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四角融合术是治疗舟骨骨折不愈合进行性塌陷性关节炎和舟月分离性腕关节炎2~3期的常用术式[1]。传统四角融合术需要在腕背部作纵向6~8 cm切口,去除舟骨,打磨月骨及三角骨远端关节面和头状骨及钩骨近端关节面,随后在透视引导下打入2~4枚螺钉固定月骨、三角骨、头状骨及钩骨。由于这4块腕骨体积小、形状各异,合理排布螺钉从而达到腕骨间牢固固定且螺钉之间不产生阻挡是手术难点。为了完成螺钉植入,需要反复尝试置入导针并多次透视明确,即便对于经验丰富的医生也是很大挑战,而且术者及患者往往要接受大量放射性暴露。为了微创而精准地完成四角融合术,我们进行了首例机器人辅助腕关节四角融合经皮螺钉内固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舟骨切除并四角融合术是指完整切除舟骨,做头状骨、月骨、三角骨和钩骨的有限腕关节融合术。该术式主要适用于舟月进行性塌陷治疗(ScapholunateAdvancedCollapse,SLAC)。禁忌证包括:Kienbock病(月骨无菌性坏死)、桡月关节退行性改变、腕骨向尺侧移位等。1984年Watson等系统报道了SLAC的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此后备受手外科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量头状骨、月骨、三角骨、钩骨,为研制适于腕骨四角融合术的内固定器械提供解剖学依据,并设计镍钛记忆合金腕骨四角融合器(NiTi shape memory alloy four—comer arthrodesis concentrator,NT—FCAC)。方法解剖45侧成人腕骨标本,保留腕掌、背侧韧带,切除大、小多角骨和手舟骨,游标卡尺测量头状骨、月骨、三角骨、钩骨各骨间距;然后,解剖出上述四腕骨,观察各骨形态,游标卡尺测量各参数;最后,依据测量结果及四腕骨解剖形态特点,结合镍钛记忆合金的特性,设计镍钛记忆合金腕骨四角融合器。结果头月间距最小为(24.75±3.13)mm,钩月间距(29.46±2.85)mm,月三角间距(26.48±2.08)mm;三角骨厚度最小为(8.76±0.91)mm;依据测量结果及镍钛记忆合金的特性,设计出了镍钛记忆合金腕骨四角融合器。结论依据头状骨、月骨、三角骨和钩骨解剖特点及测量结果,结合镍钛记忆合金的特性,能够设计出适于腕骨四角融合术的内固定器械。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应用四角融合联合舟骨切除术治疗进行性腕塌陷的临床效果。[方法]切除舟骨,应用全螺纹空心螺钉融合头状骨、月骨、三角骨和钩骨治疗10例进行性腕塌陷,术后随访1~5年,平均(3.71±1.24)年,随访检查包括腕关节疼痛程度、腕关节活动度、握力及X线片检查,观察上述指标术前术后变化。[结果] 10例患者腕关节疼痛消失或基本消失。平均握力恢复至健侧的80%,腕关节活动度恢复至健侧的52%。[结论]四角融合联合舟骨切除术是治疗进行性腕塌陷的有效方法,术后能恢复大部分腕功能。  相似文献   

5.
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应用解剖 腕骨的结构复杂,八块腕骨分为近、远两排,从桡侧向尺侧远排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远端与掌骨基底部形成腕掌关节,其近端与近排腕骨形成腕骨间关节。近排依次为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豌豆骨,前三块腕骨与桡骨远端形成桡腕关节。桡腕关节是典型的椭圆关节,由桡骨腕关节面和关节盘的下面构成关节窝,舟、月、三角骨构成关节头,关节囊松弛,关节腔较宽,其外有韧带增强。  相似文献   

6.
1984年Watson和Ballet在系统回顾4000多张腕部X线片后,提出了舟月进行性腕塌陷(scapholunate advanced collapse,SLAC)的概念,并系统描述了SLAC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首次进行四角融合术(four—corner arthrodesis),即头状骨、月骨、三角骨和钩骨融合,是一种重建腕关节功能的部分腕骨融合手术方式,目前常常联合舟骨切除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SLAC。[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微型钛板跨关节固定治疗CainⅢ型钩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7年7月-2020年8月收治的7例CainⅢ型钩骨骨折患者采用微型钛板跨关节固定治疗。术中均采用腕掌关节背侧入路显露,骨折复位后将微型钛板跨腕掌关节放置于掌骨近端和钩骨的背侧,以固定钩骨骨折和腕掌关节脱位。术后采用Mayo腕关节评分、疼痛视觉评分(VAS)、手部握力及环小指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 TAM)评价,同时定期复查腕关节X线片。结果 7例患者均获8~40个月随访,平均(15±6)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为7~11周,平均(8.5±1.6)周。所有患者的内固定物均于术后5~7个月取出。末次随访,无1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感染、神经损伤;有1例肌腱粘连给予热敷、锻炼后恢复。结论 采用微型钛板跨关节固定治疗CainⅢ型钩骨骨折,能够解剖复位骨折,固定牢靠,有助于维持复位,术后可早期功能训练,骨折愈合及功能良好,是治疗CainⅢ型钩骨骨折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部分腕骨融合术或切除术对腕关节运动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研究临床常用的部分腕骨融合术或切除术对腕关节运动的影响程度。方法 将12侧新鲜上肢处理后,固定于特制的测试架上,在腕背部打入2根或多根克氏针,作舟头骨、舟大小多角骨、舟月骨、月三解骨、桡月骨、four corner、头月骨融合术、舟骨切除+four corner、舟骨切除+头月融合术。观测腕关节正常运动活动范围,及作上述不同部分腕骨融合术后腕关节屈曲、伸腕、尺偏、桡偏度数。结果 桡舟月骨融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经舟骨月骨脱位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对8例急性经舟骨月骨脱位的患者,早期采用切开复位以Herbert螺钉或微型钛螺钉加克氏针内固定的方法治疗.术后随访X线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及腕关节轴线恢复情况.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法评价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程度.结果 术后随访6月至3年,平均15个月.根据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优3例,良4例,可1例;8例患者术后腕关节疼痛均减轻,X线片检查舟骨、三角骨骨折全部愈合,腕关节轴线恢复正常.结论 早期采用切开复位以Herbert螺钉或微型钛螺钉加克氏针内固定,均能达到骨折解剖复位,腕关节轴线恢复好,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急性经舟骨月骨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镍钛记忆合金腕骨四角融合器的研制及生物力学测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一种新的用于四角融合的内固定器械和方法.方法根据国人头状骨、月骨、三角骨和钩骨的测量数据及解剖特点,采用镍钛记忆合金制作腕骨四角融合器(NiTi shape memory alloyfour-corner arthrodesis concentrator,NT-FCAC);取32侧成人头状骨、月骨、三角骨和钩骨标本,分别采用NT-FCAC和克氏针固定,体外模拟四角融合术,用858型双轴液压材料测试系统(858-MTS)测试其固定强度;2件NT-FCAC施加20~200N循环拉伸载荷(1Hz),观察NT-FCAC的形变情况;分析试验结果,评价NT-FCAC的生物力学特性.结果NT-FCAC固定臂产生的回复力可将头状骨、月骨、三角骨和钩骨聚合于一体,体部可遮挡植入上述4处腕骨间关节间隙的松质骨,防止其滑脱;NT-FCAC组固定强度大于克氏针组(P<0.05);2件NT-FCAC发生形变达到6%时,施加的载荷次数分别为4 239次和4068次.结论NT-FCAC的设计符合头状骨、月骨、三角骨和钩骨的解剖特点,其固定强度可满足四角融合术后不需外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的生物力学要求,疲劳强度可满足四角融合术后达骨性愈合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腕关节部分融合治疗退行性腕关节炎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头骨、月骨、三角骨及钩骨四关节融合治疗退行性腕关节炎的效果。方法1997年7月~2002年12月应用腕关节部分融合术创伤性腕关节炎治疗20例,术后随访15个月,随访检查包括术后腕关节疼痛程度、腕关节活动度、握力以及患侧X线检查。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疼痛程度。腕关节总体功能评价采用Krimmer腕关节评分表。结果腕疼痛值静息时为2.1,用力后为5.3;屈伸活动度为64°(对侧126°);尺桡偏为30°(对侧57°);平均握力为24kg(对侧40kg)。Krimmer腕关节评分值为67。X线检查头、月、三角及钩骨均融合。结论腕关节部分融合后能保存腕关节部分功能,是治疗退行性腕关节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唐春晖  姚高文  王林  罗伟 《中国骨伤》2018,31(9):863-866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外联合固定结合锚钉修复腕骨间韧带治疗月骨周围损伤的可行性、技术要点及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9月至2016年9月采用克氏针行腕骨间关节固定,3.0 mm空心钉固定舟骨骨折,可吸收锚钉修复腕骨间韧带,联合跨腕关节支架固定治疗月骨周围损伤患者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9~68岁,平均43.6岁。其中经舟骨骨折月骨周围脱位5例,月骨周围脱位6例,观察内容包括舟月角、桡月角、腕骨高度指数、腕关节活动度等。结果:所有患者伤口Ⅰ期愈合,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X线片示舟月角平均51°(35°~65°),桡月角平均7°(-10°~15°),腕骨高度指数平均0.51(0.50~0.53),5例舟骨骨折均Ⅰ期愈合,未见舟骨及月骨坏死。临床检查腕关节活动度平均为91.5°,握力达健侧的78.5%。腕关节无痛者6例,轻度疼痛者3例,中度疼痛者2例。按照Cooney腕关节评价标准,优8例,良2例,可1例。结论: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超腕关节支架固定,联合腕骨间韧带修补治疗月骨周围损伤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等优点,临床操作安全可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腕骨间韧带修补治疗急性经舟骨骨折月骨周围脱位或经月骨周围脱位的疗效.方法 2004年2月至2006年8月共收治12例月骨周围损伤的患者,其中8例经舟骨骨折月骨周围脱位,4例月骨周围脱位.全部采用切开复位,3.0mm AO空心螺纹钉或通用公司Bold钉固定舟骨骨折,克氏针固定腕骨间关节,并使用Nitek锚钉修补腕骨间韧带.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37个月(33~48个月),X线片显示所有舟骨骨折均愈合,舟月角平均50°(35°~65°),桡月角平均5.(-10°~15°),腕骨高度指数平均0.51(0.50~0.53).临床检查腕关节活动度平均为92.5°,握力达健侧的76.7%,腕关节无痛者8例、轻痛者2例、中度疼痛者2例.按照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法平均为72分(50~95分),其中极好1例、好4例、可4例、差3例.结论 早期切开复位治疗月骨周围损伤可获得较满意的腕关节功能,结合韧带修补可防止腕骨间不稳以及继发的腕关节塌陷.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镍钛记忆合金舟大小融合器(NT-STTAC)治疗舟骨旋转性半脱位和月骨无菌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例舟骨旋转性半脱位和3例月骨无菌性坏死患者入院后均使用镍钛记忆合金舟大小融合器行舟骨、大小多角骨局限性腕骨融合术(scapho—trapezio—trapezoeid arthrodesis,STT融合术)。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随访内容包括术后患手握力、腕关节活动范围、腕关节疼痛程度、腕关节X线检查。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估腕关节疼痛程度;采用Krimmer腕关节评分表对腕关节总体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术后平均握力为(32.49±6.21)Kg,恢复至健侧的80.8%:术后腕关节活动范围达到健侧的53%以上:X线检查未见骨不连病例;无伤口感染病例。VAS评分腕关节疼痛值休息状态下:术前为(4.46±1.27)分、术后为(1.31±0.95)分;负重状态下:术前为(7.00±1.41)分、术后为(2.62±1.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rimmer腕关节评分值为79分。术后优良率为84.6%.结论应用镍钛记忆合金舟大小融合器进行舟大小融合术能保存大部分腕关节功能,是治疗慢性、静态性舟骨旋转性半脱位和月骨无菌性坏死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AO微型钛板跨关节桥式支撑内固定治疗SangeorzanⅡ、Ⅲ型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8例舟骨粉碎性骨折,采用切开复位AO微型钛板及钛钉固定10例,AO微型钛板结合AO中空钛钉固定6例,AO微型钛板结合AO中空钛钉及克氏针固定2例.结果 术后随访10.5个月~5.2年,患足无明显疼痛、畸形,距舟关节及...  相似文献   

16.
五种治疗腕塌陷术式的生物力学比较   总被引:23,自引:13,他引:10  
目的测定5种治疗腕塌陷术式术后腕关节的生物力学变化.方法成人新鲜腕关节标本6侧,模拟不同的治疗腕塌陷的术式.于腕关节内置入压敏片,在双轴液压材料测试系统(material test system MTS,858型,美国产)上,于腕关节在中立位、掌屈5°位、背伸30°位、桡偏10°位、尺偏15°位下加载,分析压敏片上的相关信息.结果腕中立位下,正常的腕单位平均面积的负荷为[(22.9±4.3) N/cm2,±s,下同].腕舟骨远端切除+近端和头月融合术、腕舟骨全切除+头月融合术两手术后,该值无明显变化.四角融合术后,负荷值为(29.4±8.5) N/cm2.腕舟骨+三角骨切除和头月融合术后为(103.2±37.2) N/cm2,近排腕骨切除术后为(136.4±30.7) N/cm2.各功能位状态下,近排腕骨切除术以腕中立位时的负荷最高;而另4种部分腕骨融合术都以腕背伸30°位的单位面积负荷最高.结论在正常腕中立位下,通过腕关节的压应力负荷十分均匀.在腕舟骨远断切除+近端和头月融合术、腕舟骨全切除+头月融合两术后,生物力学改变不明显.四角融合术后,腕关节的单位面积负荷开始上升,腕舟骨+三角骨切除和头月融合术、近排腕骨切除术后该负荷开始大幅度上升.近排腕骨切除术后形成的桡头关节及其生物力学改变具有明显的反生理性.  相似文献   

17.
腕骨急性骨折脱位的实际发生率要高于临床上的确诊率 ,因为X线片上的腕骨重叠等很多因素可影响腕骨急性骨折脱位的早期诊断。另外 ,有些患者伤后脱位自动复位 ,临床和影像学检查无法发现。如果早期处理不当 ,将会继发创伤性关节炎 ,导致腕关节不稳、疼痛和功能障碍。因此 ,及早明确诊断并正确治疗十分必要[1] 。1 解  剖腕骨通常包括 8块不具骨髓腔的短骨。横行排成远近两排 ,每排 4块 ,由桡侧向尺侧排列的次序 ,近侧列依次为 :手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豌豆骨 ,远侧列依次为 :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腕关节韧带不但具有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陈旧性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采取近排腕骨切除加骨间掌、背侧神经终末支切断术的临床疗效。[方法]从1999年6月~2007年12月收治的22例陈旧性经舟状骨骨折月骨周围腕骨脱位患者,术前病程28d~1.2年,术后测量腕关节的活动度、握力和腕部疼痛程度,腕关节功能评定采用Krimmer评分法。[结果]术后随访24~72个月,腕关节腕掌屈、背伸活动度平均72°,尺桡偏平均35°,健侧为68°±8°;侧握力为(26±8)kg,健侧握力为(45±10)kg;疼痛值为28;腕关节功能评分为72,腕关节X线片显示:未见骨关节炎表现;满意率90%。[结论]本术式是用于治疗陈旧性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引起腕部功能障碍和腕部疼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足舟骨切除并自体髂骨内侧柱重建治疗Müller-Weiss病的手术技术。[方法] 2012年4月~2017年3月,收集采用足舟骨切除并自体髂骨内侧柱重建治疗Müller-Weiss病9例(11足),女性7例,男性2例;年龄50~67岁。术中显露距舟关节,切除坏死舟骨,截除楔骨近端及距骨关节面软骨,以2.0 mm克氏针自软骨下骨钻孔使创面新鲜化,取楔形带三面骨皮质自体髂骨嵌入,2块钛板固定。[结果]所有病例均未出现伤口感染和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72个月,与术前比,术后3个月及随访15个月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AOFAS、Meary角和距跟角明显增大(P0.05), 1例随访72个月内固定螺钉断裂。[结论]足舟骨切除并自体髂骨内侧柱重建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Müller-Weiss病的方法,适用于Maceira分期4和5期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治疗腕骨内腱鞘囊肿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13年5月—2014年5月,应用腕关节镜治疗腕骨内腱鞘囊肿5例,其中月骨3例,舟骨1例,三角骨1例。主要症状为腕部不适、疼痛,伴握力下降和活动度降低。 X线平片及CT显示腕骨内圆形或类圆形骨密度减低区,边界清楚,有硬化缘。 MRI显示病灶内为液体。采用腕关节镜下病灶刮除+自体松质骨或注射型人工骨移植术治疗,术后腕关节功能位固定3周。结果5例均获得随访,平均6.8个月。所有病例无复发,植骨愈合满意。患者腕关节疼痛及不适症状明显缓解,术后均恢复正常的生活工作。结论腕关节骨内腱鞘囊肿是慢性腕关节疼痛原因之一,腕关节镜技术在腕骨内腱鞘囊肿的治疗中,手术方法安全,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快,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