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二尖瓣峡部心房扑动(房扑)患者不同消融策略,探讨复发二尖瓣峡部相关房扑的优化消融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后复发,术中电生理检查明确为二尖瓣峡部相关房扑的患者74例。根据再次消融时不同消融策略分为两组:心动过速下消融组(A组,43例)和复律后窦性心律下消融组(B组,31例)。消融终点均为双侧肺静脉电隔离以及左心房顶部线、二尖瓣峡部线、三尖瓣峡部线的双向传导阻滞。术后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情况下窦性心律的维持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二尖瓣峡部阻断、肺静脉、左心房顶部线及三尖瓣峡部消融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患者手术时间[(132.5±29.6)min比(150.2±41.1)min,P=0.044]、透视时间[(23.1±8.6)min比(27.9±7.2)min,P=0.011]和消融时间[(14.0±4.1)min比(16.3±4.7)min,P=0.027]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平均随访(16.9±6.3)个月,两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1)。结论持续性房颤初次导管消融术后复发二尖瓣峡部相关房扑的患者,复律后窦性心律下消融与心动过速下消融相比更为简化,长期随访窦性心律维持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75岁以上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导管消融(RFCA)及冷冻球囊消融(CB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连续选取2016年8月至2020年12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心内科应用三维标测系统行环肺静脉电隔离及二代冷冻球囊消融隔离肺静脉的年龄>75岁的房颤患者, 根据手术方式分为RFCA组(33例)及CBA组(70例)。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 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即刻成功率、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单次术后房颤复发率。结果共纳入103例房颤患者, 年龄(77.26±2.28)岁, 其中男38例。RFCA组(33例)中持续性房颤患者病程长于CBA组[70例, (45.00±31.07)个月对(18.92±25.19)个月, P=0.027]。RFCA组合并其他心律失常比例高于CBA组[39.4%(13/33)对5.7%(4/70), P<0.001]。其余基线资料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FCA组及CBA组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8%(27/33)对78.6%(55/70), P>0.05]。CBA组患者出现迷走神经反射比例高于RFCA...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冷冻导管消融与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12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行导管消融术的患者,其中冷冻导管消融组56例,采用8 mm冷冻大头消融导管;射频消融组66例。比较两组患者成功率、复发率、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手术时间及X线曝光量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器质性心脏病史、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射频消融组患者手术时间[(70.00±7.50)min比(66.29±4.72)min,P=0.001]、X线曝光量[(837.52±138.38)m Sv比(674.14±126.12)m Sv,P0.001]显著大于冷冻导管消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8 mm冷冻大头导管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较普通射频消融术有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典型心房扑动(房扑)对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复发的影响.方法 120例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和肺静脉环状标测电极导管联合指导下行环肺静脉电隔离.其中17例(14.2%)合并典型房扑(房扑组,其余作为对照组),行三尖瓣环峡部消融,三尖瓣环峡部消融终点为三尖瓣环峡部双向阻滞.房颤复发定义为导管消融3个月后发生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结果 房扑组房颤病程(9.8±10.7)年,长于对照组(5.9±6.3)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房扑组与对照组相比,年龄、性别、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左心房直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91~401(237±79)d,房扑组房颤复发率为47.1%,对照组房颤复发率为12.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校正年龄、房颤病程、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左心房直径等因素,Cox多因素分析发现消融术前合并房扑是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比3.52,95%可信区间1.32~9.34,P=0.012).结论 典型房扑可能增加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房颤的复发,房颤导管消融前应对患者是否合并典型房扑进行认真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肺癌外科术后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临床及电生理特征,并评价此类患者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效果。方法共入选14例肺癌外科术后合并房颤行导管消融的患者(观察组),按照1∶2随机选取同期入院消融的无肺部手术史的房颤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导管消融,并随访心律失常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体质量指数小于对照组[(23.6±3.1)kg/m2比(26.3±2.8)kg/m2,P=0.006],而合并糖尿病患者多于对照组(35.7%比7.1%,P=0.019);心房扑动或房性心动过速等在观察组患者中更为常见(64.3%比17.9%,P=0.002),且房颤相关症状更为严重。观察组患者的导管消融总手术时间及X线透视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7.5±73.2)min比(169.5±65.3)min,P<0.01]和[(45.7±28.5)min比(32.0±26.8)min,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9例(64.3%)和14例(50.0%)复发心律失常。观察组患者单次消融的窦性心律维持率略低于对照组(35.7%比50.0%,P=0.18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肺癌外科术后合并房颤的患者,尽管单次消融成功率略低,导管消融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消融手术成功率并降低并发症,分别对比使用SmartTouch压力感应导管与普通冷盐水灌注NaviStar导管进行房颤导管消融。方法共纳入100例房颤患者,分为对照组(NaviStar,n=50)和研究组(SmartTouch,n=50),两组均在Carto三维标测系统下进行双侧肺静脉隔离。采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X光曝光时间,观察术后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总手术时间、左房建模时间、并发症发生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X线曝光时间较短[(25.4±5.3)min vs(38.7±7.5)min]、肺静脉隔离时间较短[(59±13)min vs(72±16)min],术后3个月(47/50vs 44/50)、术后半年(46/50vs37/50)、术后1年(46/50vs 32/50)窦性心律维持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SmartTouch压力导管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冷冻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中应用冷冻球囊进行上腔静脉电隔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4例房颤患者在局麻下接受第二代冷冻球囊冷冻消融手术。在肺静脉隔离后进行上腔静脉冷冻消融达到电隔离。观察术中电隔离相关冷冻参数和膈神经麻痹等主要并发症。术后3个月后进行临床随访观察冷冻消融治疗房颤效果。结果患者均为男性,其中2例为阵发性房颤,2例为持续性房颤。4例患者均在第一次冷冻开始后(36.3±19.3)s达到上腔静脉电隔离,即刻温度(-33.3±5.0)℃,冷冻消融总时间(61.8±26.9)s,最低温度(-40.5±4.4)℃。术中均无血流动力学障碍、穿孔、迷走神经反应、膈神经麻痹和窦性心动过缓等主要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随访均未见快速型房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结论采用第二代冷冻球囊进行上腔静脉冷冻电隔离治疗房颤的初步经验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中不同终点与临床成功率的关系.方法 2006年9月至2007年3月入选持续性房颤患者124例,男性76例,女性48例,平均年龄(62.4±11.5)岁.平均左心房内径(44.6±6.5)mm,平均房颤病程(2.34±3.5)年.消融术式采用Carto系统引导环肺静脉前庭隔离(CPVI)和心房复杂碎裂电位(CFAEs)消融,单Lasso导管标测肺静脉电位.按照消终点分组:CPVI终止房颤组、CPVI转化为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组、CPVI+CFAEs终止房颤组、CPVI+CFAEs转化为房速组以及CPVI+CFAEs后仍为房颤组.消融结束未恢复窦性心律者均行直流电转复.消融术后随访心电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结果 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消融术.平均消融术时间(201±34)min,平均x线透视时间(23±12)min.CPVI恢复窦性心律4例,CPVI使房颤转变为房速5例(2例消融成功,3例消融未终止).共115例进行CFAEs标测和消融:20例转复为窦性心律;24例转化为房速(其中13例消融成功,11例消融未终止).共71例消融结束仍为房颤,均经直流电复律成功转复.术后平均随访(4.5±2.1)个月,共有34例患者接受再次消融.随访(9.5±2.7)个月,CPVI终止房颤组4例无复发,CPVI转化为房速组4例无复发,1例复发房速;CPVI+CFAEs终止房颤组17例无复发,2例复发房速,1例复发房颤;CPVI+CFAE8转化为房速组17例无复发,5例复发房速,2例复发房颤.CPVI+CFAEs仍为房颤组术后36例成功,25例复发房颤,10例复发房速,P=0.01.结论 持续性房颤消融术中不同终点影响临床成功率.消融术中恢复窦性心律或转变为房速成功率高,消融术中未恢复窦性心律或转变为房速消融成功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的可行性。 3例房颤患者房颤持续时间 2个月至 1年4个月。术前口服胺碘酮 ,1例转为窦性心律伴频发房性早搏 (简称房早 ) ,1例转为房早与短阵房颤和阵发心房扑动 (简称房扑 ) ,1例转为房早与阵发房性心动过速 (简称房速 )。经导管作点状消融或点状消融加房扑线性消融 ,2例术中房早消失 ,1例房早显著减少 ,经快速心房刺激或静脉点滴异丙肾上腺素均不能诱发房颤。 1例术后有短阵房颤发作 ,服用莫雷西嗪 ,房颤未再发作。结论 :某些持续性房颤用药物后可转复成窦性心律伴频发房早、房扑或房速 ,局部单点消融或单点消融加线性消融可以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0.
采用第二代新型冷冻球囊对4例症状性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进行冷冻消融治疗。结果:4例患者总共16条肺静脉电位被冷冻消融隔离。手术时间为(74±21)min,射线下曝光时间为(22±6)min。术中有3例患者出现明显胸痛,均在冷冻下肺静脉复温过程中发生,2例位于左下肺静脉,1例位于右下肺静脉。1例术中出现一过性膈神经麻痹。随访4个月,未见房颤复发。结论:第二代冷冻球囊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经皮导管消融与外科改良迷宫术治疗心房颤动(房颤)后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电生理特点。方法选择连续性消融后房速患者72例,分为消融组(导管消融术)34例,手术组(外科改良迷宫术)38例。2组在Carto系统或Ensite系统指导下进行三维电解剖标测,分析2组治疗后房速的生理机制。结果消融组术后平均房速(1.7±0.9)种,手术组术后平均房速(1.6±0.9)种,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5)。2组房速以折返机制为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4%vs 89.5%,P=0.592);消融组50.0%复发的局灶性房速起源于肺静脉内,手术组66.7%与肺静脉前庭有关。2组患者即时消融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1%vs 84.2%,P=0.267)。结论消融组和手术组术后复发的房速均以折返机制为主;局灶性房速都常见与肺静脉相关,但消融组常见起源于肺静脉内,手术组主要与肺静脉前庭有关;2组房速导管消融都有较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合并代谢综合征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导管消融复发的机制,以及代谢综合征对再次消融成功率的影响。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07年9月入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因阵发性房颤初次导管消融的患者共522例,175例复发,复发患者中98例行再次消融(3例失访),资料完整的95例入选本研究。将患者分为代谢综合征组和非代谢综合征组。根据三维激动标测,以及隔离肺静脉后房颤是否终止和诱发将复发机制分为肺静脉机制和肺静脉外机制。结果95例患者中代谢综合征53例(55.8%)。代谢综合征组复发心律失常包括房颤24例(45.3%),心房扑动(房扑)或房性心动过速(房速)14例(26.4%),房颤合并房扑或房速15例(28.3%);非代谢综合征组复发心律失常包括房颤18例(42.9%),房扑或房速17例(40.5%),房颤合并房扑/房速7例(16.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4)。肺静脉-左心房传导恢复在代谢综合征组为83.3%,在非代谢综合征组为88.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发机制考虑存在肺静脉外因素代谢综合征组25例(47.2%),非代谢综合征组为20例(47.6%)(P=0.965)。平均随访3-73(29.6±20.5)个月,共有33例(34.7%)复发。代谢综合征组与非代谢综合征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0%对35.7%, P=0.955)。结论代谢综合征对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后复发机制和再次消融成功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三维标测系统(CARTO或EnSite-NavX)指引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总体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4年9月至2006年12月期间入选800例房颤患者,男性482例,女性318例,平均年龄62.1±15.6(18~82)岁。其中阵发性房颤611例,持续性房颤189例,平均左心房内径38.4±9.2(30~60)mm。采用EnSite-NavX系统260例,CARTO系统540例。对于阵发性房颤采取环肺静脉前庭电隔离,对于持续性房颤采取环肺静脉前庭电隔离 心房碎裂电位消融 二尖瓣峡部消融。术后口服华法林及ⅠC类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1~3个月,每月随访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一次。对于术后1个月的房颤或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复发进行再次标测和消融。结果795例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61±33(140~245)min,X线透视时间17±13(12~45)min。左肺静脉电隔离率为96.5%,右肺静脉电隔离率为98.6%。阵发性房颤术中发作98例,消融终止房颤90例。阵发性房颤术后2周内早期复发137例(22.5%),103例2周后不再发作,共57例接受再次消融(6例接受三次消融)。持续性房颤环肺静脉消融恢复窦性心律30例(16.1%),转变为房速/心房扑动(房扑)15例(8.1%)。心房碎裂电位消融恢复窦性心律20例(10.8%),转变为房速/房扑23例(12.4%)。持续性房颤术后早期复发78例(41.9%),14例随访中不再发作。65例再次消融(10例接受三次消融)。所有病例房颤消融术后房扑/房速104例(13.1%),68例随访中自愈,30例再次消融,23例消融成功。并发症:心脏压塞5例(0.6%,3例内科保守治疗成功,2例外科修补),肺静脉狭窄6例(0.7%),一过性脑缺血(TIA)1例,脑栓塞2例,肠系膜动脉栓塞1例。血胸1例,气胸1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3例,股动静脉瘘1例。术后平均随访16.2±5.7(3~27)个月,阵发性房颤550例(90.3%)无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发作(9.4%再次消融,11.5%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持续性房颤159例(85.5%)无房性快速心律失常发作(34.9%再次消融,28.5%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结论三维标测系统(CARTO或EnSite-NavX)指引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疗效较高,安全性好。对于阵发房颤采用环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式即有良好效果;对于持续性房颤结合碎裂电位消融、二尖瓣峡部消融等方法,而且40%患者需要多次消融以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经导管冷冻消融与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治疗方法将83例经电生理检查确诊为AVNRT的患者分为冷冻消融组(冷冻组,n=41)和射频消融组(射频组,n=42).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成功率、手术时间及复发率等.结果:两组一般临床特点无明显差异.冷冻组的手术时间明显比射频组长[(119.14±40.16)min vs (85.86±28.24)min,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冷冻组和射频组消融即刻成功率相似(97.6% vs 100.0%,P=0.3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冷冻组较射频组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AVB)的发生率稍高(15.0% vs 11.9%,P=0.68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两组均无完全AVB发生.两组患者在平均(11.6±5.5)个月的随访期内均无AVNRT复发.结论:冷冻消融治疗AVNRT与射频消融一样有效且安全.冷冻消融可作为AVNRT的常规消融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先天性房间隔缺损(简称房缺)患者介入封堵术后合并的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消融存在一定挑战,本研究拟评价这类患者房间隔穿刺及导管消融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共入选16例[年龄(56±12)岁,10例男性]房缺封堵术后接受导管消融的房颤患者,其中阵发性房颤10例,持续性房颤6例。房间隔封堵器之外无穿刺空间者直接穿刺封堵器,在球囊扩张辅助下建立左房入路后单导管完成所有操作。阵发性房颤消融策略为环肺静脉电隔离;持续性房颤消融策略为环肺静脉电隔离联合心房线性消融并实现传导阻滞。结果 16例患者中,房间隔穿刺成功率100%,11例(A组)直接穿刺房间隔成功,5例(B组)穿刺封堵器并经球囊扩张后长鞘可顺利通过。与A组比较,B组房间隔穿刺操作时间[(38±8)min vs(5±3)min]、总透视时间[(54±15)min vs(31±11)min)]以及总手术时间[(224±36)min vs(165±35)min)]显著延长,P均〈0.05。除B组中1例持续性房颤患者未实现二尖瓣峡部传导阻滞之外,所有患者实现既定手术终点,无严重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复查经胸超声未见房间隔水平左向右分流。平均随访(16±6)个月,12例(75%)患者维持稳定窦性心律。结论房缺封堵术后合并的房颤经导管消融安全,有效。球囊扩张辅助下可直接穿刺房间隔封堵器获得左房入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第一代冷冻球囊与第二代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关于两代冷冻球囊导管消融疗效及安全对比的文献,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对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数据,对两代球囊关于肺静脉电隔离成功率、膈神经麻痹发生率、手术时间、曝光时间、3月及1年无复发率等采用Rev 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共2094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代冷冻球囊肺静脉电隔离成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RR=0.99,95%CI:0.99~1.00,P=0.03),手术时间、曝光时间、3月及1年无复发率优于第一代冷冻球囊,而膈神经麻痹发生率却高于第一代球囊(RR=0.57,95%CI:0.41~0.80,P0.05)。结论第二代球囊能带来更好的手术疗效,而膈神经麻痹却高于第一代球囊。  相似文献   

17.
环肺静脉消融电隔离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评价EnSite-NavX系统引导下环肺静脉消融电隔离结合左心房线性消融治疗持续性/永久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入选2004年9月至2005年8月持续性/永久性房颤患者60例,男性4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9.2±13.6(39~77)岁,平均房颤持续时间4±6年(6个月~24年)。左心房内径43.2±6.4(42~58)mm。在EnSite-NavX系统引导下行环肺静脉消融达到肺静脉电隔离,并进行左心房后壁和二尖瓣峡部线性消融。结果6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70±34(150~240)min,X线透视时间23±10(12~45)min。环左肺静脉消融电隔离率为83.3%,环右肺静脉消融电隔离率为78.3%,其余病例结合节段性消融达到肺静脉电隔离。消融终止房颤7例;转变为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心房扑动(房扑)5例,其中2例消融终止。48例电转复成功,术后房扑/房速10例(16.7%),8例自愈,2例再次消融成功。术后平均随访6.5±3.2(4~11)个月,43例(71.7%)无房颤发作(其中18例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并发症:股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EnSite-NavX系统引导下环肺静脉消融电隔离结合左心房线性消融治疗持续性/永久性房颤安全性好,疗效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单消融导管指导环肺静脉电隔离术与单环状标测电极导管指导环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22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单消融导管指导环肺静脉电隔离组和单环状标测电极导管指导环肺静脉电隔离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房颤发作时间、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及左心房直径、左心室射血分数、CT所测双侧肺静脉血管直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阵发性房颤86例,持续性房颤36例.结果 两组患者平均总的消融时间为(158.0±29.5)min对(158.0±28.4)min(P=0.95),平均透视时间为(41.4±9.9)min对(37.7±9.5)min(P=0.23).所有患者随访9个月,房颤事件的复发率为32.5%对31%.两组患者随访期间无死亡事件发生,两种消融策略均未出现心脏压塞和肺静脉狭窄,与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3对2例.结论 单消融导管与单环状标测电极导管指导环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房颤具有同样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评价第二代冷冻球囊消融(G2)治疗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7~2015.4)、万方数据库(1989~2015.4)、EMBASE(1974~2015.4)、PUBMED(1966~2015.4)、MEDLINE(1966~2015.4)及The Cochrane Library(1989~2015.4)检索有关第二代冷冻球囊与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病例对照研究,观察组即G2组应用第二代冷冻球囊消融,对照组即射频消融(RF)组应用冷盐水灌注导管射频消融。G2组相对于RF组在肺静脉隔离成功率、术后12个月房颤未复发率比值比(OR)为有效性及两组手术X线曝光时间(min)、手术时间(min)2个方面的加权均数差(WMD)、手术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的比值比(OR)为安全性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临床对照试验,包括2049例患者,其中G2组1117例,RF组932例。分析结果显示,在心房颤动消融治疗中,G2组相对于RF组在肺静脉隔离成功率更高(OR=2.54,95%CI:1.31~4.89,P=0.005,I~2=0%),G2组术后12个月房颤未复发率与RF组无显著差异(OR=0.71,95%CI:0.44~1.16,P=0.17,I~2=67%),G2组手术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与RF组无显著差异(OR=2.73,95%CI:1.00~7.46,P=0.05,I~2=72%),G2组手术X线曝光时间与RF组无显著差异(WMD=0.72,95%CI:-4.50~5.95,P=0.79,I~2=96%),G2组手术时间与RF组无显著差异(WMD=-20.37,95%CI:-48.92~8.18,P=0.16,I~2=97%)。结论第二代冷冻球囊和冷盐水灌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有效性与安全性相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消融前静息心率对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复发的影响.方法 选首次行环肺静脉消融的阵发性房颤患者40例,术前通过12导联动态心电图测定患者未发作房颤时的静息心率.房颤复发定义为手术3个月后发生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手术3个月后根据患者是否复发房颤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结果 平均随访100 d~120 d,4例(10%)复发.复发组术前未发作房颤时静息心率为(72±12)次/min,未复发组静息心率为(73±13)次/min,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融前静息心率对房颤导管消融的复发无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