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临床报道DPN患病率20%~90%[1]。DPN常累及患者的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导致运动及感觉障碍,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因此,早期发现DPN,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以减慢或阻止其病情进展非常重要。文献[2]报道,临床应用黄连素治疗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有效。甲钻胺是DNP对症治疗的第一阶梯用药[1]。本研究旨在观察黄连素联合甲钻胺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及其对血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和超  相似文献   

2.
赵娟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15):2071-207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主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达90%[1],发病隐匿、进展缓慢,如不及时诊治,将会引起糖尿病足而引起截肢,从而增加病残率,甚至致死。我院于2009年8月-2012年7月对42例DPN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并与单用西医常规治疗的42例作对照观察,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参考1999年10月我国糖尿病学会采用的糖尿病诊断标准[2],并结合DPN诊断标准[3]:(1)皮肤感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虚拟运动游戏对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静、动态平衡功能和跌倒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2月收治的DPN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5例。两组均接受血糖控制及神经营养等基础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包括理疗、针灸(取穴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太溪)等,对照组采用传统平衡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虚拟运动游戏。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 、“站立-行走”测试(TUGT)、Biodex平衡仪:姿势稳定测试(PST)、稳定极限测试(LOST) 和跌倒风险测试(FRT),其中PST指标(总稳定值OSI、前后值API、左右值MLI)评估静态平衡能力,BBS、TUGT及LOST指标(总稳定极限值、完成时间)评估动态平衡能力,FRT指标(FRI)评估跌倒风险。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BBS及LOST(总稳定极限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OSI、API、MLI、TUGT、LOST(完成时间)及FR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虚拟运动游戏可显著提高老年DPN患者静、动态平衡能力及降低跌倒风险。  相似文献   

4.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指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末梢神经损伤的症状或体征[1],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随着糖尿病病程的进展,5年、10年、20年病程的糖尿病患者DPN发生率分别达到30%、60%、90%[2],常有四肢麻木、疼痛及感觉异常等神经病变症状出现,严重时可出现瘫痪、溃疡、坏疽,甚至是截肢、死亡。本研究采用磁珠耳穴贴压联合穴位敷贴治疗气虚血瘀型DPN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也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因素,其发病率可高达90%[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植物神经,其中感觉神经出现异常占较高比例[2]。本病可引起肢体麻木疼痛、运动障碍、进行性肌萎缩甚至痿废失用,严重时可导致溃疡、坏疽,甚至截肢,因而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DPN的治疗主要是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环及营养神经、止痛等。中药熏洗疗法是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它是在皮肤直接进行熏洗,借助药力和热力,通过皮肤、黏膜作用于肌体,促使腠理疏通、脉络调和、气血流畅,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常导致糖尿病足的发生,是造成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1]。DPN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认为与神经微循环障碍、氧化应激、代谢异常、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炎症、免疫机制异常等因素有关,但迄今为止尚  相似文献   

7.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1]。症状从足部开始,表现为麻木、刺痛、疼痛或虚弱,并以长度依赖的方式向近端扩散,呈对称、长袜和手套模式分布,感觉症状比运动受累更突出[2]。是最常见的神经病变类型之一,也是导致DM溃疡和截肢的重要原因,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身心健康造成了重大影响[3]。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发病率随糖尿病病程延长而增高[1]。目前临床多应用甲钴胺治疗,但疗效欠佳。Egb761为银杏叶标准提取物,已证实对神经具有保护和修复作用[2],用于DPN的报道较少,与甲钴胺联合治疗DPN亦无完整疗效分析报道。本研究尝试用甲钴胺联合Egb761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旨在探讨其在DPN中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1.1病例标准2型糖尿病(T2DM)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诊断标准;有肢体感觉、运动神经病变表现:如感觉过敏、减退、异常,肢体麻木、针刺样或烧灼样疼痛和肌力减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深浅感觉减退等;存在营养功能障碍:如肌肉萎缩无力,皮肤干燥起裂,出汗过多或无汗;神经电生理检查发现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排除其他病变。1.2临床资料2006-2009年住院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43.2~75.8(55.7±6.3)岁,T2DM病程4~20(17.4±4.1)年,DPN病程0.6~12....  相似文献   

9.
董勤  黄光 《北京医学》2013,35(1):43-4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征[1].DP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发病率高达60%~90%,可累及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而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最常见.糖尿病患者必须通过详细的病史、查体和辅助检查才可确诊DPN.神经电生理检查是一种客观、可靠的手段,已成为诊断DPN的金指标.DPN发病机制并未完全阐明,临床上认为是多因素的,如高血糖所致的代谢异常,氧化应激、神经缺血和缺氧、神经营养因子的缺乏等[2].DPN的危险因素也较多,一些传统危险因素如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尿A/C、甘油三酯等都与DPN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0.
<正>临床上神经痛十分普遍,其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占各种神经痛的10%。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糖尿病(DM)患者DPN发生率为7.5%~24%[1-2],并随年龄增加和病程延长而增高,且与血糖控制水平密切相关[3]。DPN的发病与长期严重的高血糖及由此导致的代谢障碍、微循环异常、神经营养因子缺乏、氧化应激自由基增多和自身免疫紊乱等因素有关[4],目前缺少特异性治疗方法。本文对其发病机制和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