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尹敏  张芝平  刘锋 《吉林医学》2014,(2):258-261
目的:研究在适当的左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后,能否逆转或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方法:根据eGFR将CKD分为CKD2期组、CKD3期组、CKD4期组。分别比较治疗前后的患者TSH、FT3、FT4、eGFR的变化。再将每组患者根据甲状腺功能分为:a、b两个亚组进行比较。结果:①CKD4期组患者年龄明显大于其余两组;CKD4期组患者TSH明显高于其余两组,FT3、FT4明显低于其他两组。CKD2期组治疗后,eGFR改善不显著;CKD3及CKD4期组治疗后,eGFR显著改善。②分为a、b亚组进行分析。将CKD2a、CKD2b、CKD3a、CKD3b、CKD4a、CKD4b:其中CKD2b、CKD4b组患者治疗后,eGFR改善不显著;CKD2a、CKD3a、CKD3b、CKD4a组患者治疗后,eGFR均显著改善。无论CKD2期、CKD3期及CKD4期组患者,存在明显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比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eGFR改善更明显。结论:①CKD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经左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两个月后,甲状腺功能均显著改善;②CKD3期组和CKD4期组患者经左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后,eGFR改善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差异;③三组患者治疗前后eGFR的变化(即ΔeGFR),其中CKD3期组患者最为显著;④经左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两个月后,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亚组较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亚组的甲状腺功能及eGFR改善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CKD各期进展情况,构建初步的分级预后多状态Markov模型。方法:对272例CKD随访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建立包含CKD1期、CKD2期、CKD3期、CKD4期、CKD5期、死亡/终末期肾病期6个状态的Markov模型,探讨患者的分级预后。结果:平均观察年限2.0年。CKD1-2期转移的概率为9.2%/年,CKD2-3期转移的概率为10.9%/年,CKD3-4期转移的概率为13.2%/年,CKD4-5期转移的概率为16.1%/年,CKD5期-死亡/终末期肾病转移的概率为47.1%/年。以多状态Markov模型预期本队列今后50年处于CKD1期的平均时间为11.1年,处于CKD2期的平均时间为7.8年,处于CKD3期的平均时间为5.4年,处于CKD4期的平均时间为2.5年,处于CKD5期的平均时间为1.0年,预期平均寿命或肾存活期为27.8年。结论:应根据CKD不同分期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评估患者病情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刘迅  凌莉  彭晖  陈珠江  娄探奇 《医学争鸣》2009,(19):2025-2028
目的:以模糊分类的Markov模型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CKD各期进展情况.方法:对272例CKD随访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建立基于模糊分类的CKD1期、CKD2期、CKD3期、CKD4期、CKD5期、死亡/终末期肾病期6个状态的Markov模型,探讨患者的分级预后.结果:平均观察年限2.0a.CKD12期模糊转移的概率为15.1%/a,CKD23期模糊转移的概率为14.0%/a,CKD34期模糊转移的概率为15.7%/a,CKD45期模糊转移的概率为16.4%/a,CKD5期死亡/终末期肾病模糊转移的概率为51.5%/a.以模糊分类的Markov模型预期本队列今后50a处于CKD1期的平均时间为12.5a,处于CKD2期的平均时间为7.2a,处于CKD3期的平均时间为4.5a,处于CKD4期的平均时间为2.0a,处于CKD5期的平均时间为0.9a,预期平均寿命或肾存活期为27.1a.结论:应根据CKD不同分期的预后评估患者病情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4.
慢性肾脏病(CKD)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CKD患病率逐年上升,全球CKD患病率已高达14.3%,我国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18岁以上人群CKD患病率为10.8%。心力衰竭(HF)是CKD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CKD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常规凝血、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等指标,观察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凝血状态的变化。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90例CKD患者将其分为5组,即CKD 1-2期组、CKD 3期组、CKD 4期组、CKD 5期未透析组及CKD 5期透析组,分析常规凝血功能和TEG等指标在CKD患者各组间的变化。结果 CKD 5期未透析组及透析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显著高于CKD 1-2期组(P〈0.05),其血浆D-二聚体(D-Dimer)也显著高于CKD 1-2期和CKD 3期组(P〈0.05),而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则显著低于CKD 1-2期及CKD 3期组(P〈0.05)。血栓弹力图CKD 5期透析组反应时间(reaction time,R)值、K时间值均低于CKD 1-2期组(P〈0.05),CKD 5期未透析组及CKD 4期组的最大振幅(maximal amplitude,MA)、G值、综合凝血指数(clot index,CI)均显著高于CKD 1-2期组及CKD 3期组(P〈0.05)。eGFR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ib、D-Dimer、MA、G和CI值与eGFR呈负相关(P〈0.05),AT-Ⅲ、R、K与eGFR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I值的变化与eGFR存在直线回归关系,且与eGFR呈负相关(P〈0.05)。结论 CKD 3-5期患者出现贫血现象和高凝状态,进行凝血参数和TEG等检测利于CKD患者高凝状态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和比较慢性肾脏病(CKD)不同临床分期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方法 选取163例CK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CKD1~5期组,其中CKD5期组根据患者是否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进一步分为透析组(CKD5期-透析组)和非透析组(CKD5期-非透析组)。检测各组患者血清丙二醛(MDA)水平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 血清MDA水平和SOD活性与eGFR呈线性相关(R2=0.547,R2=0.406;P<0.05)。各组血清MDA水平为CKD4期组>CKD3期组>CKD2期组(P<0.05),血清SOD活性为CKD4期组<CKD3期组<CKD2期组(P<0.05);两项指标在CKD4期组与CKD5期组以及CKD2与CKD1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KD5期-透析组和CKD5期-非透析组患者血清MDA水平分别为(9.20±1.75)nmol/mL和(7.01±1.40) nmol/mL,血清SOD活性分别为(59.24±17.82)U/mL 和(72.21±17.82)U/m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KD患者氧化应激状态随着肾功能的减退而逐渐加剧。与未经血液透析治疗的CKD5期患者比较,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者的氧化应激状态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7.
慢性肾脏病不同临床分期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比较慢性肾脏病(CKD)不同临床分期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方法选取163例CK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CKD15期组,其中CKD5期组根据患者是否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进一步分为透析组(CKD5期-透析组)和非透析组(CKD5期-非透析组)。检测各组患者血清丙二醛(MDA)水平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血清MDA水平和SOD活性与eGFR呈线性相关(R2=0.547,R2=0.406;P〈0.05)。各组血清MDA水平为CKD4期组〉CKD3期组〉CKD2期组(P〈0.05),血清SOD活性为CKD4期组〈CKD3期组〈CKD2期组(P〈0.05);两项指标在CKD4期组与CKD5期组以及CKD2与CKD1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KD5期-透析组和CKD5期-非透析组患者血清MDA水平分别为(9.20±1.75)nmol/mL和(7.01±1.40)nmol/mL,血清SOD活性分别为(59.24±17.82)U/mL和(72.21±17.82)U/m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KD患者氧化应激状态随着肾功能的减退而逐渐加剧。与未经血液透析治疗的CKD5期患者比较,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者的氧化应激状态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8.
慢性肾脏病(CKD)发病率逐年增加,但目前治疗并未取得良好效果。维生素D缺乏在CKD中普遍存在,活性维生素D在CKD进展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活性维生素D除了通过调节钙、磷代谢的经典作用外,还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肾脏保护作用,延缓CKD进展。通过研究活性维生素D与CKD的关系,可为现阶段CKD患者在临床上合理使用活性维生素D提供可靠依据,为CKD的治疗增加新途径,从而减少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数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扬中市成人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率以及CKD的危险因素。方法在扬中市随机抽取30~60岁成年人共800名,进行CKD及其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和相关检测。结果 635名资料完整的参与者中,CKD患病率为27.24%,知晓率2.31%,血尿、白蛋白尿及肾功下降患病率分别为11.34%,21.42%,0.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蛋白尿与甘油三酯、高收缩压和糖尿病独立相关;血尿与尿酸和女性独立相关;CKD与女性、甘油三酯、高收缩压、糖尿病、体重指数独立相关。结论江苏省扬中市成人CKD的患病率较高,CKD的知晓率低。CKD的危险因素与国内大中城市及西方发达国家类似。扬中市加强CKD的研究和防治工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8,(2):134-136
目的:探讨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ACR)在慢性肾脏病分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临床筛查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来自本院门诊和住院慢性肾脏病(CKD)患者138例为该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同期选择52例健康体检受试者为对照组。将138例患者按照CKD分期分为CKD 1期(37例),CKD 2期(27例),CKD 3期(22例),CKD 4期(28例),CKD 5期(24例)。在参与本次研究前2 d,要求受试者不可剧烈运动,同时不可食用高蛋白饮食,然后于晨起,受试者排空膀胱后留取24 h尿液并对尿量做好记录,同时检测24 h尿蛋白(UP)及ACR值,比较CKD各期中24 h UP与ACR的相关性,同时比较对照组与CKD不同期的ACR及24 h UP。结果:CKD不同期与对照组比较,24 h UP及AC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KD3、CKD4及CKD5期分别与CKD1期及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相关性分析发现,24 h UP与ACR呈正相关性。结论:ACR检测方便可靠,与24 h UP呈正相关性,可作为CKD的临床评估指标,有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13.
14.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15.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 Immage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对糖尿病组、高血压组、心脏病组患者进行了m-Alb测定,同时与健康组结果作对比。结果m-Alb检测糖尿病组为3.7±5.26mg/dl,高血压组为7.5±8.18mg/dl,心脏病组为7.8±3.76mg/dl,健康组为0.66±0.48mg/dl,各试验组m-Alb增高百分率为糖尿病组48.9%,高血压组37.5%,心脏病组26.9%。结论尿蛋白阴性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进行m-Alb检测,可以监测病程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18.
重度妊高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等症状 ,严重可以导致母婴死亡。对妊娠足月的重度妊高征 ,可以根据其临产与否及宫颈条件 ,立即决定其为阴道分娩或是剖宫产术。对于妊娠晚期的重度妊高征 ,因其胎龄不足月 ,胎儿生长发育及胎肺成熟度情况需通过一定时间的治疗 ,根据其病情变化来决定其治疗方案或终止妊娠的时机[1,2 ]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一阶段的治疗进行监测 ,防止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现将 2 0 0 0年至今我院收治妊娠晚期重度妊高征 30例的监测结果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孕 31~ 36周重度妊高征 30例 ,其中 …  相似文献   

19.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20.
刘复平 《中外医疗》2012,31(23):1-2
目的探讨研究喉癌主癌灶手术的安全切缘在临床上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3月已经确诊喉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镜下观察分析;B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肉眼观察分析,将结果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比较。结果早期的喉癌患者和晚期的喉癌患者的阳性切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高于早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上区[SG]2、3和5、10mm;跨声门型[TG]2、3mm和5、10mm的切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G、TG、IG的2mm和3mm,5mm和10mm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阳性切缘观察39个,镜下阳性切缘观察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原发不同部位、不同分期和不同范围选取适合的切线,就可以有效地减少阳性切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