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心脏磁共振成像(CMR)结果分析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患者的心肌室壁运动和心肌存活情况及其与CTO血管的对应关系。方法入选2014年12月至2017年11月于北京安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至少有1支血管存在CTO病变的患者128例,入院后均行CMR检查。将左心室划分为17个心肌节段,对每个心肌节段进行室壁运动及延迟强化透壁程度评分,并记录CMR测得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收缩末期容积(ESV)、舒张末期容积(EDV)。结果 149支CTO血管供应区域中,仅有11.5%的心肌节段透壁梗死,而58.6%的心肌节段不存在心肌梗死,延迟强化透壁程度≥75%的患者的LVEF最低,EDV及ESV最高。结论 CMR检出大多数CTO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室壁运动异常及心肌梗死。透壁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明显心功能下降及心室重构,但透壁性心肌梗死患者仅占很小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成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其供血动脉定量血流分数(QFR)的影响。方法入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17年7月至2021年1月成功行PCI的单支CTO病变且供血血管符合QFR计算标准的患者30例。分别于CTO病变血管开通前后应用不同的血流模型,即固定血流模型和对比剂血流模型,对供血血管进行QFR评估,观察CTO-PCI前后QFR值的变化,并收集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分析其影响QFR值变化的因素。结果CTO-PCI术后供血血管对比剂血流QFR值显著高于术前[(0.74±0.17)比(0.69±0.19),P<0.001],且冠状动脉侧支循环Rentrop分级是预测QFR变化值的独立预测因素(β=0.36,P=0.043)。结论CTO-PCI术后供血血管QFR值是显著升高的,且与Rentrop侧支循环分级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下完全血运重建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100例NSTE-ACS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FFR指导下功能性完全血运重建组(FFR组)和单纯冠状动脉造影(CAG)指导下完全血运重建组(CAG组),比较两组人均支架植入数量、住院费用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资料;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发生率。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结果 FFR组人均支架植入数量[(2.0±1.5)vs(3.5±1.8)枚,P0.01]和住院费用[(43 905±26 242)vs(65 884±20 489)元,P=0.04]较CAG组显著降低;术后1个月心绞痛发作次数[(2.3±0.7)vs(4.1±0.5)次]和LVEF[(62.7±6.8)%vs(54.7±7.9)%]改善情况优于CAG组;术后12个月FFR组再次血运重建[4.1%(2/49)vs 17.8%(8/45),P=0.03]和MACEs发生率[8.2%(4/49)vs 24.4%(11/45),P=0.03]较CAG组显著降低。结论 FFR指导下功能性完全血运重建减少支架植入数量和住院费用,有效改善术后1个月心绞痛症状和心功能,降低术后12个月MACEs发生率,NSTE-ACS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短期获益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 CTO)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的心肌血供和临床预后,开通闭塞血管可以减少某些特定患者的不良心脏事件,改善左室收缩功能。然而对于CTO介入术后的患者缺乏能够预测远期左室收缩功能改善与否的特异性标志物。方法入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冠状动脉CTO病变的患者,应用1.5T心脏磁共振扫描明确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改善情况,同时ELISA法检测术前和术后24小时的外周血血管抑素水平,结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管抑素水平改变对远期LVEF改善的预测价值。结果 2014年1月至6月期间共26例CTO病变患者完成6个月的磁共振随访,平均年龄56岁,术后6个月的LVEF显著高于术前值[(61.1±8.0)%比(56.9±6.7)%,P=0.046]。其中,LVEF改善超过10%的8人,LVEF改善未达10%的18人。LVEF改善组的术后血管抑素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307.9±116.4)ng/ml比(161.2±82.3)ng/ml,P 0.01],而在LVEF未改善组则无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同时控制年龄、eGFR、NT-pro-BNP后,手术前后血管抑素差值仍旧是LVEF改善的独立预测因素(OR=1.015,95%CI=1.000~1.031,P=0.045)。结论冠状动脉CTO病变血管介入术后心功能改善组患者血管抑素水平显著升高;手术前后的血管抑素差值与远期左室收缩功能改善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再通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患者左室心肌重塑的影响。方法纳入自2015年9月~2017年6月于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确诊为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同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再通成功的患者62例,对其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采集纳入对象的一般资料及再通前后的心脏彩超及血清学数据,应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基线水平相比,再通后1年患者体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295.25±468.90)pg/ml vs.(492.90±840.25)pg/ml,P=0.001]、低密度脂蛋白(LDL)[(1.94±0.65)mmol/L vs.(2.41±0.93)mmol/L,P0.001]、三酰甘油(TG)[(1.33±1.02)mmol/L vs.(1.52±1.02)mmol/L,P=0.018]、总胆固醇(TC)[(3.25±0.79)mmol/L vs.(4.15±1.12)mmol/L,P0.001]水平较前明显降低,其差距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基线水平相比,再通1年后单支血管病变亚组NT-pro BNP明显低于多支血管病变亚组[(254.9±381.6)pg/ml vs.(515.2±600.5)pg/ml,P=0.027]、无侧枝循环亚组NT-pro BNP值明显低于有侧枝循环亚组[(210.65±279.05)pg/ml vs.(457.65±559.48)pg/ml,P=0.040]。结论 PCI再通可明显改善冠状动脉CTO患者左室心肌重塑,提高患者心功能;单支血管病变、无侧枝循环的冠状动脉CTO病变患者更能从CTO-PCI中获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可能对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近段临界病变血流储备分数(FFR)产生影响的因素。方法纳入2017年9月至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167例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近段临界病变的患者,行左前降支FFR检查,根据FFR值分为FFR≥0.75组(105例)及FFR<0.75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的差异,探讨FFR值与病变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与FFR值相关的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合并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体重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最小管腔直径、直径狭窄率、空腹血糖、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FR<0.75组病变长度[(20.17±7.42)mm比(16.98±6.01)mm,P=0.045]及分支血管积分[(3.36±1.38)分比(2.71±1.04)分,P=0.023]显著大于FFR≥0.75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FFR值与直径狭窄率无相关关系(r=0.371,P=0.067)。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病变长度(OR 2.197,95%CI 1.608~3.372,P=0.017)、分支血管积分(OR 2.101,95%CI 1.079~3.035,P=0.020)与FFR<0.75相关。结论左前降支近段临界病变冠状动脉狭窄的病变长度及病变以远的分支血管积分可能对FFR值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分析冠状动脉不同分支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再血管化后的中远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CTO的患者共122例,按照CTO病变部位[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分为不同分支病变,对其中113例患者实施PCI。随访观察PCI成功再血管化组与同期未再血管化组(包括PCI未成功及未行PCI)患者的中远期预后,包括生存率、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左心室功能;比较不同分支CTO病变再血管化后中远期效果的差异,并分析影响预后的临床因素。结果 113例行PCI的CTO患者中81例成功再血管化(其中RCA病变30例,LAD病变32例,LCX病变5例,两支及多支病变14例)。在随访期内[(26.7±20.7)月],成功再血管化组总的累积无事件生存率显著高于未再血管化组(70.4%比58.5%,P=0.042),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未再血管化组(24.7%比56.1%,P=0.021)。全部CTO病例成功再血管化后总的左心室射血分数(EF)增加值[(3.1±1.4)%]与未再血管化组[(0.3±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RCA病变、LAD病变、两支及多支病变成功再血管化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再血管化组(P分别为0.002、0.017、0.013),LCX病变患者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8)。RCA病变、LAD病变成功再血管化组ΔEF[分别为(3.6±1.7)%、(4.1±1.8)%](P分别为0.045、0.038)、左心房内径变化值(ΔLAD,P分别为0.031、0.035)、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变化值(ΔLVEDD,P分别为0.012、0.024)、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变化值(ΔLVESD,P分别为0.018、0.031)及右心房内径变化值(ΔRAD,P分别为0.037、0.028),与未再血管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LCX病变、两支及多支病变成功再血管化组ΔEF[分别为(0.6±0.3)%、(0.8±0.3)%](P分别为0.115、0.475)、ΔLAD(P分别为0.315、0.236)、ΔLVEDD(P分别为0.287、0.381)、ΔLVESD(P分别为0.348、0.341)及ΔRAD(P分别为0.126、0.256),与未再血管化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影响CTO患者PCI再血管化后中远期生存预后的因素包括:糖尿病史(95%CI:1.253~8.449,P=0.015)、血清总胆红素(95%CI:0.874~0.996,P=0.038)、血尿酸水平(95%CI:1.001~1.007,P=0.006)和J-CTO评分(95%CI:1.135~5.325,P=0.012)。结论冠状动脉CTO病变行PCI成功再血管化可提高患者中远期总的累积无事件生存率,但不同分支CTO病变再血管化后再发心绞痛、心力衰竭、MACE事件、全因死亡发生率及左心室EF的改善存在差异;糖尿病史、CTO评分偏高可显著增加CTO患者的中远期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血流储备分数(FFR)联合心肌声学造影(MCE)对冠状动脉瘤样扩张(CAE)患者使用硝酸甘油后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及心肌灌注进行评价。方法本研究经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共入选5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存在CAE的患者,运用FFR测定(最大充血状态下病变远端冠脉平均压/最大充血状态下主动脉平均压)评估硝酸甘油注射前后CAE患者血流储备变化情况,以及运用MCE心肌灌注显像评分评价硝酸甘油对CAE患者心肌灌注的影响程度。本研究对局限性和弥漫性CAE病变血管FFR值及MCE心肌灌注显像评分的差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入选患者中共62支冠状动脉存在CAE病变,局限性瘤样扩张血管共44支,弥漫性18支,其中14支(22.6%)血管同时合并有50%以上冠脉狭窄。硝酸甘油用药前,局限性病变血管的FFR均值(0.756±0.0554)与弥漫性病变血管组(0.734±0.0877)相比无明显差异(P=0.269)。用药后,局限性瘤样扩张组FFR均值明显高于较弥漫性瘤样扩张组(P0.001)。合并有冠状动脉狭窄的CAE血管,应用硝酸甘油后FFR均值有显著升高(P=0.001);同样,合并冠状动脉狭窄的CAE患者的MCE心肌灌注评分也明显升高(P0.001)。结论不同类型的CAE病变应用硝酸甘油的效果不同,局限性病变可以得到血流储备及心肌灌注的改善,但弥漫性病变则获益较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血流储备分数(FFR)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非梗死相关血管(non-IRA)分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完全血运重建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已成功行PCI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拟分期PCI治疗(间隔≥7 d)non-IRA的STEMI多支血管病变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FFR指导下完全血运重建组(FFR组)45例和冠状动脉造影指导下完全血运重建组(CAG组)45例。FFR组狭窄>90%的non-IRA病变直接行PCI治疗,对狭窄70%~90%的病变行FFR检查,仅对FFR<0.80的non-IRA行PCI治疗;CAG组对狭窄≥70%的non-IRA依据术者经验行PCI治疗,处理的靶血管参照血管直径≥2.5 mm。比较两组PCI时间、支架置入数量、造影剂用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围术期并发症,随访患者术后6个月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FFR组支架置入数量[(1.68±0.75)枚比(2.83±0.54)枚,t=7.662,P<0.001]和造影剂用量[(164.8±35.7)ml比(195.0±41.9)ml,t=4.271,P=0.04]均明显少于CAG组;术后随访6个月,FFR组再次血运重建率显著低于CAG组(4.7%比19.5%,P=0.04),两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STEMI多支血管病变患者在FFR指导下对non-IRA行分期完全血运重建可减少支架置入数量、造影剂用量及术后6个月再次血运重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完全闭塞(CTO)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和心电图碎裂QRS波(fQRS)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单支主要冠状动脉CTO病变患者260例。根据Rentrop评分将患者分为CCC不良组(0级和1级,n=92)和CCC良好组(2级和3级,n=168)。fQRS定义为至少两个连续导联的QRS波存在≥2个R波或R波的波顶或S波的波谷出现顿挫波。排除有主要冠状动脉CTO病变、冠状动脉远端CTO、典型的束支传导阻滞和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结果:与CCC良好组相比,CCC不良组的空腹血糖水平[(7.20±3.12)mmol/L对(6.21±2.30)mmol/L,P=0.04]、年龄[(66.2±8.9)岁对(61.3±10.1)岁,P=0.03]、fQRS波发生率(65.2%对32.7%,P0.001)、fQRS波导联数(2.4±1.9对1.1±2.0,P=0.004)和室壁运动记分[(89.16±17.70)分对(23.57±5.38)分,P=0.003]明显升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44.2±3.7)%对(52.8±4.4)%,P=0.02]明显降低。fQRS波导联数和室壁运动异常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68,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冠状动脉CTO病变患者CCC形成不良与心电图fQRS波独立相关(OR=3.64,95%CI:1.63~7.51,P0.01)。结论:冠状动脉CTO病变患者CCC形成不良与心电图fQRS波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左心室功能恢复情况与碎裂QRS波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成功行PCI的260例单支主要冠状动脉CTO患者,按照入院时12导联体表心电图QRS波形态分为碎裂QRS波组(f QRS组,76例)和无碎裂QRS波组(nf QRS组,184例),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电图(RT-3DE)评价左心室局部室壁运动情况,随访两组患者PCI术后6个月左心室局部室壁运动和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PCI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室壁运动计分(WMSI)、NYHA心功能分级均有所改善,但与术前相比,nf QRS波组患者术后LVEF[(42.1±3.51)%比(53.26±4.47)%,P=0.03]增加、WMSI[(1.61±0.34)比(1.25±0.27),P=0.04]减少、NYHA心功能分级亦有显著改善(P=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f QRS组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能够改善CTO患者的心脏功能,nf QRS波患者术后心功能改善显著,分析体表心电图f QRS波可预测术后左心室局部室壁运动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临界病变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降低的临床与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入选北京友谊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行冠状动脉生理学检测,包括血流储备分数(FFR)、CFR、微循环阻力指数(IMR)测定。将FFR 0.8的患者根据CFR 2与CFR≥2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与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对FFR 0.8且CFR 2的患者,根据IMR≥23与IMR 23再分为两个亚组,比较两亚组患者临床与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结果研究从完成冠状动脉内生理学检测的89例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中共入选FFR 0.8的患者52例,其中CFR 2组19例(36.5%)。CFR 2组高血压病(89.5%比42.4%,P 0.001)、糖尿病(52.6%比18.2%,P=0.011)、吸烟(36.8%比9.0%,P=0.031)和右冠状动脉比例(57.9%比15.2%,P=0.002)、IMR[(26.7±3.7)比(17.3±5.0),P 0.001]明显高于CFR≥2组。IMR≥23亚组血清C反应蛋白[(8.37±1.67)mg/L比(3.85±1.01)mg/L,P 0.001]、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3.94±0.87)比(2.04±0.43),P 0.001]明显高于IMR 23亚组。结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CFR降低更常见于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史的患者,右冠状动脉评估时更常见、易合并IMR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合并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患者,节段性室壁运动减低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远期(5年随访)疗效影响。方法:回顾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成功行CTO-PCI且术前LVEF≤50%患者临床资料,按CTO靶病变支配心肌节段术前超声室壁运动情况分为室壁运动正常患者(运动正常组)和节段性室壁运动减低患者(运动减低组)。随访记录临床疗效,以复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定义: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心力衰竭再住院、支架内血栓)为研究终点,以单项MACE作为次要研究终点。结果:共纳入228例符合研究条件患者,其中运动正常组60例,运动减低组167例。CTO血管分布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运动减低组左前降支比例最高(58.7%),运动正常组左回旋支比例最高(41.7%)。与运动正常组比较,运动减低组5年MACE有增加趋势(36.6%vs. 28.1%,P=0.3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校正变量后,运动减低组和运动正常组MACE累积发生率分别为37.1%和22.9%,HR=1.41,95%CI:0.81~2.44,P_(log-rank)=0.23。结论:对于LVEF≤50%患者,节段性室壁运动减低的CTO病变介入治疗风险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斑块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VH-IVUS)的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8月至2018年6月在湘潭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行VH-IVUS分析的9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其中40例为CTO病变患者作为CTO组,55例为非CTO病变患者作为非CTO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病变VH-IVUS特点。结果 CTO组患者病变近端参考截面的管腔面积[(7.30±1.83)mm2比(9.93±5.87)mm2,P=0.008]、病变远端参考截面的管腔面积[(5.16±1.76)mm2比(7.12±4.19)mm2,P=0.006]均显著小于非CTO组患者。使用VHIVUS测量两组的病变长度发现,CTO组患者病变长度明显长于非CTO组患者[(19.63±5.34)mm比(15.78±7.99)mm,P=0.010]。CTO组患者经球囊扩张后的病变血管最小管腔面积与非CTO组患者比较[(4.14±1.61)mm2比(4.37±1.47)mm2,P=0.8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病变血管最小管腔截面的血管重构指数、斑块面积、斑块负荷、斑块组成及其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TO组患者病变近端斑块负荷[(50.35±14.83)%比(40.44±12.32)%,P=0.001]、远端斑块负荷[(43.65±12.20)%比(39.02±8.20)%,P=0.036)]均显著大于非CTO组患者。CTO组患者病变总体纤维组织体积[(65.98±13.59)mm3比(55.25±14.89)mm3, P0.001]、钙化组织体积[(9.40±3.18)mm3比(5.58±2.77)mm3, P0.001]、坏死核体积[(18.60±6.19) mm3比(15.51±5.73)mm3, P=0.014]均显著高于非CTO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病变长度校正后,比较两组患者斑块病理组织体积发现,每毫米纤维组织、每毫米纤维脂质组织、每毫米钙化组织和每毫米坏死核体积比较,存在一定的差别,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与非CTO病变相比,CTO病变长度更长并且斑块负荷更重。通过病变长度校正后,CTO病变与非CTO病变的病理组织构成比例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功能性血运重建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住院治疗STEMI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干预非梗死相关血管(Non-IRA)时是否行FFR检查将患者分为:FFR组68例(FFR指导下功能性血运重建组)和CAG组92例(冠状动脉造影指导下血运重建组)。比较两组支架置入数量、平均支架总长度和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和术后12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FFR组支架置入数量[(1.5±1.0)枚vs.(2.6±0.5)枚,P=0.02]和平均支架总长度[(51.4±30.0)mm vs.(67.2±20.5)mm,P=0.03]显著低于CAG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MACE发生率(1.5%vs. 3.3%,P=0.64)无统计学差异(P0.05),继续随访至术后12个月,FFR组MACE发生率(5.9%vs. 16.3%,P=0.04)较CAG组显著降低。结论 STEMI多支血管病变患者,FFR指导下分期PCI功能性血运重建减少支架置入数量和患者术后12个月发生MACE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既往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无CABG的原位血管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结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治疗的CTO病变行PCI的既往有CABG的CTO-PCI组患者(219例),同时选择既往无CABG的CTO-PCI组患者(52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PCI成功率和介入方法以及并发症等。结果既往有CABG的CTO-PCI组患者年龄[(66.5±9.4)岁比(61.1±10.2)岁,P=0.002]、高血压病(90.0%比83.0%,P=0.015)、糖尿病(40.6%比30.1%,P=0.005)和卒中史(8.7%比4.4%,P=0.020)显著高于既往无CABG的CTO-PCI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既往有CABG的CTO-PCI组患者技术成功率(77.6%比87.1%,P=0.001)和手术成功率(74.9%比84.8%,P=0.001)显著低于既往无CABG的CTO-PCI组患者,而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2.7%比2.3%,P=0.7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既往有CABG的CTO-PCI组患者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入组技术成功率[71.8%(94/131)比86.4%(76/88),P=0.038]显著低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入组;既往无CABG的CTO-PCI组患者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入组技术成功率[83.5%(258/309)比92.2%(202/219),P=0.007]显著低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既往有CABG的CTO病变患者介入难度更高,可以更多地应用逆向技术来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与延迟强化心脏磁共振成像(ce CMR)评价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患者的心肌活性。方法 77例CTO患者在1周内同时行CMR与PET检查。通过17节段法对CMR图像进行分析,对延迟强化透壁程度进行评分:1分(0%),2分(1%~25%),3分(26%~50%),4分(51%~75%),5分(76%~100%),对室壁运动进行评分1分(运动正常),2分(运动减弱),3分(无运动),4分(反向运动)。PET检查通过血流灌注与FDG摄取对心肌活性进行分类,心肌具有正常的血流灌注和正常或增加的FDG摄取(正常),以及心肌具有降低的血流灌注和正常或增加的FDG摄取(不匹配)可认为具有存活心肌;心肌具有降低的血流灌注和降低的FDG摄取(匹配)可认为无存活心肌。结果 PET所决定的心肌活性与CMR延迟强化透壁程度(LGE)呈显著地负相关性(r=-0.657,P0.001)。以PET为金标准,ce CMR检测心肌活性的敏感性为95.8%,特异性为89.7%,阳性预测值为98.1%,阴性预测值为79.5%,准确性为94.8%。运用ROC曲线分析ce CMR检测心肌活性的性能,ROC曲线下面积为0.957,LGE为50%临界值时,ce CMR区分以PET界定的存活心肌与非存活心肌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最高。对ce CMR和PET运动一致性及相关性进行分析,Kappa值为0.795,r=0.837(P0.001)。结论以PET检查为金标准,ce CMR检测CTO患者的心肌活性与PET检查相比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ce CMR可以在CTO患者中作为一种重要的检测心肌活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s,CTO)病变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心内科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连续收治行PCI的CTO患者1951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44岁)117例、中年组(45~59岁)773例和老年组(≥60岁)1061例。患者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结果、PCI相关资料及住院结果均来源于我院心内科冠心病PCI数据库。结果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患者在男性比例(100.0%比91.2%比66.4%,P0.001)、体重指数[(26.9±3.6)kg/m2比(26.3±5.0)kg/m2比(25.2±3.7)kg/m2,P0.001]、吸烟者比例(73.5%比68.6%比47.2%,P0.001)、饮酒者比例(45.3%比43.9%比27.0%,P0.001)、肌酐清除率[(129.6±34.5)ml/min比(110.2±32.7)ml/min比(83.7±28.6)ml/min,P0.001]、血三酰甘油[(2.75±2.88)mmol/L比(2.52±2.27)mmol/L比(1.96±1.32)mmol/L,P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1±1.19)mmol/L比(2.36±0.95)mmol/L比(2.32±0.89)mmol/L,P=0.011]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青年组均为最高值;而不稳定型心绞痛者比例(61.5%比78.8%比75.1%,P0.001)、高血压病者比例(52.1%比54.5%比66.1%,P0.001)及卒中病史者比例(0.0比6.3%比10.0%,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青年组均为最低值;病变血管支数[(2.19±0.76)支比(2.19±0.77)支比(2.30±0.73)支,P=0.005]及CTO闭塞时间[(11.7±2.8)个月比(26.3±8.6)个月比(26.7±8.4)个月,P=0.00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青年组均为最低值;靶血管成功率(86.8%比89.0%比84.1%,P=0.009)、完全血运重建率(40.2%比36.6%比31.5%,P=0.026)和平均支架直径[(2.90±0.28)mm比(2.84±0.28)mm比(2.82±0.28)mm,P=0.01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CTO血管分布、侧支循环Rentrop分级值、CTO病变长度、CTO病变直径和CTO病变特征(刀切状CTO、CTO存在桥侧支和CTO病变近端有分支)、对比剂剂量、CTO手术时间、平均支架数和平均支架长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青年CTO患者具有典型的传统冠心病危险因素,且可能由于病史时间较短,使其具有较高的靶血管成功率和完全血运重建率。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控制应贯彻于疾病预防的始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血流储备分数(FFR)冠状动脉(冠脉)临界病变的血管内超声(IVUS)特征。方法:对92例患者的冠脉临界病变行FFR检查,根据不同FFR值将患者分为3组:缺血组(FFR0.75,24例),临界组(0.75≤FFR≤0.80,31例),非缺血组(FFR0.80,37例)。应用gray-IVUS测量3组病变血管外弹力膜横截面积(EEM-CSA)、平均参考血管EEM-CSA、最小管腔面积(MLA)、病变长度、斑块负荷、管腔容积、总斑块体积以及斑块体积百分比(PAV);应用iMAP-IVUS定量分析3组间斑块组织学性质。比较3组间的临床资料与IVUS测量值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3组间MLA[(2.6±0.3) mm~2∶(2.8±0.5) mm~2∶(3.3±0.9) mm~2,P0.001]、病变长度[(22.8±7.9) mm∶(21.7±6.7) mm∶(17.3±6.2) mm,P0.001]、斑块负荷[(76.1±9.5)%∶(73.4±7.5)%∶(67.8±9.3)%,P0.001]、斑块体积[(187.1±78.3) mm~3∶(178.4±67.8) mm~3∶(136.6±68.3) mm~3,P=0.015]及PAV[(61.2±7.5)%∶(57.7±6.4)%∶(52.9±7.6)%,P=0.021]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但在组间析因分析中,缺血组和临界组的所有gray-IVUS参数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iMAP-IVUS分析3组的斑块纤维成分[(43.7±8)%∶(44.4±6.5)%∶(48.7±6.4)%,P=0.127]、脂质成分[(13.7±2.5)%∶(11.6±2.6)%∶(11.7±2.8)%,P=0.091]无显著统计学差异,而坏死成分[(37.6±5.6)%∶(32.9±6.6)%∶(29.2±5.1)%,P=0.020]和钙化成分[(3.2±1.4)%∶(2.9±1.4)%∶(2.4±1.2)%,P=0.033]具有统计学差异;组间析因分析中,缺血组和临界组斑块坏死成分和钙化成分仍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FFR0.75与FFR临界值的冠脉临界病变的形态特征在gray-IVUS上相似,但前者在iMAP-IVUS中的坏死及钙化成分更高。基于iMAP-IVUS的结果,FFR0.75可能仍然是冠脉临界病变行血运重建的合理界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左冠状动脉(冠脉)主干分叉病变处主支置入支架后分支血管(回旋支)口部受累后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介入治疗的安全合理性。方法:连续选择35例左主干分叉病变的患者,给予LM-LAD跨越式支架置入术(Cross-over),经定量冠脉造影(QCA)测量术后LCX口部狭窄程度,狭窄≥75%给予FFR测量,FFR0.8给予支架干预,并随访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结果:术后FFR0.8组的LCX口部最小管腔直径最小,狭窄75%组最大[(0.2±0.6)mm∶(0.6±0.4)mm∶(1.5±0.2)mm,P0.001];FFR0.8组的LCX口部狭窄最重,狭窄75%组最轻[(94.2±2.5)%∶(81.6±4.7)%∶(53.8±13.1)%,P0.001];FFR0.8组的FFR值比FFR≥0.8组显著减小[(0.71±0.11)∶(0.85±0.12),P0.001],两组QCA数值与FFR数值显著相关(r=-0.94,P0.001)。3组MAC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FFR可显著减少左主干分叉病变Cross-over支架术后受累LCX口部的介入治疗,且安全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