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目的了解非洲学员对我国援非疟疾防治培训的需求,为援非培训班的对象选择和课程设置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调查方法,对2014年和2015年参加江苏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疟疾防治研修班的4期非洲学员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对象基本情况、从事疟疾工作情况和培训需求关系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培训学员161人,其中法语培训班学员占41.6%,英语培训班学员占58.4%。培训班学员构成以男性为主(69.3%),受教育专业背景以临床类专业为主(40.0%),工作年限在10年以内居多(56.4%)。48.2%的调查对象平时从事的疟疾预防和控制工作占总工作量的76%以上,80%以上的调查对象在市级及以上机构工作。调查对象工作类型集中在临床类(41.4%)和官员类(29.9%),其他为研究类职位(11.9%)。调查显示,非洲亟需的培训以疟疾防控策略为主(65.5%),对象以临床类人才(39.2%)为主。从语种上看,法语班学员更希望得到策略类培训(χ~2=12.528,P0.01);从工作级别看,在国家级机构工作的学员也更希望得到策略类培训(χ~2=10.508,P0.05)。结论目前我国援非疟疾防治培训项目可基本满足学员的需求,但应进一步根据学员职业背景、国家情况、参加疟疾工作年限和级别来制定有针对性的课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国疟疾非流行区疾控工作人员的疟疾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和相应培训需求,为设置该类地区疾控工作人员的培训课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和自填问卷的调查方法,对2016年参加青海省全省疟疾培训的疾控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共调查115人,其中85.21%(98/115)来自县级疾控中心。调查对象的整体知晓率情况为70.35%,但在疟疾基础知识和疟疾治疗知识的知晓情况相对较差,分别为61.96%和48.99%。该结果在职称、所在科室分类、单位级别的结果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F=0.13~2.02,P均0.05)。经培训后的整体答题得分情况有所改善,平均79.20±15.16分,高于培训前平均70.34±17.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6,P0.05)。在疟疾基础知识和疟疾监测响应知识知晓方面有显著提高(t=4.30、4.97,P均0.05)。80%的调查对象认为疟疾基本知识最需要培训。但培训需求在各组之间以及不同培训内容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0.61~3.11,P均0.05)。结论青海省各级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对疟疾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但仍需要在疟疾基础知识、疟疾治疗、疟疾监测与响应等方面加强培训,以提高响应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10-2015年淮安市消除疟疾防控措施执行情况,评估措施效果,为制订和调整消除疟疾策略和措 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5年淮安市网络报告疟疾疫情、发热病人血检、专报系统中疟疾病例个案调查表、疫 点调查与处置表等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5年共报告疟疾病例267例,血检发热病人303 016人,阳性 231例,血检阳性率为0.08%。2010年和2011年有22例本地感染间日疟病例报告,其余245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全部 疟疾病例均于发现后24 h内进行了网络直报,并于网络直报后3 d内和7 d内分别开展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疫点调查 与处置,执行率均达100%。所有病例中,网络直报后2 d内完成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的有261例,执行率为97.95%;网络直 报后5 d内完成疫点调查与处置的有252例,执行率为94.38%。结论2010-2015年淮安市消除疟疾“1?3?7定点清除” 工作模式执行率均达到了100%。全市连续4年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报告,初步实现消除疟疾目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持续消除疟疾的工作模式。方法 选择历史上曾为疟疾高度流行区的贵州省从江县巨洞村作为试点,针对疟疾流行与传播环节及影响因素,进行综合防控干预,并评价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 2015–2016年,从江县巨洞村通过建章立制、整治环境、健康教育等强化措施,提高了群众的疟防意识,以及参与疟疾防控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了道路硬化等环境美化,实行了污水、粪便和垃圾集中处理。人群疟防知识知晓率、防蚊行为形成率分别提高到了85%~95%和89.66%;媒介按蚊密度由0.56只/(台·h)下降至0.07只/(台·h)。结论 从江县巨洞村基本形成了综合防控疟疾的长效机制,有助于巩固疟疾防治成果、推进消除疟疾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盐城市疟疾发病特征和流行态势,为疟疾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1993-2011年全市疟疾确诊病例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疟疾病例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流行态势。结果1993-2011年盐城市9个县(市、区)疟疾发病总人数为134例,其中本地间日疟18例,输入性间日疟59例,输入性恶性疟56例,输入性三日疟1例,分别占总病例数的13.43%、44.03%、41.79%和0.75%。19年全市疟疾总发病率为0.03/10万~0.29/10万,本地疟疾发病率为0~0.06/10万,呈低度流行态势,2006年以后全市未发现本地感染疟疾病例。2007-2011年发现境外输入性恶性疟病例56例,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时发现境外输入性三日疟1例。病人发病至就诊时间的间隔中位数为1 d,当天就诊的占58.96%,村卫生室为主要首诊医院,占44.06%;病人发病至血检、确诊和治疗时间间隔中位数均为4 d。结论盐城市本地疟疾发病已趋于逐步消除态势,境外输入性恶性疟明显增加,加强输入病例监测和防控是当前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所罗门群岛国家疟疾控制规划的政策1.前提通过对疟疾病人有效的护理、治疗,以及随后采取可行的预防感染的保护措施,对所罗门群岛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受疟疾影响的个人、家庭和社区多在农村,因此国家卫生防疟机构的工作重点应放在这些人口生活的地区。2....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分析2010-2014年河南省报告的疟疾病例诊断和救治情况,了解医疗机构在输入性疟疾防控中的作用。方法通过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0-2014年河南省疟疾疫情数据和病例诊治信息,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医疗机构在疟疾病例的报告、确诊和治疗中的作用。结果 2010-2014年河南省共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821例,其中死亡12例,均为恶性疟,输入来源地为非洲,病死率为1.7%。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分别报告病例432例(占52.6%)和389例(占47.4%)。在569例有诊断记录的输入性疟疾病例中,380例首诊为疟疾,诊断正确率为66.8%(380/569)。医疗机构的首诊正确率(49.2%,178/362)明显低于疾控机构(97.6%,202/207)(χ~2=139.147,P0.01)。乡镇级及以下、县级、地市级和省级医疗机构的首诊正确率分别为14.2%(18/127)、43.4%(23/53)、73.6%(67/97)和76.9%(70/91),各级医疗机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764,P0.01),而各级疾控机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0,P0.05)。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确诊的病例比例分别为48.9%(278/569)和51.1%(291/569),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94,P0.05)。乡镇级及以下、县级、地市级和省级医疗机构的确诊比例分别为1.2%(7/569)、3.7%(21/569)、12.5%(71/569)和31.5%(179/569),各级医疗机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9.143,P0.01),各级疾控机构间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1.569,P0.01)。结论各级医疗机构间的首诊准确率和确诊率差异较明显,基层医疗单位主要根据镜检疟原虫来确诊疟疾病例,其诊断准确率明显低于同级疾控机构。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索持续消除疟疾的工作模式。方法选择历史上曾为疟疾高度流行区的贵州省从江县巨洞村作为试点,针对疟疾流行与传播环节及影响因素,进行综合防控干预,并评价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 2015–2016年,从江县巨洞村通过建章立制、整治环境、健康教育等强化措施,提高了群众的疟防意识,以及参与疟疾防控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了道路硬化等环境美化,实行了污水、粪便和垃圾集中处理。人群疟防知识知晓率、防蚊行为形成率分别提高到了85%~95%和89.66%;媒介按蚊密度由0.56只/(台·h)下降至0.07只/(台·h)。结论从江县巨洞村基本形成了综合防控疟疾的长效机制,有助于巩固疟疾防治成果、推进消除疟疾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河南省全球基金疟疾国家策略申请(NSA)项目的实施对河南省消除疟疾进程的作用。方法通过建立项目、财务、物资等的管理和内控制度,确保河南省NSA项目的规范执行;通过建立电话、邮件等多渠道的交流平台,将所有数据逐级上报、审核和汇总;通过培训、督导和评估确保汇总数据的真实无误。查阅、整理2009-2012年该项目及河南省其他疟疾防治工作的数据资料,对比分析项目启动前后在人力资源、经费、物资、主要措施等方面的变化。结果项目执行期间,全省累计使用项目拨款2 972.34万元(人民币),占同期河南省总疟疾防治经费的一半以上;累计培训县、乡级镜检员3 966人次,培训基层医疗卫生人员61 415人次。通过项目实施,全省疟疾患者的血检确诊比例从2009年的45.67%(738/1 616)提高到2012年的99.36%(155/156)(χ~2=161.91,P0.01);2009-2012年全省疟疾发病率分别为1.71/10万、0.94/10万、0.34/10万和0.17/10万,逐年下降。2012年河南省首次无本地感染病例报告,输入性疟疾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χ~2=1 310.70,P0.01);其中NSA项目县报告发病人数分别占全省报告病例总数的98.08%(1 585/1 616)、92.75%(831/896)、80.25%(252/314)和67.31%(105/156)(χ~2=300.38,P0.01);2012年居民和学生的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4.65%(25 246/26 673)和93.73%(16 328/17 421),较2009年基线调查时的63.88%(5 755/9 009)和53.39%(155/156)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 594.01,P0.01;χ~2=5 221.53,P0.01)。结论NSA项目的实施对河南省消除疟疾进程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2019年11月19日至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疟疾防控、疟疾救治、卫生检疫、医疗等方面的9名专家组成评估组,对安徽省进行消除疟疾终审评估。评估组通过听取汇报、审核资料、现场核查、镜检考核等形式,对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安徽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安徽省立医院感染病院,以及最后一例本地感染疟疾病例所在县(明光市)和输入性疟疾病例最多的县(肥东县)的县疾控中心、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11–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疟疾疫情,探讨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方法 收集2011–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疟疾监测数据,对疟疾病例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虫种、病例三间分布、感染来源及病例报告主体等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1–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共报告疟疾病例2 944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1例(0.03%),输入性病例2 943例(99.97%)。实验室确诊疟原虫阳性病例2 933例(99.63%),恶性疟2 166例(73.86%)、卵形疟388例(13.23%)、间日疟276例(9.41%)、三日疟40例(1.36%)、混合感染62例(2.11%);临床诊断病例11例(0.37%)。病例分布于全区14个地级市中的91个县(市、区),病例数最多的为南宁市,有2 515例(占85.43%)。病例来源于非洲29个国家(94.67%)、东南亚7个国家(5.10%)、南美洲1个国家(0.07%)、南亚2个国家(0.07%)和国内(0.10%);其中非洲区域以来自加纳为主,为1 947例(66.13%);东南亚以来自缅甸为主,为75例(2.55%)。病例主要以青壮年男性为主,男性为2 889例(98.13%),20~49岁2 583例(87.74%);病例所从事职业主要以淘金/挖矿为主(2 561例,占86.99%);病例各月均有分布,其中6月份病例数最多,为665例(22.59%),无明显季节分布。病例报告主体中,疾控机构报告1 431例(48.61%),医疗机构报告1 511例(51.3%),检验检疫机构报告2例(0.07%)。全区报告6例输入性疟疾死亡病例,无输入性继发病例发生。结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本地疟疾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境外输入性疟疾防控形势严峻;加强对出国务工人群监测和管理是巩固消除疟疾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11–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疟疾疫情,探讨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方法 收集2011–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疟疾监测数据,对疟疾病例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虫种、病例三间分布、感染来源及病例报告主体等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1–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共报告疟疾病例2 944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1例(0.03%),输入性病例2 943例(99.97%)。实验室确诊疟原虫阳性病例2 933例(99.63%),恶性疟2 166例(73.86%)、卵形疟388例(13.23%)、间日疟276例(9.41%)、三日疟40例(1.36%)、混合感染62例(2.11%);临床诊断病例11例(0.37%)。病例分布于全区14个地级市中的91个县(市、区),病例数最多的为南宁市,有2 515例(占85.43%)。病例来源于非洲29个国家(94.67%)、东南亚7个国家(5.10%)、南美洲1个国家(0.07%)、南亚2个国家(0.07%)和国内(0.10%);其中非洲区域以来自加纳为主,为1 947例(66.13%);东南亚以来自缅甸为主,为75例(2.55%)。病例主要以青壮年男性为主,男性为2 889例(98.13%),20~49岁2 583例(87.74%);病例所从事职业主要以淘金/挖矿为主(2 561例,占86.99%);病例各月均有分布,其中6月份病例数最多,为665例(22.59%),无明显季节分布。病例报告主体中,疾控机构报告1 431例(48.61%),医疗机构报告1 511例(51.3%),检验检疫机构报告2例(0.07%)。全区报告6例输入性疟疾死亡病例,无输入性继发病例发生。结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本地疟疾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境外输入性疟疾防控形势严峻;加强对出国务工人群监测和管理是巩固消除疟疾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目的 了解2013年山东省疟疾疫情现状, 为进一步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收 集2013年山东省疟疾疫情资料及病例个案调查资料, 对2013年疟疾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及病例诊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结果 2013年山东省共报告疟疾病例131例, 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 其中恶性疟116例, 占88.55%; 由非洲输入的病例 127例, 占96.95%。131例病例中男性128例, 占97.71%; 平均年龄为39岁; 职业以农民为主, 占61.83% (81例); 文化程度 以初中为主, 占65.65% (86例)。按地区分布统计, 病例数居前三位的地级市依次为泰安市32例、 烟台市19例、 威海市17 例, 3个市占山东籍病例数的53.13%。2013年全年均有病例报告, 无明显季节特征。从发病到就诊时间中位数为4 d; 从 就诊到确诊时间中位数为1 d; 35.88% (47例) 的病例初次就诊时被诊断为其他疾病。所有病例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 均 得到规范的抗疟治疗。结论 结论 2013年山东省的疟疾病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需通过多部门合作、 加强出境人员健康教 育、 入境人员疟疾筛查及疟疾诊治技能培训等措施以控制输入性疟疾疫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2014年淮安市疟疾疫情现状,为制订和调整适合该市的消除疟疾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全市网络报告疟疾疫情和专报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对2014年疟疾疫情及病例诊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年淮安市共报告疟疾56例,较2013年上升了43.59%,发病率为0.12/万;所有病例均为非洲输入性病例,其中恶性疟50例、卵形疟4例、三日疟1例、混合感染1例。56例病例均为男性;年龄为24~59岁;职业以农民工为主,占96.43%(54例);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占69.64%(39例)。按地区分布统计,病例数居前三位的县(区)依次为淮安区(32例)、盱眙县(8例)和淮阴区(6例),3个县(区)占淮安籍病例数的82.14%。2014年全年均有病例报告,无明显季节特征。从发病到就诊时间中位数为2 d;从就诊到确诊时间中位数为1 d;16.67%(8例)的病例初次就诊时被诊断为其他疾病。所有病例均经淮安市疟疾参比实验室确诊,均得到规范的抗疟治疗。结论淮安市境外感染的输入性疟疾病例日益增多,且感染虫种呈多样性。因此仍需加强出入境人员健康教育及疟疾诊治技能培训等措施以控制输入性疟疾疫情。  相似文献   

16.
2006年云南省疟疾流行情况及防控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云南省2006年疟疾流行形势及防控措施效果,为该省的疟疾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Arc-View3.3及Microsoft excel 2007等软件对2006年疟疾流行形式进行分析和描述,并用疟疾发病率对防控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信息系统报告疟疾疫情(不含外籍和港澳台)病例11 647例,发病率比2005年下降15.53%;发病率14个州(市)出现下降,2个州(市)上升,发病数前10位的县(市)有7个一线边境县,3个二线边境县;疟防报表发病率10以上的15个县,除2个二线边境县外均属一线边境。疟防报表报告疟疾(含外籍和港澳台)病例15 532例,仅比2005年上升1.13%(χ^2=0.84,P〉0.05);当地感染病例增加18.23%;当地感染恶性疟病例增加12.08%;67.62%的疟疾病例发生在有流动史的人员中间,有流动史的当地居民疟原虫检出率显著高于无流动史者,境外和外省流动人员高于本省外县流动人员。用嗜人按蚊传播区疟疾防治对策处理该区域出现的疟疾大幅回升和输入性突发疫情,取得了较好的防控效果。结论2006年疟疾防控工作取得了预期成效。预计后4年的疟疾发病率会随着全球基金等疟疾控制项目工作的深入而继续下降。需加强流动人员疟疾监测和突发疫情处置,以防疟疾疫情继续回升或暴发。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贵州省单位组织出境务工人员疟疾防控情况,提出输入性疟疾防控措施及建议。2017年对贵州省两家机构曾经在境外工作过或有可能派往境外的职工以及公司管理人员进行疟疾知识、态度、行为(KAP)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的242人中,曾被外派出境的有182人,占75.2%,其中40人在境外患过疟疾,占22.0%。在出境务工人员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疟疾患病率最高,为44.4%,不同文化程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工作场所以室外为主者患病率最高,为34.5%,不同工作场所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出境务工人员疟疾防治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与疟疾患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出境务工人员疟疾防治相关态度:认同服抗疟药可预防疟疾者患病率为15.7%,不认同者患病率为42.9%(P 0.05);出境务工人员疟疾防治相关行为:使用蚊帐者患病率为1.4%,不使用者患病率为35.8%(P 0.05);使用驱蚊药者患病率为12.1%,不使用者患病率为27.3%(P 0.05);使用预防性用药者患病率为13.0%,不使用者患病率为59.0%(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疟疾发病的危险因素为未使用蚊账(OR=69.075, CI=7.187~663.904)、未预防服药(OR=17.602, CI=4.754~65.173),认同抗疟药可预防疟疾是保护因素(OR=0.119, CI=0.034~0.423)。出境务工人员预防疟疾相关行为形成率较低,未使用蚊帐和未服用预防药物,为出境务工人员疟疾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19.
目前,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本地传播已得到有效控制,但境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形势日趋严峻。因此,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面临境外输入的新挑战。疟疾曾在我国广泛流行,自2010年启动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后,我国不仅阻断了疟疾本地传播,对每年3000例左右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的防控也卓有成效。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疟疾疫情形势及流行特征的比较分析,结合我国境外输入性疟疾防控的成功经验,探讨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策略和措施,为有效应对境外输入、巩固防控成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云南省保山市疟疾发病资料,分析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流行态势。结果表明,2011-2015年保山市疟疾病例共1 301例,平均发病率10.2/10万,呈低度流行态势。以输入性病例为主(98.5%,1 282/1 301)。2014年后全市未发现本地感染病例。疟疾病例主要集中在腾冲市(65.6%,853/1 301),职业以农民最高(95.4%,1 241/1 301),年龄集中于20~50岁的青壮年(84.4%,1 098/1 3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