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影响艾灸温度的因素众多,本文综述了不同施灸方法、不同灸量、不同灸材、不同灸距四个因素对艾灸温度变化的影响以及艾灸温度变化与灸效之间的关系。总结分析了不同因素对艾灸温度变化影响的特点和规律:不同施灸方法、不同灸量对不同层次的皮肤组织温度均有不同影响,不同施灸方法的刺激形式差别较大;艾灸温度与疗效相关,但并非艾灸温度越高,产生的灸疗效应越显著。本次综述为临床艾灸选择最合适的施灸条件及艾灸起效机理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
艾灸关元穴可以产生多种生物学效应,主要包括局部效应、靶器官效应、全身性效应三方面。艾灸关元穴生物学效应,因不同施灸参数及施灸对象机体状态产生差异,且呈现穴位特异性。应加强艾灸关元穴生物学效应局部效应研究,明确艾灸关元穴穴位特异性,以及生物学效应与施灸参数及施灸对象机体状态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灸法种类繁多,其疗效受诸多因素影响,临床特定的艾灸操作常涉及施灸的先后顺序,提示灸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本文试从施灸方向与循经感传、施灸方向与迎随补泻及相关现代文献方面探讨和论述,提示施灸方向可能是影响艾灸临床疗效产生的关键因素之一,以期能够使灸法更加完善,提高艾灸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艾灸灸量是指施行治法时能到达的热度水平,即进行治疗时灸材在施灸处所产生的刺激大小。影响灸量的因素有艾炷大小、艾炷数量、施灸手法、施灸频次等。艾灸灸量直接影响疗效,分别从古代文献、临床治疗和实验研究三方面内容入手,综述艾灸灸量对疗效的影响。参考文献27篇。  相似文献   

5.
艾灸温热效应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艾灸作用机理研究的深入,艾灸产生的局部温热效应及其机制已成为该研究领域的关注焦点。本文将分别从艾灸温热刺激对局部组织温度的影响、艾灸温热刺激的生物物理学特性,及艾灸温热刺激后施灸部位的分子响应这三个方面综述艾灸温热效应的研究概况,并探讨艾灸温热效应局部作用机制研究可能潜在的分子靶点,以便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应用广泛,通过热效应、光效应、艾烟及药物作用4种起效机制发挥治疗作用,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机制集中在调节内分泌激素、调节免疫功能、调节神经相关因素、改善子宫微循环等方面,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机制研究仍存在问题和不足,应当加强艾灸起效机制研究,重视灸法光效应之中的光谱范围及波峰治疗痛经的机制探索,完善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机制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和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7.
灸感是气至病所的一种标志体现,也是影响艾灸疗效的重要前提。通过综合分析古代文献与现代研究,描述灸感的表现形式,分析灸感的影响因素与艾灸不同作用因素、机体不同状态、环境因素等有关。艾灸的不同作用因素主要从艾灸方法、灸量和灸温3个方面进行阐释;机体不同状态包括年龄、邪正盛衰、施灸部位;环境因素主要指四时和地域对灸感的影响。通过分析论述以上3个方面对灸感的影响,以期在临床中更加重视艾灸经络感传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介绍一种智能艾灸设备的研制与应用。根据透灸法温热效应的作用机制,采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电子技术,结合PID控制算法,实现对施灸温度、时间的精准智能控制;烟雾处理装置避免了艾烟的刺激;艾灸盒的设计及新型制作材料解决了现有艾灸盒易碎、不耐烧、不易清洗、易发烫等问题。设备兼具人性化设计,保证了施灸者的私密性;设备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性和推广价值,可使中医传统的艾灸疗法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起效机制是针灸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近年关于艾灸效应的始动环节及艾灸热、光、烟作用机制等研究取得较大进展。艾灸热辐射作用主要体现在“温通”和“温补”效应两方面,艾灸光辐射作用与艾灸时产生的红外辐射波长、辐射能量范围、波峰等密切相关,艾烟安全性主要围绕艾烟成分和临床安全性展开。本文就艾灸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予以整理,以期为深入探索艾灸作用机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艾灸温热效应研究渐成为艾灸研究领域的热点,艾灸温度曲线也成为大家的关注点.因温度的变化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故艾灸温度曲线的监测也应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考虑.然而目前尚无统一、公认的关于艾灸温度曲线监测的操作规范.通过检索目前国内外相关文献,本文综合探讨了环境、施灸材料、灸量及操作方法 等因素对艾灸温度曲线的影响,以期为提高艾灸温度曲线研究操作质量和促进艾灸温度曲线操作规范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艾灸的生物物理特性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近年来,艾灸的生物物理特性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从生物物理学的角度探讨灸疗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艾灸的治疗作用并不单纯是温热效应,而是光谱辐射、生物热效应及非热生物效应等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艾灸的生物物理特性研究已被广泛关注,并应用多学科交叉手段开展研究,为进一步阐明艾灸疗法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同时也为提高临床疗效和仿灸治疗仪的研制提供了实验依据.为此,本文就艾灸对机体局部温度变化与特点、艾灸红外光谱特性、艾灸生物热效应与能量转化、艾灸生物热传递与微循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12.
膝骨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本研究通过综述近年来艾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文献,认为传统的艾灸疗法能通过多种机制、多种灸法有效治疗该病,在社区防治膝骨关节炎具有独特价值。为了更有效地发挥艾灸的作用,需要设计更多的临床试验来阐明具体的灸法、灸量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针灸临床科研思路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正确的科研思路指导下开展针灸临床科研工作,对促进针灸学术进步、提高针灸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对针灸临床的科研思路进行了探讨后,提出"验证疗效,寻找规律,阐明机理,指导临床"16字方针.  相似文献   

14.
目的:阐述灸位、灸量在提高灸疗疗效中的关键作用。方法:从《内经》对腧穴内涵的原始定义及临床热敏灸感的现象入手,论述热敏灸感的出现规律、与灸位、灸量的关系。结果:(1)腧穴的原始内涵是指个体化的、动态的、敏化态的疾病在体表的反映部位;(2)产生热敏灸感的部位是热敏态穴位,是灸疗的最佳选穴,也是施灸的准确部位;(3)以热敏灸感消失所需时间可作为指导悬灸科学定量(即达到个体化的充足灸量)的临床可操作的实用指征。结论:探感定位、科学定量是提高灸疗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整理实按灸的相关古籍文献,对实按灸的历史源流进行系统考察和分析,为实按灸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发现实按灸历经600年的发展革新,已经具有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主要体现在组方制作的统一性、操作方法的多样性和主治范围的广泛性。初步探讨了实按灸的作用特点和机制,揭示实按灸在现代灸法领域的研究现况及前景。  相似文献   

16.
浅论灸时     
灸时是构成灸量的核心因素之一,但目前临床关于灸时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可能是导致灸法临床疗效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古代文献中不同灸时对疗效的影响有明确的定性要求,但并未对其进行明确的量化规定,更没有对所描述的灸时与灸效关系的条件有明确的交待;现代临床应用中对灸时的规定亦有很大区别,多以医者的个人经验为主,尚未有系统、明确的结论;笔者认为,必须从文献研究、施灸物理过程研究、临床时效关系3个方面进行,才有可能对灸时进行明确的界定。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艾灸的临床应用日趋广泛,针对艾灸研究的临床试验也日益增多,但是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中,艾灸的阴性对照—模拟灸的设立成了临床试验的一大难题。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艾灸RCT中模拟灸的设立方法,从艾灸产生的热效应、光辐射效应以及艾烟效应三方面来评价和阐述模拟灸模型的设计及应用方法,以期为今后艾灸RCT中建立一种理想可行的模拟灸模型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隔物灸温热刺激的作用途径与机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结合生物物理学知识,分析了隔物灸温热刺激的作用途径与机理。隔物灸主要通过热传导和热辐射完成从间隔药物到穴位皮肤的传热过程,而穴位皮肤到深部组织和其他部位的热传递则主要通过生物传热效应完成。结合生物传热有关理论对隔物灸穴位后的生物传热过程进行研究对揭示隔物灸临床机理十分有益。除温热效应外,艾灸与穴位红外共振辐射可能是其发挥疗效的基础,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