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围术期限制性输液联合术前排尿训练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1月—2017年4月,初次单侧THA术前行排尿训练及手术当日限制性输液患者70例(试验组)临床资料;以2015年4月—2016年3月手术当日自由性输液患者73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身高、体质量指数、疾病类型以及术前合并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前、术中及术后输液量,手术当日总输液量,术后当日小时尿量,血容量,围术期总失血量;术后利尿剂及尿管使用情况;术后低血压、恶心呕吐、低钠血症、低钾血症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第1、2天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和IL-6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输液量以及手术当日总输液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血容量、围术期总失血量以及术后当日小时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利尿剂及尿管使用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低血压、恶心呕吐、低钠血症、低钾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5.529,P=0.000)。试验组术后第1、2天CRP和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ERAS理念,THA围术期限制性输液(手术当日输液量控制在1 200 m L左右)联合术前排尿训练是安全有效的,但该结论仍需要大样本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来验证。  相似文献   

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7):1567-1571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模式下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限制性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7月~2016年1月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当日自由性输液患者90例(对照组)和2016年2月~8月手术当日限制性输液患者70例(限制组)的临床资料。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出入量情况、生命体征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限制组手术当日平均输液量显著低于对照组[(1 532.76±296.51)ml vs(2 303.13±313.35)ml,P<0.001]。两组在手术时间、总失血量、术后每小时尿量、围术期血压及心率、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限制组利尿剂及尿管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11.40%vs 24.40%,P=0.036;15.70%vs 30.00%,P=0.035),但两组术后低血压、低钾血症、恶心呕吐、便秘发生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模式下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采用限制性输液方案(手术当日输液量控制在1 500 ml左右)是安全有效的,但该结论仍需大样本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麻下行单侧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不留置尿管的可行性。方法分析147例行单侧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尿管组69例和无尿管组78例,比较两组尿潴留发生率,并对无尿管组尿潴留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输液量是单侧髋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尿潴留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单侧髋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前无需常规留置尿管,但应控制术后输液量,以减少术后尿潴留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流程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患者术后留置尿管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8月全麻下初次单侧TKA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5例符合选择标准纳入研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术前关节活动度、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疾病类型、合并症、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容量,手术时间及时刻、术后是否留置引流管、术中失血量、总失血量,术前、术中、术后补液量以及手术当天总补液量,手术当天小便量。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留置尿管的危险因素。同时,比较留置或未留置尿管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肌间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形成,切口红肿渗出,电解质紊乱,恶心呕吐,尿路感染。结果205例患者中41例术后留置尿管,发生率为20.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术后留置引流管、手术当天总补液量和小便量是初次单侧TKA术后留置尿管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和手术当天小便量多是初次单侧TKA术后留置尿管的危险因素(P<0.05)。与留置尿管组相比,未留置尿管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流程下,男性和手术当天小便量更多的患者在全麻初次单侧TKA后需留置尿管的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侧初次髋或膝关节置换术中不常规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以减少不必要的导尿,提高患者就医舒适度和满意度。 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骨关节外科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109例无明显尿潴留高危因素、无术前尿路感染、无尿路刺激征及重度肝肾功能不全、且接受单侧初次髋或膝关节置换术、术中不留置尿管(NIC)患者的资料。根据配对条件,与同期行常规术前留置尿管(IC)的单侧初次髋或膝关节置换患者按照1 ∶1进行配对研究,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尿潴留、二次尿潴留、尿管相关膀胱不适、尿路刺激症、尿路感染、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分析并评价不留置尿管在单侧初次髋、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尿潴留、二次尿潴留、尿路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C组术后尿管相关膀胱不适、尿路刺激征、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IC组,而患者满意度高于IC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44,P<0.05),单侧初次髋或膝关节置换术中不必要的导尿高达81.7%。 结论初次髋或膝关节置换术中不常规留置尿管安全可靠,能有效减少尿管相关膀胱不适、尿路刺激征及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可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早期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LC术前不放置胃管的可行性。方法 120例择期LC患者分为不置管组(观察组)56例,置管组(对照组)64例,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并发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手术过程都未发生胆道损伤等并发症;观察组术后24h内排气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前不留置胃管是安全可行的,且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有利于胃肠道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成年男性全麻患者术前不同时机留置尿管的疼痛等级,探讨其留置尿管的最佳时机。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189例全麻胸腰椎手术患者随机分成A组(63例)、B组(62例)、C组(64例),分别在进入手术室后即刻(A组)、手术室静脉给镇静药后麻醉诱导前(B组)、手术室全麻成功后手术开刀前(C组)留置尿管,观察留置尿管时及术后(患者苏醒期、术后3 h和术后6 h)4个时段成年男性患者全麻后留置尿管疼痛情况。结果置管时,C组尿管无痛率100%,显著优于B组(27.4%)和A组(12.7%),而B组无痛率显著优于A组(P0.01)。术后苏醒期,C组尿管无痛率(6.3%)与B组(48.4%)、A组(19.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B组比较,B组无痛率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h,C组尿管无痛率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年男性全麻患者于手术室静脉给镇静药后及麻醉诱导前留置尿管是术前留置尿管的最佳时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全麻手术术前不同时间留置尿管对患者术后尿管耐受性的影响.方法 将307例全麻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成A组(102例)、B组(104例)、C组(101例),分别在病室(A组)、手术室全麻诱导前(B组)、手术室全麻诱导后(C组)留置尿管,观察置管时及术后(拔除气管导管时,术后3 h,术后6 h)4个时段患者对尿管的耐受情况.结果 置管时,C组尿管耐受率100%,显著优于B组(59.61%)和A组(23.53%),而B组耐受率显著优于A组(均P<0.01).术后,C组拔除气管导管时、术后3 h尿管耐受率与A、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而A、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术后6 h,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麻醉诱导前留置尿管,患者不适反应轻,术后苏醒期对尿管的耐受性好,是术前留置尿管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中老年男性腰椎病围术期留置尿管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100例中老年男性腰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全程护理干预,即入院做好生活细节指导;术前训练床上排便;留置尿管时尽量减少损伤;预防尿路感染;训练膀胱的舒缩功能;留置尿管期间和拔除尿管后口服哈乐胶囊降低膀胱颈和尿道平滑肌痉挛,降低排尿时盆底肌紧张性疼痛等.结果 两组拔除尿管后排尿障碍发生率、再置管率、第一次排尿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对中老年男性腰椎病患者围术期留置尿管进行全程干预,能促进患者术后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科全麻下肢手术患者术后超早期拔除尿管的效果。方法将281例骨科全麻下肢手术患者按病区分为干预组(134例)和对照组(147例)。干预组按指令完成眨眼后实行超早期拔除尿管方案,对照组按常规手术次日拔除尿管。结果干预组尿管留置时间、留置导尿相关膀胱不适、拔管后首次排尿不适显著短于/低于对照组(均P0.01);干预组恢复自主排尿时间较对照组长(P0.01),但两组拔管后复插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拔除尿管能显著缩短骨科全麻下肢手术患者术后尿管留置时间,减轻患者留置导尿相关膀胱不适及拔管后首次排尿不适,不会增加拔管后复插率,拔管后自主排尿时间延长,但仍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通过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对比,评价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TPKE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尿动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2014年8月至2017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并且符合纳入标准的86例BPH患者分成TPKEP组和TURP组,两组各4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同时经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生活质量评分(QOL),再经尿动力学检查,测定两组患者的最大尿流率(Qmax)和排尿后残余尿量(PVR),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及尿管再次留置情况。结果 TPKEP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等围手术期观测指标均少于TURP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TPKEP组和TURP组的IPSS、QOL、PVR与术前相比均明显减少(P0.05),两组术后Qmax与术前相比明显增加(P0.05),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PKEP组与TURP组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术后两组存在包膜穿孔、尿道膀胱刺激征、短期尿失禁等并发症,其中TPKEP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9%,TURP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TPKEP组尿管再次留置0例,TURP组尿管再次留置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KEP近期手术疗效与TURP水平相当,且TPKEP手术安全性高、术后恢复时间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BPH比较理想的方法,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闭合性尿道球部损伤早期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与膀胱镜下留置尿管术的临床效果及术后狭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就诊的57例闭合性尿道球部损伤患者,耻骨上膀胱造瘘患者24例(造瘘组),膀胱镜下留置尿管患者33例(置管组)。随访期间发生狭窄的患者,根据狭窄程度行微创手术(内镜下尿道内切开术或尿道扩张术)或开放修复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狭窄的发生率、狭窄段长度、勃起功能障碍(ED)发生率。比较早期行膀胱镜下留置尿管治疗后发生狭窄的患者与早期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治疗后发生狭窄的患者经微创手术治愈的比例。结果造瘘组和置管组术后狭窄发生率分别为33.33%(8/24)和63.64%(2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段长度分别是(1.17±0.42)cm和(1.38±0.44)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瘘组与置管组ED发生率分别是4.17%(1/24)和6.06%(2/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行膀胱镜下留置尿管治疗后发生狭窄的患者与早期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治疗后发生狭窄的患者通过微创手术治愈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32,P=0.154)。结论尿道球部损伤患者早期行耻骨上膀胱造瘘可能降低术后尿道狭窄的发生,但对狭窄段长度及ED的发生可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在高龄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前导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择期行前列腺电切手术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术前按照常规方法留置尿管;观察组采用利多卡因胶浆润滑尿道和尿管后留置尿管。结果两组患者尿管置入一次成功率、患者疼痛和置管后尿路刺激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高龄前列腺切除术患者,术前使用利多卡因胶浆润滑导尿管和尿道置管,能有效提高尿管置入成功率,减轻疼痛和尿路刺激程度,提高患者置管耐受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短期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前不进行夹管训练的可行性。方法选择骨科、甲乳外科、妇产科择期手术患者217例,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112例和观察组105例。对照组尿管拔除前采用间歇夹闭尿管,观察组采用自然引流方式,不进行夹管训练直接拔管。结果观察组舒适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首次排尿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尿管留置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首次排尿量和膀胱刺激征、诱导排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均无尿失禁和再次置管患者。结论短期留置尿管拔管前不进行夹管训练具有可行性,但可能会延长首次排尿时间,存在一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医源性抽血对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围术期贫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18年1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关节外科行初次单侧TKA的患者141例。依据围术期常规检验抽血量,抽血在17管(约51 ml)的患者66例,列为常规组;抽血在30管(约90 ml)的患者75例,列为额外组。评价两组患者围术期的总失血量和术后血红蛋白变化量。[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与额外组在总失血量(659.53±429.50 ml vs 610.48±516.71 ml, P=0.329)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第1、3 d,血红蛋白均显著下降(P0.05),但均未达到中度贫血诊断标准,且于术后15 d恢复至接近术前水平,各时间点两组间血红蛋白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间均没有需要输血的病例。[结论]在血液管理策略干预下,大量的医源性抽血(30管,约90 ml)并不会增加TKA患者围术期的失血量和贫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单侧置钉与传统TLIF双侧置钉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014-08-2016-08于我院治疗的12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数字随机法均分为单侧组与双侧组,单侧组患者采用微创TLIF单侧置钉治疗,双侧组采用传统TLIF双侧置钉治疗。结果单侧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双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后疼痛VAS评分、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术后单侧组显著低于双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椎体融合率为93.33%,双侧组为9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椎间隙腹侧、背侧、手术侧、手术对侧高度均显著升高,术后单侧组手术侧、手术对侧高度显著高于双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侧、背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IF联合两种置钉治疗均具有较高的椎体融合率,但单侧置钉具有手术时间段、创伤小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置胃管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放置鼻胃管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影响因素。方法:287例接受LC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置管组(n=144)和不置管组(n=143),对两组的手术持续时间、术后并发症和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时间、早期进食和下床活动时间、中转开腹率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统计结果显示,置胃管组和不置胃管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中转开腹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但不置胃管组术后36h内进流质饮食者更多,补液时间在72h内者更多,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提前,与置胃管组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C手术前不常规放置鼻胃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围手术期留置尿管的理想时机.方法:纳入符合人选标准80例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病例,行术前麻醉后置放尿管,术后麻醉复苏前拔除尿管.术后观察尿潴留、膀胱刺激症状及术后1,3,7d尿中白细胞的改变.结果:80例术后患者75例均能自行排尿,仅5例再次置放尿管.术后第1天,发生膀胱刺激症状5例,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3,7天,发生膀胱刺激症状分别为2例和1例,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7天,尿中白细胞>10/HP者分别为2,5,4例,与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麻腹部手术,术前麻醉后置放尿管、术后麻醉复苏前拔除尿管,不会导致排尿困难,能减少膀胱刺激症状及尿路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单侧伤椎置钉、双侧伤椎置钉与伤椎不置钉3种置钉方式在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上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自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7例,其中男45例,女22例,年龄13~63岁,平均42.5岁。根据伤椎置钉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A组26例,不采用伤椎置钉;B组19例,采用单侧伤椎置钉;C组22例,采用双侧伤椎置钉。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的影像学结果及临床预后等各项指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7.6个月。均未出现伤口感染、切口愈合不良及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3组患者的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周伤椎矢状面后凸Cobb角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组患者的矢状面后凸Cobb角及其复位丢失角度均明显大于B、C两组(P0.05)。B、C两组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背部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3组患者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或双侧伤椎置钉与伤椎不置钉相比,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上可以明显降低中远期的复位丢失角度,减少迟发性后凸畸形发生的概率,手术操作安全可靠,可获得满意的影像学结果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冷疗联合氨甲环酸(TXA)应用对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早期局部反应的影响。[方法]将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共90例纳入本研究,并随机分为三组。其中,30例患者TKA术前静滴TXA 1 g(静滴TXA组),30例在静滴TXA的基础上,关闭切口时关节腔注入TXA 1 g (联合TXA组),30例在联合TXA组的基础上术后进行冷疗(冷疗组)。比较三组患者术后早期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度。[结果]三组患者均顺利手术,三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术后引流量依次为静滴TXA组联合TXA组冷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术后时间推移,三组患者VAS评分和股部周径差均显著减少,而ROM显著增加(P0.05)。术后相应各时间点,VAS评分和股部周径差依次为静滴TXA组联合TXA组冷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OM依次为静滴TXA组联合TXA组冷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冷疗联合TXA应用可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局部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