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通常是指由各种血管性因素引起的从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到痴呆的一大类认知障碍综合征[1]。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人口老龄化,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升,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率也正逐年增加,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2]。我们联合使用天智颗粒与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3],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血管性痴呆是指由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造成记忆认知和行为等脑区低灌注的脑血管疾病所致的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随着脑血管疾病的增加,血管性痴呆的患者逐年升高,中医在治疗血管性痴呆,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有明确优势,其不良反应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联合高压氧治疗轻度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设计原则,将入选的74例血管性痴呆病例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吡拉西坦联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单用吡拉西坦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在认知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吡拉西坦联合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提高了大脑活性,促进代谢,改善脑功能,特别是额叶的功能,从而改善了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4.
化浊清脑合剂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化浊清脑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化浊清脑法治疗血管性痴呆40例为治疗组,并与常规治疗38例(对照组)对比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22.5%,总有效率为57.5%,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行为、认知和证候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血脂等指标的检测也明显得到改善,观察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化浊清脑合剂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该院收治的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ES)]评分、记忆力[韦式记忆量表(WMS)]评分、痴呆程度[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39/40),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DS、MMES及WMS的总记忆商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认知功能和记忆力,减轻痴呆程度,效果优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6.
齐燕 《中国民康医学》2013,(24):125-125,144
血管性痴呆是引起老年人智能障碍的主要疾病之一,男性患者数量可能多于女性患者.报道显示,65岁或以上老年人中发生认知功能损害者约占5%.5年随访发现,无痴呆的血管性认知损害中46%的患者进展为痴呆,而某些无痴呆的血管性认知损害患者的症状可自动改善,无痴呆的血管性认知损害并非必定进展为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损害是可以预防的且可逆[1].目前认为,药物治疗依然是该病治疗的主流.现将吡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益肾活血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改善脑循环,脑代谢活化剂,抗血小板聚集及支持对症等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予中医益肾活血法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MMSE积分及ADL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组ADL.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肾活血法结合西药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血管性痴呆是由脑血管疾病后导致的以认知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血管性痴呆的患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医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较单纯西药治疗具有明显优势。文章就近几年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与实验室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老年痴呆包括阿尔茨海默型痴呆(alzheimer disease,AD)、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混合型痴呆和其他痴呆,其中AD和VD是两种最主要的类型,占90%以上[1]。老年痴呆起病隐匿,常逐渐出现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行为精神异常和社交障碍,病情进行性加重,最终因并发症死亡[2]。据报道全球约有4600万AD患者,今后还将以每20年递增1倍的速度增加,预计到2050年全世界AD患者将达1.315亿,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3,4]。因此,对老年痴呆的认识和治疗有着重要的医学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0.
菖葛益智胶囊治疗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菖葛益智胶囊治疗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口服菖葛益智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银杏叶片,每次2片,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中医证候、行为能力和认知能力进行评价,并对安全性指标和不良反应进行监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与积分明显改善、行为能力量表(Blessed)积分显著降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积分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明显改善、Blessed积分明显降低,MMSE积分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未见明显异常,治疗期间未见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菖葛益智胶囊能明显改善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中医证候、行为能力及认知能力,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2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出血、缺血、急性或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病等一系列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损害而引起的痴呆综合征,以记忆、认知功能缺损为主,或伴有语言、视觉空间技能及情感或人格障碍的获得性智能的持续性损害[1].笔者观察传统中药和针灸疗法配合西药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由脑血管病所致的痴呆叫血管性痴呆.脑血管病包括脑梗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血管疾病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硬化,较少见的有血液病.胶原病、血管畸形等.临床常见的血管性痴呆类型有多发梗性痴呆(MlD)、单发梗性痴呆、出血性痴呆、伴痴呆的小血管疾病、脑低灌注状态引起的痴呆等.VD的治疗主要包括改善认知功能、认知康复和伴随症状的治疗,对VD常见的抑郁状态和睡眠障碍需要对症处理.具体药物治疗应按照老年期痴呆防治指南进行[6].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包括治疗原发性脑血管疾病和脑功能恢复两方面.本文现将血管性痴呆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胞磷胆碱与脑活素治疗脑血管疾病和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7月收治的80例脑血管疾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胞磷胆碱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脑活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50%和77.50%,观察组患者数据明显更具有优势,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对脑血管疾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治疗中,采用脑活素治疗能够较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正血管性痴呆(Vascluar Dementia,VD)是由脑血管病(缺血或出血或急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病等)引起的有痴呆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老年期痴呆的一种类型,其患病率位居老年期痴呆类型的第二位,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血管性痴呆的神经病理分类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损害所致的痴呆以及低血氧-低灌流性痴呆。患者多为慢性、进行性、持续性智能障碍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记忆及认知等功能障碍综合征[1]。VD动物模型种类繁多,其主要的研究思路就是建立一种与人类血管性痴呆发病及病理特点相似的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近年来关于VD动物模型的研究日渐增多,并取得了一定进展,对VD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常用的VD动物模型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三甲复脉汤结合西药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方法]共12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三甲复脉汤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0例,显效28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56例(93.3%);对照组治愈6例,显效22例,有效18例,无效14例,总有效46例(76.7%)。[结论]加用三甲复脉汤治疗血管性痴呆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陈敏  罗欣  张玉方  王霆  李苌清 《重庆医学》2012,41(22):2265-2267
目的观察谷红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筛选住院的血管性认功能知障碍患者226例,按神经心理学评分标准分为血管性非痴呆的认知功能损害(VCIND)层115例、血管性痴呆(VaD)层111例,每层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谷红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加奥拉西坦治疗。治疗前、后采用MoCA和ADL评分对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评分。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神经心理学评分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CIND层观察组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VCIND层评分改善明显优于VaD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25%、4.50%,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谷红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治疗VCI的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7.
孙光印 《医学争鸣》2009,(20):2244-2244
0引言 血管性痴呆(VD)是指脑血管疾病(缺血、出血或急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病等)所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至今尚无治疗VD的特效药物和治疗手段.我们采用刺五加联合脑复康治疗血管性痴呆,观察其对认知功能障碍改善,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针刺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指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包括认知能力、记忆力、判断和思维力、计算力、社会生活能力的减退以及情感、性格的改变,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属老年期痴呆之一[1]。在中国、日本血管性痴呆是老年期痴呆的第一位原因[2];在欧美老年期痴呆的过半数起因于阿尔茨海默病。近年尸检调查报道,多数患者具有老年斑、神经元纤维缠结等阿尔茨海默病的神经病理学表现的同时,存在皮质及皮质下多发性缺血性毁损,认为血管性痴呆与阿尔茨海默病的联系比以往认识更为紧密[3]。近年随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血管性痴呆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选择2021-01/2022-08月作者医院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病例272例为模型组;选择同期某医院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病例112例为验证组。收集可能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因素,在完成溶栓治疗后3个月内出现认知功能衰退或进行性认知功能损害则认为是出现了血管性痴呆。根据有无出现血管性痴呆将模型组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以LASSO回归分析筛选变量后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血管性痴呆组与非血管性痴呆组患者吸烟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史(简称冠心病史)、高血压病史、血糖、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 SII)、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l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cyte ratio, PLR)、脂蛋白、D-二聚体、责任大血管狭窄程度、溶栓获益、关键区域...  相似文献   

20.
痴呆(dementia)是指在意识清醒状态下,出现的已获得的职业和社会活动技能减退和障碍,认知功能下降,记忆减退和丧失,视空间功能损害,定向力、计算力、判断力等丧失,并相继出现人格、情感和行为改变等障碍,且呈进行性加重过程.尤其是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高,并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病残安全问题和经济负担.以阿尔兹海默病性痴呆(AD)和血管性痴呆(VaD)最为常见,多发梗死性痴呆则是血管性痴呆中发病率最高的一个类型.笔者近期观察针刺治疗多发梗死性痴呆1例,颇有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