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热敏灸联合头针治疗卒中后肢体痉挛状态疗效。方法选取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82例(2017年8月—2019年6月),简单随机化分组。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41例)应用头针治疗,观察组(41例)应用热敏灸+头针治疗。对比2组疗效、治疗前后肢体运动障碍(FMA评分)、痉挛程度(MAS评分)、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80.49%),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N20峰潜伏期、P40峰潜伏期短于对照组,N20-P25波峰振幅、P40-N50波峰振幅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FMA评分高于对照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敏灸联合头针治疗卒中后肢体痉挛,疗效确切,能恢复神经纤维功能,减轻痉挛程度,提高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调神通络针刺法联合热敏灸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肢体运动和神经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提供有更好疗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8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二级预防治疗措施,采用常规对症支持干预治疗,控制血压、血糖,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并坚持进行康复训练,配合巴氯芬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调神通络针刺法(取印堂、百会、风池、风府、大椎、至阳、腰阳关等穴位)联合热敏灸(取外关、尺泽、极泉、肩髃、阳陵泉、悬钟、三阴交等穴位)治疗,每日1次。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4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2.86%(26/28);对照组治愈8例,显效7例,有效6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75.00%(21/28)。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主要症状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痉挛分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神通络针刺法联合热敏灸能够有效缓解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肢体的痉挛状态,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的进一步恢复。  相似文献   

3.
张芹  张淑青  杨科朋 《新中医》2020,52(3):120-123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清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26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湿热敷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肢体痉挛状态、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与血清Glu、GABA水平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6%,高于对照组74.60%(P<0.05)。治疗后,2组上肢痉挛、下肢痉挛状态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上肢痉挛、下肢痉挛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Fugl-Meyer、AD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Fugl-Meyer、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Glu水平较治疗前降低,GABA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Glu水平低于对照组,GAB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肢体痉挛状态与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敷可有效调节血清Glu、GAB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热敏灸联合头针治疗腹泻型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3组。热敏灸组30例予热敏灸治疗;头针组30例予头针治疗;联合组30例予热敏灸联合头针治疗。3组均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3组治疗前后采用肠道症状尺度表(BSS)评分评价患者症状,抽血检查P物质(SP)和5-羟色胺(5-HT)水平,并统计疗效。结果热敏灸组总有效率83.33%,头针组总有效率90.0%,联合组总有效率96.67%,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热敏灸组及头针组(P0.05)。3组治疗后BSS评分均降低(P0.05),联合组治疗后BSS评分低于热敏灸组及头针组(P0.05)。3组治疗后SP、5-HT含量均降低(P0.05),联合组治疗后SP、5-HT含量均低于热敏灸组及头针组(P0.05)。结论热敏灸联合头针能有效改善IBS-D患者临床症状,调节SP和5-HT分泌,改善BSS评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椎针通督循经疗法联合通经解痉汤治疗脑梗死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86例脑梗死后肢体痉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2组均接受抗痉挛药物、康复训练 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经解痉汤,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椎针通督循经疗法。2组 均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肢体痉挛[改良Ashworth痉挛评价量表(MAS) ]、神经功能指标[神经元 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 ]、日常生活能力[改良巴氏指数评定表(MBI) ]改善 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MA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 疗后,2组NSE、S100β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NSE、S100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 疗后,2组MBI评分较治疗前上升(P<0.05),且观察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针通督循 经疗法联合通经解痉汤能改善脑梗死后肢体痉挛患者神经功能,减轻痉挛发作,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针刺联合Bobath疗法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74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予以Bobath疗法,观察组则加用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27%(P<0.05);治疗后,两组CSI、改良Ashworth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BI、QOL-BREF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Bobath疗法改善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程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祛瘀通络脑泰汤结合循环灸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肢体痉挛状态的治疗效果及机制探讨。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5例,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48例)和参照组(47例),参照组依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给予西医规范治疗。试验组在参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祛瘀通络脑泰汤结合循环灸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治疗疗效,比较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运动肌群肌张力评定量表(Ashworth)、血清脑源性神经影响因子(BDNF)和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结果试验组治疗疗效较参照组高(P<0.05);试验组治疗后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头晕目眩、舌苔黄腻和脉象弦滑等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NIHSS评分、Ashworth评分低于参照组,BI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血清BDNF和GABA含量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祛瘀通络脑泰汤结合循环灸对脑梗死急性期肢体痉挛患者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神经功能,改善肢体痉挛状态,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升血清BDNF和GAB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王恩江  邓艳 《新中医》2021,53(16):74-77
目的:探讨祛瘀通络汤联合针刺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2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采用信封均等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针刺治疗,研究组予以祛瘀通络汤联合针刺治疗,比较2组中医疗效、肢体功能恢复以及血清因子NSE恢复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7.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7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改良Ashworth分级(MAS)评分、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NS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MAS评分、NSE降低,FMA总分值升高,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瘀通络汤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可显著改善患者中医证候,恢复肢体功能,同时可控制血清因子NSE水平,以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头针联合背俞穴毫火针点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进行头针治疗,观察组进行头针联合背俞穴毫火针点刺治疗,2组患者治疗30 d,评估疗效、肢体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arthel指数(BI)评分]、生命质量[脑卒中专用生命质量量表(SS-QOL)]及安全性,检测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营养素-3(NT-3)]、静脉血流峰速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后,2组患者FMA上肢、FMA下肢、BI评分及血清NGF、BDNF、NT-3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肱静脉、桡静脉、股总静脉血流峰速度显著增加(P<0.05),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5、30 d...  相似文献   

10.
龙睿  徐枫  余昕  吴静 《四川中医》2020,38(1):114-117
目的:观察麦粒灸联合柔肝通络汤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8月~2019年2月60例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柔肝通络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麦粒灸,比较两组患者肢体痉挛和神经缺损程度、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表面肌电图IEMG测定结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与下肢肢体痉挛程度Ashworth评分与神经缺损程度C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肱二头肌肌电积分值(IEMG)检测结果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肱三头肌IEMG检测结果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麦粒灸联合柔肝通络汤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可降低患者肢体痉挛程度与神经缺损程度,提高肢体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肌肉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疗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应用补阳还五汤联合中医针灸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选自2019年1月~2020年1月间平度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6例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为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48例采用补阳还五汤联合中医针灸,分析两组临床效果、运动及神经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上肢运动功能评测(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美国卫生研究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应用补阳还五汤联合中医针灸临床效果及预后较好,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芍药甘草汤加减对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脑脊液谷氨酸、γ-氨基丁酸的影响。方法:将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9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予巴氯芬片治疗,研究组49例给予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脑脊液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脑脊液谷氨酸水平降低(P0.05),γ-氨基丁酸水平升高(P0.05),肢体痉挛Ashworth分级改善(P0.01),身体功能、生活满意度、社会适应、心理健康4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脑脊液谷氨酸水平较低(P0.01),γ-氨基丁酸水平较高(P0.01),肢体痉挛Ashworth分级改善,总有效率较高(P0.01),身体功能、生活满意度、社会适应、心理健康4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较高(P0.01)。结论:芍药甘草汤加味能降低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脑脊液谷氨酸水平,提高γ-氨基丁酸水平,利于肢体痉挛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针刀“调筋治骨法”联合热敏灸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3例风寒湿痹型KO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研究组52例。对照组实施“调针治骨法”的针刀治疗,研究组在针刀基础上联合热敏灸治疗。两组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步行中患侧膝关节屈曲角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23%(49/52),高于对照组的80.39%(41/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WOMAC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IL-6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最大屈曲角度大于对照组,最小屈曲角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全身或局部不良反应。结论:针刀“调筋治骨法”联合热敏灸能有效减轻KOA患者疼痛和炎症反应,改善症状,缓解步行中患侧膝关节屈曲角度,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方联合针刀松解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针刀松解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于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会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MAS)、改良Barthel指数(MBI)、Fugl-Meyer评分(FMA)、痉挛指数评分等评估偏瘫肢体痉挛状态和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7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IHSS、M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MBI、下肢FM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NIHSS、MAS、MBI、下肢FMA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偏瘫肢体痉挛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偏瘫肢体痉挛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指数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方联合针刀松解可有效缓解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纠正异常运动模式,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热敏灸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肿瘤生长因子-a(TNF-a)的影响。方法将80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匹维溴铵,观察组予热敏灸联合匹维溴铵,均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评定IBS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IBS生活质量量表(IBS-QOL),测定血清NGF、TNF-a水平。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疗效,并随访记录其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BS-SSS、IBS-QOL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IBS-SSS、IBS-QO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NGF、TNF-a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敏灸联合匹维溴铵治疗IBS-D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这可能与其下调患者血清NGF、TNF-a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热敏灸治疗中风后气虚型便秘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P物质(substance P, SP)和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VIP)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0例中风后气虚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热敏灸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药物对症治疗,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热敏灸组采用热敏穴悬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评定表、便秘临床评分(clinic constipation score, CCS)量表、便秘患者生存质量量表(patient assessment of constipation quality of life, PAC-QOL)评分及血清SP和VIP水平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热敏灸组低于针刺组;两组治疗后CCS均下降,且热敏灸组低于针刺组;两组治疗后PAC-QOL评分均下降,且热敏灸组低于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SP水平升高,血清VIP水平下降;且热敏灸组血清SP水平高于针刺组,血清VIP水平低于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综合性康复疗法联合针灸对老年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神经缺损及肢体功能康复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5月巴中市中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恢复期老年患者11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针灸单独治疗,观察组采用综合性康复疗法联合针灸治疗,分析并对比两组老年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血清指标水平和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血清指标水平均有所改善(P<0.05);治疗后,对照组NIHSS评分、NGF、BDNF和NT-3水平均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Fugl-Meyer、ADL评分和步行速度均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综合性康复疗法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恢复期的效果良好,可改善神经功能,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醒脑开窍针刺介入时机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2021年3月—2022年8月收诊的8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醒脑开窍针刺疗法,观察组(43例)在发病后48 h内开始介入针刺疗法,对照组(43例)则在生命体征稳定48 h后开始介入针刺疗法,对比两组疗效差异、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变化、血清S-100β蛋白含量等。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41/43)比对照组74.42%(32/43)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FMA)、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 BBS)、生活质量评估表(S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疗后两组血清S-100β蛋白含量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介入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对脑梗死患者效果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头针联合体针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0例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针刺组接受针刺头穴顶颞前斜线、内关、极泉、三阴交、委中等穴位及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每日治疗1次,5d1个疗程,连续4个疗程;对照组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定法(FM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随访期3、6个月末病死/残疾率及复发率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治疗后FMA、NIHS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P<0.01),治疗后针刺组FMA、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随访期3、6个月末病死/残疾率及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联合体针可明显改善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20.
李佩佩  庄晟坚  盛俊 《新中医》2024,56(4):112-118
目的:观察补土针灸法联合热敏灸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4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瘫痪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及针灸联合治疗组各62例。常规治疗组给予西药联合康复训练治疗,针灸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给予补土针灸法联合热敏灸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评分、肌电图指标[患侧胫骨前肌和腓肠肌屈伸最大等长收缩时表面肌电图积分肌电值(iEMG)、患肢M波最大波幅(Mmax)和H波最大波幅(Hmax)]、三维步态参数(步频、步速、支撑相、摆动相)及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 (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信号通路。结果:治疗后,针灸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6.77%,高于常规治疗组82.26%(P<0.05)。2组CSI、M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针灸联合治疗组CSI、MAS评分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