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根据《伤寒论》中有关运用期门穴的条文,对肝乘脾证,肝侮肺证,太少并症误治证,热入血室证,尸厥等病证辨证施治针刺期门穴的阐述分析,说明了仲景重视针灸,辨证准确,用穴精当,是针灸辨证施治的典范。 相似文献
2.
肝乘脾证本在肝,标在脾,仲景取肝之募穴期门以泻肝气,肝气平则脾气不被过于克制,从而腹泻谵语自除,脉浮而肾自和,诸证可愈。肝乘肺证为木旺而侮金,导致肺主皮毛功能失司,在病欲解而卡解时,刺肝之募穴期门,以泻肝气,则诸证必解。太阳与少阳并病,当用刺法,两经同治,针肝之募穴期门,以泻肝经郁热,火清则谵语自止。太阳病热入血室取期门为阳病治阴之意,针刺期门引阳而云,以泻冲脉血室之热。阳明病热入血室为血脉空虚热入血室,针刺期门泻血分之热,血分之热泻,正胜邪祛,气机通条,汗出而病愈。 相似文献
3.
4.
通过对《伤寒论》肝乘脾证、肝乘肺证针刺期门的分析,学习了张仲景根据五行生克进行辨证治疗的诊治思路,探讨了其选穴严谨、取穴精当的用针特点,总结了《伤寒论》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基本思想,补充了对《伤寒论》部分学术精神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理法方药兼具,针灸取穴精妙非凡。在其针刺治疗中期门穴的使用频次最高,期门作为肝经募穴及三经交会穴,可调节一身之气血,功用卓著。为加深医者对其穴位机理与应用的理解,探明仲景临证思辨特点,文章摘选针刺期门穴的条文,参考诸家注解,深入剖析期门穴的应用规律与仲景临证思辨特点,系统整合出其对太少并病、纵横证、热入血室、尸厥的有效治疗,阐明其中辨证论治、异病同治、治病求本、治未病的临证思维,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启迪,使针刺效果得以有效发挥,进一步拓宽期门穴的临床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8.
《伤寒论》针刺期门穴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期门穴是《伤寒论》中使用频次较高的一个穴位,本文通过对选用期门穴的相关条文的分析和考辨,探讨了其取穴依据和取穴时机,并总结了仲师运用期门穴的规律和特色,使后学能一窥仲师立法之精微,以供临证参考。 相似文献
9.
黄连阿胶汤出自《伤寒论》少阴病篇,黄连阿胶汤证之失眠并非单纯虚证,而是阴虚之中兼有邪热一面,为阴虚阳亢之证,故应治以滋阴清热泻火。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强刺激手法针刺期门穴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将40例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0例,治疗组予强刺激手法针刺期门穴,诱使患者出现反射性屏气,行针10秒钟,留针20分钟,5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常规取穴针刺治疗,5次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14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0%;对照组20例,治愈5例,好转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6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期门穴为治疗呃逆要穴,强刺激针刺方法是取效关键。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姜揖君教授,从事针灸教学及临床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善用特定穴治疗各种疑难病症.笔者兹将姜老在期门穴的取穴、刺法和应用上的独特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四逆汤出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药虽仅仅三味,但其中却蕴含着仲景严格精当的辨证组方思路。学习和研究张仲景的这种灵活精当的辨证组方思路,是我们学习和研究《伤寒论》的重点;而对于仲景的这种辨证组方思路的学习,笔者认为,通过认真研究分析《伤寒论》中的方剂,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试论仲景运用桂枝的辨证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运用桂枝的方剂共76首,或散或温或下或行或利或补;用量大小不一,量大者乌梅丸及天雄散达六两之多,最小者竹皮大丸,仅一分之微;炮制方法不同,唯桂枝汤中桂枝带皮以解表和营,其它方剂中皆去皮以温中行气;煎煮方法互异,或微火煮以得辛香性... 相似文献
17.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中所组的方剂,在前人医疗实践和自己丰富经验的基础上与古代哲学相结合,寒热并用、表里兼治、攻补兼施、渗滋同剂、刚柔相济、散敛互制、降中寓升、反药为伍,处处以对立统一组方,调节人体在病理过程中阴阳失调的复杂情况,使之达到平衡。同时遵循量变质变规律,法度严谨,精确选药,严谨组方,掌握剂量变化,调整功能主治。重视主要矛盾的解决,在组方中药味精简,药专力宏,直捣病所,有效的控制疾病发展。充分体现了组方的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18.
19.
无可讳言,仲景《伤寒论》至今仍是治中医学者的必修课,而正确地学习掌握六经辨证,又是研读《伤寒论》学以致用的关键。但困难的是,历代医家对六经的解说多家竞帜,纷纭不一,每使学者仰仞叹坚,摇头却步。笔者认为,仲景大论虽遗译芸生无穷,但东汉迄今一千八百年来,名医辈出,灿若朗星,竟对六经没有一个圆满正确的解释,实乃不得门径 相似文献
20.
一代宗师张仲景,倾毕生精力钻研医药,秉承歧黄古训,博采众家之长,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写成临床医学典籍《伤寒杂病论》(后世整编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创立辨证论治模式以示范后人。该书首先将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对脏腑经络阴阳气血之变化,病因病机证候虚实之脉络,皆能深入浅出,条分缕析,理法方药一线连贯,是每个临床工作者必读之书。现就自己对仲景《伤寒论》中有关痞证条文的学习体会及收效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