨窦组(P0.05),术后2个月及末次随访,关节镜组AOFAS评分显著大于跗骨窦组(P0.05),其他相应时间点两组间VAS和AOFA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术后关节镜组的Bohler角、跟骨长度、宽度均显著优于跗骨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issane角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能够提高跟骨的复位质量,显著减少手术切口并发症,但学习曲线较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后内入路治疗腘窝囊肿的疗效分析,并将其与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方式作比较。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68例腘窝囊肿患者,男30例,女38例;年龄33-61岁,平均(43.01±5.39)岁。其中关节镜下后内入路手术治疗组32例,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组36例。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复发情况,并采用Rauschning和Lindgren腘窝囊肿分级评分标准、Lysholm膝关节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判定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5-12个月随访,平均(8.46±2.40)个月。术后关节症状明显缓解,关节功能明显改善。关节镜手术组无囊肿复发,开放手术组有2例在手术后3-6个月复发,经关节镜下手术后症状消失。关节镜治疗组患者在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复发情况、膝关节VAS、Lysholm膝关节评分、Rauschning和Lindgren腘窝囊肿分级评分标准均明显优于开放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后内入路治疗腘窝囊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联合关节镜与常规单髁置换治疗膝内侧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9月~2017年6月就诊本科准备行单髁置换术的患者83例(94膝),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联合组49膝行关节镜联合单髁置换术,常规组45膝行常规单髁置换术。记录围手术期资料,采用关节活动度(ROM),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西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指数(WOMAC),膝关节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临床效果。[结果]联合组有1膝镜下外侧间室局部软骨病变为Outerbridge IV级,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余82例(93膝)行单髁置换术。联合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12~45个月,平均(30.32±10.51)个月,与术前相比较,末次随访时两组ROM、KSS、WOMAC和VAS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联合组ROM、WOMAC和VAS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K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关节感染、假体松动等并发症。[结论]尽管关节镜联合单髁置换增加了手术时间,但能更准确选择手术适应证,并改进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大宗临床病例比较经皮与开放椎弓根钉固定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6月~2018年8月在本院及协作医院手术治疗的58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经皮组300例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开放组288例采用传统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经皮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和术后下地时间方面显著优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88例患者随访时间6~25个月,平均(15.37±3.29)个月。两组患者VAS和ODI评分随时间推移而显著减少,而JOA评分显著增加,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间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 d,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经皮组VAS评分小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ODI评分和JOA评价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两组患者术后3 d时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均较术前显著增加,而Cobb角显著减少(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均较术后3 d时有轻度丢失,Cobb角均较术后3 d时有轻度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和Cobb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效果更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关节镜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116例双侧臀肌挛缩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为关节镜手术组56例,对照组为传统开放手术组60例,根据蔡斌等[1]疗效标准评价疗效,并对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镇痛药物应用、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复发率等进行比较.[结果]经术后6个月~11年的随访,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关节镜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术后镇痛药物应用、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5项指标明显优于切开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疗效、复发率与切开手术组无显著差异,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关节镜治疗臀肌挛缩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快、手术瘢痕小、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等优点,且疗效肯定,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腘窝囊肿内引流术和囊壁切除术两种手术方式疗效差异。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21年6月关节镜手术治疗腘窝囊肿54例,年龄44~72(62.67±6.08)岁,病程1~72(15±14)个月。其中24例采用关节镜下腘窝囊肿内引流术(囊内引流组),30例采用关节镜下腘窝囊肿壁切除术(囊壁切除组)。术前主要症状包括膝关节疼痛、肿胀、行走疼痛、膝关节伸屈受限、腘窝酸胀、腘窝肿块等。术后1、3、6个月及1、2年门诊常规复查,对两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术前、术后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glue scale,VAS)、膝关节Lysholm评分,并发症等进行观测并比较。结果:54例均获随访,时间6~24(13.89±4.29)个月,术中无相关血管、神经损伤。手术切口皆Ⅰ期愈合,无膝关节感染。两组术中出血量、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术后1个月膝关节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术前、术后1个月VA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治疗不同分期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疗效。[方法]选取自2011年2月~2015年2月就诊于本院的年龄60岁并按K-L分期方法分级的I~IV级的KOA内侧间室患者12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有限组和广泛组,每组64例。两组相应分别行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和广泛清理术,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情况、Lysholm评分及VAS评分。[结果]有限组手术时间短于广泛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引流量与术后下地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的Lysholm评分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有限组中Ⅰ级和Ⅱ级患者的Lysholm评分高于广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Ⅲ级和Ⅳ级患者的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两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可以有效的改善KOA内侧间室患者的关节功能,尤其是对I、II级患者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镜下双后内入路腘窝囊肿全切除术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2017年11月~2019年11月,对12例腘窝囊肿患者采用关节镜双后内入路行囊肿全切术,建立后内侧标准入路,于后内侧标准入路的近端2~3 cm处利用针刺定位方法建立后内侧高位入路。标准入路为观察入路,高位入路为操作入路。在后关节囊薄弱区或裂隙,探查囊肿。通过双后侧入路,使用刨削器打开囊壁,直视下完整切除囊肿内壁,当见脂肪组织时,停止操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69.75±8.37)分显著增加至术后6个月的(90.25±4.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Rauschning-Lindgren分级为0级9例,Ⅰ级2例,Ⅱ级1例。至末次随访时,所用患者均无腘窝囊肿复发。[结论]关节镜下双后内入路腘窝囊肿全切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短期内及可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ETHIBOND线与Inlay切开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40例急性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依据住院号单双数随机分为关节镜组18例,切开组22例。评估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记录手术时间、膝关节活动度和后抽屉试验稳定性,并使用Lysholm及IKDC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关节镜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18.26±4.64)个月。术后影像学检查(X线片和CT)显示所有患者骨折均复位满意并一期愈合。关节镜组术后3d VAS评分高于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前、术后1个月VAS评分和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后抽屉试验阴性率、膝关节平均活动度、Lysholm评分、IKDC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ETHIBOND线固定与Inlay切开锚钉固定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切开组在手术时间和早期术后疼痛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