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目的 观察运动表象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及运动表象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北京博爱医院脑卒中患者4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1),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运动表象训练。共4周。训练前后分别比较Fugl-Meyer评定量表手部分(FMA-H)评分、运动和视觉想象问卷-10 (KVIQ-10)评分和心理旋转试验正确率。结果 观察组1例脱落。训练前,两组FMA-H评分、KVIQ评分和心理旋转试验正确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后,两组各指标均显著改善(t> 6.611, P <0.001);观察组FMA-H评分(t=3.742, P <0.001)、KVIQ评分(t=4.122, P <0.001)、心理旋转试验正确率(t=2.075, P <0.05)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运动表象训练有利于改善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和运动表象能力。  相似文献   

2.
吞咽筛选试验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吞咽筛选试验对60例脑卒中患者吞咽机能进行评估,设置32例为对照组,对脑卒中患者的并发症、住院日、体重及营养等情况进行记录,并对实验组中摄食—吞咽障碍者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结果实验组的患者经过吞咽筛选试验后,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在并发症、体重下降幅度、缩短住院日方面优于对照组。表明吞咽筛选试验能够及时发现患者是否存在咽下困难,及早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减少并发症,同时使病人的营养得到保障,对脑卒中患者的整体康复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患者家属实施心理护理的体会。方法:将64例脑卒中患者及其长期陪护的家属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32例。常规组患者采用脑卒中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除采用常规护理外对其家属同步进行心理护理。两组患者在入院后1个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比较其心理状态。结果: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患者家属良好的心理状态对患者有重要影响,能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从而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验功能前伸试验(FRT)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站立平衡功能评定中的效度和信度,为FRT在临床康复评定中的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随机选取50例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并对两组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FRT、Lindmark站立平衡功能评定、Fugl-Meyer站立平衡功能评定以及MAS运动功能评定。评定结果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来检验FRT方法的效度;采用组内和组间相关系数和独立样本t检验来检验FRT方法的信度。结果FRT与Lindmark站立平衡功能评定、Fugl-Meyer站立平衡功能评定法之间呈高度相关(P<0.01),与MAS之间具有高度相关(P<0.01);FRT方法组内相关系数ICC=0.889—0.939,组间相关系数ICC=0.865—0.946;治疗组治疗后的评定分数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1),而且治疗组治疗前后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FRT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评定中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且能够反映动态的平衡功能变化过程,在临床康复评定中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青年人脑卒中患者中应用心理疏导模式的效果。方法:青年人脑卒中患者70例纳入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理疏导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心理疏导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心理疏导。于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组的情绪进行评估;治疗14 d后,以调查问卷形式对2组的就医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治疗前,2组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且心理疏导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就医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心理疏导组的就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接受心理疏导的青年人脑卒中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得到显著缓解,治疗和康复的积极性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应用心理护理的疗效.方法 将59例脑卒中后1周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1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氟西汀及一般临床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4周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2组HAMD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0.05),实验组起效更快.治疗4周末,实验组有效率为96.8%,对照组有效率为78.6%,实验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起效较迅速(在治疗1周后HAMD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 实验组的护理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给予康复护理后1周内HAMD评分下降显著,说明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治疗是有利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功能独立性评定对脑卒中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对200例住院脑卒中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并与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病人FIM总评分与MBI总评分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0.935,P<0.01);病人FIM运动功能评分与MBI总评分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0.947,P<0.01);FIM与MBI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0.809,P<0.01).[结论] FIM量表更能全面反映脑卒中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功能独立性评定对脑卒中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对200例住院脑卒中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并与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病人FIM总评分与MBI总评分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0.9 3 5,P〈0.01);病人FIM运动功能评分与MBI总评分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0.9 4 7,P〈0.01);FIM与MBI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0.809,P〈0.01)。[结论]FIM量表更能全面反映脑卒中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并探讨基于运动表象的脑机接口(BCI)训练对亚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 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亚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0)和试验组(n=20)。两组均予药物治疗和常规综合康复,对照组采用手部康复机器人训练,试验组采用基于运动表象的BCI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改良Barthel指数、改良Ashworth量表进行评定,表面肌电图检测患侧指浅屈肌、指伸肌和拇短展肌在最大等长收缩状态下的积分肌电值(iEMG)。结果 对照组脱落2例,试验组脱落1例。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均改善(t> 2.322, Z> 2.631, P <0.05);除FMAUE腕评分外,其他指标试验组优于对照组(t> 2.227, Z> 2.078, P <0.05)。结论 基于运动表象的BCI训练能有效改善亚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手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运动想象疗法是一种不依赖患者现有肢体功能的主动式中枢干预治疗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1—2])。在患者进行运动想象训练的时候,需要集中注意力在内心模拟、演练特定的训练动作,但不伴有实际运动的产生~([3])。既往研究表明运动想象的训练效果和运动想象的能力紧密相关,想象得越生动、逼真,训练效果可能会更好~([4])。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对偏瘫患者平衡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病情稳定且病程在6个月以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两阶段交叉实验研究。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其中A组在第Ⅰ阶段(6周)、B组在第Ⅱ阶段(6周)于常规康复训练前进行运动想象;洗脱期(2周)内两组均不进行运动想象。每一阶段实验前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评定量表平衡功能部分(FM-B)、单位体重患腿最大承重值及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进行评定。结果结合运动想象阶段与仅进行康复训练阶段相比,BBS、单位体重患腿最大承重值和FIM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FM-B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中结合应用运动想象可以促进脑卒中慢性期偏瘫患者恢复平衡能力,提高与下肢运动功能相关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运动想象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及手部功能,本文对运动想象的治疗方式、临床效果、机制探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张亚菲  刘旸  张通 《中国康复》2020,35(11):576-581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MI)治疗对脑卒中后脑功能重塑的影响。方法:将1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运动想象组(MI)6例、执行运动(EM)组5例、对照组(CG)5例。3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MI组、EM组分别进行运动想象、实际动作治疗,每次30min,每周5次,为期4周。治疗前、后进行运动功能评价,并使用功能磁共振(fMRI)观察患手对指实际动作、想象时偏瘫对侧感觉运动区的激活情况,定量分析治疗前后cSMC区的激活强度t、LI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MI组及EM组FMA、STEF评分较前均有明显提高(均P<0.05),且MI组上述评分均更高于其它2组(均P<0.05)。治疗后,3组MBI评分均有提高,但组内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运动想象与运动执行的激活部位相似:治疗前运动想象激活区主要位于双侧SMC区、双侧SMA区,治疗后,各组双侧SMC区激活强度有增大趋势,MI组对侧SMC区激活显著(P<0.05),且对侧偏侧化优势较CG组显著(P<0.05)。结论:运动想象治疗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患者手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运动想象促进脑功能重塑有关。  相似文献   

14.
采用量表方式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运动功能评定,存在效率低、主观性强等不足。基于传感器技术和机器学习方法的脑卒中运动功能自动化评定,可针对脑卒中患者的运动控制、平衡、步态、关节活动度等运动功能进行自动化评定,开发了许多产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脑机接口控制的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急性期运动功能评定方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朝辉  李洁明 《中国康复》1999,14(4):198-199
收集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32例,于发病后4~18(6.53±2.94)d及19~48(29.63±6.83)d分别用MAS虽表和Fugl-Mever法进行前后2次评定,采用μ-检验分析比较两种评定方法得分及提高分数的差异性,探讨两种方法评定急性期脑卒中发病约1个月运动功能状态的灵敏性。结果:第2次评定MAS量表得分显著性高干Fugl-Meyer法得分,运动功能水平提高分数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提示MAS量表能较好地反映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是评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恢复的效果。方法 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0)与对照组(n=40)。两组均行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行t DCS治疗,对照组行伪刺激。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采用Brunnstrom上肢和手分级、Fugl-Meyer评定(FMA)中上肢运动功能、手臂动作调查测试(ARAT)、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上肢和手Brunnstrom分级、FMA、ARAT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 DCS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肌电诱发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改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发病4 周内、不能主动完成腕背伸运动,且患侧腕背伸时所测收缩肌电值=基础肌电值的患者60 例,分为2 组:对照组(n=30)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治疗组(n=30)应用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共治疗4 周。治疗前后测定患者静态及收缩时肌电值, 应用简式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FMA)、Barthel 指数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肌肉静态及收缩时肌电值、FMA 评分、Barthel 指数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00),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更多(P<0.05)。结论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即使于发病早期,未检测到肌肉收缩肌电值变化的情况下也可以用于偏瘫患者上肢瘫痪肌肉的功能治疗,其疗效优于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相似文献   

19.
强迫疗法联合想像疗法治疗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强迫疗法”联合“运动想像”疗法对脑损伤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120例脑损伤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强迫疗法组、想像疗法组、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相应的康复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简易上肢功能检测(STEF)、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治疗前,4组患者的STEF、上肢FMA评分及MBI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强迫疗法组、想像疗法组的STEF、上肢FMA评分及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强迫疗法”“运动想像”疗法可促进脑损伤患者患侧上肢功能的恢复,联合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初发脑卒中患者50例,病程<6个月,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试验组(n=25),两组均接受上肢常规康复治疗和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经颅直流电刺激,共2周.治疗前后采用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