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10年,蛋白质组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刚地弓形虫研究中,研究结果为全面深入揭示该虫体的生命活动本质奠定了基础。目前,关于刚地弓形虫的整体蛋白质组学研究仅限于速殖子和卵囊阶段的蛋白质组学;亚蛋白质组学研究包括一些重要抗原,如可溶性速殖子抗原、糖蛋白和免疫蛋白质组学研究等;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着眼于阐明不同虫株或不同虫种的差异蛋白。本文综述了弓形虫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现状,详细阐述了弓形虫整体蛋白质组学、亚蛋白质组学和差异蛋白质组学的主要研究进展。此外,本文还概述了弓形虫蛋白质组学的生物信息学平台,并对弓形虫蛋白质组学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刚地弓形虫表面抗原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gondii)是一种细胞内寄生原虫,可感染任何有核细胞,无论人或动物,感染率都很高。和其它细胞一样,弓形虫的表膜具有重要的作用,既是虫体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界面,也是宿主免疫系统识别并杀伤虫体的主要部位。Handman,Goding和Remington(1980)首先对弓形虫表面抗原进行了分析,其后Johnson(1983)、Dubremetz(1985)、Rodriguez(1985)、Kasper(1982,1984,1987)亦对一些表面抗原进行了研究,虽然已发现的抗原种类很多,但由于技术方法差异,命名很混乱。G.Couver(1980)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对表面抗原进行了确认。随着分…  相似文献   

3.
刚地弓形虫是寄生宿主广泛的细胞内寄生性原虫,人群感染相当普遍。弓形虫侵入宿主细胞后寄居于一个抗宿主细胞内涵体酸化作用和溶酶体融合作用的纳虫泡(parasitophorous vacuole)内,纳虫泡在弓形虫的寄生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弓形虫纳虫泡形成的机制及其在弓形虫寄生宿主细胞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刚地弓形虫种株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弓形虫是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组织细胞内的广泛性分布的机会性致病原虫。弓形虫对人类危害严重,先天感染弓形虫可造成畸胎、死胎等,在免疫缺陷和免疫抑制病人合并感染弓形虫可导致脑炎的发生[1、2]。由于在临床上弓形虫病的症状表现多样[1、3],给诊断治疗及预防...  相似文献   

5.
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和完善,在基因组学的基础上,蛋白质组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前沿科学已经显示出了其巨大的发展前景.将蛋白质组学技术应用于弓形虫研究,在蛋白质水平上全面认识弓形虫的生理、病理等过程是目前弓形虫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该文就弓形虫蛋白质组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从蛋白质组学研究的角度为弓形虫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刚地弓形虫感染致胎盘损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孕期感染弓形虫可经不同途径侵犯胎盘组织,影响母体健康和胎儿生长发育,重者可致胎儿先天性弓形虫病。本文综述了弓形虫感染致胎盘结构破坏、内分泌功能紊乱、细胞凋亡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疫苗是防治弓形虫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弓形虫疫苗研制经历了全虫疫苗、虫体特异组分疫苗、基因工程疫苗、DNA疫苗等4个发展阶段。弓形虫DNA疫苗较传统疫苗虽有诸多优势,但尚处于研究起步阶段,单价DNA疫苗和佐剂增强型DNA疫苗可诱导机体对弓形虫感染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但免疫效果并不理想,复合多重DNA疫苗将是弓形虫疫苗今后的发展趋势。此外,弓形虫DNA疫苗的免疫保护机制和安全性还不十分清楚,进一步探讨疫苗免疫机制和弓形虫免疫逃避机制,将有助于研制高效、安全、实用的弓形虫DNA疫苗。  相似文献   

8.
Toxofilin是刚地弓形虫棒状体蛋白家族成员,但该蛋白有一定的特殊性,其结构中不存在棒状体蛋白典型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区。Toxofilin分泌到宿主细胞质中,能与磷酸脂酶2C(PP2C)、肌动蛋白(actin)相互作用,形成toxofilin-actin-PP2C三聚体复合物,被酪蛋白激酶Ⅱ(CKⅡ)和PP2C激活发生磷酸化,在弓形虫入侵细胞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弓形虫toxofilin的发现及其功能和免疫保护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刚地弓形虫感染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寄生虫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给全世界的畜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传统的弓形虫病原学诊断方法较为费时且不稳定,以核酸扩增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省时省力,为弓形虫病的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主要分3种基因型(Ⅰ型、Ⅱ型和Ⅲ型),3型虫株对宿主的毒力具有明显差异。弓形虫棒状体蛋白(rhoptry protein,ROP)中的ROP18、ROP16和ROP5在弓形虫感染过程中会被分泌到宿主细胞内,发挥调节弓形虫毒力的作用,造成不同型虫株间毒力差异,是主要的毒力调节因子。本文对国内外有关弓形虫毒力调节因子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菱形体蛋白(rhomboid)为一类跨膜丝氨酸蛋白酶,在胞膜的脂质双分子层内发挥酶解作用。刚地弓形虫的菱形体蛋白可识别微线体蛋白的跨膜区,并对其进行蛋白水解,使微线体蛋白的N端片段释放人介质中。微线体蛋白的蛋白水解过程对于刚地弓形虫入侵宿主细胞非常重要。深入研究刚地弓形虫菱形体蛋白,将有助于理解生物体菱形体蛋白的功能及研制新的药物以防治弓形虫感染。  相似文献   

12.
刚地弓形虫是猫科动物的肠道球虫,由法国学者Nicolle及Manceaux在刚地梳趾鼠单核细胞内发现,虫体呈弓形。该虫呈世界性分布,人和许多动物均可感染,引起人畜共患弓形虫病。弓形虫属机会致病原虫,孕妇和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弓形虫可造成严重危害。与其它原虫一样,弓形虫的表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虫体能通过表膜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宿主免疫系统对弓形虫的识别也主要在表膜蛋白。Handman等[1] 于1980年建立了4株弓形虫McAb ,首次对弓形虫表面抗原进行了分析,4株McAb分别识别出分子质量单位为43、3 5、2 7和14ku的膜抗原。因3 5ku和14ku抗原…  相似文献   

13.
刚地弓形虫的类枯草杆菌蛋白酶是虫体粘附、入侵宿主细胞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蛋白酶。研究发现弓形虫的类枯草杆菌蛋白酶的催化区域高度保守;蛋白酶有多个作用底物,并与虫体的运动及毒力相关。本文对已发现的弓形虫类枯草杆菌蛋白酶的结构及性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述了刚地弓形虫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主要包括PCR技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以及各种技术在实验及临床上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刚地弓形虫是猫科动物的肠道球虫,由法国学者Nicolle及Manceaux在刚地梳趾鼠单核细胞内发现,虫体呈弓形。该虫呈世界性分布,人和许多动物均可感染,引起人畜共患弓形虫病。弓形虫属机会致病原虫,孕妇和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弓形虫可造成严重危害。与其它原虫一样,弓形虫的表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虫体能通过表膜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宿主免疫系统对弓形虫的识别也主要在表膜蛋白。  相似文献   

16.
顶复门寄生虫入侵宿主细胞的能力是其生存和致病的关键。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顶复门的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虫,无论其滑行、入侵或逸出感染细胞,都必须依靠被称为肌-动球蛋白马达(actomyosin motor,AMM)的装置提供动力。AMM主要由肌球蛋白A、1条肌球蛋白轻链(myosin light chain,MLC1)和2条必需轻链(essential light chain,ELC)1、2以及滑行相关蛋白(gliding-associated protein,GAP)组成。目前已经发现的GAP家族包括GAP45、GAP50、GAP80、GAP70和GAP40,它们是构成驱动寄生虫运动的滑行体的重要成分。滑行体是一个存在于寄生虫质膜与内膜复合物之间的以肌-动球蛋白为基础的动力装置。本文概述了目前对GAP构建与功能的理解以及弓形虫运动的分子基础,同时对GAP作为弓形虫病疫苗候选抗原分子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已开始对刚地弓形虫特别是速殖子和缓殖子中微孔结构和功能作研究,以发现虫体易受攻击的部位,作为改进该病疗法的目标。作者在研究中观察到弓形虫微孔基部有时覆盖一层海绵状的被膜,提示其内噬作用为受体所介导。本文对此进行超微结构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褪黑素(MT)是人体内的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研究表明MT对恶性肿瘤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抗瘤机制复杂而广泛。此文就近年来对MT的抗肿瘤机制及其临床试验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长链非编码RNA102796 (lncRNA102796)在刚地弓形虫慢性感染小鼠脑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SPF级雌性BALB/c小鼠构建弓形虫慢性感染小鼠模型。感染后2个月,取感染小鼠(10只)和健康对照小鼠(10只)脑组织,提取总RNA以及神经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RNA,采用实时定量PCR (qRT-PCR)检测小鼠脑组织中lncRNA102796的表达和在神经细胞中的定位。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lncRNA102796的靶基因为阿片受体1 (opioid receptor delta 1, oprd1)基因。取感染小鼠和健康对照小鼠脑组织,提取总RNA和细胞蛋白,qRT-PCR检测脑组织中oprd1 mRNA相对转录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脑组织中OPRD1的表达情况。构建lncRNA102796的干扰质粒(干扰lncRNA102796)和过表达质粒(过表达lncRNA102796),分别以未干扰lncRNA102796的质粒pGPU6/GFP/Neo和未过表达lncRNA102796的质粒pcDNA3.1+为干扰对照和过表...  相似文献   

20.
弓形虫是一种专性有核细胞内的寄生原虫,可以感染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温血动物。弓形虫不同虫株基因组之间存在微小差异,这可能是导致不同虫株对小鼠急性毒力差异的原因。近年来,对弓形虫基因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编码毒力相关的重要的抗原基因。各分离株基因组之间只有1%。2%的差异,这种差异在各不同虫株间较稳定。弓形虫株大多数属于Ⅰ型、Ⅱ型和Ⅲ型中的一种,只有Ⅰ型是公认的小鼠强毒株,其余两型属弱毒株。目前的观察认为弓形虫基因组的变异度要比表型的变异度小。该文综述了与虫株毒力表型密切相关的基因,如SAG1,SAG2和SAG5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造成弓形虫表型差异的因素并非单一的,而是若干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