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下颈椎陈旧性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2004年6月~2008年2月收治下颈椎陈旧性脱位患者23例,脱化椎体为C4 4例,C5 5例,C6 10例,C7 4例,均为前脱位.神经功能按ASIA分级,A级2例,B级1例,C级5例,D级8例,E级7例.入院后均行颅骨牵引.根据术前测量的颈椎中矢状位CT二维重建图像上脱位节段最小椎管矢状径与椎体前后径比值(C/V比值)及关节突关节的绞锁情况制定手术方案,15例0.5≤C/V比值<0.9的患者中,6例无关节绞锁患者直接行前路松解、复位植骨融合术,9例合并关节绞锁患者先行全身麻醉后透视下颅骨牵引复位术,3例复位成功后行前路植骨融合术,余6例闭合复位失败(仍存在关节绞锁)的患者先行后路复位固定再行前路植骨融合术;5例合并关节绞锁且0.30.05);术后3、6、12个月NDI、VAS评分分别较术前平均下降24%、2.4分,26%、2.8分,35%,3.3分;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植骨均融合;术后12个月时10例患者的神经功能至少改善1个ASIA评分等级,余3例(A级、B级和D级各1例)无明显改善.结论:根据术前测量的颈椎中矢状位CT二维重建图像上脱位节段椎管最狭窄处的C/V比值及关节突关节的绞锁情况制定手术方案,治疗下颈椎陈旧性脱位能够恢复脱位节段的椎管容积,重建下颈椎的稳定性,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陈旧性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陈旧性下颈椎骨折脱位手术治疗的意义和术式选择。方法1996年7月至2003年3月,我们对24例陈旧性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病人进行了手术治疗,行前路减压复位植骨16例,其中13例应用前路钢板固定;后路侧块钉板固定5例;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3例。结果随访时间平均18个月,所有植骨均获得愈合,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按Frankel评分平均提高1.4级,所有神经根刺激症状恢复,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颈椎损伤早期治疗十分重要,陈旧性颈椎骨折脱位手术治疗仍然有效,术式的选择应根据减压、复位及稳定性重建的需要综合评估而定,包括前路、后路及前后联合三种术式。  相似文献   

3.
大重量牵引复位前路融合内固定治疗陈旧性下颈椎脱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大重量牵引复位前路融合内固定治疗陈旧性下颈椎脱位的价值和注意事项。方法 本组8例,男5例,女3例,受伤至人院时间3周~6个月,平均2.5个月,人院后行颅骨牵引,逐渐增加重量,难以复位者行小关节突切除,复位后行前路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结果 8例患者均获较好的复位,其中6例获完全复位;复位牵引重量10~18kg,平均13.5kg;6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4.5个月,按Frankel分级,除1例A级患者无恢复外,其余5例均有恢复,分别改善1或2级;所有患者均获骨性融合。结论 采用大重量颅骨牵引,难以复位者辅以小关节突切除,复位后行前路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陈旧性下颈椎脱位,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陈旧性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疗效。方法29例陈旧性下颈椎骨折脱位伴不同程度神经功能损伤患者,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结果29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8~24个月。6个月后植骨融合率100%,颈椎稳定,保持了椎间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术前、术后脊髓功能Frankei分级情况,除2例FrankeiC级患者术前检查MRI提示脊髓有软化灶,无明显神经功能恢复,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术后脊髓神经功能Frankei分级变化为:术前B级1例恢复至C级;C级7例,恢复至D级5例,2例无明显变化;D级18例,术后恢复至D级5例,E级13例;3例FrankeiE级颈肩酸痛不适患者术后症状消失。结论陈旧性下颈椎骨折脱位经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融合率高,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颈椎生理血度恢复良好,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陈旧性颈椎脱位并关节突交锁手术策略。方法:14例陈旧性颈椎脱位并关节突交锁患者,先前路松解瘢痕等阻碍复位因素,之后进行后路手术解除后方交锁与脊髓压迫并植骨固定,再进行前路植骨固定。结果:14例全部获得随访,无骨不愈合,脱位椎体复位良好,颈椎生理曲度、脱位椎间高度、颈椎的稳定性良好。术后颈部酸痛症状消失;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cel分级,均达E级。结论:前-后-前路I期联合手术策略是一种治疗陈旧性颈椎脱位并关节突交锁稳妥、安全、彻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陈旧性颈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梅伟  陈长安  杨勇  杜良杰 《中国骨伤》2004,17(12):729-731
目的:探讨同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陈旧性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应用价值。方法:15例采取同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颅骨牵引下切开复位。手术在全麻下进行,先采用俯卧位,充分松解后方关节突交锁与脊髓后方压迫。然后置平卧位,行前路椎体复位、减压、植骨及安放钢板固定。结果:15例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4个月,脱位均完全复位,平均融合时间3.3个月,无植骨不愈合及内固定断裂、松动、脱出。无术中血管、神经系统损伤,颈椎生理曲度、脱位椎间高度、颈椎的稳定性维持良好。12例脊髓不全损伤神经功能改善。结论:前后路联合手术,可解除后方关节突的交锁及椎管的压迫,经前侧入路复位、植骨与固定,可完全恢复颈椎的序列,使椎管前后方压迫得到彻底解除,植骨块与上下椎体间接触面积增大,融合率较高,安放钢板操作容易,颈椎术后即刻得到稳定,减少了卧床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陈旧性肩关节脱位采用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9例陈旧性肩关节脱位行手术治疗的情况,比较术前术后患侧肩关节功能的改善程度.结果 本组获随访6~15个月,术后患侧肩关节活动度恢复良好,未出现再次脱位.结论 陈旧性肩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需要综合评估,对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能够明显地改善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陈旧性颈椎不稳的手术疗效,并对前后路手术方法进行评估。方法对16例平均有35 d颈椎不稳的病人分别用前、后路手术治疗。前路手术采用Smith-Robinson方法行脱位节段椎体次全切,自体髂骨植骨与钢板固定;后路以单纯复位为主,用后路钢板固定。结果前路手术10例,后路手术6例,除2例后路手术复位不完全外,大部分获得满意复位,均获得骨性融合,症状改善。结论对于陈旧性颈椎不稳应跟据具体损伤类型、损伤节段的局部病理解剖、病人的一般情况,采用个体化设计,制定出最佳的手术方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下颈椎骨折脱位时由于颈椎的中后柱遭到破坏而造成颈椎不稳,在行手术复位、减压的同时应行内固定。近年来随着对颈椎解剖的深入研究以及置钉技术的不断提高.颈椎椎弓根钉固定术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2002年8月至20014年6月我们采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12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陈旧性颈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大部分颈椎新鲜骨折伴脱位患者来说,应用颅骨牵引加适当的手法复位,一般都能使脱位得到整复。但临床上遇到少部分颈椎旋转脱位,尤其是单侧关节突关节跳跃交锁患者,单纯的颅骨牵引往往难以奏效;而对于大部分陈旧性颈椎骨折伴脱位患者而言,常需借助外科手术才能使骨折脱位复位[1、2]。自2000年6月~2003年11月我们采用颈后路手术进行颈椎脱位整复,前路行椎体间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稳定颈椎治疗颈椎陈旧性骨折伴脱位患者18例,取得了较满意疗效,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男11例,女7例;年龄25~65岁,平均46.3岁。C4、C5骨折伴脱位3例,C5、C6…  相似文献   

11.
陈旧颈椎骨折的前路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陈旧颈椎骨折脱位的前路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1995~1999年间行前路手术治疗的42例陈旧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均行植骨融合和钢板内固定。其中22例单间隙融合,20例椎体次全切除;其中12例行自体髂骨植骨,30例行CHA植骨。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颈椎X线片、CT及MRI了解骨折脱位情况,术后摄颈椎X线片了解植骨融合状况,颈椎曲线恢复保持情况和内固定稳定性。对所有患者进行JOA评分并计算其改善率。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3.5~7.2年(平均4.2年),术后功能的JOA评分均有改善,无术后症状恶化、全身和局部并发症发生。固定椎保持稳定,颈椎曲线得以保持,无明显植骨不愈合表现。1例双节段植骨患者头侧螺钉断裂,但植骨已融合。余者内固定均稳定。结论 前路手术对治疗陈旧颈椎骨折脱位有较好的效果。严格掌握适应证,充分恢复伤椎高度及曲线,牢固的内固定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下颈椎脱位常合并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其中有关节交锁者,往往脊髓损伤严重,常危及生命。治疗上要求尽快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和序列,彻底解除脊髓压迫,重建颈椎的稳定性,获得骨性融合,以减少脊髓的继发性损害。笔者自2000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47例下颈椎脱位。现对其治疗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13.
陈旧性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1月~2009年1月,本院收治陈旧性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26例,临床疗效满意. 1一般资料 本组男15例,女11例,年龄19-68岁,平均41岁,伤后时间45-321d,双踝14例,三踝12例,外观畸形巧例.踝关节疼痛、肿胀、不能负重.X线诊断:正位X线片示内踝距骨内侧面间距>3mm,距骨向外侧移位1.5~10mm,外踝向外侧移位,内外侧踝穴问距不等宽,侧位X线片显示外踝额面移位、距骨移位.CT三维重建:内外踝畸形愈合,关节间隙失去正常解剖关系,距骨向外旋转移位或向前脱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陈旧性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入路选择以及前路手术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2003年1月至2010年5月,17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因不同原因于伤后4周以上行持续颅骨牵引和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24~56岁,平均4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4周~3个月。Frankel分级:A级7例,B级4例,C级2例,D级2例,E级2例。评价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观察术后植骨融合情况、椎间高度和颈椎椎体序列。结果:17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1例出现声音嘶哑,1个月后症状消失。平均随访23个月(4~47个月),术后X线示椎间隙高度和颈椎序列恢复满意,内固定物和植骨稳定无松动,融合满意。术后Frankel分级明显改善,A级5例,B级5例,C级1例,D级3例,E级3例。结论:单纯前路手术可以使屈曲牵引型(DF)Ⅰ、Ⅱ型和部分Ⅲ型复位,对陈旧性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患者采用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是一种有效、简便、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单纯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06—2011—08收治的41例下颈椎脱位患者,采用颅骨牵引下复位或术中复位,单纯行前路减压,钛网或自体髂骨块植骨融合,前路钢板固定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良好复位,根据x线片定期检查结果,颈椎生理弧度及椎间隙高度良好,植骨融合确切,未出现内固定失用。术后随访10~28个月,Frankel分级显示,绝大部分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早期行单纯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脱位,可获得良好的解剖学复位,能有效地解除脊髓压迫,使脊柱获得即刻稳定。  相似文献   

16.
儿童陈旧性桡骨头脱位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陈旧性头脱位的诊断及治疗结果。方法:对11例儿童陈旧性桡骨头脱位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和讨论。结果:本组11例中8例术后X线片及前臂功能恢复正常,3例基本正常。结论:X线片显示桡骨头、颈未发现异常改变,试用手法可获得桡骨头部分弹性复位者,手术复位及重建环状韧带能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闭合牵引复位前路减压固定或前-后-前路联合复位固定治疗下颈椎新鲜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22例。结果植骨均在3~5个月内融合,脊髓功能按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4级。结论下颈椎骨折脱位及关节突交锁的治疗关键是复位、减压、固定。前后路手术可及时复位,解除椎管压迫,使受伤节段脊柱达到即刻稳定,方便护理,有利于加强功能锻炼和脊髓功能的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18.
陈旧性颈椎小关节脱位的稳定性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8年12月~1993年12月治疗12例陈旧性颈椎小关节脱位,其中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37.8岁,受伤至入院时间平均3.7个月。脱位节段为C3,41例,C4,54例,C5,64例,C6,73例。单侧关节脱位7例,双侧关节脱位5例。入院时检查有脊髓和神经根症状5例,仅有神经根症状5例,无脊髓和神经根症状2例。治疗方法是在关节突切除、植骨融合的基础上,分别在椎板或棘突上用钢丝固定4例,用Luque棒固定1例,前路松解加后路椎板成形减压1例,不作内固定而在术后持续颅骨牵引6例。平均随访3年2个月,比较4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发现术后采用持续颅骨牵引的复位效果较好。其原因可能是手术切除了交锁的关节突后,持续的颅骨牵引可使已瘢痕化的脱位椎骨间连接逐渐松动,趋于恢复到正常的颈椎轴线,并在这个过程中复位的椎骨间发生融合,稳定了脊柱  相似文献   

19.
陈旧性距骨颈骨折脱位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距骨颈骨折脱位是距骨的严重损伤,常并发距骨缺血性坏死和创伤性关节炎。而延误诊治的陈旧性距骨颈骨折脱位,不仅使处理的难度加大,而且对预后也产生严重的影响。本文就我院治疗的8例陈旧性距骨颈骨折脱位病人的治疗方法与疗效进行讨论。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例...  相似文献   

20.
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10月至2009年8月共收治的4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手术治疗病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X线、CT和MRI检查,入院时ASIA脊髓损伤分级,A级5例,B级15例,C级14例,D级9例,E级5例。其中行前路手术39例,前后联合入路手术6例,前-后-前入路3例。结果48例均获得6个月-4年随访,平均随访26个月。根据ASIA脊髓损伤分级评分,合并颈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均得到良好改善,48例术后末次随访A级3例,B级3例,C级12例,D级15例,E级15例。结论下颈椎骨折脱位,根据影像学评估,确定骨折脱位类型与脊髓受压损伤部位和程度,采用单纯前路、前后联合入路或前-后-前入路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复位和减压,重建颈椎的稳定性,缩短治疗期,利于早期康复锻炼,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良好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